重铸清华(重生之我是慈禧)(校对)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543

  “太后娘娘,如今乃是国丧,若是大封六宫,未免不合时宜。”沈桂芬说道,“所以未有封号,也没有进位。”
  “罢了,你说的有道理,只是瑛妃与他人不同。”慈禧太后放下册子,“怀有龙胎,可进贵妃。”
  “是。”这是小事情,不用说什么不同意的话,军机大臣应了下来,徐桐又上前禀告,“大行皇帝的谥号和庙号都已经定下来了。”
  唐朝之后,谥号变得又臭又长,正常人几乎不能一口气读完,而且上面全是十分赞扬的美字,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完全不能体现出一个皇帝盖棺论定的目的,所以庙号变成了对一个皇帝评价的作用,太后关心的就是这个,咸丰皇帝庙号文宗,“文”字听起来不错,但是在谥法里面不是好字眼,宣宗号称小治,文宗就是大乱,咸丰朝时候,哪里是小乱,根本就是天下大乱。
  所以这个文字算是掩饰褒奖溢美了,皇太后就问,“庙号是什么?”
  “内阁拟了几个,第一个是武字。”
  “武宗?”慈禧太后喃喃复述,原本还是迷茫之色,随即有些不悦,“明武宗皇帝无子绝嗣,你们这些人,是在诅咒大行皇帝无后吗?我瞧着你们这些人是昏了脑子了!大胆放肆!”慈禧太后发怒了,眉毛倒竖,刷的站了起来。
  明武宗就是以风流古怪不着边际著称的正德皇帝,年少去世也就罢了,这和同治皇帝一样,武字是好字,但是最紧要的一点这些人不知道是忘记了,还是疏忽了,正德皇帝是绝嗣的!继位者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藩王嘉靖皇帝!
  众臣又是跪下,徐桐这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拍马屁拍在了马蹄子上?连忙又是请罪,“大行皇帝外抗强敌,内平匪乱,筹办水师,大兴新军,臣等以为可用武字,未曾考虑前朝之事,请太后恕罪。”
  “罢了。”时间一久,慈禧太后也变得越来越迷信起来,“武字不好,不要用了,还有什么字?”
  原本想好的那个字似乎也不能用了,徐彤心里反复斟酌,一共想了三个字,剩下一个字,似乎也不太好,但是这时候无法继续斟酌,只能是硬着头皮说道,“是中,庙号中宗,意为中兴之主。”
第530章
天下无主(一)
  “大行皇帝在位十三年,文成武功均是赫赫,一扫道咸以来武备不修,国力疲软之颓势,先平洪杨之乱,再平阿古柏白彦虎西疆之乱,凡此种种,可谓是中兴之主。”翁同龢说道,“民间也有同治中兴的说法在,故此内阁亦是觉得中字甚好。”
  “中宗?”慈禧太后想了一会,“中兴之主,原也是当得,但。”慈禧太后欲言又止,但是唐中宗受制于武则天,之后又被自己的皇后毒死,虽然复兴唐室,但是未免实在太憋屈了,如果有心人隐隐借此议论宫中,似乎又是不好,“还有没有别的?”
  “还有英宗,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着曰英;明识大略曰英。”
  “英宗?可,皇帝自然是称得上明识大略,出类拔萃的。”
  于是定下庙号,又谈及谥号,前面一大堆都是废话,“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这是前面的字,后面是某皇帝,历史上同治是毅皇帝,现在也有所变化,改成了“端皇帝”这个字不错,太后决定了,就此下发懿旨,以后大行皇帝就称“大清英宗端皇帝”了。
  定下了这个大事,众人的心思也就定了下来,各人依次汇报公务,慈禧太后不急不慢,有些驳回去,有些批准,有些改进之后再行实施,不到两个时辰,就利落痛快的解决了一大堆子事儿,军机大臣们走出养心殿的时候,脸上纷纷露出了轻松的神色,在其位谋其政,太后坐在了养心殿的正殿里,只是后宫而已,论才干,文宗英宗父子远远不及皇太后。
  庄亲王下了朝,这时候他还没分派事务,一切事务要等到大行皇帝出殡之后,再行定夺,恭亲王不耐烦看到他,但是也没法子,所幸皇太后,也不欲庄亲王这么着急上火滥权,命他前往乾清宫料理一切事宜,为了方便他使唤内务府,还加了内务府大臣的职位。
  他走到了乾清宫,轮班哭丧亲贵大臣诸王公爵刚刚走了出来,睿亲王德长见到庄亲王连忙上前问养心殿的事儿,听说大行皇帝的庙号和谥号,他问了一句,“这,英字我听着怎么这么耳熟?豫王。”他拉住边上的豫亲王本格,“这个英字以前也有人用过?”
  “前明就有英宗,就是那个被蒙古人俘虏的正统皇帝。”豫亲王说道,“这可真有意思。”
  “对,对!想起来了!”睿亲王拍了拍脑袋,恍然大悟,冷哼一声,“是有意思,明英宗经历了两场政变,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咱们的英宗端皇帝也是差不离,没有祺祥之变,这位大行皇帝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寿岁不久,这和宋英宗也是一般。”豫亲王低低地说道。
  庄亲王连忙摆手,“别说这些废话了,快想想接下去的法子吧!我可还没老糊涂,今个在养心殿,怎么样,你们还没瞧见?这个军机大臣我是做得是胆战心惊,你们在养心殿闹成那样,就算如今没事,将来肯定要算账的,我可是担心这个,不担心什么庙号谥号,这些玩意和我没关系!”
  睿亲王正了正身上的丧服,满不在乎,“三叔,你担心个屁啊,就靠着那些包衣奴才家的废物们,还想对我们这些宗室亲王怎么样不成?要知道,咱们可是铁帽子王,与国同休的!”
  “谁管那些底下的奴才?”庄亲王想到了之前看到慈禧太后的眼神,就不禁真真后怕,“我说的是宫里头,寿康宫那位!”
  “你怕她作什么。”睿亲王卷起了马蹄袖子,漫不经心,一脸不屑,“前朝她算是妻凭夫贵,本朝么算是母以子贵,大家听着她发号施令也就罢了,接下来那里还轮得到她说话?将来就算是皇后产下嗣皇帝,难道还是寿康宫垂帘?做她的清秋大梦!”睿亲王啐了一口,“自然是皇太后垂帘听政,太皇太后老人家安心念佛养老就是了!到时候一个身居后宫的老太太,你还怕她干什么。”
  豫亲王袖着手淡然听着,也不插话,三个人走到了乾清宫的角落里,“她之前罢黜了怡亲王和郑亲王,怎么着,如今还想把咱们也撸到底?我倒是不信了,我可是一心为国,在养心殿说的话,半句都没错。”
  “她不会撸了咱们的。”豫亲王对着庄亲王安慰道,“之前是怡亲王和郑亲王两个人自寻死路罢了,这都多少年过去了,咱们可都是安分守己的。”睿亲王看了豫亲王一眼,点点头,“就是这个理儿!”
  “就算一时冲撞她,也不打紧,怎么着咱们都不能说话了?太后她老人家自己就说过,在养心殿,畅所欲言,所说任何之语都不禁止,她总不能自己打自己嘴巴吧?再者,今日也不同往日。”豫亲王微微一笑,继而说道,“两个铁帽子王这么十三年一直空闲,宗室们早就有所怨言,不然就靠着我们几个,不会有这么大的声势。”
  “这么说也有你的道理。”庄亲王点点头。
  “宗室们应该站在一块儿。”睿亲王说道,“不然咱们就要被那些地下的包衣奴才超过了,用什么人,都不用咱们宗室,真真可笑,倒是信起外人来了!”
  睿亲王一阵抱怨,“她就算再大胆也只敢把这两个位置空着,而不敢把祖宗定下来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掬了,三叔你进了军机处,我又在御前当差了,这是好事儿,皇太后总是要忍着咱们的。”睿亲王不可一世,骄傲的紧,“说明咱们的话,总是有些用处的,不然皇太后也不会这样看重咱们,三叔,你就放心吧。再说了,咱们有……”睿亲王正准备说什么,看到了庄亲王探究的神色,随即掩口不语,“咱们嘿嘿,也不是软柿子。”
  “好了就别说这个了。”豫亲王说道,“这些日子在宫里头可要安分守己些,御史正盯着呢。”
  塞尚阿气喘吁吁的进了自己的值房,亲随扶着塞尚阿上了坑,塞尚阿躺在炕上闭目养神,亲随连忙献上了暖炉,又进了参汤,塞尚阿摇摇头,“大行皇帝驾崩,不宜用参汤。”
  “这是皇太后赐下的。”亲随连忙说道,“还特旨请老爷不要太过伤心,乾清宫去不去亦可,要先保重自己的身子。”
  塞尚阿接过了那碗参汤,见到颜色纯正微微发红,气味温和,必然是高丽参的上品,塞尚阿喝了一口,叹了一声,随即放下。
  亲随不敢多说话,悄悄的走了出去,随即又走进来,“大爷来了。”
  “他来这里做什么?”塞尚阿皱眉,崇绮走了进来,给自家父亲打了千,“阿玛。”
  “你来这里做什么。”塞尚阿不悦,皱起了雪白的眉毛,“军机重地,闲杂人等是不能进来的。”
  “我听说今日养心殿之中有风波,特来问问阿玛。”崇绮的双眼通红,“外头的人流言太多了,心里实在是不安。”
  “皇后有了身孕。”塞尚阿这时候已经没有养心殿里头中气十足的样子,歪在炕上,脸上显的十分苍老,“这是咱们家的福气,怕也是咱们家的祸事!”
  “这话是怎么说的?”崇绮大为吃惊。
  “大行皇帝驾崩,可皇后有了身孕,原本不少人还想着从龙之功呢,这么一下子全没了指望,外朝那些宗亲都把咱们家自然就当做眼中钉了。”塞尚阿幽幽说道,“你是没瞧见养心殿里头,有人把八王议政都搬出来了!”
  塞尚阿简单的把养心殿议事的内容简单的说了一遍,“所幸瑛妃也有了身孕,不至于咱们太过醒目,可这宫里头,朝外面,变数实在是太大了,这才过了几日,你父在宫中就已经心力交瘁,奄奄一息了。”
  崇绮跪在地上,“是儿子无用,劳累阿玛。”
  “不劳累,为了咱们家,自然是不能放松警惕,孙女是大清第一位蒙古皇后,我的起复,你承蒙大行皇帝看中,在朝中任职,全因皇后娘娘的缘故,我们早就和大行皇帝捆在一起了,我们没有回头路,必须坚持皇太后。”塞尚阿说道,“他们想着监国,想着八王议政,把皇后抛在一边,不用多说,只要皇太后不管,过几日,皇后就会在后宫之中无声无息的殁了,别以为这种事不会发生。”崇绮脸上十分惊恐,“从龙之功,乃是天下第一大功,谁都会红着眼犯上忤逆的!”
  “可外头有人说起了。”崇绮说道,“说皇太后杀了德龄灭口,其实是皇太后自己下的手。”
  “说起来,难道不是恭亲王的嫌疑最大吗?德龄以前就是伺候康慈太后和恭亲王的!”塞尚阿一阵冷哼,“若不是皇太后要用恭亲王继续在军机处主持大局,维持朝政稳定,她一定会借着这个理由把恭亲王踢出去的,特别是在恭亲王一党居然提出了监国……原本就是瓜田李下,还不顾及着避嫌,嘿,不管是不是皇太后下的手,我现在一点也不想管这破事,深宫之中,原本就是隐秘避讳甚多,谁都有嫌疑,谁都有动机,再者。”塞尚阿闭上了眼,一脸无奈,“现在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我们必须跟在皇太后身后。”塞尚阿压低了声音,让崇绮起来附在他耳边悄悄说道,“帝系动摇,谁都可以加官晋爵,怀着皇子的皇后必死无疑,咱们家也是必死无疑!”
  崇绮额头上沁出了汗珠,“阿玛说的我都明白了,如今之势,只有皇太后才能护住皇后娘娘!现在的皇太后希望皇后平安诞下龙子之心绝不会比咱们少!”
  “是的。”塞尚阿点点头,“只有皇后诞下皇子,皇太后才有可能善始善终,不然若是载治的儿子登基,会顾及皇太后吗?你不是不知道,明世宗入继大统之后,明武宗的母亲张太后过的是什么日子!”
  “大礼仪”之争后,明世宗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他尊封自己生母祖母,对张太后并不十分礼遇,如有臣子上奏还降罪,又改称圣母为伯母。张太后弟弟犯罪,张太后苦跪求情不果,还下旨处死,张太后晚景凄凉无比,去世之后葬礼也被严重减杀。
  “这是为自身记,再者,不是自己亲生子孙上来,到底是听谁的?入继入继,可这亲身父亲亲眷还是在的,这些都是难说的事儿,少了血缘的羁绊,为什么要听你的命令?所以现在太后是一定会保全皇后的,我们也必须和皇太后站在一块。”
  “我明白了,阿玛。”崇绮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虽然是隆冬的天气,可不知道是室内地龙烧的太热,还是他穿的太多了,“我去串联同年和好友,务必要在外朝给皇太后临朝的事儿都给支持起来。”
  “李保定他们也是这样和为父一样想的,多少顾念大行皇帝的情谊,你时时和他们请教就是了。明日你写一份给皇太后进封号的折子来,表示自己的态度,你这个承恩公,在外头分量还是很重的。”
  “是,阿玛我理会得,只是我十分奇怪,皇太后垂帘多年,不会不明白朝廷的制度,怎么会突然要荣禄提出要临朝称制?谁都知道荣禄是皇太后夹带里头的人,他说的就是皇太后的意思!这?”未免有些冲动了吧,临朝称制之女主,都被时人和史书称之为祸害,这点慈禧太后不会不知。
  塞尚阿摆摆手,“她到底是女子,青年没有了文宗皇帝,如今大行皇帝又离她而去,她心里有苦,有怨言,还能如常理政,已经是贤德无比了,这发作一番又能如何?太后掌控新军,新军也入大内拱卫了,谁又敢如何?和大家伙商量已经是客气的,但是,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有别的想法主见呢!临朝称制是有些鲁莽,但是如今想想,这是唯一的法子,若是宗亲议政,或者是恭亲王监国,江山绝对会动摇,这是皇太后,李鸿藻,和为父都不愿见到的,只要尝到了权力的甜头,谁都不愿意再放弃,恭亲王也是人,他也不会例外!”
  “皇太后也是一样,不会放弃。”
第531章
天下无主(二)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同治皇帝驾崩,无子,群臣争议立储之事,不能决,所幸皇后、后宫朱氏均有身孕,皇太后恐有不测之事,故力排众议,临朝称制,以待嗣皇帝诞生,临朝称制,用“慈禧皇太后之宝”下达旨意。
  十二月六日,大行皇帝停灵乾清宫,上庙号“英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端皇帝”。
  十二月七日,二等承恩公、礼部郎中崇绮上折,求进慈禧皇太后徽号,不许。
  十二月初八日,大朝会,慈禧皇太后着全套朝服御养心殿正殿,端坐于皇帝宝座之上,不再垂帘面见群臣,群臣山呼千岁,慈禧太后下旨勉励群臣忠于国家。
  初九日,不入八分辅国公觉罗克明上折子请明年起改元,慈禧太后大怒,“大行皇帝虽然驾崩,可新君未定,如何擅定年号!”下诏宗人府商议其罪过,罚俸半年。
  初十日,荣安公主才得知同治皇帝驾崩一事,哀哭不绝,原本怀着身孕就已经心力交瘁,又遭此大哀,姐弟情深,大哭一场,不知道掉了多少眼泪,病入膏肓,丽贵太妃得知,跪求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命其出宫亲自照料,奈何悲伤过度,以致小产,小产之后居然和大行皇帝一般,也是得了天花!
  十二月二十八日,临近年关,荣安公主已经药石无救,太医不肯再开方子了,慈禧太后得报,亲临公主府视疾的时候,荣安公主已经昏迷不醒,丽贵太妃在边上哭的如同泪人一般,慈禧太后喊了几声“大姐儿大姐儿!”
  荣安这才悠悠醒转,双眼失神,看了许久才看到慈禧太后的脸庞,“皇额娘。”荣安公主双手拉住了慈禧太后,“皇阿玛让我陪着弟弟去呢。”随即放手,就此香消玉殒咽了气。府里的人禀告皇太后:病中呓语,道是文宗相召,命她与大行皇帝同行,一起追随于泉台。
  这宫里头的伤心人又多了一个,丽贵太妃和皇太后抱一起哭的死去活来,现在一看,文宗皇帝一子一女,尽数早夭,世间再也没有文宗皇帝的血脉了。
  但是所幸还有两位后宫有了身孕!这确实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太医来报,两个人脉象甚好,这不免给人有了新的希望。
  这个年自然是过得满眼凄凉,宫里头一片愁云惨雾,除夕日要合宫夜宴,取消了,年初一要在乾清宫赐宴群臣,如今大行皇帝的灵柩还在乾清宫,怎么赐宴?一概也是取消了,只是赐给礼物,亦不用入宫朝贺,过年过的这样,实属是大清朝开国以来第一次。
  过了年,在二月份把大行皇帝奉安到田村,这才稍微能解脱了一番,慈禧太后素日里忙的不可开交,日日见军机,见大臣,批折子,下旨,似乎这样忙一点,可以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想那些伤心事,因皇后要安心养胎,复又把内廷大权交给慈安太后代为打理,这样一来,似乎又回到了同治初年的场景,仿佛这十几年的时间从未流逝过,只是岁月催人老,慈禧太后的脸上也有些细碎的皱纹出现了。
  三月份,又是一年春意盎然的时候,皇后和瑛贵妃脉象平稳,只是太医来报,说是皇后只是郁郁寡欢,长此以往,必然会于胎儿不利,太后思索良久,决意去圆明园,让山水之色安抚众人悲伤之心,困在宫里头狭隘的地方,人的心情怎么会好呢?
  于是一干太妃太嫔和英宗皇帝的后宫们一齐去了圆明园,还带上了道光皇帝的常太妃,她原本应该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候惊惧而死,却没想到这么多年在后宫雍容将养,居然现在还精神十分抖擞,其实算起来也不过是五十出头的年纪,到了圆明园里,鸟语花香,一副春光美景,果然让人心顿时安宁下来,又怕皇后住在原来的地方触景伤情,不让其住在原来的九州清晏,让她住在了镂月开云,瑛贵妃住在了山高水长,皇太后自己住在了澹泊宁静,就是俗称的田字房,四周都是风景可看。
  清明节时候原本就是感伤,加上前几日常太皇太妃在澹泊宁静和皇太后闲聊的时候,叹道:“如今咱们这三代后宫都齐聚一块,算得上是杨门女将了。”
  这话透着不吉利,慈禧太后犹可,别的人却是听着刺心,丧女不久的丽贵太妃眼中就要泫然欲泣,慈禧太后连忙拉住宽慰,这丧女之痛靠着话语无法排解,只能是用时间慢慢冲淡,所以咸丰朝的后宫之间素来亲厚,在这深宫之中,也是一件可以聊以慰藉的事儿了,常太皇太妃见到几个人的惨淡脸色,顿时知道自己失言,于是有些讪讪,略坐了坐,也就散了。
  慈安太后慢慢的走出了澹泊宁静,走到了一处亭子上,那里已经有一个太监在候着了,亭子上写着“稻香亭”三个字,慈安太后看了一眼梅馨,梅馨点点头,将伺候的太监宫女都拉到了远处,那个太监打了个千,“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