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清华(重生之我是慈禧)(校对)第2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0/543

  恭亲王只是站着不说话,许多人暗地里盯着恭亲王的背影,文祥不理会睿亲王,只是继续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大行皇帝后宫有孕,只能是等待诞下皇子,这期间,自然需要有人总摄朝政,皇帝不在其位,自然无法垂帘听政,如今之计,唯有简派亲贵大臣主持政务,上情下达,诸事通畅,这才不虞国事耽搁。”
  “国事耽搁?嘿嘿真是可笑。”睿亲王怒极反笑,“那请问文中堂所说之监国是哪一位?”
  “当然是恭亲王。”宝鋆大声地说道。
  “从来都只是有太子监国,未曾听说过旁人。”庄亲王慢慢说道,“恭王并非储君。”
  “成吉思汗去世后,指定太宗窝阔台继承。但窝阔台还在远方出征,无法举行忽勒里台大会的选举。这时拖雷担任监国三年之久,直到窝阔台返回。拖雷亦非储君!”朱学勤说道。
  论起这些史书上的事,睿亲王这种宗室王爷怎么知道,一时正在语塞时候,终于有人忍不住站了出来,“五代后汉时候,后周太祖郭威以臣子之身逼迫后汉李太后命其为监国,独揽大权,最后篡了后汉天下,如今恭亲王亦效仿前人乎!”
第526章
议政辅政(二)
  说话的人正是贵为帝师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礼部尚书衔保定相国李鸿藻,李鸿藻面容肃穆,神色凄厉,他既心痛同治皇帝驾崩,眼见着又有这么多的跳梁小丑出来争夺理政大权,他越发的难受起来,他瞪着恭亲王,“恭王意图篡位谋反乎!”
  恭亲王身子巨震,本来挺直的身子软了下来,“李师傅如何说话,我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只是为国着想罢了。”
  “那就是有的人别存居心了!”李鸿藻扫视文祥等人,文祥面色不变,宝鋆却是怒视李鸿藻,“监国之事,素来只是嘱托给太子!本朝圣祖皇帝西征准格尔,就将国家大事都托付给废太子,但是废太子虽然乖戾,仍然不敢大权独揽,而不顾君父大伦,军国大事尽数请旨圣祖皇帝,如今若是恭王监国,敢问恭王对谁负责?问谁请示?如何下旨?”
  “监国者,自然权同圣旨!不需请旨!”宝鋆勉强应道。
  李鸿藻咄咄逼人,“青史昭昭,郭威之外,还有前明郕王监国,最后也是当了皇帝,太后,臣弹劾恭亲王,居心不轨,意图篡位谋反!”
  说到这里,恭亲王不得不跪下免冠待罪,“李鸿藻,你大胆!”宝鋆满脸冒汗,“恭亲王只是一心为国,绝没有非臣之心。”
  “谁说没有?”睿亲王德长幽幽得插了一句话,“想必是周公当腻了,要当景泰皇帝呢!”
  “如今绝非危急时刻,焉有监国之事?若是亲贵大臣监国,大行皇帝之血脉如何保障?帝系必然动摇。”李鸿藻下了定论,“故臣以为,监国之事,绝对不可!”
  “那议政王会议呢?”睿亲王复又问道,“按照李中堂你的意思,可还妥当?”
  “议政王大臣之事,更为不妥。”董元醇许久没有说话,这会子就跳了出来,高声反驳,无视睿亲王的鄙视,“国朝之重任,向来都是由各大臣或者是八旗子弟历练多年,才可以委以重任,入直中枢,就如恭亲王如此天潢贵胄,也是先在上书房、宗人府等处历练,才可以堪付重任,饶是如此,在先帝朝,仍是由于当差不慎,而受先帝驳斥,贬出军机。”宝鋆听着暗暗咬牙,“诸王贝勒贝子,久不行政事,不熟稔关节,如何调和阴阳,宰执天下,如何选拔贤才,安邦定国?如此可见,宗室诸王若是重建议政王大臣会议,必然于国无益!如此焉能委以中枢大任,此事万万不可行!”
  睿亲王大怒,复又怒喝起来,董元醇丝毫不惧,又有清流人物比如徐桐翁同龢等也连声支援,庄亲王微微皱眉,看着跪在地上的恭亲王,场内十分热闹,但是似乎又极为无聊,过了许久,大家才发现,宝座之上的皇太后许久已经没有说话了。
  人声渐渐的低了下去,大家都想起了垂帘听政十多年,誉满天下,英明神武的母后皇太后还没有发话!“怎么不吵了?继续吵啊?”皇太后闲闲地说道。
  “恭亲王,恭亲王之忠心,世人可见,本宫不许任何人乱说话!李鸿藻,身为帝师,又是军机要员,信口雌黄,无中生有,罚俸一个月,小惩大诫。”李鸿藻俯下身子,磕了个头,“接下来如何,请太后下旨决断。”
  “睿亲王。”太后问道,“你要八王议政?”
  睿亲王看着皇太后慑人的目光,微微有些胆怯,但是如今已成骑虎难下之势,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是,奴才正是这个想法。”
  “哼。”太后微微冷哼,却也没说话,“还有谁说是要亲王监国的?”
  殿内寂静无声,“我瞧着你们都是昏了头!”太后厉声喝道,尖利的声音在养心殿内激荡不已,惊起了殿外的昏鸦。
  ……
  慈安太后端了一碗燕窝给躺在炕上的皇后,皇后连忙按住,“怎么敢劳烦额娘,儿臣不敢当。”
  慈安太后按住了皇后,把燕窝递给了鸣翠,“你如今是最娇贵的人了,不要动,太后吩咐了,你要安心养胎,这样都已经三个月了,你自己都不知道,幸好太医诊断出来,不然还要耽误到什么时候!”
  皇后呆呆的出神,“我也不知道,这些日子一直照顾皇上,原以为是累了。”皇后说到皇上,随即又滴下泪来,“额娘,皇上怎么会,就这样。”她的脸色苍白,眼中一点神采都没有,“怎么就舍得离我们这些嫔妃而去!”
  在场之人无不动容落泪,慈安太后也是呆呆的,晨风呼啸着从窗棂而过,发出了尖利的声音,大家竖起了耳朵,似乎听到了养心殿传来的举哀之声,但是认真一听,似乎又是什么都听不到。
  站在地上的珣嫔忍不住痛哭出声,满室的嫔妃也一并哭了起来,谁都明白,皇帝在的时候,就算恩宠少些,毕竟都有依靠,可这皇帝一旦驾崩,可就是无根之木,飘零如萍了!
  “别哭了。”慈安太后拭泪,“你有身子,不能伤心,凡事都要想开些,皇帝可是和你叮嘱过的,你别的话都可以不听,皇帝的话是一定要听进去的,啊?”
  皇后只是垂泪不语,这个时候谁都不会顾忌什么礼数,她只是觉得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大喊大叫,叫着自己的命运和悲惨的人生,她真想这一刻奋不顾身的跑出去,跑到皇帝的灵前好好的哭一场,不用管什么事儿,不用管江山社稷,不用管后继有人!
  慈安太后拿起了燕窝再三劝了几句,皇后才回过神来,她勉为其难喝了几口,随即就脸色大变,左手抚胸,右手就把慈安太后手里的燕窝“叮当”打翻在地,乾隆明黄色赤龙团凤碗碎在了地上。
  ……
  见到太后发怒,众人连忙又跪下,原本已经站起来的恭亲王心里暗暗叫苦,连忙又跪下,“大行皇帝驾崩之前,是怎么和你们说的,你们说!恭亲王你说!”
  恭亲王磕了个头,心里大惊,慈禧太后见恭亲王不语,就问他人,“塞尚阿,你来说,大行皇帝是怎么说的!”
第527章
临朝称制(一)
  晨曦慢慢亮了起来,日出东升,阳光却是十分惨淡,皇太后问群臣有没有忘记大行皇帝说过的话,恭亲王无言以对,皇太后问塞尚阿,塞尚阿的心里如同照耀了一道闪电,心里雪亮,他磕了个头,“大行皇帝亲口谕旨,‘皇太后之旨同朕之旨!’奴才请皇太后再度垂帘!”
  “重臣都在,谁的耳朵都听见了。”慈禧太后淡然开口,“大行皇帝请本宫垂帘,怎么着?一个个想着监国,一个个想着八王议政,你们倒是大清的忠心臣子啊!一个个摆出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样子,内里却是来不及就要争强斗胜,争权夺利了!”
  “若是没有本宫在,也就由得你们搅乱宫闱了!”慈禧太后激烈地说道,“有些没有御前听旨的人也都听到了?听到了皇帝是什么个意思了?”
  殿内寂静无声,睿亲王强忍着头皮发麻的感觉,“太后不是奴才等无礼,只是这垂帘听政乃是代天子执政,奈何如今大行皇帝刚刚宫车晏驾,天子不存,太后垂帘之法理何在?太后娘娘最是重视法理,自然不会视这样没有法度的事儿发生。”
  睿亲王说的在理,太后垂帘,发的都是皇帝的命令,自己没有直接发布懿旨到外朝的道理,这垂帘听政之所以能被群臣接受的缘故,昔日桀骜不驯如同武则天,垂帘之时也未敢自己独自垂帘,或是依靠唐高宗或是依靠她的两个儿子——唐中宗和唐睿宗。
  慈禧太后沉默不语,殿里也十分安静,就算如同董元醇这些后党人物,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帝位空悬,太后无法凭借皇帝之权再次垂帘,单单靠着皇帝的遗命是绝对不够的!
  班中突然又走出一个人,胸前的补服是一头狮子,他站了出来,跪在地上,“启禀皇太后,臣以为,既然不能垂帘听政,那请太后临朝称制!”
  “临朝称制?”恭亲王喃喃复述,养心殿上又响起了嘈杂的议论声,睿亲王盯住了那个出班多嘴的人,原来是讲武堂祭酒,新军都统,军中新贵瓜尔佳荣禄,他不屑地说道,“这里头又有你什么事儿了,我却是不懂,要向荣禄大将军请教,什么叫临朝称制!”
  荣禄不急不忙慢慢说道,“武后之前,后宫摄政,未有垂帘之事,秦宣太后就是和秦王一同临朝办理政务,吕后亦是如此。”所以后宫中人要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当然就要“临朝”,即“当朝处理国政”之意;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制”、“诏”,布告公文称“诰”,后妃掌权后代理皇帝职责,其命令自然上升到皇帝的级别,所以叫“称制”,即“行使皇帝权力”之意;两者合称,即临朝称制。“如今大行皇帝不在了,正是可以撤去帘子,皇太后御朝料理政事,一如大行皇帝!”
  群臣大哗,似乎想到了这种可能的有效性,“你!”睿亲王怒极,“你放肆!”
  文祥看了宝鋆一样,宝鋆点点头,应声而出,“可就算是宣太后和吕后,这帝位未曾空悬,就算是临朝,也未曾抛开皇帝!”
  “元朝亦有旧例!”荣禄反驳道,“元太宗去世,皇后乃马真后亦是在嗣皇帝未即位的时候摄政!”
  “那我且问你,皇太后若是临朝,如何下旨?是用大行皇帝的旨意,还是皇太后自己的旨意?”睿亲王问道,“若是用大行皇帝的旨意,可大行皇帝已经驾崩!”
  “自然是用皇太后自己的旨意。”庆海厉声反驳,“吕后临朝,用的就是自己的太后旨意!”
  “你!”睿亲王气结,“吕后扰乱大政,差点颠覆汉家天下,诚为后世之戒!”
  “母后皇太后锤炼以来,一心为国,绝无私心,大兴洋务工商、军务之事,先是逼退法兰西,震慑日本国,又胜俄罗斯,战功赫赫,乃是万民敬仰,睿亲王,你要慎言!”塞尚阿白发苍苍,大声的喝道。
  “八王议政,年代久远,官职相替,决不可为。”胡林翼也开口了,他是今日第一次开口,不少人在听着他的话儿,“监国之事,如今尚有君上,亦不可行,臣以为,荣禄所奏仿吕后临朝称制之事,合如今之局势!”
  胡林翼一说,江忠源立刻就出声附和支援,湘人原本在京中为官就是不少,如今湘人首脑就是胡林翼和江忠源,见到两人出声,其余的乡党亦是连声附和,一时间殿中的塞尚阿、庆海、穆扬阿、董元醇也大声同意,更是接连跪下恳求,惇亲王和醇郡王一是不愿帝系转移,二不愿那些废物点心跳出来滥权,三也不愿意恭亲王监国,于是也奏请慈禧太后临朝称制。一时间局面似乎难以控制,原本“监国”和“八王议政”两派势均力敌,如今突然又出来了“临朝称制”一个方案,一时间,湘人和后党合流,大有后来居上正本清源之势。
  “李师傅。”慈禧太后淡然开口,她开始点名了,她第一个就找到了李鸿藻,“你是大行皇帝的师傅,大行皇帝在时,就视你为父,最是敬重你,你来说说看,接下来这朝政之事如何料理。是择亲贵大臣监国呢,还是复设八王议政,或者是别的?”
  李鸿藻跪在地上泪如泉涌,他摸了摸眼泪不顾得御前失仪,抬起头看了看哀声隐隐的西暖阁,那里躺着他多年以来最敬爱的皇帝,和最爱护的学生,“微臣恭请母后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待皇子降生。”这个时候,他也只是希望原本不要干政的母后皇太后出面干政,把这些意图扰乱政局,颠覆朝政的跳梁小丑都震慑住,不至于让大行皇帝尸骨未寒,就有夺宫之变!
  李鸿藻发话了,翁同龢徐桐等人也跪下,“微臣恭请母后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待皇子降生。”
  有人从养心殿外走了进来,发出金属摩擦的声音,睿亲王又惊又怒,“临朝称制,哈哈哈,你们这起子小人,接下去是不是准备撺掇着皇太后称帝了!?”
  “吕后称制,惠帝少帝驾崩,诸吕称霸,汉室江山几乎不存;武后称制,建立武周,大唐灭亡。”睿亲王说了今日在金殿上最有水准的一句话,“李中堂,你可要看清啊!”
  “那也比你们这些意图谋反之人要强!”徐桐连谋反都喊了出来,他上前一把抓住睿亲王的珊瑚朝珠,另外一只手戟指睿亲王,气的胡子都吹直了,“大行皇帝刚刚宾天,你们这些人就这么忍不住跳出来了?跳出来要篡位?母后皇太后乃是大行皇帝的生母,母子最是情深!我们这些忠臣良将,不信她难道信你们这些贼子!”
  睿亲王用力得拉扯着徐桐拉住的珊瑚朝珠,翁同龢连忙劝住徐桐,睿亲王不屑的拉住徐桐指着自己的手,“大行皇帝到底是谁害死的,如今可是还不清楚,要知道,德龄可是母后皇太后的心腹,武后既然能杀子,未必别人不能!”
  徐桐气的浑身发抖,他本是文人如何有力气厮打,结果一个人影冲了出来,把睿亲王一脚踹在地上,睿亲王哎哟一声,趴倒在地,珊瑚朝珠噼里啪啦散落一地,徐桐朝着身后仰面倒去,幸好有桂祥和翁同龢扶住,徐桐一阵眼花,定定神,发现是全副铠甲的武云迪傲然挺立,大约是他一脚把睿亲王踢倒在地,“睿亲王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污蔑母后皇太后,欺君罔上,罪该万死!”
  睿亲王德长瞧见了是武云迪动手,脸上红的如同天桥杂耍把式的猴屁股一般,恼羞成怒,“好呀,好呀!好大的胆子!武云迪,你这种包衣奴才居然也敢朝着主子动手了!别以为你有着军功就敢放肆!本王爷告诉你。”德长唾沫四溅,手指着武云迪的鼻子,“这个天下,这个大清,是我们祖宗打下来的,该怎么办,是我们这些世袭罔替与国同休的人说了算,轮不到你这个包衣奴才来指手画脚,你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你等着,看我不杀你全家!”
  武云迪不屑的瞥着睿亲王,“你只不过是仗着祖辈的余荫如今才世袭亲王爵位,要论功绩,你算个屁!我且告诉你。”武云迪一紧握刀柄,“唰”的一下,从腰间抽出了长刀,这是养心殿从世宗皇帝作为临朝之殿以来,第一次在正殿见到了刀光,“谁敢对母后皇太后不敬,先问过我手里的长刀答应不答应。”群臣大哗,江忠源大叫:“武云迪你放肆,还不快快退下!”
  武云迪手拿长刀步步向前,他瞪视睿亲王,睿亲王刚刚从地上站起来,见到武云迪的刀,腿肚子发软,跌跌撞撞的朝后面退去,“母后皇太后知道你这些起子们要为非作乱祸乱宫廷,早就准备好,让新军入宫,震慑宵小,睿亲王,我瞧着你就是反贼第一个!今日就在这里血溅金殿,诛灭了你,想必也是无人会有半句多话!”
  睿亲王紧紧抓住了庄亲王,庄亲王满脸冷汗,“武大人,不可以鲁莽!”武云迪不答话,只是盯着睿亲王,睿亲王的脸变得惨白一片,“你,你放肆!”“没有什么放肆的!”武云迪一把上前拉住睿亲王的四团龙补服领口,把他拉到了自己的面前,“你以臣议君,该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该杀,又意图离间母后皇太后和大行皇帝之情,更是该寸磔!”他又把睿亲王掼在地上,一脚踩住,提刀欲杀,“想要杀我全家,不如我现在先宰了你!”
  庄亲王这时候突然心福至灵,大呼,“武将军,太后圣驾前不可放肆!”
  庄亲王又连忙朝着宝座之上的慈禧皇太后磕头,“请皇太后看在睿亲王心痛大行皇帝崩逝,言辞不当之罪!”
  “好了,武云迪,不许放肆!”皇太后淡淡开口,虽然只是一句话,武云迪就放开了睿亲王,把刀放回了刀鞘,“在养心殿舞刀弄枪,成何体统!睿亲王只是担忧国事,言辞激烈些。”皇太后扫视睿亲王一样,心里微微冷笑,“不是乱党,你不许乱扣帽子,惊扰王爵。”
  武云迪半跪下来,拱手大声回话,“是!谨遵母后皇太后懿旨!”
  “你这时候来养心殿做什么?”
  “微臣前来复命,紫禁城各门已经尽数换上丰台之兵,关防严密,请太后放心!”
  “如此甚好。”慈禧太后环视众臣,众臣凛然。
  这时候大家都想到了慈禧太后她手里有兵!原本骂骂咧咧的睿亲王被庄亲王连忙扶起来,这会子也不敢说话了,江忠源这时候还是要忍不住开口说话,“太后,调动兵丁未经兵部,武云迪擅自带兵入宫,实乃重罪!”
  “大行皇帝有口谕。”慈禧太后默然开口,“本宫亦有此旨。”群臣默然无语,太后抬起头来,望着养心殿外,清晨的太阳已经升起,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得照进了养心殿,“大行皇帝骤然崩逝,其志受阻,在本宫膝前泪流满堂,悔恨无力回天,一恨无法继续洋务大计,二恨中兴之势受阻,三恨中国未有屹立西洋诸国之上!本宫已决,继承两代皇帝遗志,按大行皇帝之遗诏,临朝称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0/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