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清华(重生之我是慈禧)(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543

  荣寿公主说的有理,皇太后也不能不听,“好罢,就饶了她们的性命,打十个板子,逐出宫去,不许再伺候公主。五福,传我的懿旨,日后公主、郡主出嫁,陪嫁的宫人若是有以奴凌主之事,一概杖毙!”
  “是。”
  太后拉起荣安公主,喟然叹道,“不管是后宫还是子嗣,先帝留下来的人不多,你们啊。”太后摇摇头,“这些事儿,早就该和我说,大家都是一家子的人,干嘛烦心事儿自己担着?家人不就是该这样,要相互分担吗?若是都自己藏着,还有什么趣味呢?”
  ……
  荣禄拉住了马缰,从马上下了来,家仆早就候着,接过了荣禄手里的鞭子,“老爷。”
  “老太太呢?”
  “和太太一起在花园里逗着少爷呢。”
  荣禄点点头,抚了抚衣服的袖子,跨步进了大门,绕过中堂,朝着后面走去,到了后花园,只见秋日的阳光之下,一个蹒跚学步的三岁男孩,张开双手,笑着朝向一位妇人跌跌撞撞的走去,另外一位满头华发的老妪含笑看着两个人。
  “来啊,大哥儿,额娘在这里。”背对着荣禄的妇人轻柔的呼唤着,“走过来,走到额娘这里来。”
  那个小男孩走了几步,腿上却还没力气,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嘴巴一撇,眼见着就要哭出来了,突然看到妇人身后的荣禄,又破涕为笑,双手挣开挥动着,嘴里咿呀咿呀的。
  老妪抬起了头,看到了正看得发呆的荣禄,“禄儿回来了。”
  少妇抱起小男孩,转过头来,也看到了荣禄,眼中露出惊喜的表情,福了福,“老爷回来了。”
  荣禄点点头,“额娘。”走下了台阶,从少妇手里接过了小男孩,温柔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男孩也不觉得眼前的父亲生疏,抓住了父亲的耳朵,一阵端详,把鼻涕都抹在了荣禄的肩膀上。
  荣禄抱紧了男孩,对着少妇说道,“我成日都在丰台大营,家中上下都靠着你打理,辛苦你了。”
  “老爷说的什么话。”不意夫君如此温柔的说话,少妇喜出望外,连忙说道,“这是我的本分,不敢居功的。”
  荣禄点点头,对着母亲说道,“这几日休沐,我就回家来看看,过些日子就是阿玛的忌日,我回来了,总是要上炷香的。”
  “是呢。”少妇接过了荣禄手里的儿子,让奶妈带了下去,笑道,“西太后也惦记着老太爷的日子,特意叫内务府赐了内造的檀木线香下来,预备着祭祀的时候用呢。”
  荣禄身影微微一滞,随即十分从容,“太后圣德。”
  老夫人看了看荣禄的样子,笑道,“别说这个了,禄儿难得回来,今日我也就不陪菩萨吃素了,咱们一起用午饭。”
  荣禄点点头,“额娘还是少吃素,额娘的年纪大了,若是再一直茹素,只怕是身子吃不消,若是觉得油腻,喝些鸡汤鱼汤,也是便宜的紧。”
  “都听你的,哪里还需要你说呢,媳妇在家照顾的我很好,如今又有了大哥儿,我老太婆呀,心满意足咯。”老夫人笑道。
  “伺候老太太是媳妇的本分。”少妇温柔笑道,又对着荣禄说道,“今个早上,武伯府里头送来了上好的南京盐水鸭子,很是新鲜,老爷以前在南边当过差,不知道喜不喜欢这个口味。”
  “盐水鸭难以存放,他们怎么有?”荣禄之母说道。
  “是海运上来的,方便的很,市面上倒是也不算贵,只是难得买到,早早的就被人抢购一空了。”
  “你做主就好。”荣禄抱着儿子,见到儿子摸着自己的鼻子,笑道,“不拘吃什么。”荣禄微微感叹,“和家里人一同吃就很好,吃什么,到底不算重要了。”
  少妇喜滋滋的下去吩咐厨房准备膳食,荣禄把儿子交到了奶妈手里,对着母亲说道,“这些日子不得空,大约要到过年才能再回家了。”
  荣禄母亲叹了一声气,“这差事未免也太忙了些,罢了,为国尽忠,这是你阿玛生前教导你的,我老婆子不敢违拗,只是你记住一样,媳妇是顶顶好的人,既然成了亲,又有了大个儿,你不许辜负了她。”
  荣禄默然,点头称是,“儿子知道了。”
  不多会,午饭就得了,因是荣禄母亲时常茹素,故此今天的菜式极为清淡,却不失营养,除了胭脂盐水鸭之外,还有鲫鱼豆腐汤,鹿肉脯,虾皮炒大白菜,豆腐皮包子,荠菜肉丝烩银丝面,又嫩嫩的蒸了一碗芙蓉蛋。
  荣禄夫人站着给荣禄母亲布菜,伺候两个人吃饭,荣禄拿起筷子,“你也坐下一起吃吧,都是家里人,不用闹这些虚礼,忙了一整天,瞧你也累得慌,坐下吧。”
  荣禄夫人微微一怔,随即笑道,“听老爷的。”
  荣禄说着军中的乐事,说到一位法国的火枪教官,叫做毕乃尔的,咸丰年间就在上海厮混,后来一直呆在中国,先是在淮军之中教导火枪技术,时日久了,中国话中国字无一不精,无一不通,更是剃了头发,拖着一根大辫子,和军中兄弟都是混的火热,刘铭传还给他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做“毕华清”,平定洪杨逆乱的时候战功卓著,赏顶戴,记名总兵,后来又随军入新疆平叛,身先士卒,十分勇武,他在南边娶了一位士绅的女儿黄氏,已经成为了中国女婿,生了一双儿女,十分美满。他在中国有家有业,乐不思蜀,于是不愿意再回国,上了折子要求入中国国籍。
  皇帝对着这件事十分满意,他是知道这个人的,因为,本朝第一位外籍人士,也就是洋人拿了巴图鲁的称号,就是此人,于是就召见了此人,没想到此人中文对答如流,皇帝十分满意,于是就准了此人入籍之事,一时间朝野都纷纷议论,说是天朝盛世来临,洋人也归服王化,为国朝征战沙场。
  这个人性子极好,人缘又佳,左邻右舍无论尊卑贵贱,都乐意交往,老百姓见到他不知道怎么称呼,就称呼他“毕鬼子”,他也满口答应,不以为忤。
  婆媳两个人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好人,你该什么时候带回来认认门才是,既然是同僚,又是外国人,不应该让人觉得此处是异乡。”
  荣禄含笑应下了,不多会,三个人就用了饭,仆妇把饭桌撤下,荣禄起身说道,“今日回来,还要去拜见一番曾大人,昔日在江南是他帐下为官,如今他高升军机大臣,不可失了礼数。”
  荣禄母亲点点头,“那你去吧,晚上早些回来,别叫你媳妇惦记你。”
  荣禄点点头,告诉夫人,“我过去略坐坐,想必晚饭还是回家的。”于是起身告退,出了府,骑上马,准备出发的时候,一个丫鬟急匆匆的跑出来,手里拿着一件披风,对着荣禄说道,“太太说这些日子凉了,不能着凉,还请老爷穿上。”
  荣禄披上了那件青色的绒布披风,果然十分暖和,点点头,朝着曾国藩的府邸行去,京城的道路上一片灰尘,到处都是嘈杂做事的工地和工人,荣禄觉得奇怪,到处都是在起宅子修路,“这是怎么了?”
  “今年开始对四九城里头的路面进行整修,石板路不算,泥路一概改成水泥路,这是交通部弄的。”小厮回答的又快又清楚,“交通部这是大出血了,要知道在京中修路,可是没过路费可收的,只是为了名声罢了。”
  “一些店面也在用水泥铁杆什么的建房子,虽然是难看了些,能起好几层,又大又坚固,这临街的店面一下子就多了好几层,老爷您没去过天桥,天桥那里,有一幢内务府的产业,如今正在修建六层高的大楼房呢,说是要售天下所有的货物,如今已经起到了第三层,每日在那里都是人山人海的看着呢。”
  “这倒是也新鲜。”荣禄点点头,“却不知是什么光景。”
  “如今只尘土纷飞的,没什么好看的,等明年,大约就可以见识到了。”
  “六层?那岂不是比大清门还要高了?”荣禄思索得说道,“朝中也没人管?”
  “不相干的,这是那位内务府的财神爷安德海公公还有江南来的蚕神胡大老板一起弄出来的花样,且不说胡老板了,安公公是内务府最会赚钱的公公,内务府都指望着他赚钱呢,必然是没话说的。”
  大街边上的一个售卖中药的店铺,一个带着围兜的女子放下了围兜,后头还跟着一个仆人,进了店铺,荣禄瞧见了那个女子的样子,未免生出一种熟悉的感觉,他微微皱眉,这个女子是谁?
第474章
昭阳节使(一)
  荣禄朝着自己的小厮示意,那个小厮点点头,挤过人群,朝着那家中药店铺走了过去,没多会,就跑了回来,“是安公公府上的女眷。”
  “女眷?”荣禄说道,“怎么看上去这样的眼熟?”
  他还要去曾国藩的府上去拜见,一时间也不欲多事,随即也不再多想,只是暗暗记下这个铺子的名号,一行人慢慢的朝着前头走去,路过了一座戏院,水牌上头写着“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雁门关”“白蛇传·断桥”这三出戏,荣禄虽然不爱看戏,却也知道,这三出戏是内廷里面的主子最喜欢看的,亲自删改订阅。
  小厮见到自己主子逗留,又解释道:“这里头雁门关的萧太后,是梅巧玲扮的,昔日西太后亲自赞誉他扮的好,特意辞了一件朝服,命梅巧玲每逢唱此出戏的时候,穿朝服饰演,这可是四九城独一份!老爷要不要等会也来瞧瞧?”
  “罢了,日后有空了再来吧。”荣禄摇摇头,淡然说道。
  大街上到处都是西洋马车,像荣禄这样骑马出行的人,反倒是不多了,接下来一路无话,荣禄到了曾国藩的府邸,这里靠近了什刹海的位置,是内务府拨给曾国藩住的,日后若是曾国藩解职,这处宅子还是要收回去的。
  宰辅门前必然是人山人海的,这里头的队伍一直排到了大街上,牵着马匹的那个小厮咂舌不已:“这人可真多。”
  一个路过看热闹的闲人听到小厮如此见不了世面,鄙夷得开口笑道,“这里还叫多呢?兄弟,您是没去赛大人府上门口瞧瞧,他府前,那可是连道缝儿都挤不进去咯。”
  “赛大人也是军机大臣,那里有什么区别?”小厮不悦的反驳道。
  “同是军机大臣没错,可人家女儿争气,肚子里正怀着一位小太子爷呢!”
  荣禄让小厮别继续搭话,“你去递我的手本。”
  小厮拿着荣禄的手本朝着大门走去,不多会中门大开,杨岳斌跑了出来,看见翻身下马的荣禄,拱手笑道“仲华老弟来了。”
  “提督大人。”荣禄笑道,“怎么今个也在京中?来京中也不通知小弟,该罚酒三杯。”
  “昨个才入京述职的,知道仲华老弟素日里都在丰台,要不就在讲武堂,忙的很。”杨岳斌笑道,“所以不敢叨扰,先到了大帅这里,老弟若是要做东,愚兄必须到,不醉不归。”
  两个人携手进了曾府,随即大门又紧紧关上,外头的人惊讶无比,“这位爷是何方神圣?居然劳动杨提督亲自出来迎接。要知道咱们在这里都等了好几天,曾中堂的大门都没人能进去过!”
  “你眼拙了吧,这位是荣禄大人,和武云迪并称满洲双璧!”
  且不说外头人的惊叹,杨岳斌在游廊里拉住武云迪絮絮叨叨,“仲华老弟,看在昔日同袍的份上,明年的大比武,可要多关照老哥哥我啊,我当着这个库伦提督。”杨岳斌满脸无奈,“打仗捞不到打,这也就罢了,可这漠北,能有什么好兵?!”
  “漠北蒙古各部的骑士不是顶厉害的?”武云迪笑道,“伯王爷的科尔沁骑兵估摸着都比不过你那里的。”
  “嘿嘿,若是论骑士精英,伯王的比不过我那里的,科尔沁靠近口内,早就堕落的不成样子了,论骑兵,还是漠北的好。”杨岳斌自赞道,随即一脸不豫,“可老哥哥我手里头,使唤不动人!”
  杨岳斌抱怨道,“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三地增设总兵提督官,原本就是新设,再说了那里头的藩王,把自己手里的兵看的严严实实的,派给我的都是些老头子,当然了,这些人骑术也算上佳,只是都是四五十岁的糟老头子,如何能用?明年各省提督派兵入京比武,一群乌压压的老头子骑兵,这不是让我变成笑话吗!我这个提督是没法子当了!外头人还说呢,说什么蒙古都没有正经总督巡抚的上官,我这个提督在那里,可就是土皇帝了,我呸!谁要换,我就和他换!”
  荣禄安慰道,“国朝平叛之战甚多,这有了战功的武将也多了起来,再加上讲武堂毕业出来的武官,原本的武官额就不够用了,总不能和以前一样,有着总兵的顶戴,还做传信兵的活儿吧?这也不合体统,为了大家都有个实缺,所以中枢和兵部想了许久,把这蒙古诸部还有新疆青海等地,都要一一派出提督总兵将军等。”
  “这初始创设之事,辛苦是辛苦了些,比不得中原各省享清福。”荣禄笑道,“不过这也可是容易出成绩的活儿,再者杨兄乃是曾督座下第一得力之人,若非你,谁敢去库伦那个诸藩王齐聚的龙潭虎穴?杨兄若是在库伦拉起一只骑兵,比武之时大放光彩,谁还敢小瞧你?”
  杨岳斌死命拉住荣禄的手,“听得老弟一席话,胜过低头死命干十年,既然朝廷这么看得起老哥哥我,我就厚着脸皮问你这位朝廷的代表讨要了,库伦提督府是新设的,人才紧缺,这讲武堂出来的人,自然先多派几个给我!”
  “讲武堂毕业的武官每省分配都有定数。”荣禄苦笑,“除去留在丰台之外的,各省都是没有几个,今年我可知道蒙古还没有分派的名额,你若是实在想要,请旨就是。”
  杨岳斌跳脚,他是苗人,素来不拘于什么体统身份:“若是要请旨,我还劳动你干嘛,你和武云迪两个人一同在讲武堂当着教官,不问你要,还问谁要?我可是知道的,你别诳我,这讲武堂,嘿嘿,江尚书可是插手不进去!”
  这还没到曾国藩的花厅呢,荣禄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兄既然如此说,弟不敢不效力,我请示了祭酒大人,必然会给兄一个交代的,只是兄若是在弟这么讹了人去。”荣禄笑道,“日后库伦若有动静,你献不出力,可会被人笑话哦。”
  “动静?”杨岳斌瞪大了眼睛,“难道?”
  杨岳斌越发要问,荣禄却是紧闭嘴巴再不言语,只是径直走到了曾国藩的书房,进了书房,见到曾国藩正在陪客,客人是兵部尚书江忠源,江忠源见到荣禄,起身作揖,荣禄也连忙回礼,又准备朝着曾国藩大礼参拜,曾国藩止住了,“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在我这里还闹什么虚礼呢。”
  几个人都是昔日平定洪杨之乱的袍泽,在江南一带,都是相处过的,交谈起来,说了说以前的峥嵘岁月,大家均是唏嘘不已,就连平时十分冷面冷语的江忠源,脸上也露出了许多笑容。
  曾国藩问:“过来的时候,可听到了新疆的消息?”
  荣禄点点头,“听到了,说是左督不大不小的和俄罗斯人打了几仗,俄罗斯人暂时退出了伊犁河,曾世兄也已经到了土耳其斯坦总督府所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