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清华(重生之我是慈禧)(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543

  太后微微疑惑,“当年,咱们就那么几个人出京,若真是邪教,大可将咱们一网打尽,如此不即可天下大乱?”
  太后的言下之意,觉得这道士不像是邪教中人,再者,当日一见,道士丰神俊朗,望之如神仙中人,怎么能是邪教?
  “怕是错不了,单单是莲花,也不过是寻常印记而已,只是上头还有这佛像,断然错不了,德龄久在宫中伺候,见多识广,太后若是不信,可召见他来,一问便知。”
第380章
步步生莲(六)
  德龄得诏而来,接过恭亲王手上的信纸,仔细辨认了一番那个底下的画押,对着慈禧太后说道,“回太后和王爷的话,这的确是白莲邪教的标识。”
  “白莲教号称百万劫难之后,未来佛弥勒降临白莲之中,解救众生,成就无上伟业,建大天堂,众人无苦无难,得享大自由,因如今弥勒还未降世,所以这佛像面目不清。”
  “无苦无难?”慈禧太后微微摇头,“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儿,人生只要在世上,就永远少不了苦难。”
  “这是邪教惯用的伎俩,太后不必理会。”德龄弯着腰,不动声色地说道。
  “议政王,你以为,白莲教杀了白彦虎,是想做什么?”
  “两者都是反叛,如今狗咬狗,真是叫人痛快。”恭亲王先是感叹了一句,如今白彦虎伏诛,两个贼首一下子少了一个,阿古柏在东边少了屏障,怕是要处处被动,再者,爱白还不知道白彦虎是怎么死的,若是以为是荣禄偷袭得手,对着朝廷的大军更是要忌惮万分,恭亲王如今也顿时觉得如释重负,“白莲教隐藏行迹多年,如今一朝显身,必然是所图甚大,瞧着先杀白彦虎,然后又投书朝廷,是要示威不成?可瞧着也不像。”
  恭亲王觉得有些疑惑,太后心里思来想去,突然想到了什么,“我知道了,议政王,你以为白莲教是要浮出水面来了?”
  “若是如此,可是国朝大幸了,白莲教自宋代以降,屡禁不止,如今若是能浮出水面,想必能一网打尽,只是如今正好是西北用兵,他们若是别处起事叛乱,怕是顾此失彼,无法兼得。”
  “知道了,你跪安吧。”太后说道,恭亲王有些莫名,这还没说出什么决定出来,怎么就跪安了?“这事儿,怕是不简单,我先定夺出一个政策出来,再叫你们商议着就是。”
  恭亲王只能应下准备退出勤政殿,“对了,还有,曾国荃扫荡热河一代的马匪已经功成,前个上折子说要回湖南,我已经准了,你安排一下,洪秀全之妹,洪宣娇,已经在园子里了。”恭亲王身子一震,“叫曾国荃护送洪宣娇至威海卫北洋水师大营,将洪宣娇赐给彭玉麟。”
  “这洪宣娇可是叛逆……”
  “一介妇人,还能生出什么事端?我能容得下石达开,还怕容不下一个洪宣娇?既然外头的人说彭玉麟和洪宣娇有关系,本宫今日就成全了他们的流言,把洪宣娇赐给彭玉麟,免得日后还要再因此事再起风波。”
  恭亲王有些不悦,这时候他知道,之前为何中枢派人去威海卫查彭玉麟找不到洪宣娇,原来早就被太后藏了起来,这原本是小事,可也不能含糊,恰好德龄也在,恭亲王应下,又说话了,“太后,今个军机们都不在,奴才有句话要讲。”
  “你说。”
  “前明东西厂之事,已成殷鉴,世宗皇帝用黏杆处,也被世人诟病,如今内务府太监颇有不法之事,太后请裁抑!”
  慈禧太后眼睛眯了起来,足足停了几分钟的时间不说话,恭亲王也只是垂着头站在地上,两个人就这样隔着珠帘默然不语,德龄不动声色,梁如意的脸上却是不由自主地沁出汗水,悄无声息的往盘龙大红柱子后头挪了挪,让人瞧不见自己,太后脸上红晕一片,随即褪去,这时候倒是真庆幸幸好还有珠帘掩饰神色,太后想了想,笑道,“议政王说的极是,这宦官干政,自然是要不得了,前明覆灭,倒是有几分要算在这宦官的头上,只是如今内务府的太监虽多,可也不乱来,安分守己,一心为主子的居多,就比如梁如意,前朝侍奉先帝就是勤勉,如今在勤政殿当差,也是战战兢兢,不敢有怠慢的,安德海管着几个工厂,如今可收上来不少银钱,这些银子,可都花在军费上了,若是没有这些体己,我还问这户部多拿几分银子?怕是不能够啊。”
  这么一说似乎又是外朝和户部的不是,户部的不是,自然就是宝鋆的不是,恭亲王原本冷漠的面容敲出了一丝波动,还没说话太后就继续说道,“如今虽然这朝政平稳,可用钱的地方实在是不少,皇帝还没有大婚,后宫之中也就是我们这些老婆子呆着,花不了多少钱,若是将来皇帝大婚,有了嫔妃,这开销可就大了去了,内务府的人,自然要多加加担子,差事繁杂,你看看,德龄是伺候过宣宗皇帝的,论理是应该要好好颐养天年了,可我不是也请他出来,干点差事吗?”
  恭亲王没说话,太后又说了一句:“你是议政王大臣,又是内务府大臣,这宫里头的太监宫女你都管的着,若是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处置去就是了,有议政王你在外头,这些奴才是不会乱了政事的。再者,三法司都在,国法昭昭。”
  毕竟是如今恶名未曾彰显,而且也说了三法司,恭亲王还是不说话,慈禧一见,语气里就有了些哀声,“我这孤儿寡母身处内宫,宫苑深深,外头的事儿,人儿都不知道底细,虽然外头有着议政王你在,可也只是一双眼睛,我这想着,也不过是想着不做睁眼瞎子罢了,德龄他们都是先帝留下来的,又是伺候过议政王,想必是不会有纰漏的。”
  恭亲王听到太后如此说也只好放下,“太后说的是,请太后示下,白莲教一事如何处置?”
  “这事儿还不忙,我心里有个主意,怕是也不妥当。”慈禧太后神色有些阴郁,“接下去你们想着把浙闽总督的位置找个人顶上去,这才是正理,春闱也要开始了,此外和洋人们商议明年的购买事宜,这都要你的总理衙门操持,有的辛苦,白莲教,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嗻。”
  等到恭亲王退下,慈禧太后轻轻冷哼一声,却没有说什么,只是吩咐德龄,“把王恺运叫进来!”
  “嗻!”
第381章
投名之状(一)
  恭亲王出了勤政殿,回到军机处的直房,见到文祥等人,坐上了炕,一言不发,接过苏拉手里的茶细细的喝了,这才对着宝鋆说道,“把苏拉叫进来,准备曾国荃出京的事儿。”
  “曾国荃可还是回湖南?”
  恭亲王点点头吗,“还是回湖南,只是还要带上一个洪宣娇,去威海。”
  “这!”宝鋆惊讶的下巴都要掉了,“这洪宣娇又是哪里钻出来的?”
  “太后找出来的,厉害吧?”恭亲王放下了茶盏,脸上一点异样都没有。文祥看了看宝鋆,“这是宫里头找出来的?”
  “大概是的。我不轻不重的说了几句,太后似乎也没听进去,这太监若是弄权,可如何得了!”
  李鸿藻怒气勃发,“王爷说的是,这些内廷太监,怎么能操持朝廷的大事。”李鸿藻也不是笨蛋,这时候知道了当初为什么在威海卫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必然是太后亲自叫人拿了洪宣娇至京城!“成何体统!”
  “这洪宣娇在手,彭玉麟怕是再也不会朝着南边去了。”文祥毕竟是老谋深算,看出了这事儿的好处,“这么一来,中枢权柄可就大了,这可是好事儿。”
  “是好事儿,可这事儿叫宫里头出马,就不是好事儿了。”宝鋆摇摇头,“倒显得咱们军机处,不能当差了!”
  ……
  “这入疆之事,你和谁说起过?”这时候太后已经离了勤政殿,到了九州清晏的外头,坐在湖边的玉石栏杆上,看着桃花慢慢落入水中,引得湖中青鱼连连呷食,记起层层涟漪,太后用手帕抿了抿左腮,这样开口问王恺运。
  因不是在勤政殿正式召对,故此王恺运不用跪奏,亦没有穿朝服,只是穿着素日的青布长袍,行礼之后站了起来,听到太后问起,王恺运回道:“已经和城外白云观、雍和宫、萨满教等都联系过了,只是还不一定,这些人见惯了京师繁华富贵,就算旨意命他们入疆,心不甘情不愿也是无用,旧日微臣寄居的山寺主持慈通,我上次提了提,他倒是颇有兴趣。”
  太后看了看水面上抢食的青鱼,抬起头来,看着王恺运,“你上次说《西游记》,如今新疆异教势大,正可用佛道儒等教派入新疆分而治之,教而化之,当年唐僧西天取经,如今我却要西天布经,这事儿是不错,只是。”太后面容一肃,“怎么还有白莲教的事儿了?”
  王恺运很是很坦荡,“太后既然交代此事给微臣去办,微臣自然要好好的办,既然已定下此事,那太后为何不眼光放的长远些,新疆原本就是一教独大,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诸教入新疆,微臣并没有刻意隐瞒,只不过白莲教却是微臣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
  “罢了,且看看吧。”恭亲王有些拿不定主意,“太后也说了,三法司都在,不会越了朝廷法度,无非是刺探外朝的情报罢了,算不得什么,好了,佩衡,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宝鋆张开了嘴巴,“毕竟是宫里头的事儿,咱们虽然管着内务府,却也不能多插手,再者,这列祖列宗的太监们还用的不多吗?不多这么一个。”恭亲王还有句话没说出来,德龄有着以往的情分,许多事,不会做过了头。
  宝鋆闭口不言,贾桢笑着说道,“那这曾国荃可算是好好敲打过了,弹劾彭玉麟私纳叛逆家眷,如今却又要送叛逆家眷去威海卫给彭玉麟。这脸打的可是,啧啧啧。”
  “那既然是太后下令,把洪宣娇赐给彭玉麟,这日后也没人再会拿此事说嘴了。”宝鋆说道。
  “就是这个道理,如今这事儿且不忙,西北的战事如今看来有着转机,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浙闽总督,这两个位置空出来,好好商议着吧。”恭亲王说道,“为政者,第一在于用人,洋务之事,轰轰烈烈这么些年,不能半途而废,总要选好人,把握好才是,文山,你哪里人选弄出来了吗?”
  “吏部准备好了。”文祥拿了一个片子出来,“就等着王爷瞧瞧呢。”
  ……
  “什么叫情理之中?”太后微微皱眉。
  “白莲教数百年之间潜伏至今,仍然未曾断绝道统,必然有其独到之处。”
  “这话没错,西方有哲人曰,存在必然合理。”太后说道。
  “存在必然合理?这话妙。”王恺运眼中精光一闪,“虽然愚弄百姓,颇有装神弄鬼的招数,可在明眼人看来,雕虫小技,不堪一提,如今西风东渐,民智也渐渐打开,这装神弄鬼的招数也越发不能用了,况且,相比前明,白莲教为患本朝者,只一个唐赛儿而已,虽然微臣不知道白莲教如何,只是听闻太后这么一说,觉得这白莲教,若是能降服之,亦可入新疆!”
  太后微微思索这事儿的可行性,若是真如此,怕是朝廷内外要炸起来……想了想,说道,“白彦虎身死,是白莲教下的手,又送了人头入京。”又把当年在官道上偶遇那个道士的事儿说了出来,“你以为,这白莲教是什么用意?”
  王恺运细细思索,“若是如此。”眼神之中精光四射,“怕是白莲教有了降伏之心了!”
  “白彦虎的人头就是投名状!”王恺运斩钉截铁得说道,“若非如此,怎的会冒大风险,去杀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白彦虎呢?白彦虎身死,东疆反掌之间就可平定,可谓有大功于社稷。”
  太后心里原本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直不敢确定,难不成自己的王霸之气终于要爆发出来了,若是白莲教归顺,可是一番大功绩!太后美滋滋得说道,“白莲教若是归顺,让他传教又有何妨,只要不再做颠覆朝廷的邪教就是,难就难在如何确定白莲教不会有别的想法?”
  “西进传道之事,刚刚传了点消息出来,白莲教就如此主动,可见其心颇急,白彦虎这样的大礼,必然不是白拿的。”
  王恺运说道,随即拱手,“新入太后幕下,未立寸功,这事既然是微臣办的,就请太后让微臣和白莲教联系,微臣一人出面,不损朝廷威严,又可探问消息,必然要知晓其真心。”
  “甚好,这事儿就交给你办。”太后站了起来,回过头吩咐站在身后的德龄,“德龄,你叫人打听着,总要联系这些人才是。”
  德龄既然有了宣礼处,自然不用担心,找不到这些人,也不用说要剿灭,只要传递信号,想必是可以的。
  德龄深深的看了王恺运一眼,随即低头应下。“嗻。”
  “号外!号外!”报童兴奋得在人群之中穿来穿去,手里高高得举着一摞报纸,“荣禄将军大展神威,白彦虎斩首,首级报捷到京!”
  不少人来了兴致,花上十几文钱连忙展开阅读,边上的人抢不到的,踮着脚尖围着别人伸直了脖子瞪着眼看,“好呀。”一个读书人模样的青年拍着手,“报纸上说的清清楚楚,白彦虎一死,这大军就可以顺利入疆了,再也不用困顿在玉门关白白浪费粮草,真是天佑大清!”
  这个人说完就被人围住了,七嘴八舌的问:“这白彦虎听说是甘肃逃过去的,之前又诈死过一次,这次会不会又是诈死?”
  “是啊,听说白彦虎是白虎精转世的,专门在西方祸害百姓的,这白虎不就是该在西方吗?”
  那个青年摆摆手,得意地说道,“平时叫你们多看报纸,若是看不懂,就叫人读了给你听就是,茶馆里有的是说书先生,什么白虎精?不过是一个匪首罢了,仗着和阿古柏都是信回教的,在甘肃被僧王打败,苟延残喘到了新疆投靠了阿古柏,又在玉门关外阻扰大军,如今正是该死的时候了!话说诈死,想必是不会,这报纸上说的清楚,荣禄将军千里奋进,一举突袭白彦虎部,白彦虎全军覆没,白彦虎突围不成这才自刎身亡,人头也是验过了,想必是不会再有诈死死灰复燃这样的事情了!”
  路人们得了准信,纷纷点头,有几个衣服简朴,但是气势怡然的中年妇人忍不住念佛,“如此一来,家里头的小子都能早些回来了。”
  那个青年看到这几个夫人,脸上露出敬佩的神色,“原来是几位奶奶,您说的极是,这大军眼见着就要功成了,到时候几位阿哥回来,指不定就是出将入相,给太太们赚一副诰命呢。”
  “阿弥陀佛。”那个为首的觉罗太太又念了声佛,“也不指望他能赚诰命,平安回来就是福气,虽然家里穷,到底他也是红带子。”觉罗太太骄傲的仰起头,“太后有命令,还敢不出力吗?”
  大家纷纷称赞,一个小小个的老头子挑着鲜花来卖,听到众人说的有趣,又开口笑道:“列位还不知道吧,为了白彦虎伏法,前门大街上内务府办的戏园子,今个开演《八里桥》、《穆桂英挂帅》连演三天!又命令各处戏园子,戏班子,除了日常演的戏之外,更要连演三天,以表庆贺!”
  京城百姓都是最爱看戏的,这也难怪,上有好,下必从焉,自太后以降,皇帝嫔妃王公大臣无人不爱看戏的,如今又有升平署专门排演新戏,这剧目更是让人大为过瘾。大家一听纷纷都要去排队买票了,“这可是难得,宫里头的供奉可不是轻易出来唱的!”
  一群人纷纷走开,来了两个穿着“警”字号子的衙役,见到那个青年,也互相打招呼,“你怎么还在此地?礼部出了告示,秀才以上的,若是到了青海新疆甘肃之地,最低可以当一县学谕!这人山人海的都围那里去了。怎么就你还在这里?”
  青年吓了一大跳,“这事儿我竟然不知道!两位哥哥,这可是真的?”
  “还能有假,就在国子监报名,快去吧,虽然地方差了点,到底有了官身,苦几年回来,听说乡试会试都能加分!这可是好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