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清华(重生之我是慈禧)(校对)第1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543

  自从同治皇帝登机之后,惠征的爵位又再次上升,升到了一等承恩公的爵位,这个爵位已经升无再升,接下来除非就是郡王爵位了,惠征也颇为自足,上折子辞去了光禄寺卿,一心就在家里团团做富家翁起来,整日就是优游林下,听戏下棋打茶局。
  “娘娘这层缘故在里头,谁敢不尊敬咱们家,虽然阿玛辞了光禄寺卿,可满朝官员也不敢不敬重阿玛额娘。”桂祥潇洒笑道,长姐贵为太后,二姐是醇郡王福晋,三姐更是如今武官里头一等一的武大帅妻子,如今的叶赫家已然成了四九城一等一的门阀,“就连臣弟的这个媳妇,若没有娘娘照拂,如何能娶得八旗显姓?”
  “所以,这些日子,上门的人越发多了起来,都是来求父亲的,这次京察,议政王怕是要大杀特杀,要把前朝留下来的不称心的人一并罢之,父亲也被烦的无法,不少人都是以前的同僚故旧,不好回绝,阿玛他自己个又不好意思进宫和娘娘开口,这才让我来进宫,问问娘娘的意思。”
  “这事儿你别管了。”慈禧太后放下盖碗,“咱们家原本就是小户,也没几个人有着品级,大不了在各部衙门当个书办,京察察不到他们。”太后的神色转了端正,“你也还在家里,更是与你无关,这些起子,怎么能不好好办!旧年我在京中,好么,他们倒是脚底抹了油,一走了之,这样的人,留着于国无益,自然要全部罢黜,我已经定下严惩不贷,议政王也是这个意思,谁说情都没用。”桂祥脸上讪讪的,也不好意思多说话了。“再者,今年又要开恩科,我准备空多些出来官位,安置今年进士们。”
  桂祥虽然未曾入仕,可久在京中,耳濡目染,官场上的事儿不是一窍不通,听到太后这样说,他也连忙转移了话题,“历来进士都是安置六部观政,或是下放郡县,凡都是有定额,怎么突然要多出这么多位置,莫非。”桂祥瞪大了眼睛。
  ……
  “莫非。”朱学勤喃喃自语,猛地瞪大了眼睛,“太后这话的意思是,恩科要多选才了?”
  恭亲王点点头,这会子他正从岳父桂良府中探病出来,新年伊始,桂良就已经缠绵病榻,到了这个月,已然卧床不起了,恭亲王心里烦闷,桂良虽然年老做不了军机的许多事儿,可毕竟有着三朝之资,年高德勋,素日里对着内阁的那些老头子,资格也不输他,能防着大学士们倚老卖老,且能备自己询问政事,大关节上把把总,这就是老人家的作用,可没想到,如今全是派不上用场了,心思烦躁,却又不能不理政事,听到朱学勤的谈话,恭亲王点点头,明清取士,除两朝开创之初外,大体每科取士三百人左右,又因题请及恩诏而另增五十名或一百名的,属于特殊情况,并非“恒制”。“太后虽然没明说,可我也是听出来其中的味道了,总之这恩科的事儿还早,要到九月份才有乡试,都是老规矩,就算添些同进士,也无关紧要。”恭亲王完全不知道这次恩科昭示着旧式科举改革的发轫,只是这么轻描淡写了一句。
  “这次京察,可谓是人声鼎沸。”朱学勤捻须点头,“王爷如何应对?”
  “咱们的人自然不能有所损伤,不然我这个议政王也没人看得起了。”恭亲王淡然说道,这不是以权谋私,而是为政立身之本,要是护不住自己个手下的人,别人凭什么要为你冲锋陷阵,摇旗呐喊?“太后说要罢黜,这原是应当的,皇上刚刚即位,吐故纳新,把那些年老无用、颟顸的人罢黜出去,昭示万物更新,更是整顿吏治的应有之意,那就拿着以前肃顺的余党清理出去便是,这些人,之前太后说过既往不咎,心里还存着侥幸,哼哼,今个把他们用这个法子清除出去,料想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
  “王爷说的极是,这头一个要办的,自然就是陈孚恩了!”
  恭亲王摇摇头,“陈孚恩吗?怕是太后会护住他,毕竟功勋也是有的,太后留守京师以来,陈孚恩也是兢兢业业,大家都是瞧见的,且他又跟着太后极近,太后为了安抚人心,不是徇私泄愤,这陈孚恩多半是要留着的,咱们怕是办不动,不过也无妨,修伯,试试看也成,说不定太后也想换个人做大司马了。”
第270章
雷霆雨露(二)
  “不错。”太后点头,“你倒是看出来了,因恩科而另增五十名或一百名的,这特殊情况,并非恒制。我想着,如今趁着这个机会,多招一些人,否则手里无人可用,就算有千万种妙计也是行不了,怎么样?要不要去试试运气?”太后拾了一个蜜汁香梅吃了,笑着对桂祥说道。
  “娘娘开的什么玩笑。”桂祥眉头一皱,苦着脸说道,“我读书不成,那三脚猫的水平不敢拿出去说嘴,若是真的中了进士,不是给娘娘脸上贴金,而是给娘娘抹黑了。”
  “你能这么想就很好。”太后赞许地点点头,“既然成了家,我这个做姐姐的总要给你找个差事做做,你瞧着想去那里头当差?告诉姐。”太后豪气顿生,拍胸脯保证,“我都给你安排妥当了。”
  “还是娘娘疼奴才。”桂祥嬉皮笑脸,“知道给我找个差事,我整日在家里被阿玛拘着,不许出大门一步,或是陪着阿玛见客,闷也闷死了,巴不得出去当差办事儿呢。”
  “哈哈,你倒不似那贾宝玉。”太后开朗地笑了起来,“你这么说,既然有心,我岂有不给你准备的理,去总理衙门,和洋人打交道,怎么样?”
  原本欢喜无比的桂祥听到这里,面容呆滞了起来,太后奇道:“怎么,总理衙门不想去?”
  “京师里头的人都说总理衙门不过又是个鸿胪寺,向着那些洋鬼子有什么好打交道的。”看到太后脸上露出不悦的表情,桂祥又连忙解释,“也不是单单我一个,这四九城的,听说要抽到总理衙门当差,都推脱地不肯去。”
  “鼠目寸光,这总理衙门日后的权柄,不比军机处差,这总理大臣,也是和领班军机一样的地位,罢了,你若是不想去,那便不去了,不过日后可别哭着鼻子来找我,要到总理衙门去当差。”太后摇了摇头,这些人还是如此的没有眼界,于是兴致有些阑珊,“那你自己个想好了,再和我说吧。”
  “是,奴才也不求做多大的官儿,发多大的财,只求着能帮衬着娘娘一二,能减娘娘肩膀上的担子,那就是最好了。”桂祥连忙表忠心。
  “你能这样想就很好。”太后说道,“那就去兵部吧,陈孚恩在那里头,你吃不了亏,桂祥,我要和你说,你去不是混日子的,若是混日子,那就在家吃吃喝喝最惬意,虽然我这个位置看着尊贵,可不知多少人眼红着呢,你也知道,我不是这么一路顺利地当上太后,也不是顺利垂的帘,流了八个,抄了三个,摘了两个铁帽子王,这才一步步到了这样的地步,绕是如此,还有人说我蛇蝎心肠呢。”太后随即用着满不在乎的话继续说道,“我虽然不在乎这些流言蜚语,可被人这么讲,总是不舒坦。”
  “太后多虑了。”
  “没有多虑。”慈禧摇摇头,慈爱地看着眼前这个玉树临风的少年,“一步错,就是万丈深渊,所以我如今少管政事,也就是这个道理,毕竟前朝的时候,没有听过政,怕丢了面子,那可就没里子了,所以一应政务只是和军机的人商议着办,从来不乾纲独断,只是对着自己比较熟稔的事儿料理一些,我是如此,何况你乎?”
  “别让人抓住纰漏,勤勤恳恳地当差,有我这个姐姐,还怕没你的前程。”太后瞧见德龄穿过一蓬怒放的粉红色杜鹃,叉手站在滴翠亭前头,便站了起来,“你把我的话细细地想一想,过些日子再递牌子进宫吧,对了,你既然也进宫了,也该去拜见皇帝,这会子,大概是在东四所骑马呢。”
  桂祥也连忙站了起来,点头称是,两个宫女上前,跟着太后出了亭子,太后摆摆手,让宫女不必跟来,德龄走近,“京中有谣言起,曾国藩要谋反!”
  “谋反?”太后大吃一惊,头上的珠钗都连连抖动,在半空之中,一贯云淡风轻地脸上露出了惊恐的表情,“谣言怎么说的?”
  “说是曾国藩大破金陵,将洪秀全的宝藏据为己有,又连收江左十万逆贼大军,正在江南准备效仿明太祖,登基称帝。”德龄面无表情地说道。
  “不会的。”太后沉吟片刻,果断说道,“他敢将洪秀全尸体焚烧弃于江中,这就绝了太平军的军心,曾国藩他们兄弟两个可没有什么好称呼,南边的人都叫他们什么?”
  “曾剃头,曾屠夫。”
  “可见杀戮太甚。”太后摇摇头,“这怕也是他自污之举,所以曾国藩是必然不会反的。”
  “曾国荃之妻离开芜湖时候,货船就装了大大小小二十多箱,可见洪秀全的金库已全数落入曾氏兄弟手中。”德龄继续爆料。
  “这是你打探到的消息?”
  “是。”
  “这有什么办法?”太后拍拍手,无奈地很,“自厘金出来,江南军费用度稍有缓解,但江南各军也是半饥半饱,你没瞧见,军机处那么多的折子都是弹劾湘军、淮军、左军、楚军惊扰地方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纵使拿了洪秀全的宝藏,我也挺不起腰杆子要问他们要这个钱。”
  “唉!”恭王重重地叹口气,站起身来,走了两步,倏地住脚,满脸懊恼地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国库充裕,也就算了,偏偏又穷得这个样子,大乱戡平竟无以善其后,咱们对上对下,怎么交代?”
  在座的人都同情恭王的烦恼,然而不免对他的近乎天真的打算,有自寻烦恼的感想。这也怪不得他。以宣宗的爱子,为先帝的同乳,其间虽有猜嫌,而清议认为他是受屈的一方。
  去年前的一场政变,对社稷而言,正统不堕,有旋乾转坤之功。这一年来,敬老尊贤,严明纲纪,而信任曾国藩,比起肃顺来有过之无不及。就因为有此一份魄力,内外配合,各尽其善,得收大功,这是恭王的人所难及的机会与长处。
  然而天满贵胄,不管天资如何卓绝,阅历到底非可强致,这倒不关乎年龄,在于地位和见闻。他的地位无法接触到末秩微禄的官吏,他的见闻限于京畿以内的风土人情。因此,他的眼光来看,便有了绝大的错误。
  除了恭王以外,在座的人都觉得李棠阶指曾国荃为“功名之士”,是个相当含蓄的好说法。因为,不便说他所学的是五代的藩镇,打胜仗只为占城池,占城池只为封官库,封了官库,然后借故回乡,求田问舍。在京的湖南人都知道,早在咸丰九年,曾国荃在家乡构建大宅,前有辕门,内有戏台,搞不清他是总督衙门,还是王府?这个荒谬的笑话,恭王应该知道。李鸿章看他老师曾国藩的面子,卖曾国荃的交情,既克江北,按兵不动,让“老九”独成复金陵之功,好为所欲为,这不过是两三个月前的事,恭王更应该知道。然则看了“宋史”和“十国春秋”上的记载,以为曾国荃克金陵,会象曹彬下江南,收金陵那样,躬自勒兵守宫门,严申军纪,秋毫无犯,然后把南唐二主之遗,自金银珠宝到古玩书画,尽行捆载而北,悉数点交内府。那不是太天真了吗?
  这些想法自然不便说出口,那就只有解劝了。只苦于不易措词,说是百战艰难,说是不世勋名,都可以作为恕词,但有曾国荃的那位老兄,摆在一起,相形之下,反显得曾老九的不可耍因此,所有的劝慰,都成了不着边际的闲话,谈得倦了,纷纷告辞。
  只有宝鋆留了下来,换了一个地方陪恭王消磨长日。那是竹荫深处,做成茅屋似的一个书斋。彼此脱略形迹,科头短衣,在一班慧黠可人的丫头侍奉之下,随意闲谈,从宫闱到市井,想到什么便说什么,不用修词,也不用顾忌。
  这一天谈的,比较算是正经话,话题依然是在恭王的烦恼上,国库支绌,而曾国藩要钱办善后。
  宝鋆到底比恭王的阅历要深些,“理他那些话干什么?曾涤生说伪‘王府’一文不名,也不过替他那位老弟,作一番掩耳盗铃的说词而已!”宝鋆以户部尚书的地位又说:“你以为他真会到我这儿来要钱吗?不会!曾涤生的理学,不是倭艮峰的理学。他是胸有丘壑,是绝大经济的人,打了这么多年仗,要兵要饷,还不是他自己想办法!如今办善后,本该借助于地方的,难道他倒非要朝廷拨款,才会动手?你想想嘛,这话是不是呢?”
  恭王笑了:“你这话,刚才当着那么多人,为什么不说?”
  “我为什么要说这话?泄了底儿,对我有什么好处?”宝鋆又说:“户部的堂官,实在难当,里里外外都不体谅,真是有苦难言。”
  恭王听他的语气中带着牢骚,不由得把他的话又玩味了一遍。管钱的衙门,局外人所求不遂,自有怨言,是可想而知的,似乎内部也不体谅堂官,那是怎么回事呢?
第271章
雷霆雨露(三)
  于是他问:“什么叫‘里里外外’?你部里怎么啦?”
  “还不是为了慈禧太后万寿那天的那一道恩旨。”
  这一说,恭王明白了。慈禧太后万寿那一天,特颁上谕一道,军兴以来,各省的军需支出,无需报销,但自本年七月初一以后,仍按常规办理。这道谕旨,表面说是从户部所请,实际上是恭王的决定。他的想法是,历年用兵,都是各省自己筹饷,纵有所谓“协饷”,由未被兵灾的各省,设法接济,一半也是靠统兵大员的私人关系,宛转情商得来。朝廷既未尽到多大的力量,此时自不宜苛求,而且一笔烂帐,不知算到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倒不如索性放大方些,快刀斩乱麻,一了百了,倒也痛快。
  这是个颇为果敢的决定,不但前方的将帅,如释重负,激起感恩图报之心,就是不相干的人,也觉得朝廷宽厚公平,显得是有魄力的宏远气局。然而户部、兵部的司员书吏,正摩拳擦掌,要在这一笔上万万两银子的军需奏销案中,狠狠挑剔指驳,不好好拿个成数过来,休想过关。这一来,万事皆空,自然要大发怨言。
  宝鋆看到恭王的脸色,猜到他的心情,随又说道:“我也不理他们。这也好,正因为他们大失所望,愈见得这件事办得漂亮!真的,背地里谈起来都这么说:除了恭王,谁也没有这么大的担当。上万万两的军费支出,说一声算了就算了,这是多大的手面哪?”
  随便几句话,把恭王心中的不快,一扫而空,代之而起的是贵介公子,脱手万金,引人啧啧惊羡的那种得意的感觉。
  ……
  太后打发了德龄,转过身看着热闹非凡的御花园,仿佛是一个存在在另一个次元冷眼旁观的人,什么时候起,自己已经是对这些热闹的东西不感兴趣了?总是喜欢呆在一个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大家嬉闹?
  大概是从咸丰皇帝仓皇逃离北京之后吧,没有了依靠,所以生活里的小趣味全部烟消云散了。
  若是脱离了凡人的兴趣爱好,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杏贞摇摇头,准备融入这个热闹的氛围,突然人群之中一阵骚乱,不少宫女围住了一个地方,“快去看看。”杏贞连忙吩咐唐五福,自己也起身走了过去看个究竟,排开人群,只见帆儿脸色苍白得倚在一个宫女的身上,“这是怎么了。”安德海连忙扶住帆儿,“脸色实在是吓人。”
  “快叫太医。”太后连忙吩咐,原本放着风筝的冯婉贞也丢下风筝走了过来,“叫太医瞧瞧,先把人带回储秀宫。”
  太医急忙赶来,不多会,就从储秀宫里传出了喜讯,“启禀太后娘娘,武夫人有了身孕,已经三个月了!”
  太后闻言大喜,别的人犹可,只是安德海脸上露出又喜又悲的神色,冯婉贞也呆呆地盯着脸上泛白,却又是脸带红润的帆儿,帆儿脸上泛出了红润,眼角露出了泪花,“你说的可是真的?”
  “微臣敢以性命担保,夫人确实已经怀孕了!”
  “好好好,刘太医是最擅妇儿科,脉息必然是无误的。”太后大喜,随即唏嘘不已,“自玉嫔的二阿哥出生之后,这六宫之中,竟然再无一人怀孕,如今你有了身子,可见这是个吉兆。”听到好消息,自然心情愉快,“快快快,五福,传轿辇,等会将帆儿送出宫去。”
  众人连忙恭喜帆儿,又恭喜太后,冯婉贞神色复杂地看着一副母性光辉帆儿,定了定心神,整理衣服,行了个福礼,“恭喜福晋。”
  安德海也连忙对着太后笑道,“如今帆儿姑娘有了身子,太后这一半的心事儿就放下了。”
  “这是自然。”太后点头,大手一挥,豪迈地说道,“都给我听好了,御药房,御膳房,都要好生伺候帆儿!”
  “喳!”
  “臣妾逾越了,请太后恕罪。”帆儿连忙谦虚说道。
  “对了。”太后突然想起了什么事儿,脸上露出了喜滋滋的笑容,“传旨去丰台大营,让武云迪休息一天,回来瞧瞧自己的媳妇,如今你可是。”太后对着帆儿笑道,“可是武家的大功臣了。”
  “是。”帆儿眼中有了水意,回想起有些事情,不由得有些梗咽,“这是太后的恩德庇佑臣妾。”
  “你倒是没有以前爱说笑了。”太后笑着说一句,冯婉贞站了起来,朝着太后行礼,“娘娘,我有些不舒服,想下去歇息一会。”
  “恩去吧。”太后点头,然后对着帆儿说道,“既然有了身子,就要好好养着。”
  次日军机处进宫议事,说起曾国藩的事儿,太后问起市面上的谣言,恭亲王虽然不以为然,但也慎重地对太后提议:“虽然这流言蜚语滑稽无比,可也是无风不起浪,曾国藩如今攻灭发逆,江南各军,一干将领犒赏尚未发下,人心不稳,若是有人煽风点火,生出许多事端,那反而就不美了。”
  文祥接着说道,“如今各军已经上报有功将士,奴才也以为不宜再拖,有功不赏,军心怕是不稳,再者,曾国藩上折子请裁撤乡勇,若不封赏,裁撤也是无从谈起。”这也是等于曾国藩和军机的一个默契了,我裁军表示我绝无异心,那你们总应该把赏赐发下来,叫儿郎们安心荣耀返乡吧?
  太后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曾国荃祈病休,这个折子大家怎么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5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