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8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8/852

  贾环对着孔子的雕像,躬身行礼,道:“为天地立心!”
  他身后的二十多名弟子跟着他躬身行礼,道:“为天地立心!”
  排到广场上约两百人的书院弟子,穿着一水的青衫,袖袍口绣着闻道书院四个字。这时,全部跟着弯腰,整齐的作揖,高声道:“为天地立心!”
  广场上,被军士隔开在三十米外近百名记者们,全部都停止议论。没有人知道明伦堂内贾环在说什么。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一种庄重的仪式感,油然而生!
  明伦堂内,圣人像前,贾环再道:“为生民立命!”
  诸生跟着道:“为生民立命!”声音回荡在明伦堂中,回荡在广场外。仿佛洗涤着人的心灵。这是大儒张载的明言。后世读书人所敬仰的境界。
  而今,闻道书院在贾环的带领下,向世人喊出来横渠先生的明言,于圣人面前立誓,作为书院的目标!这是一种大气魄、大勇气!
  “为往圣继绝学!”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为万世开太平!”
  ……
  ……
  声音徐徐的回荡着。嘉宾的队伍中,宁儒、萧梦祯等人点头。
  礼部尚书胡璁微微点头。
  他固然喜欢拍马。被清流所不耻!但任何一个读书人,登上权力的巅峰之后,该做什么?当然是践行千百年以来圣人的教诲:治国、平天下!
  权术,永远都只是上升的手段。
  贾环身边能汇聚起一批精英的读书人,并非没有原因!
  ……
  ……
  宁潇于人群中,明丽、静谧。她在侧后方,看着贾环带着书院诸生立誓时那坚毅、沉静的面庞,她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于此时,天地间仿佛无声。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意志!
  他内心里,想要的,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第958章
理想、目标
  五月二十一日正午,闻道书院的落成典礼举行。随后,宾客们徐徐的散去。
  在当天下午离开的东庄镇的近百名记着脑海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最后的一幕:横渠四句!齐刷刷的书院弟子,整齐的跟着贾环高声诵读着。
  当日来闻道书院的报纸,除了京中的二十多家报纸,还有保定府、张家口、承德等地的报纸。
  随后,第二天的京中报纸,报道此时。在以惊悚标题为卖点的小报上,大肆鼓吹的是贾环的地位、份量、权力!昨日,朝廷多少官员、权贵去了?
  有点节操的报纸,则是作出政治分析:贾环宣布以横渠四句作为闻道书院办学的宗旨,这意味着闻道书院由一个纯粹科举、研究学术的学校转变为政治学校。
  但,在昨日亲眼目睹这一幕的京中权贵、高级官员们是怎么看待的呢?这个时代并没有照相机,来记录,在正午之时,远山葱郁,书院简陋时的画面。
  当是时,夏日的阳光透露下来,众人默默注视着贾环的背影。天地间,仿佛就剩下他的声音,动作!平静、坚毅的书生,身后是黑压压的人群竖立。
  这是怎么样的一幅画面。或许,很多人想知道,画面中展示力量的书生,到底想要给如何改造这个世界。
  ……
  ……
  重建书院的热闹,逐渐的散去。贾环这几日都在东庄镇、书院里和旧友相聚:龙江先生、萧梦祯等人都是远道而来。
  随着闻道书院的建设火热朝天以及师生的回归,东庄镇重新恢复繁华。
  五月底的清晨,一辆马车由京西官道而来,穿透镇上的雨帘,自北门进闻道书院。即将离开京城的龙江先生宁儒到书院里祭拜好友公孙亮。贾环作陪。
  书院的墓地,设在书院东北方向的一处山坡上。数个墓碑依次而立山长、大师兄的衣冠冢。叶先生,江、吴两位的墓地。夏季的小雨带着清凉,淅淅沥沥的洒落。
  长随、亲卫们都在稍远处等候。贾环打着雨伞,在墓碑前数米处里看着墓碑前沉思,肃穆而立的龙江先生。他时年五十岁。
  贾环的思绪也不禁飘回到雍治九年春的文会上。那晚,龙江先生多么年轻,放浪形骸。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时,大师兄正是慕艾之时。总想着: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而此时,天人两隔。
  那晚,同样是他和诗诗的第一次相见。她舞蹈蹁跹,闻名京师。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不足喻其美。佳人相见一千年。
  那是青春之时。
  “唉……”宁儒长叹一声,走过来,道:“子玉走吧!”
  贾环轻轻的点头。很多话不必说,龙江先生能来京师,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一行二十多人,离开书院的墓地。
  ……
  ……
  傍晚时在下着雨,绵绵细雨,像银色的丝线。
  乾清宫南书房中,明烛高照。太监们在书房内外侍立着。永兴天子宁淅坐在书桌后,听着东阁大学士齐驰的奏对。
  南书房行走蔡宜、纪澄,右都督北静王,都督同知、京营节度使沈迁、兵部尚书孟何都在。
  齐驰正汇报的是晋商的问题。数月前,晋商想联合西南钱王胡炽吞掉贾环的信丰号。现在晋商们都快要吓尿!找到胡炽求情。此时,贾环就算和胡炽联手,肯定也吞不下晋商。但割肉,必须要割。
  岭南战事胶着。晋商捐赠五百万元给朝廷作为军费。调辽东的军队增援岭南,走海路去岭南,直接攻击岭南首府:广州城。
  同时,晋商、天顺丰、信丰三家联合成立大周中央银行,试发行纸币,朝廷官方予以承认。这是多方的利益交换。
  作为国朝顶尖的财团,资本两亿元以上的广州十三行肯定要加入发行纸币。但,对岭南的战事他们要全力支持朝廷。份额按功劳算。如今海贸繁华,行商们在海上都有船。
  “依齐先生所言。”永兴天子宁淅没什么犹豫,直接批复。感叹道:“纸币取代金属货币,是历史大势所趋!金属货币的开采、铸造、流通量有限,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却是很大。”
  齐驰一身绯袍,站在华贵的南书房正中奏对。他时年五十五岁,正年富力强。一个人处理国政。这时,给天子说的微怔。人民群众?不用说,这种大白话似的词语,必定出自贾环之手。
  听闻最近贾环晚上会在宫中教授天子各种知识:天文地理,各种杂学,做人做事的道理。
  再议了些事,看看怀表,宁淅笑着道:“天色不早了。朕就不留齐先生和诸卿用膳。你们陪着朕吃饭,吃的也不痛快。”
  永兴天子这句话令南书房中顿时一片春风细雨!
  “臣等不敢!”齐驰笑一笑,率大臣们叩拜永兴天子,告辞离开。他心中颇为欣慰。天子在继位时,何等的青涩,当了几个月的皇帝后,已有人君之相。
  贾环教的好弟子啊。
  ……
  ……
  宁淅自南书房出来,身边袁太监带着一干太监、宫女约二十多人跟着他。袁太监弯着腰,问道:“皇爷,晚饭摆在皇后娘娘那里?”皇后居坤宁宫。就在殿后。他是隐晦的提醒下天子。
  宁淅摆摆手,兴致勃勃的道:“这几日先生授课。朕去西苑吃完饭。你去给皇后说一声。哦,对了,御膳房的菜谱都改过来了吧?”先生说,营养摄入要合理。宫廷菜,都是些重油、温补的东西,长期吃,不利于身体。
  袁太监连忙点头,“回皇爷,都改了。”敢不改么?内务府是越王管着的。
  这事还有个插曲,真理报上一宣传:天子心忧百姓艰苦,在宫中吃青菜。现在外头一片“明君”的称赞之声。皇爷的皇位再稳固几分。新任的真理报主编萧梦祯深得宣传精髓。
  小雨淅沥未停。夏夜里带着凉爽和舒适。宁淅到设在含元殿处的御书房中。这时贾环、宁潇、宁澄正在一起坐着说笑、喝茶。氛围融洽、悠闲。
  晚饭后,贾环开始夜间的授课。这段时间,主要是讲的地理、国际形势。
  宁澄本来就是贾环的学生,和宁淅一起听课很正常。他虽然担任内务府总管的职位,但是,他的兴趣都在自然学科上。内务府里的事,都是吴王帮衬着处理。
  他这一生,父辈挣下偌大的家业,衣食无忧;与皇帝情若兄弟,权势不缺。他还追求什么呢?
  除开青年时期在贾先生门下求学时被培养出的兴趣,他若是追求声色犬马,就算父亲纵容,但他估计要被贾先生打个半死。人之一生,岂能虚度年华?总要留下自己的痕迹。
  宁潇则是来旁听。她对于关于政治的事情,都非常有兴趣。而贾环所描绘的国际局势,世界地图很吸引她。
  御书房中,烛光明亮。书桌上铺着一张贾环按照记忆所绘制的简单的世界地图。中心位置当然是大周。他现在素描功底很不错。基本框架都画出来。
  前几日,贾环已经讲过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南北极七块大陆的情况。现在,贾环要讲的细分区域。
  贾环手里拿着木杆,道:“子文,宪清,潇公主,如前夜所说,工业化的时代即将来临。我们正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前夕。在时代的浪潮中,中国之土,怎么样才是最完美的?往东,要据高丽半岛、东瀛四岛,东临太平洋。往北,要打到贝尔加湖,甚至更北的西伯利亚、北极。这些苦寒之地,蕴含着大量的资源。要为后人负责。往西,占据河中、呼罗珊,基本足够。那里信奉的是另一种文化。往南,西南方向除了旁遮普、信德,还要打下天竺全境,至印度洋海岸线。东南方向,要囊括安南、占城、吕宋诸岛。甚至可以打到大洋洲。以海峡为内湖。当年罗马帝国便是以地中海为内湖。这些土地,除北临沙皇帝国、西临波斯帝国外,其余并无强大的军事力量。天授不取,必受其咎!”
  现在正处在全球“跑马圈地”的时代,现在不占下来,以汉文化同化,彻底拥有!等到后世那个时间节点,多占一寸土地都非常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8/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