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8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852

  陕西道掌道御史高昌隆呵斥喧哗的官员们,“肃静,不可有失大臣体统!”将场面再次弹压下来。
  贾环背对群臣,平静的等着。这时,侧身问礼部尚书曾缙道:“曾尚书以为燕王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吗?”
  礼法上的事,礼部尚书自然有发言权。曾缙斟酌着字句,“燕王为天子血脉,宫中记录在案,身份确凿无疑。自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燕王排在楚王、宋王、卫王之后。”
  他给了一个中庸的答案。
  贾环面对群臣,朗声道:“宋王不愿意为帝。昨日廷推以燕王得票最高。诸位所疑虑者,无非是我是燕王的老师。若燕王为帝,我必然执掌朝政。我在此承诺,一日燕王为天子,我终此朝不为官。诸位,再次廷推吧!让我看看你们的选择!”说完,贾环拱拱手,走出皇极殿,到殿外等结果。
  或许,是刺头都请去喝茶,或许,是贾环走的太快,或许,是百官们没有反应过来,并没有人问贾环:若燕王死了呢?他一路走出去,留下一个背影。
  齐驰和重臣们商议后,再次廷推。结果以燕王得票最高。拿到二十四票。
  皇极殿中就此一片哗然。
  贾环昨夜和成国公、占城候、赵尚书等人都谈过。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果!但这个廷推结果,令许多中低层的官员一时间,在感情上难以接受。
  费敏政走出列,将头上的官帽子丢在地上,面带讥讽,激愤的道:“既然诸公心中早有定论,这新朝的官,在下不当也罢!”
  他此时知道贾环的退让是什么。如果贾环二三十年不在官场中,他就算可以暗中操作,但离篡位的标准还远的很!他认可这个退让。但是,他心里不痛快。
  费状元开头,又有八十多名官员当场辞职走人。以李康适、施世俊等人为首的华党、宋党为主。而十年寒窗,激愤的不要官帽子的人,是少数。
  皇极殿中的质疑、吵闹,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消失,渐渐的安静下来。
  燕王宁淅被人从偏殿,请到正殿中。
  齐驰让燕王站在雍治天子的灵前,面向百官。然后,跪下来,三叩九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六部尚书,并侍郎们跟着跪下来。随后,百官们跪拜叩首行礼:“万岁万岁万万岁!”这声音在皇极殿中回荡着。声势浩大!
  燕王宁淅站在殿中,茫然的看着群臣。听着这“万岁”声。一切仿佛都变得不真实起来。
第951章
庙号、年号
  皇极殿偏殿中,群臣高呼万岁之声传进来。二十多名皇子,神情各异。
  有人略感苦涩,想不到地位花落燕王家!有人庆幸,帝位争夺终于落幕。实在是太惊险:宋王被吓的都快要精神失常。燕王差点被毒死。他们不想被殃及鱼池。
  卫王坐在偏殿华美的花厅中,右手用力的握着椅柄,牙关有点颤抖。他是在害怕。
  昨天宋王在廷推时得到高票后,他是怎么取笑燕王的?他说:宁淅,你那位先生真是个废物啊!手握京中兵权,居然还让你的皇位给别人摘走。
  而现在呢?
  燕王能登基,完全是得益于贾环的运作。他担心的是,参照今天清晨时宋王的“待遇”,他怕贾环把他给杀了啊!
  帝师不可辱。
  ……
  ……
  “万岁……”
  庄严、肃穆的皇极殿中,左都御史齐驰带着三百多位大臣三叩九拜,山呼万岁,在雍治天子灵前,拥立燕王登基!
  按照礼法程序,此时应当需要杨太后的懿旨。但贾环刚刚都已经表态,谁还在乎呢?而齐驰作为朝廷重臣,没有想到这一茬,恰好暴露出他内心里的些许急切。
  任何一个文臣,都无法在成为宰相时,而不激动!这是人臣的顶峰!很显然,燕王登基后,必定会擢升齐总督为大学士。
  燕王没有执政经验,在朝堂上的根基完全依赖于贾环的人脉网。他性情文弱,且得位不算正。必然会是一个弱势皇帝。齐总督作为独相,在三五年内,权力会大的惊人。大约可以算:朕以国事累齐先生!
  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在皇极殿中徐徐的消散,余音袅袅!齐驰压着心头的微澜,因燕王还未叫群臣平身,跪着奏道:“万岁,请先定大行皇帝的庙号。”
  宁淅穿着一身白色的亲王服,带着孝,身量中等。二十岁的青年皮肤白净而文弱。他还没有从这剧烈的身份转化中回过神来。他的脑海中,此时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他往日的种种。
  自他记事时母亲便是贵妃。他的童年时光无忧无虑。十年前,雍治十一年时,在贵妃之位的争夺中,母亲失宠于宫中。他那时十岁。此后,他和母亲小心翼翼的活着。他的性情由此而变。
  雍治十五年春末,杨皇后默许刘太监暗害贾皇子,母亲因照顾贾皇子受到感染而病故。天子未追究。
  那时,他和澄哥儿求学于先生门下。潇姐姐待他如弟。先生教他学问,做人的道理,强迫他锻炼身体、意志。那两三年是他终身难忘的美好时光!
  而后是,雍治十七年,他迎娶王妃。先生亦南归金陵,后前往西域,百战余生,得胜归来。他在这三年中,和王妃过着平淡、普通的日子。直到此时!
  他心中,对母亲的死,怎会没有看法?雍治皇帝六亲不认。二十一日晚,先生明说要报血仇、拿帝位,他祝愿先生平安!这是他的态度、立场。
  燕王被齐驰从沉思中唤醒,略有些尴尬。看着满殿还跪着的官员,忙道:“诸……位……爱卿平身。”说这句话,舌头略微有些打结。待百官起来后,他对齐驰道:“依齐先生所言。”
  齐驰知道燕王走神了。但他得为新帝圆场子。道:“大行皇帝早年励精图治,国泰民安,天下欣欣向荣。国朝威压四海。而至晚年怠政不出,声色犬马,朝政悉委于奸臣之手。臣以为,大行皇帝当上庙号:玄宗。”
  燕王点点头,“齐先生所言甚是。”宁淅是没有执政经验,此时就算他同意齐驰的意见,亦应当象征性的问问六部尚书们的意见。
  曾缙、殷鹏、赵鹤龄、孟何、北静王、成国公等人并没有反对。安静的听着君臣奏对。齐驰翰林出身,拟定的庙号还是非常合适的。
  齐驰躬身行礼,再奏道:“臣请陛下定年号。”
  宁淅脑海中第一反应便是:永乐。当年先生给他讲明史,他印象深刻,燕王朱棣靖难成功,定年号为永乐。当然,他没法用的。
  宁淅想了想,道:“我才疏学浅,愿大周永兴,以永兴为年号,齐先生以为如何?”
  齐驰这点小事自是依着燕王,道:“可。臣请陛下扶先帝灵柩至乾清宫中停灵。拟先帝遗诏。再请太后懿旨,昭告天下。”
  宁淅道:“好。”
  齐驰目视殿中的大太监袁琪。袁太监高喊,“永兴万岁爷发驾……”
  ……
  ……
  二十四日的上午,阳光和熙。贾环带着数百名亲卫站在皇极殿外。贾环在汉白玉丹陛上,看着眼前宽阔的殿前广场。历年大朝时,小官们都在殿外。
  殿中的情形,声音,这里都听的清楚。杨大眼憨厚的挠挠头,问道:“三爷,这便完了?”拥立皇帝好像不复杂啊。
  贾环一袭水蓝色的长衫,背负着双手,脚踏的绘龙的台阶,阳光照射在他笔直、挺拔站立的身体上。影子落地。微风吹抚着他的脸。
  贾环微微一笑,道:“大眼,那还要怎样?走吧!”
  事情完,当然没完。还有很多事要处理。比如,遗诏。雍治皇帝的遗诏写的太好,他肯定是不允许的。要按照罪己诏的模式来!
  还有,宁淅要立即启动程序,拜齐总督为东阁大学士。加封诸官,赏赐三军将士,安定京中人心。同时,要以朝廷的名义,昭告天下:新帝登基。
  天下的督抚们认可吗?未必。平叛估计不可避免。他已经派锦衣卫去岭南抓捕楚王。
  还有,秋后算账!等皇位,不是换件龙袍就是。要党同伐异!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诸多事务悬而未决,宁淅应当很忙。他回头还要分别和宁淅、齐总督见一面详谈。但,于此时,对他而言,自二十一日夜里七点起兵的政变结束了!
  他在杀死雍治皇帝后,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来处理帝位归属。而不是埋头杀杀杀。这处理起来,显得复杂、繁琐,甚至略憋屈!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人。
  但,政治上的事,并非杀戮可以解决。需要细致、耐心。治大国如烹小献。用力过猛,八成是亢龙有悔。
  不管如何,他这一路终究是顺利的走下来:将淅哥儿推上皇位。心中的重石,移开!一片轻松!京中诸事毕,他该去为山长、叶先生、大师兄抬棺下葬,重建闻道书院。
  中国之文明,筚路蓝缕,薪火传承。为往圣继绝学!他不会让书院消失。那是山长、叶先生、大师兄他们的心血。
  贾环带着亲卫走下丹陛。钱槐青衣小帽,快步小跑的跟着,笑的近乎谄媚,道:“三爷,三爷,我们现在去哪里?”
  “回府!”
第952章
余波(上)
  三月二十四日的上午,新帝登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整个京城。辞官出皇极殿的官员,扶雍治皇帝灵柩到乾清宫后退出来的官员。纷纷将消息带出。
  各衙门外的八字墙外的闲人们,听里头吏员传出来的消息,兴奋的议论。棋盘街的成丰茶馆中,各路报纸的记者、编辑们肆意的点评。崇文门外的集市里,商铺的掌柜们,客商们,都在说着。晋商、徽商等各商人的会馆中,商人们紧急的商谈着。
  整个京城,仿佛沸腾起来!
  随后,在临近中午时分,最新的消息再次传出来。燕王宁淅,现在可以改叫永兴天子,擢左都御史齐驰为东阁大学士,入值军机处,预机务。
  稍后,永兴天子圣旨下发至朝廷各衙门:加封百官,犒赏军队,大赦天下!以示新帝登基恩德。
  同时,朝廷严令各地兵马非调令不得擅动,地方保持安定。朝廷的公文通过急递铺,明发天下。
  宁淅现在还没有学会做一个皇帝,但齐总督可是老官僚。谙熟各种政治惯例。如何处理当下的事务,先后秩序,轻重急缓,他心中有数。
  这些消息,组合成一道道的浪潮,冲刷着京城中的人心。同时,舆论涌动。真理报,并京城日报,大周日报等报纸,在下午时发行今天的报纸,向京城的百姓,北直隶地区,天下介绍新帝登基的消息、情况。
  所有的报纸都等到此时,自然是因为贾环提前给真理报主编周慎行打了招呼,报纸行业都等着的。这些报纸上的通稿怎么写的,不问可知:在胜利、团结、奋进、和谐的氛围中,群臣拥立燕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