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8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8/852

  何其的天真!
  ……
  ……
  贾环看眼前沸腾的文官们。心中一片平静!
  在起事之前,他和张四水,沈迁都讨论过这个问题。杀皇帝,必然会面对着群臣激烈的反弹。就比如眼前!将来还有各种事,比如政治上的反扑;比如舆论的抨击!或者,在各种场合中的抹黑,在各种小说、笔记、戏文中嘲讽。
  其实,如果采取最粗暴的办法,要解决当前的局面很容易的!
  杀!
  主席曾经讲过一句至理名言:枪杆子出政权!很多人,总会错误的以为面对刀锋,是“人心”获胜。恰恰相反,握着刀锋者将会取得胜利。
  所谓的“人心”,它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的期望。当你杀得足够多时,人心,就会成为一个飘渺的名词。
  神州数次陆沉。异族入主中原的例子,就不必说。那是自己人的血泪。
  当年,明成祖朱棣靖难成功,入主南京,建文帝失踪,多少人不服?建文帝在文治上,还是非常得人心的。方孝孺大骂不降。最后,结果如何呢?
  ……
  ……
  杀光反对者,这是最后的备用方案,不到情非得已,贾环并不想这么做。
  朝中的这些官员,他们都有师长、学生、同年、族人、亲戚。这张网张开,就是天下!就如同当年,他去江西,在九江城中,和龙江先生纵论天下。其实,宰辅们的出处,都是有脉络可寻的!
  杀掉这些反对者容易,接下来,只怕要面临着天下大乱的局面。他敢造雍治皇帝的反,别人不敢起兵反他么?
  如他和沈迁,张四水所说的。他起兵,为自保,为复血仇,并无意将整个天下、国家砸乱、打碎!
  他终究是华夏之民!其一,若内战打的民不聊生,人口锐减,最终闹得如同三国时期,搞出五胡乱华。这不是他所愿意的。
  其二,据他在西域的了解,这个时空的历史进程,现在极有可能处在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夕!若他耽搁整个民族的历史进程、断送历史机遇,这与他一直鄙视的满清金钱鼠尾何异?这不是他所愿意的!
  ……
  ……
  贾环目光冷幽幽的反问繁御史,“你想要什么交代?”
  不想用军事力量解决政治问题。现在的局面就看似很麻烦!但他手里还是有牌的。
  繁御史下意识的就想说:“你去死吧!”但话到嘴边,又压下去。说这种话,是把贾环当傻子,还是把自己当傻子呢?
  他之所以如此强烈的上跳下窜,原因很简单,他是宋溥的亲信。而就在昨晚,贾环杀宋大学士!而按照贾环一贯的做法,接下来,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华系,宋系都会被清洗!以朝廷的名义,名正言顺的清洗!
  他不想坐以待毙。和他一样想法的,还有许多官员。华、宋两人在朝堂上势大。他们这些人,一年和雍治天子都见不了一次面。常朝那种不算。对一个皇帝,能有多少真挚的感情?
  今日,如此激烈,最大的原因,是想自保而已!
  朝堂上忠直的大臣,正人君子,早就被雍治天子一遍又一遍的清洗得差不多了!当年雍治天子嫌他们太吵!太喜欢找茬!像何朔,山长,这都是君子、儒臣,雍治天子如何对待的?
  繁御史愣了下。
  其实,如果真的不满贾环的作为,决定分别有:辞官,非暴力不合作,如成化年商辂商相公;虚与委蛇,若干年后,清算!如当年李贤清算徐有贞,为于谦复仇;李东阳清算立皇帝刘瑾,俱是如此!
  激烈的做法:可以把贾环怒骂一顿,求死!或者死谏!日后,青史自有公论。
  但,繁御史显然不想求死。真正当着贾环的面,他一下卡词。那些侮辱智商的话,就不必说了。
  ……
  ……
  见繁御史卡壳,汉王长子宁镀不想贾环在气势上占上风,指着贾环,高声怒骂道:“贾环,你这个不忠不孝之徒!弑杀君父,你还敢问要什么交代?交出兵权,回府闭门思过!”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位镇国公自以为他说的很委婉了。
  这是群臣、百官的第一个要求。严惩弑君者。说的更直白些,就是杀贾环以谢天下!不管是出于私人恩怨,还是愣头青的心思,这种情绪,终究是借着宁镀之口宣泄,摆在贾环面前。
第948章
皇极殿外
  皇极殿中,贾政在礼部尚书曾缙的主持下,在棺木前徐徐的三叩首,祭拜天子,气氛肃穆、庄严。
  卫弘,齐驰,吴王,北静王等人都在皇极殿中,侍郎以上的官员都在。并皇子们。跟着费状元去殿外的,主要是科道言官。以及清流、一些中低级官员。比如,贾环的同年户部主事唐道宾。
  此外,殿中还有真理报主编周慎行,蔡学士、魏翰林,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李斯等人。
  贾环起兵弑君,这么大的政治变故。舆论对贾环自然是持批判的态度。对于有廷议资格的官员们来说:不上朝,不和贾环合作,这是一种共识!和弑君者合作,这需要背负压力的。
  但,要说满朝的官员都想杀贾环,这真不见得。面对强势的贾环,每个人的想法不见得相同。分化是一种必然。只是看合作、中立、反对的官员的比例是多少罢!
  比如,此时跟着费状元去质问的两百多名大臣,约占一大半的数量。虽然没有高级别的官员。当然,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民意”。说“群情汹涌”、“百官”不为过。
  而中立者往往又会被舆论和“民意”所影响。
  ……
  ……
  皇极殿外巨大,宽阔的广场上,贾环看着两米开外的宗人令汉王的长子宁镀,这是一个蠢人!
  贾环暂时没有理会气势汹汹的宁镀。目光投向费状元,以及他身后的众多官员们,拱手一礼,道:“诸公含怒而来,在下可以理解。但在下要问一句,当日天子下旨封闻道书院,杀叶先生,大师兄,张伯苗,道理何在?诸公自诩正人,当日在何处?”
  贾环并不知道罗君子、沈迁、宁潇、张四水他们的担忧。他未想过令百官归心,或者就在这皇极殿外“说服”这些官员们。这怎么可能呢?
  至于,燕王妃甄祎所担忧的两个问题自是有答案。他,现在要的是解决问题:尽快把皇位定下来。攫取政变最大的胜利果实。舆论,他的名声,这都可以以后再说。
  贾环的话,让广场躁动的两百多名官员们微微有些安静,强盛的气势微微一挫。科道言官被雍治皇帝洗过数遍,国朝朝堂上早没有硬骨头的言官。
  所以,明知道闻道书院是被冤枉的。宋溥的理由,糊弄鬼去啊!但是,当日科道发声的人确实非常少。贾环这时问起来,怎么回答?
  科道言官,在此时之所以敢猛烈的抨击贾环,敢闹事,最大的原因,是华系、宋系的官员们在困兽犹斗。比如,繁御史。他们都是豁出去闹。
  其次,贾环虽然有兵,但对言官们缺乏雍治那样的威慑力。除开政治因素,还有个人感情在里面。自觉的维护朝廷体制,这是官员们的本能。贾环弑君,践踏整个朝堂的秩序,礼法。当然要批判!
  再者,法不责众嘛。很多人跟在后面,都是吃瓜、打酱油的。谁不爱惜生命呢?他们心里的不爽,绝对没有大到非要和贾环过不去的程度。
  ……
  ……
  贾环的问题抛出来,当即,就有反应快的人。户部主事唐道宾道扬声道:“贾子玉,华、宋两位大学士即便有罪,当以有司审问,你如何能私杀大臣。再者,晋王、雍王何辜?被你滥杀。你难道无罪?”
  贾环反驳道:“有司审问?只怕在下早就在黄泉路上。敢问贾皇子有何罪?几个月大的孩子,都有人下得了手。诸位想要辩论,我们在报纸上见个真章。届时,白纸黑字,谁都无法抵赖。”
  报纸见,这是一个故意的提议。
  顿时,官员们一片哗然,各自发声,对贾环的态度很不满意。报纸受管制,谁不知道?叫骂者有之,责难者有之,暴怒者有之。想着贾环在报纸上的文章者有之。
  贾环看了宁镀一眼,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准备离开。
  这时,费敏政竖起右手,制止百官的怒骂声,走上前两步,正视着贾环,朗声道:“贾子玉,我知道你辩才无碍。但是,弑君之罪,你终生都逃不掉的。我知道你手中有兵权,我们无法追究你的责任。你杀天子,目无君父,是不忠不孝。杀晋王,牵扯到晋王府、宋、华、魏其候、乌府中的无辜者,是不仁不义。”
  再诅咒道:“你做这样的事,将来必招天谴,不得好死!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把小刀,隔断衣角,和刀一起,丢在贾环脚下,慷慨的道:“我今日与你割袍断交。我不会与你这样的恶徒为友。贾环,大周的文官,不是只有明哲保身,贪生怕死之辈。也有忠正人之臣!你动手吧!”
  费状元正人君子,当年深受何大学士、雍治天子的赏识。这不仅仅是他科举文章作的好,不仅仅是他人品好。他在朝堂中,亦属于明眼人的范畴。只是,偶尔会因经验欠缺,不如老油条们。
  费状元本来也是被何太师当做宰辅培养的。当日,京中就有传闻,何系接班人是费状元,并非贾环。
  此时,费状元对局势看得分明:贾环手中有兵,不会受到惩罚。他直接挑明庙堂诸公在皇极殿中沉默不出的原因。满口“杀贾环”的宁镀是个草包,想要借力的繁御史畏畏缩缩!
  他看不惯。这是国朝的文臣吗?这是大臣风骨吗?
  天子于他有大恩。他知道天子有错,但不应该死在贾环手中。他内心里过不去这一关。他读的书里头的道理啊!贾环更不该觊觎帝位!所以,他带着官员们出来质问贾环。他更是一反常态,诅咒贾环。因为,他求一死!
  唯有鲜血,才能激起大臣们心中未泯的良知、忠义!
  簇拥在费状元身边的两百多名官员纷纷动容。这才是文臣风骨。不愧是朝中公认的正人君子!有人哽咽的道:“子充兄……”亦有一些人围着费状元,叫道:“拦住贾环。”
  贾环看着被人群围着费状元,手却指着宁镀,道:“把他带走。”他当然不可能如费状元的意!忠诚的士卒们扑上,将心中正骂娘、感慨的宁镀抓走。
  宁镀正在想:都是骂贾环,为什么费子充得那么高的评价?突然被抓,凄厉的大叫,“贾贼,你敢?你敢……?”
  “我与宁镀有旧怨!”贾环丢下一句话,带着亲卫撤离皇极殿广场。这是他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谁想杀我,我就先将他干掉。
  广场上群情激昂的文臣们,略感茫然的看着贾环带着亲卫迅速撤离的背影。这算怎么回事?不应该是贾环下令抓费敏政。大家齐心协力的反抗,日后青史称颂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8/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