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2/852

  宁潇今天穿着淡绿色的长裙,身段比例极佳。白腻的鹅蛋脸,大而明亮的凤眼,挺直的鼻梁,明眸皓齿。会给人一种极其惊艳的感觉。贾环时隔数月再见她,还是会有惊艳之感。
  宁潇双手扶着精雕、细腻的暗红色木栏杆,看着河中的鸭子,感叹道:“贾先生,贵府这个园子,当真是绝了。无怪乎贵妃娘娘说,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西苑都未必有此景观。”
  贾环很容易就推断出,宁潇今日到贾府,是给蜀王宁恪做说客的。平常其实,并没什么来往。沉静的道:“郡主说笑了。如何能与皇家气象相比?”
  宁潇偏头看贾环,微微一笑,道:“贾先生,我的来意,以你的聪明,肯定猜的到。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贾先生你有没有想过,你拒绝九哥求娶探姐姐,有可能会触怒杨皇后?当日,你给九哥说,你相信杨皇后与贾皇子的死无关。但你这个举动,像相信的样子吗?若我是杨皇后,必定请天子寻个错杀你,以绝后患。”
  宁潇美丽的丹凤眼,盯着贾环的脸庞。如此美丽的少女,明丽如花,此时说出来的话,却很有些残酷、冰冷。令人悚然而惊。不愧是出身皇族,喜欢政治的郡主。
  贾环脸色平静,无视宁潇的目光,看着春光明媚的河面、两岸,淡淡的道:“郡主,并非拒绝和蜀王结亲,就是对杨皇后不满。甄家两位姑娘都嫁给皇子,结果如何?离权力越近,受到伤害越大。我并不希望三姐姐她受这份苦。当然,我谢谢你的提醒。”
  永清郡主是善意,还是恶意,贾环当然分的清楚。若是恶意,这些话,没必要在他面前说,只要在杨皇后面前多说几次,他的处境就很危险。
  宁潇一阵沉默。
  心里充满了挫折感。她不是来提醒贾环的。她是来游说贾环的。本以来,她对贾环姐弟的说辞,有八分的把握。结果……贾环针对她的“恐吓”,给出另一个合理的解释。
  她有一种出招,被贾环化解的感觉。若这是在一言定前途、生死的朝堂,她怕是已经败亡。她还得继续学习、进步!
  贾环道:“郡主,感情的事情,不能强求。强扭的瓜不甜。你大约以为你帮蜀王求娶到他中意的女子,便可心安,坦然的放下某些情绪。但是,郡主,换位思考,若是蜀王很热情的帮你介绍夫婿,你心里会很高兴吗?”
  宁潇白腻的鹅蛋脸上闪过一丝羞恼,又无言以对。贾环的话说到她的心中。
  贾环的话,说得很直白。九哥和她弟弟是好友,时常一起玩耍。她和九哥熟识起来。因为两人都很出色,所以互有好感。但这是禁忌之情。所以,她和九哥,都很自觉的断绝念头。九哥移情贾探春。艰难,但是必须。
  她确实想帮九哥娶到人物出众的贾府三小姐。如此,心中仿佛便安心,可以继续彼此的人生。
  但,正如贾环说的,她如此作为,九哥心里是喜,还是苦?换位思考,答案不问可知。
  贾环等了一会,最后道:“所以,这件事你的最佳立场,应该是做壁上观。我欢迎你和我三姐姐交朋友。但不欢迎你来我们府上做说客。”
  他前世三十多岁,论对感情的看法、成熟度,当宁潇两个老师都足足有余。
  他对宁潇和蜀王之间,若有若无的情愫,看法持中。有多少人,在学生时代,曾经暗恋过自己美丽的老师?但,这有什么错?只要不逾规,不将脑海里的念头,付诸实践,便可以。
  宁潇和蜀王,不过是时常一起出游,并没踩红线的行为。并且,愿意中止两人默契。这并不需要指责她。
  宁潇的性子很大气。行事干净、利落。轻叹一口气,道:“贾先生,我知道了。”
  贾环点点头。
  如果,用比较文青一点语言,我们可以这样描绘宁潇在贾府的半日游:
  进击的潇郡主,劝说探姑娘未果,在滴翠亭中与贾环摊牌。绿杨芳草的春色中,潇郡主使出一记凌厉的招式:如刀锋,如山岳。贾环正面格挡,并射出一支穿心箭。潇郡主脆败而走。在这明媚的阳春三月里,留下柏拉图式的忧伤。
  ……
  ……
  三月初,贾环见过周家的周伍闵之后,携妻妾前往东庄镇,妙峰山踏青。
  说是踏青,其实更像是避嫌。
  户部尚书赵鹤龄定于三月初六,在棋盘街云宾楼二楼,召集抵达京中的巨商们,洽谈铸造、发行银币事宜。
  京城中的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将京城中人们的关注、期待,调动到顶峰。
  ……
  ……
  夜色浓郁。
  京城西城,咸宜坊,卫府中。武英殿大学士卫弘带着老花镜,在书桌后翻阅着户部尚书赵鹤龄带来的报纸。
  赵鹤龄苦笑道:“卫中堂,你看这……真理报都跟着起哄。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魏翰林那儿,要不要打个招呼。京中小报报道就算了。真理报不要管。”
  现在京中各报纸反复的讨论:如何联合天下有实力的商人发行银币的方案。列出各种优劣。
  拼凑之下,还真将户部的方案给拼出来,这很不好搞暗箱操作啊!比如,就他所知,卫相就准备在铸币权上吃一口。卫家出身松江府华亭。苏松,可是天下有数的繁华地带啊!
  “呵呵……”卫弘笑着摘下眼镜,道:“延年,魏宗贯很有公心啊!不用管他。方望溪的皇周英华要修完了。魏宗贯修书有功,即将高升。华相对真理报的主编,有他的考虑。”
  赵鹤龄笑着叹口气,“他那个脾气……偏偏贾子玉偷懒,躲到东庄镇上去了。”
  卫弘笑一笑,再道:“和纪子初谈过吗?”
  工部左侍郎纪兴生,掌工部部事。字子初。
  ……
  ……
  天街小雨润如酥。
  崇文门内的西江月茶楼中,广州行商,十三商行的领袖,伍观恒和同乡陆储喝茶,听书。
  陆储,二十九岁,丙辰科会试会元,殿试二甲第一名。现为翰林院庶吉士。字叔厚,广东顺德人。
  简单的说,陆会元,在费状元他们那一刻300同年中,排名第四。前面依次是费状元、黎宽黎榜眼、彭鏊彭探花。当日在城南给萧梦祯萧胖子送行,他亦去了。
  伍观恒六十七岁,清廋,其貌不扬。刻薄点说,尖嘴、马脸。在二楼的雅座中,听着楼下的评书声音清晰的传来,点评道:“叔厚,这便是贾探花所题名的酒楼?有点意思。”
  陆储笑道:“伍世伯,屋中有铜管导音,所以听的清晰。”
  伍观恒微笑着点点头。
  明日即将在云宾楼开会。但伍观恒气定神闲。因为,不管什么方案,广州行商,必定要有一席之地。否则,银币就没办法在岭南之地通行。
  ……
  ……
  同一时间,城东的晋商会馆中,十六家晋商票号的东家,汇聚在会馆里的院落中,协商。十六家晋商票号,按照总号所在地,分为三个派系。以日升昌为首的平遥系九家票号,势力最大。另有:太谷系三家、祁县系四家。
  会馆中的气氛,先有些火药味,尔后,慢慢的降温。
第683章
夜雨阵阵
  晋商会馆设立在京城富贵繁华的东城。而徽商会馆却是坐落在南城,即崇文门外。
  其实,早些年间,天下第一财团,并非是晋商。而是以大盐商为代表的徽商。徽商屡次为太上皇南巡捐赠银两,出手阔绰,攀附权力,影响力极大。
  同时,徽商们还经营着茶、竹、木、瓷、棉(布)、粮食、典当、文具笔墨等生意。
  但,随着雍治天子上位,徽商的地位开始慢慢的下降。至雍治十三年底,晋商的头面人物路庸捐赠数十万银子给天子重开承德木兰围场。晋商开始全面占优。
  三月初五上午,又是一场春雨,京中的徽商会馆中,这些天前来拜访者络绎不绝。徽商的两大领袖人物:汪鹤亭、马均泰来京中,便是住在此处。
  不够分量的拜访者都是晚辈出面接待,比如汪家的长子汪幼鸿,扬州名士萧幼安。
  幽静的小院中,马均泰和汪鹤亭喝茶闲谈,“鹤亭兄,虽说铸造、发行银币之事,少不了我们徽商一份,但你我还是不得不来京中。纷纷扰扰,不得清净啊!”
  这话有点装逼。
  汪鹤亭笑一笑,品着贡茶,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会馆虽然修的好,到底不及在扬州的别院。”
  马均泰哈哈一笑,道:“这鹤亭兄可说错了。据大周日报报道,贾府花费百万两白银在府中修建了一座省亲别墅,号称:天上人间诸景备,气象万千。不比你我在小秦淮两岸的西园、小玲珑山馆差。”
  大周日报宣扬大观园百万两白银的花费,对贾府而言,绝非好事。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财不外露。
  汪鹤亭笑着好友一眼,道:“晋商的报道,就多少可信度?我听萧幼安说,赞助大周日报的百川通东家殷无忌前些时日还在满庭芳和贾府起了龌蹉。”
  政治权利的交接,伴随着血雨腥风。经济权利的交接,同样是有“战争”。徽商和晋商,争了很多年啊!不然,何以划分,江北归晋商,江南归徽商?
  “哦?”马均泰面露惊奇之色,沉吟了一会,道:“看来,明天的会商,不会是一帆风顺啊。”
  当然,徽商是旁观者。他们的份额少不了。
  据汪幼鸿拜访贾环,所得到的一点内幕消息。户部的初步的方案是将铸造,发行银币的份额分为九份:权贵、巨商共享之。铸币自古就是暴利。
  表面上看:以八分银子铸1枚银元。1两银子约等于10银元。只有20%的利润率。还要扣除人工费用。但是,这个铸币的量有多大?
  雍治十五年,整个朝廷的国库收入是3752万两。整个民间流通的银子呢?从东瀛、海外贸易中低价获取来的银锭呢?这个盘子大的超乎想象。甚至可能会超过一年贩盐的收益。
  而且,稳赚不赔。任何生意,都有经营风险。但合法的铸币,绝对没有。这比良田都更值钱,足以传给子孙后代。
  ……
  ……
  巍峨的紫禁城,自明成祖修建定都后,就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两三百年来,在这里上演着权力风云。
  傍晚时分,殿前侍卫司的班直卫若兰、陈也俊两人交班后跟着同僚们一起离开皇城。出了午门,众人各自散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2/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