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9/852

  这时,工部尚书白璋淡淡的道:“既然交有司论罪,但罚银太轻了。可判西域军前效力三年。”贾环“自辩”,他当然看的出来,但他不想贾环脱罪。抓住贾环的痛脚不放,穷追猛打。
  白尚书够狠!
  户部尚书卫弘微微一笑,轻描淡写的道:“白仲玉何必这么着急?就算要问罪,也得等贾环在御前奏对完成。银贵谷贱,乃是执政难题,若是能解决,将名留青史。”
  “嗨……”武英殿中顿时又响起一阵嗡嗡的声音。
  够无耻啊!
  卫尚书的这个提议,门道一样很多。试想,在天子看来,骂南安郡王算多的大罪?又不是骂天子。而若是贾环能解决问题,刷新天子的感官,那什么罪都不是罪了。
  白璋看了卫弘一眼,没再纠缠。
  唇枪舌剑,争锋相对。
  卫尚书技高一筹。
  此时,份量极重的宋天官一言不发。相比于白尚书执着的要“干掉”贾环,他更看重消灭何系之后的蛋糕划分。消灭一个派系,并非要干掉派系中所有的官员。搞成东林点将录那样,有什么意思?
  而今天在武英殿中担任纠察御史的王御史都差点有想哭的冲动。今天庙堂诸公太不矜持了。一会惊叹,一会交头接耳,一会议论纷纷。他这个纠察御史,根本弹压不过来。
  不知道,今日结束以后,王御史会不会对贾环进武英殿有心理阴影!贾环是一个暴风眼。
  ……
  ……
  卫弘和白璋两人“吵完”。武英殿中安静下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庙堂上的老大人们,和市井百姓差不多,只是争吵的东西更高级。
  雍治天子看看地上跪着的贾环,道:“你起来吧。”
  他不喜欢贾环搞事情。进来就痛骂南安郡王。但,作为一个父亲,形势上,他不好阻拦、训斥贾环。说到底,贾环是因为贾贵妃皇子而恼怒。
  又道:“南安,你且先起来。”
  南安郡王用郡王爵位要换贾环一条命,决心很大,姿态很足,但现在天子开口,他自然不能硬顶。忙站起来,看了一眼,还站在殿中的贾环一眼。杀气腾腾。
  贾环心中哂笑一声。南安郡王大约以为,今天的死斗,是对他去的。但是,你够资格吗?
  真的,你想太多了!一个跳梁小丑而已。
  贾环站起身,额头上的血迹,极其的显眼、刺目。从御座往殿门口看去,太监、锦衣卫、通政司读本官、监察御史、何大学士、翰林方阵,靠前的勋贵,很多人都看到贾环额上的血。
  显然,这是贾环刚才向天子陈情时,用力磕的。不管天子怎么看,至少,这个姿态,演戏,是做足了。对自己狠的人,才是真狠人啊!
  有些明眼人,虚眼看向武英殿殿门口外,看不到人影,但知道人在,徘徊的刘公公。贾环在半年前就要找他的麻烦,可以预见,未来,两人还要斗下去。
  ……
  ……
  雍治天子“调解”贾环和南安郡王的矛盾,先放在一边。用意是很明显的。贾环要是解决不了“银贵谷贱”的问题,那等待他的恐怕不是好结果。
  雍治天子询问道:“贾环,卫卿说你有办法解决银贵谷贱的问题,并推行银币。可试言之。”
第656章
死斗(六)武英殿激辩
  “草民遵旨。”贾环躬身对雍治天子行一礼,没有任何迟疑的大声答道。
  这份胸有成竹的姿态,在武英殿群臣,七八十人看来,是题中应有之意!否则,卫尚书敢不要脸的吹捧、抬高贾环?
  贾环朗声道:“物以稀为贵。银贵而谷贱的局面,若不涉及具体因素,则表明市场上流通的银钱较少。因而,解决办法,当请朝廷大量铸造银币,用于流通。”
  前文有过介绍,自明以来,海外白银大量输入。国朝社会,已经是银本位。所以,贾环要统一货币的度量衡,只能且必须选择铸造银币。这是尊重客观规律。
  距离御座不远的翰林方阵中,费状元沉吟着,不解的问道,“如此便可解决银贵谷贱的问题?”
  贾环微微一笑,自信的道:“这只是我整个方案中的第一步!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可以缓解银贵的问题。”
  说的直白点,就是印钞,钱不值钱。大量的制作银币用于流通,供给市场,则可以制造出一种类似于温和通胀的经济学现象。提升粮价。从而保护农民。
  武英殿中,不少大臣都点头,有些心得体会。历年来海外白银输入,雍治7年时,五钱银子一石米,如今已经八钱银子一石米。
  魏翰林开口,给贾环捧场,问道:“方才工部杨侍郎言道,铸造工序不是难题,难在如何是钱币流通天下。这个问题又要如何解决?”
  贾环转过身,背对着天子,看向外朝方阵中的魏翰林,拱手一礼,道:“银币铸造、定价、流通,当定钱法,明文昭告天下。同时,朝廷要率先使用,垂范。比如:规定税收,只收银币。朝廷各项开支、用度,都以银币支付;还可以规定,各地票号、钱庄,必须兑付银币。如此,五到十年,并可流通全国。”
  甚至,可以成立中央银行,统筹所有的“金融机构”,来做件事情。
  但是,这个方案,贾环并没有说出来。涉及到货币政策、金融体系,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的清楚的。武英殿中的大臣和皇帝们都拿他当幕僚,问问题。但他今天进武英殿里来,可不是为了当高参!
  他要改变他被囚禁在天牢的局面,他要稳住贾府的基本盘,他要给贾皇子复仇!而不是,纠结于技术问题。
  主次一定要分清楚。
  ……
  ……
  贾环答的调理清晰,给出解决办法。御座上的雍治天子都禁不住微微点头。
  工部尚书白璋微微皱眉。
  山西道掌道御史戴琮出列,冷笑着质问道:“贾环,你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说到重点。百姓年年欠债,家中如何有银币缴纳给官府?”
  所以说,魏翰林是自己人。他是给贾环捧场。而戴御史直接就是找茬,偷换概念。农民收入少,如何增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吧?如何解决?历来都是薄赋轻徭,休养民力。
  贾环一点停顿都没有,直接道:“很简单。朝廷应当根据各府县具体情况,统一制定最低的粮食收购价格,由户部执行。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朝廷应当是以银元向百姓收购,这样就可以保证,百姓手中能有银元缴税。”
  贾环毫不犹豫的祭出大招:后世通行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利用国家行政、财力,进行宏观调控,保护自耕农,小地主的利益。
  粮食,在如何时代,都是战略物资。想想多少起义,乱子,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没有饭吃,而发生的?太多,太多。
  所以,历朝历代都极其重视粮食储备。广建官仓:积极储备粮食,比如:太仓,常平仓,广济仓,惠民仓。并设置专门官员,负责官仓管理,负责粮食的征收、出纳和籴入粜出等事务。
  收储粮食的制度,一直有,但是,在夏收、秋收时,制定一个最低粮食收购价的制度,一直没有!
  贾环话音落地,武英殿中响起一阵轻轻的吸气声!朝臣们各自动容。反应快的,自然体会到贾环这个方法的力度。反应慢的,则是在想,贾环因为这句话,要得罪多少豪门大族?
  这是教唆朝廷虎口里夺食啊!粮食,向来是豪门大族盘剥小民的利器。灾年,都是大发横财的时候啊!购买土地,购买小民的儿女。
  一名侍郎满脸怒容的训斥道:“黄口小儿,一派胡言!户部以较高的价格收购粮食,天下这么多州府,只怕国家的家底都要陪进去!你出的什么烂主意?”
  兵部左侍郎鲁侍郎道:“马侍郎言之有理。年复一年,国家如何经的起这样的消耗?”
  南安郡王跳出来道:“陛下,贾环欺名盗世,名不副实。亏的卫尚书还要大加吹捧。浪费时间。臣请陛下诛杀此子,以正视听,以儆效尤!”
  接着,又有数名大臣出列,数落贾环,“虚言邀名,还不滚出去?”
  ……
  ……
  武英殿外,刘公公就在华丽的走廊中。守候在门外的锦衣卫校尉,并不赶他。
  刘公公在宫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排行第四的大太监。仅次天子身边的太监总管许彦,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六宫都太监夏守忠。
  刘公公听着武英殿中的动静,详细的听不太清楚,但可以听得到殿中尽是斥责贾环的声音。嘴角,禁不住浮起一抹笑意。贾环,少年得志,还是躁了点!
  武英殿中,口水官方阵中,朱鸿飞禁不住焦虑。他个头不高,黑黑的。满脸焦急。怎么会搞成这样?贾环难道事先没想清楚吗?朝廷财政支付粮食收购,以国朝地域之大,能支撑多久?
  魏翰林的性子要沉稳些,但已经忍不住皱眉。局面对贾环很不利。搞什么鬼?
  北静王,低垂眼睑,心里轻轻的叹口气。庙堂之上都是老狐狸。一个不慎,很容易被抓住痛脚。贾环这是不是给戴琮挑衅,导致出了差错?
  连续几名大臣攻击贾环,仿佛掀起一个小高潮,意见占据上风。眼看着就要将贾环的方案给否掉。连御座山的雍治天子都忍不住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毕竟,若能解决“银贵谷贱”的执政难题,必将名留青史。
  但,户部尚书卫弘不急不躁,面带微笑。
  ……
  ……
  在工部尚书白璋“一锤定音”后:“陛下,臣以为贾环之法不足取。通篇以虚言鼓动,而无实用。解决一个问题,又带出更多的问题。臣请陛下斥退此人。”
  一连串的攻击,贾环都找不到机会反击,这时,趁着短暂的安静,义正言辞的质问道:“诸公的圣贤书都读到狗身上去了吗?要知道,执政为民!”
  “嚯!”武英殿中一片哗然。贾环今天的画风很耿直啊!骂完南安郡王,群嘲庙堂诸公。所谓执政,当然是指六部九卿,并大学士这样的重臣。
  “刷”,“刷”,许多道目光落在贾环身上。像刀子一样扎在贾环的身上,给予他压力。
  但贾环并不理会,转身面向天子,作揖一礼,道:“草民有一法,可解决收购粮食导致国库空虚的问题。何相推行的新政,列:东珠、南珠、北珠、象牙、香料、翡翠、宝石等二十几种商品征税。规定十税一。恳请陛下在此基础上增加:茶、酒、矾、生丝、绸缎、棉布、瓷器、铜铁器、糖等商品。弥补亏损。如此,则银贵谷贱之问题可完善解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9/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