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6/852

  ……
  ……
  武英殿大臣们心思各异时,宋天官上前到书案边,提笔,在书案摆放的文册上写上几名候选人的名字,包括贾环。
  此时,贾环被被刑部华墨提名,并且通过。这个转折,出乎意料,但迅速的被接受。朝臣们开始思考这件事的意义、影响。殿中的气氛开始变得有些微妙的变化。
  大臣中的佼佼者们开始意识到,今天武英殿里的这场大剧似乎才刚刚开始!
  相比于王子腾的战功确定,相比于贾环、真理报的结果,武英殿大学士花落谁家才是今日议事的重中之重!
  这数月以来,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件事而进行的。贾环为什么遭受朝臣们的辱骂?核心的,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宋天官和何大学士的朝争。贾环是何大学士的干将。
  而宋天官为什么要与何大学士朝争?除却私人恩怨因数外,更重要的是,他想通过反对何朔,进入军机处。任何帝王术,都讲究制衡。宋溥想做朝堂中制衡何朔的那个人。
  这一步棋,不得不说,是非常精妙的。
  虽然,刚才宋天官带领着朝臣们攻讦何大学士,何大学士以乞骸骨应对,而天子拒绝何朔致仕,且决定了真理报的去向:由通政司右参议掌控。
  矛盾的焦点,由此转移到对真理报控制权的争夺上。但是,华墨突然出手,甚至不惜故意曲解天子的话,推荐贾环继续担任真理报的主编,改变了这一态势。
  按照原剧本,宋天官若在处置贾环、真理报的较量中占据上风,则可以顺理成章的将火烧到何大学士身上——贾环、真理报的问题,难道不是何朔的问题?
  当然,以“领导责任”这点罪名,要罢免、治罪何大学士,是不可能的。但宋天官的本意、目标,本来就只是入阁。何朔退一步,他自然进一步。武英殿中的大臣们,对这种朝争的套路,自是非常熟悉。
  天子接受刘大学士的建议后,剧本应该是:廷推通政司右参议,而后,争夺武英殿大学士。
  而华墨提名贾环后,剧本的剧情就变了。先不说华墨的推荐,充满着浓浓的政治妥协和政治阴谋的味道。假设,贾环得票最高,意味着什么?
  贾环复官,升任通政司右参议,继续掌控朝堂舆论大权。这叫天子如何看待宋天官呢?很没有水平嘛!
  所有合适担任武英殿大学士的人选中,现在只剩宋天官一个。其余全部被天子否决。而何大学士,毫无疑问,等会在御前还会推出他的人选。两人摆明车马较量。
  然而,武英殿大学士的人选,最终还是要由天子敲定。天子的看法,将决定谁成为武英殿大学士。贾环胜,宋天官就会丢分!反之,贾环败,宋天官就会加分!
  所以,毋庸置疑,接下来,关于真理报主编的投票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武英殿大学士的结果。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朝堂中,难以走的更高,更远。
  现在,这里武英殿这场大戏的剧本,在此时,大约已经开始偏离了宋天官的预设!
  ……
  ……
  吏部尚书宋溥很快就将贾环、卫康等四人的名字写好。程序如此。他没有反对的理由,只得捏着鼻子认了。但,接下来。鹿死谁手,尚无可知!
  宋天官能担任吏部尚书,政治水准,自不用说,他明白这场投票对他的意义。
  贾环的资历担任真理报的主编确实没有问题。甚至按官场逻辑来看,正六品的翰林侍讲升正五品的通政司参议,算是贬谪。词臣清贵!其他三名候选人,都比不了贾环。至于年龄,贾环能站在武英殿中,这就不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了。
  但是,贾环在一条鞭法辩论时得罪了多少人?真以为,骂贾环的人都是他指使的?
  宋溥面对群臣,道:“人选既然已经拟定,现请诸君开始画题。”
  画题,就是投票。
  当即,殿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六部侍郎、左副都御使、六科掌科给事中、十三道掌道监察御史,右都督魏其候,都督同知南安郡王,勋贵代表北静王,成国公共计44人一起出列,在书案前,面北而立。
  勋贵们在通政司右参议的议题上没有话语权,但他们的投票权还在。吏部尚书宋天官已经出列,所以,算下来,参与投票人数总计45人。
  当即,众大臣们按照各自的顺序,在雍治天子的注目下,依次上前,在四名候选人(元武、卫康、戴琮、贾环)下面画题(投票)。
  ……
  ……
  两位大学士画题之后,宋天官上前落笔,投票给元员外。接着,户部尚书卫弘上前,他想了想,在贾环的名下落笔。
  文官们依次上前,而后才是武勋。
  魏其候在贾环下面画题后,南安郡王上前。他将票投给了元员外。他虽然是旧武勋集团的人,但他此时可不会投票给贾环。贾环不顾大局嘛!而晋王一直在通过顺亲王拉拢旧武勋集团。
  北静王人物秀丽,穿着红色的郡王服,倒数第二个上前画题。他画在贾环名下。贾环今天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背叛”了旧武勋集团。但他和贾府还是交好的。
  由于投票是在文册上,不像现代社会有大屏幕显示。很多朝臣们是既好奇又无法。不知道投票的大臣们到底投的谁的票。只能等待这场较量最终的结果。
  文官方阵后排的官员中,有人小声议论投票的情况,“朱兄以为如何?贾环能否当选?”华墨提名贾环,给朝臣们的震动不小。看起来,势不可挡。
  “难!他确实是执掌真理报最合适的人选。但这些天有多少朝臣在上书骂他?科道几乎全部参与。这就有19票。而何大学士在朝堂中还没有当年谢大学士的影响力。”
  贾环站在翰林方阵中,脸色平静,但心中飞速的计算着他可能拿到的票数。雍治十四年的朝堂,大致可分为数派:何系、刘系、宋系、晋王系、楚王系、新旧武勋集团、中间派。
  派系如此多,由此可见朝堂中水之深。当然也说明朝廷的朝争,并不算激烈。否则,就剩下黑或者白两种,亦或被人一统江湖。比如严嵩、张居正。
  这些派系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比如,何、刘两相和而不同,宋天官和晋王在此次朝争中,是政治联盟。那么,决定谁来掌握真理报,实际上取决于“中间派”的态度。
  贾环心里苦笑一声,越计算越觉得头大。政治之难,难在人心。人心往往是最复杂的东西。天高不算高,人心最高。
  其实,他心里是很想拿下这个通政司右参议的。词臣固然清贵非常。如他这样的翰林侍讲、侍读,正途应该是谋求日讲官。日讲官,既是混资历,也是在天子面前混脸熟。
  然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不受天子待见,往天子跟前凑,等同于找死。他已经被打发到吴王府教书,靠边站。因而,他是不能走正常的词臣升官路线。他曾计划外放的。
  所以,他拿下执掌真理报的通政司右参议,绝不能算贬谪,而可以算升迁。
  要知道,他去年底才升的翰林侍讲。一年的时间没到,就官升两级。这不是火箭干部,是什么?
  但是,结果会怎么样呢?以贾环沉稳的性情,这是也忍不住有些紧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宽松的青色官服下,贾环右手轻轻的紧握。现在投票决定的是他的政治生命!
  他想起那日傍晚在潇湘馆宝姐姐、林妹妹的温柔:宝姐姐说留饭给他,林妹妹叫紫鹃给他拿蓑衣,美眸充满柔情的看着他。他如何能承担此时失败的后果!
第619章
武英殿三章
  雍治十四年秋末,秋日已经升起。武英殿中的朝争,达到最高潮时。大餐的正菜已经端上来了!
  投票投的是通政司右参议人选,而实际上在天子、重臣们心中,决定的是武英殿大学士的人选!
  不再废话、嘴炮,何大学士、宋天官双方,于此时短兵相接,直接以票数(影响力)定胜负。于无声之中,刀光剑影闪烁,鼓角争鸣!
  在这紧张的时刻,贾环心中并没有想着同学、书院的期望,以及他在何系、旧武勋集团的地位等等。他想到的是家中的娇妻,红颜。无情未必真豪杰。
  武英殿中,投票已近尾声。雍治天子似有所思。何大学士站在前排,宋天官在书案旁监察投票。两人都是面无表情,心里怎么想的,不得而知。
  刘大学士,户部尚书卫弘,礼部左侍郎曾缙,刑部尚书华墨,工部尚书白璋,兵部左侍郎鲁侍郎,左都御史殷鹏、通政使俞子澄、大理寺卿梁锡等人,表情各异:有人平和,有人不动神色,有人微笑,有人忧心,有人严肃,有人冷着脸。
  其他朝臣们,亦是神情不同。这构成武英殿此时此刻的众生相,如若一副官场百态画卷,铺陈在晚秋时节上午的紫禁城中。
  ……
  ……
  十月白露降,湖中水已老。京城外城东,荆园。北湖湖畔韩秀才的小院中。
  楚王宁瀚与韩秀才在小轩中品茶下棋。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
  一名中年太监在一旁侍奉着。武英殿中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过来。比如:顺亲王被贾环一本参倒,摘了亲王的帽子。刚刚传来的消息是:刑部尚书华墨提名贾环。
  楚王双指拈着黑棋,看着棋盘,微笑着道:“我四哥要气死咯。白辛苦一场。”
  韩秀才一身月白色的直裰,国字脸,有着一种落拓,潇洒不羁的气度,神光内敛。微微一笑,“坐看风卷云舒,殿下是赢家。”
  大周日报刊登反对增收商税的文章,再加上今日白尚书的提名,楚王在朝臣们心中,就已经竖起一面旗帜。政治旗号,很重要。
  楚王哈哈一笑,在棋盘上落下一子,道:“全赖先生谋划。哦,先生觉得贾环能过关吗?”
  韩谨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他心情有些复杂。他相信贾环的水准,但今次贾环要面临的敌人太强大。旋即失笑,和他何干?眺望天边。武英殿,那里的风华、舞台,亦是他所向往的!这一天不会太久。
  ……
  ……
  随着成国公投票完,退回班次。宋天官和吏部左侍郎许澄上前,各自统计结果。由于廷推是不记名投票,且是在文册上画题。结果很容易统计。
  少顷,吏科给事中再上前复核一遍。随后,宋天官当众宣布结果:“贾环20票、元武18票、卫康5票、戴琮2票。”
  “这怎么可能?”
  消息一出,武英殿中一片哗然。朝臣们很有些失态,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这个结果实在太出乎意料。令人看不懂。
  要知道,反对贾环的仅仅是科道,就有19票啊!再算算其他人呢?这个票数,说明十三道掌道御史和六科都给事中当中有人反水了,给贾环投票。
  左副都御史韩伯安脸都黑下来。目光往左侧的口水官方阵中扫过。鲁侍郎轻轻的叹口气,宋弘济尽力了:切入,造势,攻讦,联盟,都很用心。只是,人心难测,非战之罪。
  南安郡王嘴角抽搐了一下。他认定贾环不顾大局,但是和贾府交好的力量,恐怕还是投了贾环的票。比如,河南道掌道御史宇文锐,户部左侍郎赵侍郎,北静王。他感觉自己的脸上被人抽了一个耳光。所谓的大局,到底是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6/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