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852

  ……
  ……
  贾环并没有来得及自辩。翰林方阵中,翰林侍讲魏翰林走到前排,怒骂道:“韩伯安,你放什么狗屁?你那只眼睛看到贾环排挤萧梦祯?信口雌黄,鼠辈!”
  魏翰林,名原质,字宗贯。他是多年的老翰林,贾环在会试时的房师,大师兄公孙亮的岳父,真理报名义上总编。
  魏翰林脾气不好,性情非常执拗。所以,混了这多年,还是翰林修纂。去年因是修书的副总裁,得了一个正六品的翰林侍讲。他连方宗师都时常顶撞,哪里能容忍韩伯安在朝堂上搞污蔑?
  魏翰林仗义执言,在武英殿中担任纠察御史的朱鸿飞自然是当做没看见。
  一名御史闪出来,向天子奏道:“臣弹劾魏原质臣前失仪。”
  雍治天子没说话。礼部左侍郎,掌翰林院院事曾缙判道:“可罚五杖,以银抵。”又道:“魏宗贯,君前不得无礼。好好说话。”
  曾侍郎是礼部左侍郎,但礼部尚书方宗师方望不管部事,他是实质上的礼部尚书。他身上还挂着一个职务,翰林院学士,掌翰林院院事。所以,直接将御史的话接过去。当然,满朝的人都听得出他在偏袒魏翰林。
  魏翰林很不给曾学士的面子,冷哼一声,再质问道:“韩伯安,你说阻塞言路就是阻塞言路?有什么证据?科道言官,谁的奏章、文稿,登不上真理报?你说一个给我听听?”
  左副都御史韩伯安微微一滞。确实没有。但身为言官体系的二号人物,他不至于给一个翰林搞的没话说,正准备换个说法时,顺亲王插一句,打太平拳,笑眯眯的道:“魏翰林,你不要偷换概念。御史们的奏章能登上真理报,不代表言路通畅。御史们确实可以畅所欲言。但是真理报每天的头版,很少是御史的文章吧?我们看到的都是贾环想让我们看到的。你敢说言路通畅?”
  顺亲王的话,有攻击贾环的情绪在。武英殿里的大佬们都知道他和贾府有过节,自动过滤。而思考着内在的逻辑,顺亲王说的是相当透彻的。
  贾环眼睛余光扫了一眼顺亲王。确实说的点子上。
  比如,西方号称言论自由。表面上是不错的。每个人都可以说话。但是,你一个小人物说出去的话,能传播开吗?有几个人听得到?答案不问可知。
  真理报亦然。御史有说话的权力,但消息传播的渠道,却卡在真理报手中。这一点,贾环在推行一条鞭法的大辩论时,已经向朝臣们展示过。
  所以,不要问朝臣们为什么最近半个月骂贾环骂的那么凶残。这是有原因的。他得罪了相当一批反对一条鞭法的大臣。这样的声浪,不仅仅是宋天官、顺亲王、大周日报推动。
  顺亲王眼光毒辣,但这更加坚定了他打掉顺亲王的决心。所有人,以为他今天站在武英殿上,只为自保。但他要在这不可能的时刻,绝地反击!
  魏翰林当即语塞。真理报的奥妙,他当然是清楚的。他脾气不好,不代表他人不聪明。
  这时,宋天官出列奏道:“陛下,贾环把持言路,凡是有利于何朔的在头版头条,凡是不利于何朔的压在报纸角落。如此,太祖设言官何用?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臣请陛下罢黜贾环,另选贤良主持真理报。并问罪何朔。”
  武英殿中的群臣,出现微微的躁动。有些人在后排小声议论。
  倒不是宋天官将战火烧到何大学士身上让他们诧异。这场朝争,早晚要王对王。但是,战局才刚刚开始,宋天官现在就下场,令人惊讶啊!
  许澄微微皱眉。这是意外。不是先应该定贾环的罪,再牵扯到何大学士身上吗?贾环有罪,那么用他的何大学士自然有错。宋天官不安套路出牌啊!
  宋溥弹劾何朔的力度是比较轻的。天子信重何朔,他不可能用太激烈的词语。
  但是,宋天官表态后,接而连三的有大臣出列弹劾何朔,求严惩。处罚结果从问罪,到罢黜,治罪,下狱,杀头。官越小,用词越狠。武英殿中,出列的官员足有近二十人。
  前面有宋天官带头!这时,就显出宋溥亲自将战火烧到何大学士身上的用意。乌压压的人群,立在武英殿中,向天子面奏,压力骤然而升。
  面对弹劾,何大学士没有废话,走出来,免冠顿首,朗声道:“臣乞骸骨。”
  但凡宰辅被弹劾,惯例都是要“乞骸骨”,作为表态。但在此时,何大学士一方的官员没有任何表态,何大学士就摆出这个请去的姿态。这意味着什么?
  朝臣们看着何大学士的免冠顿首的动作,随着他“乞骸骨”三个字出口,武英殿中针落可闻,气氛瞬间就变得紧张起来。至此,双方短兵相接。局面在无声中激烈到极端。胜负就在天子一念之间。
  雍治天子笑了一声,道:“何卿请起。朕不许。”又环视众大臣,道:“真理报挂在翰林院下,被贾环攫取掌握,确实有些不妥。诸位臣工,有何建议?”
  雍治天子用了攫取这个词,大部分朝臣都明白什么意思。这对贾环而言,不是一个好的评价。左副都御史韩伯安的弹劾,还是有作用的。
  吏部左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江湖人称何相三大干将的许澄立即出列,奏道:“陛下,可单独另设文宣院。专门管理报纸一事。”
  一名侍郎道:“不妥。怎么能专门设立官吏编制?徒耗国家钱粮。再者,先请陛下定贾环之罪。后议真理报。”
  朝堂就是一个舞台。刚才众大臣弹劾何大学士,贾环人微言轻,没有发言权。而现在,到他上场了。矛头再次指向他。又是一名要求治他罪的大臣。压力如山重。
  但,危险和机遇并存!
  贾环深深的吸一口气,走上前两步,摘下官帽放在殿中的金砖上,顿首叩拜,道:“臣乞骸骨。”
第616章
武英殿不相信眼泪
  这年头,假作辞官,以退为进的事情多了去。这是每个官员都要熟练掌握的技能。正所谓,好官我自为之。谁耐烦做平民?
  但是,贾环如今才十四岁,这个年龄在御前“乞骸骨”,未免有点搞笑!怕是破了自秦汉以来,“乞骸骨”的年龄纪录。这让殿中这些四五六十岁还在仕途上拼搏的人情何以堪?
  武英殿中,顿时响起一阵嗡嗡的声音。
  终于啊……!贾环被朝臣们弹劾半个月,他硬撑着不辞职。都有人讥笑他是“贾棉花”,耐弹。现在,终于在御前抗不住压力了,主动辞职。
  “肃静。”监察御史朱鸿飞怒视各方阵后排交头接耳的朝臣,履行纠仪的职责。心里一阵发苦。他刚才还想着贾环今天过关的概率大增。不料,贾环直接请辞。这是打悲情牌吗?但是,效果恐怕不是很好。唉……
  武英殿中的喧闹,渐渐的安静下来。此时,武英殿中的主流观点认为,贾环是真请辞。
  因为,天子已经表露出明显的倾向性。何大学士请辞,天子挽留,但宋天官为首的近二十名朝臣不需要安抚吗?所以,与其被朝廷当做平衡的筹码处理掉,还不如主动请辞,保全自身。国朝官场的规矩,辞官之后,概不追究。
  当然,雍治天子和猛人,比如太岳相公那种,属于例外。他们可以不讲规矩。但是,雍治天子不大可能对贾贵妃的弟弟“穷追猛打”。多少要讲点情面。
  中书舍人,翰林修撰,今科状元费敏政看着殿中这一幕,心中悲愤难言。满朝文武,难道容不下一少年乎?贾环有什么错?推行一条鞭法,是国之大事!这朝堂之上,还有没有公理,正义?
  本朝的中书舍人亦分很多种。有在内阁办事的小吏,亦有中书科中书舍人,这种常侍天子左右备咨询顾问的。极其清要。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事。
  费敏政时年20岁,为人聪明正直,大声道:“贾子玉不可!”说着,从翰林方阵的班次中大踏步走出来,掷地有声的道:“圣君当朝,方有神童。贾子玉少年英姿,才能卓异,名满天下。他如何不是贤良之臣?真理报上不体现圣君、军机处的意志,昭示京中官员,百姓,那体现谁的意志?臣恳请陛下留任贾子玉!”
  看着躬身向天子行礼的费状元,武英殿中,所有的人都极其的诧异。包括在贾环在内。
  贾环心中一声苦笑。费子充真君子也!满朝诽谤,他敢直言。但,对自己而言,恐怕适得其反。事情总是出乎意料啊。
  更多的朝臣,除了赞赏费状元的热血之外,更有些好笑。很明显,费状元对朝堂上的套路,理解的不够深刻。若是业务不够熟练,且讨厌贾环的天子,现在肯定当场就会允许贾环致仕。但雍治天子登基十四年,八成是要走形式。
  天子干净利落的同意大臣们“乞骸骨”,等同于说:“你赶紧滚。”这哪个大臣受得了?士可杀不可辱!所以,要慰留几次,做门面功夫,以全君臣之义。
  贾环不受天子待见,但肯定没到要当面羞辱的程度。
  顺亲王眯着眼睛,微微一笑。这位费状元和贾探花一样,都很天真啊。贾环想打悲情牌。嘿嘿,脸皮不厚,搞什么政治?武英殿不相信眼泪!
  雍治天子看着他亲点的状元,颇为满意。有正气的人,谁不喜欢?但他没回答费状元,而是对贾环道:“十四岁的少年,学什么乞骸骨?起来罢。”
  雍治天子果然是在走流程!
  “臣遵旨。”贾环金砖地板上起身,飞快的从手中袖袋中再取出一本奏章,他实在不想再出意外,朗声道:“臣年少德薄,领真理报重任,诽谤交加。辜负圣恩。罪莫大焉。臣甘愿辞职。请陛下另选贤臣。臣去职之前,有本上奏。臣弹劾顺亲王妄测上意,知法犯法;首鼠两端,有失臣节。十一月中,顺亲王指使顺天府拘禁金陵甄家长子甄礼,胁迫其妹。此为,妄测上意,知法犯法。废太子政变中,顺亲王与废太子眉来眼去。陛下待其如何宽厚?顺亲王却不图思报圣恩,罔顾君臣大义,坐观成败。此为,首鼠两端,有失臣节。两罪并罚,臣请斩顺亲王,以示天下。”
  瞬间,武英殿一片哗然!
  像费状元都已经走回班次,接下来,不是该谈怎么干掉贾环和真理报吗?谁料到贾环还要奏事?谁又料到他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要弹劾顺亲王?
  贾环疯了吧!
  顺亲王在废太子政变中的表现,满朝文武皆知。但因其进献商贵人,天子赏赐他,逻辑上已经赦免。这时候还拿出来说,有什么用?至于甄家的事,以顺亲王的地位,就算猜错了天子的想法,欺负下甄家,又如何?
  武英殿中,很多人想不明白,看着贾环的眼神带着嘲讽。但,还是有明眼人的。
  户部尚书卫弘微微沉吟着。以贾环的手段,会把一个轻的罪名,摆在一个重的罪名后面去弹劾?肯定是先重后轻。由此可见,甄家的事,有猫腻!
  贾环的话,对朝臣们带着一定误导成分。他的话,听起来,像顺亲王想用手段把甄家的某个姑娘收进房中。男人嘛,纳妾算什么错?但是,杨贵妃在雍治天子面前早说过这件事。
  甄家的事,是永昌公主干的。杨贵妃为还贾环的人情,她敢稍微得罪下永昌公主,但肯定不会为贾环去得罪顺亲王。而甄家的事,顺亲王确实不知情。
  但是,站在雍治天子的角度:他早知道顺亲王和永昌公主来往密切。商贵人就是顺亲王通过永昌公主进献上来的嘛。又通过杨贵妃得知甄家的事。所以,贾环此时“污蔑”是顺亲王指使永昌公主干的。雍治天子信不信?
  他是信的。
  武英殿中,高居于金黄色御座上的雍治天子脸色沉下来。
  他对甄静儿的好,是因为他已故的皇后,而不是顺亲王心中那龌龊的念头:他喜欢儿媳!又想起顺亲王在废太子政变中的表现。心中厌恶的情绪涌上来。
  一瞬间,武英殿中变得安静。非常的安静。或许,天子难看的脸色,离御座远些的朝臣看不清楚,但是武英殿中的气氛,是个人都感受得到。如同殿外的气候,凛冬将至!
  这一切的变化,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顺亲王一脸好笑的神色还没有敛去。贾环想着和他同归于尽,想的太美好了吧?此时,他完全懵逼!
  想不通啊!就这样的弹劾,天子怎么就震怒了?他刚刚心里还在嘲讽贾环打悲情牌,武英殿不相信眼泪。而他现在,欲哭无泪!
  顺亲王缓了一会,看着御座上雍治天子阴测测的眼神,硬着头皮走出来,陈情道:“臣有罪。但臣绝没有妄测上意,欺压甄家。”
  雍治天子冷哼一声,目光炯炯,还敢狡辩?怒声下旨,道:“降顺亲王为镇国公。免去议政之职,不用朝参。”
  满朝大臣,鸦雀无声。
  天子的处罚,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劈在顺亲王的头上,不知道怎么的,他的眼泪就流下来。微胖的老脸上,眼泪纵横、流淌。腿有些发软的跪下来,摘下亲王帽,叩首谢恩,“臣谢主隆恩。”
  亲王爵位,就这样没了。不许议政,不许朝参,那他一个镇国公,在京城中,算什么?
  雍治天子冷着脸,挥挥手。
  当即,两名锦衣卫上前来,搀扶起顺亲王。本来顺亲王需要自己出去。但天子示意赶他走。锦衣卫自是上前,将他带出武英殿。所有人都明白,顺亲王府完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