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852

  傅试暗中照看甄礼的事,他自是知道。一个府尹,对府衙里的事要是不知道,那就太废材。
  傅试拱一拱手,道:“大人,贵人之事,与我等何干。等结果出来罢。”
  孙嘉诧异的看了傅试一眼,没想到这个平庸的通判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想一想,便点点头。
  距离武英殿的议事,只有明天一天的时间了。
  ……
  ……
  天气微微阴着。秋菊绽放后,百花凋零。西苑中,雍治天子在万善殿的东厢房中作画。
  独孤贵人侍奉在一旁。锦帽貂裘,如若白狐。身姿娇小玲珑,却又异常的火辣。偏偏玉容清冷。
  书桌上,放着的最近几期的大周日报,这是给天子消磨时间用的。连续几版的头条,都是反对增加商税的文章。
  忽而,太监总管许彦自外头进来,站了一会儿,见天子提起画笔,忙道:“陛下,贵妃娘娘求见。”
  能在许彦口中称贵妃的,只能是令“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杨燕燕。
  雍治天子颇为诧异的抬起头。燕燕一般不会来主动来西苑,除非他召见。搁下手中的毛笔,吩咐道:“快叫她进来。外头冷。”
  少顷,杨贵妃带着贴身的宫女缓步进来,看着书桌上还未成形的画,含笑道:“陛下好雅兴。臣妾罪过,打扰陛下了。”
  雍治天子摆摆手,并不在意。和杨贵妃笑谈了两句,问她外头冷不冷。
  独孤贵人向杨贵妃行礼,“参见贵妃娘娘。”
  杨贵妃看着别具风情的独孤贵人,微微一笑,挽着她的手,“妹妹快起来。自家人,不用这样讲礼。”又道:“陛下何不完成画作,让我们姐妹一饱眼福。”
  雍治天子哈哈一笑。又继续泼墨挥毫。在心爱的女人面前出尽风头。尔后,将独孤贵人打发走,搂着杨贵妃,笑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燕燕有什么话要对朕说?”
  杨贵妃轻笑,充满了娇柔的成熟女人味道,道:“陛下圣明。我今日来,是想找陛下讨个人情。永昌公主将甄家的长子给扣了,想要强迫甄家的三姑娘进西苑。”
  杨贵妃的性情,上善若水。今天来讨人情,是贾环请求的。她欠贾环一个人情。
  要是之前,她未必肯“得罪”永昌公主。但是,她既然有儿子,自不用太过于避讳天子的幼妹。
  “甄家?”雍治天子微微沉吟,“是静儿的妹妹?”前太子妃,甄家大姑娘,名甄静儿。
  杨贵妃点头。
  “胡闹!”雍治天子脸色微沉,喊道:“去叫永昌来见朕。”
  所以说,狗头军师要不得。严捕快,完全错估了甄静儿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她是雍治天子和已故的皇后一起选定的儿媳。雍治天子见到她,就会想起已故的皇后。而不是严捕快想当然的因素。
  许彦忙答应,转身出去。雍治天子想一想,又道:“回来。过几日,叫永昌来见朕。乱弹琴!”天子余怒未消。
  杨贵妃正要开口说话时,外头传报,“陛下,刑部尚书华墨求见。”
  ……
  ……
  十月初五的下午,蜀王宁恪到吴王府中找宁潇说话,他得到一点最新的消息。他知道永清郡主宁潇关注着最近朝堂上的朝争。她喜欢政治。
  “潇妹,贾环这次肯定完蛋。你知道吗?我听汉王世子说,他看到宋天官的一个侄儿进了顺亲王府。”
  后花园中,草木枯黄,寒风萧瑟,一树梅花,将开未开。不是霜娥偏爱冷,白雪未至花不开。
  宁潇一袭白底粉色绣花长裙,身姿比例极佳。尤其明艳的丹凤眼注目着花园中的景色。认真沉思的模样,令人心悸。侧颜无双。认真思考的美女,同样有着难言的风情。
  “意料之中。”宁潇偏头笑了下,十四岁的少女,明艳如花,美的动人心魄,道:“九哥,你知道吗?贾环去见了何大学士,何大学士转头就弹劾王子腾。”
  蜀王慌忙的挪开眼神。潇妹太过于美丽,他不敢多看。有些底线,不能越。脱口而出,道:“他傻了吧。这个时候,不抱紧他舅舅的大腿,还标新立异。”
  宁潇摇摇头,长出一口气,“人不能连续的犯两次错误。我更不想犯第三次错误,所以,我想了很久,总算明白他的想法。”
  蜀王道:“是什么?”
  宁潇明艳的凤眼中仿佛有着智慧的光芒,这给予她别样的神韵,与众不同。丹唇轻启,“他想进武英殿。”
  蜀王宁恪也算聪明人,一脸的懵逼,他完全没搞懂宁潇在说什么。
  宁潇莞尔一笑,明丽动人,解释道:“天子怠政,只有重大的政事才会亲自召开御前会议。朝廷一众官员弹劾贾环的事,够不上这个标准。而何大学士上书要杀王子腾,这就能够的上了。也就是说,贾环认为,他有把握当面让天子改变主意。否则,天子在奏章上勾画两笔,他的命运就决定了。由此推测,近期若没有王子腾大胜的事,他同样会搞出事来,好混进武英殿。不过,我仍旧不看好他逆转现在的局势。交出真理报的控制权是必然。罢官只把很寻常。下狱未必不可能。顺亲王和贾府,不是早有恩怨吗?”
  这思路、分析,蜀王宁恪听的目瞪口呆。
  ……
  ……
  十月初六。天降大雾。凌晨三四许,贾府的侧门打开,贾环的马车缓缓的驶出。他今日获准常朝,稍后去武英殿议事。
  正阳门外正东坊中,天地间弥漫着白雾与夜色。真理报报社中,灯火通明。今日的报纸正在印制。
  编辑室中,庞泽、乔如松,罗君子,萧梦祯几人不约而同的选择昨夜值班。目光、心思都想着紫禁城内。这不仅仅是关系着贾环的个人命运,同样是关系着真理报的命运。
  庞泽看着书桌上的文稿,这是贾环写的,大家已经看了很多遍,读之却依旧热血沸腾,感受到力量,想象着他此时赴朝会时的慷慨心情: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揽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
  环,于丙辰年十一月初五,静夜口占,答庞士元。
第613章
群起而攻之,之后
  雍治十四年十一月初六的清晨,寒风刺骨。贾环在长安左门验了牙牌,进入宫城中。宫阙在白雾中依稀可见其巍峨、壮丽。时隔近一年,贾环终于重返朝堂。
  雍治天子照例缺席今日的常朝,朝参在皇极殿中举行。鸣鞭、过河、行礼、散场。朝参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一切照旧。所有人都明白,今天的大戏,在武英殿中。
  不过,贾环今日出现在翰林方阵中,引起不少人关注。但没有人评论,或者与他攀谈。这是意料中的事。
  皇极殿的朝参结束后,朝臣们三三两两的出承天门,过金水桥,向西穿熙和门,到武英殿中。
  这一路上,北风呼啸。几乎没有官员们在轻松说笑,都是心思重重。这场朝争,涉及到方方面面,所有够资格到武英殿议事的大臣,近乎全部被卷入。
  看热闹的大臣只在少数。
  武英殿外,故意绕路到此,从西华门出去的京官们只能羡慕的看着同僚们的背影。这是国朝的最高权力舞台啊!这场名为《武英殿》的大剧,将会如何开演?
  ……
  ……
  武英殿中,夜宿在杨贵妃处的雍治天子进殿升座,朝臣们行礼参拜,再各自归位。武英殿瞬间便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此刻,大臣们的位置是按照朝参时的位置而站立。御座之下,东侧是军机处大学士何朔,刘飞白。大学士地位尊崇。独立于文武班次之前。
  其后,殿中西侧是王爵、公侯、勋贵。东侧最前方则是鸿胪寺赞礼官、通政司读本官、纠仪御史监察官。其后是翰林方阵。翰林词臣是天子近侍,享受优待。
  贾环此刻就在词臣方阵中,沉默着,推敲着。他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站在这里。没有任何谋略是完美的,要看实际情况。成功,或者失败,来吧!
  翰林方阵后是六部九卿,各部左右侍郎,副都御史,国子监祭酒,俱是部院大佬。如宋天官,卫司徒等人就在此方阵中。大佬们的方阵之后,是科道言官——拿执照的职业喷子。
  雍治天子高居于御座之上,气定神闲,看着安静得如同一尊尊泥塑的雕像的朝臣们,心中微微一笑,略带嘲讽。
  这时,大理寺卿梁锡率先从班列中走出来,奏道:“臣弹劾王子腾擅开边衅,理当问斩。”说着,手呈奏章。内监上前受了。
  大理寺名列三法司。大理寺卿是九卿之一。地位高于六部侍郎。开场就是九卿之一的人物上场,今日廷议的激烈程度几乎可以预见。言官们反倒成了看客。
  西侧勋贵方阵中响起一阵微微议论声。王子腾是武官,隶属于旧勋贵集团。
  都督同知南安郡王出列道:“臣以为梁锡是一派胡言,哗众取宠。王检点去年在废太子叛乱中,家破人亡。于国家有大功。岂能因小过而严惩?”
  他没和梁锡争论,直接向雍治天子说王子腾的功劳。说起王家当时确实是惨。人人戴孝。武英殿的气氛,顿时有些微妙的变化:王检点罪不至死。
  雍治皇帝微微点头,没说话。
  这时,兵部鲁侍郎出列,质问道:“梁大人掌大理寺,这定罪未免过了些吧?王检点在塞外阵斩五千蛮族,这是抹不掉的大捷,于国有功。如何变成了死罪?”
  说着,不理梁锡激烈的反驳,径直向天子道:“陛下,臣以为,行文训斥即可。”
  顺亲王嘴角浮起一抹微笑,胖老头的模样。兵部鲁侍郎与宋天官是同乡。今日此时,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何况,晋王本来就在拉拢旧武勋集团。
  雍治皇帝眼睛眯了一下,这是比较对他的胃口的。罚俸,训斥,勒令不许再战即可。何朔说要砍头,太过了。事情没到这一步。
  武英殿中的大臣们都看得出来,雍治天子即将裁定。不少人微微有些失望。说好的大戏呢?九卿上场,这么快就了结一个议题?高开低走!就在这时,翰林方阵中一名青衫官员,快步走出来,“臣有本要奏。”
  顿时,武英殿中的气氛变得有些躁动、兴奋起来。因为,走出来的是贾环。这个时候,贾环身上的标签,不是探花,或者真理报主编,而是:王子腾的外甥!
  外甥弹劾舅舅,这很刺激的!大约仅次于门生弹劾座师。
  需要说明一点,翰林方阵中人不多。这不像常朝时。够资格列席廷议的,不过是几名学士、日讲官。有投票权的是兼任了部职的学士。所以,贾环几步路就走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