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5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8/852

  楚王用力的点头,看向韩谨的目光再多几分尊敬。他今天来招揽贤才,但要说对韩谨有多信任,那不可能。才开始接触呢。此时,见韩谨的高招,顿时心服。
  楚王起身,帮韩谨斟酒,请教道:“韩先生,如今时局不明,还请先生教我。”
  韩谨含笑着点一点头,剖析道:“王爷年纪较晋王小,若想为太子,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何相在军机处,以他的理念,若晋王不出错,他必定会支持晋王。第二,天子对王爷和晋王的看法。其中,天子的看法最重要。因为,何相未必会表态。”
  文臣,最重礼法。以礼法约束天子的权力。同样,礼法会反过来约束他们自身。忠君爱国,长幼有序。
  楚王信服的点头,注目着韩谨,眼神似乎在燃烧。分析的太透彻。
  韩谨再道:“前太子殷鉴不远,王爷认为如何博取天子的欢心呢?”
  楚王试图给他的信任谋士留下最好的印象,想了想,道:“我二哥坏事,除开贾环、甄家的因素,就坏在他小动作太多,连军权都敢碰。我若是想赢取父皇的好感,必须要让自己显得很软弱。我父皇要的不是一个能干的太子,而是一个老实、安稳、听话的太子。”
  韩谨抚掌一笑,赞道:“王爷能看到这一层,亦属难得。但是,如今天子有怠政之意。他需要的是一个能保住宁家江山的太子。所以,晋王在天子面前卖力的做事,刷功劳,刷好感。晋王身边,不乏智谋之士啊!”
  楚王顿时沉默,缓缓的道:“那……先生的意思是,我要表现的任事一些?和我四哥竞争?”这方面不是他的长处。他的长处是文学、搞关系。
  韩谨笑着摇头,直言道:“不是。王爷治事之能,恐怕不如晋王。天子怠政,亦是有一个过程。现在只是迹象显露而已。还是需要时间。王爷当前低调些,并没有错。但是,日后,恐怕就需要积极任事,给天子留下好印象。所以,现在,王爷就要注重招揽些能做事的人才。相反,文学之士,以报纸替代。”
  楚王沉吟着,咀嚼着韩谨的话,目光渐渐的坚定,感慨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日后,还望先生时时教诲。”
  韩谨就笑,和楚王共饮了一杯。他知道,他已经用才学折服了楚王。他的谋士之路,就此开启!
  夺嫡,来吧!
  他一定要将楚王推上帝位,然后以帝师的身份进入帝国中枢,施展他十年来的政治抱负。
  ……
  ……
  京城外城西,一座占地广阔的府邸,静静的坐落在夜晚暮色的小雨中。
  一辆豪华的马车自京城西城而来,随后驶进“豪宅”的院落中,一名浓眉大眼的青年从马车中下来,灰白色的袍服极其的精美。“浮大爷来了。”奴仆将他迎进偏厅中。
  稍后,永昌公主穿着白色刺花低胸长裙进来,身段妖娆、性感,云鬓散乱,更添了几分妩媚的风姿。美艳的少妇风韵十足。咯咯娇笑,娇媚动人,“浮哥儿,怎么又是你来找我?你们府上没别的人可用了吗?”
  来得是顺亲王的孙子宁浮。封爵镇国公。这是宗室爵位,相当于外臣的王公爵位。比如:北静王、成国公。当然,宁浮不可能有前面两位在朝政上的影响力。
  宁浮有些痴迷的看着永昌公主。她清雅的容颜,修长的身姿。特别是她胸口大片雪白的肌肤,半露的玉峰,差点让他血气上涌。凝视了片刻,讨好地笑道:“侄儿几日未见皇姑,甚是想念。所以,主动请缨前来。”
  他已经16岁。早就知道女人的滋味。不是没有见过美女,但却对他这位美艳的皇姑不能忘怀。朝思暮想。他这位永昌皇姑,不是什么贞洁烈妇。她在京城中面首众多。这让他心中越发多了某种刺激的念头。
  永昌公主娇笑着,妩媚的瞪宁浮一眼,弹弹着指甲,道:“说正事!”
  宁浮色授魂与,眉开眼笑的道:“我爷爷说,可以在天子面前提一提贾环和真理报的事了。”
  永昌公主讥笑,“这事谁不知道?杨贵妃那种不问宫外事的人都知道。这时提一提,能有什么用?我可不想现在就惹怒贾贵妃。棋子还没送进宫呢。”
  宁浮忙道:“皇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爷爷还有后手。这次是试探性的攻击。”
  “哦?”永昌公主从主位上起来,走到宁浮面前,伸手挑起他的下巴,弯腰问道:“什么后手?”这是一个极具风情和挑逗的姿势、动作。
  香气弥漫,雪白的峰峦,深不见底。宁浮顿时心跳加速,结结巴巴的道:“我……我不知道。”
  永昌公主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媚笑着冲宁浮吹口气,转身离开,丢下一句,“不知道,那你就什么也别想啊!”她知道她那位王叔,很有鬼点子,只怕有些事情瞒着她。但是,她有她的办法。宁浮不就是一个好的消息渠道吗?
  宁浮看着永昌公主窈窕的背影,长裙束出来的隆臀,浑圆而精致,随着步伐轻摇。他吞了口唾沫。暗示,他听懂了。
第583章
二连击
  天子驻跸西苑已经数月,经过晋王、内务府的修缮,西苑各处风景如画。夏末之时,幽静凉爽。
  太液池南,临湖的水云谢中,雍治天子正在与一名身姿娇小的美人下着棋。
  不同于宫中的妃嫔,这位身姿不足1米6的娇小美人穿着黑底蓝边的武士服,束着腰带,乳挺腰细,娇小玲珑。拥有这如此火辣的曲线,偏偏玉容冰冷如霜,五官如若刀削般的立体、精致。这种冰与火的对立,构成她独有的神韵、风情。
  永昌公主在一旁无聊的看着。相比于在宁浮面前的轻佻、娇媚,她今日穿着玫瑰紫褂子,葱黄百褶裙,小口抿着茶,清雅、雍容的贵妇人。
  雍治天子落了一子,抬头看着对面的娇小美人,微微得意地笑道:“清儿,你要输了。”
  独孤清两根玉指夹着白色的棋子,对着棋枰踌躇不定,这时展颜一笑,玉容解冻,如若春回大地,认输道:“万岁厉害。小女子拜服。”
  雍治天子愉快的大笑,“哈哈,朕当然厉害!”说着,问身边的永昌公主,“皇妹,难得你陪朕下棋,有什么事,说吧?”他这个妹妹,他还是了解的。
  永昌公主咯咯娇笑道:“皇兄,你想要我陪你下棋,我每日都可以来啊。就怕你嫌我烦。”说着,看了独孤清一眼。独孤清是吴王妃独孤氏的族人。由顺亲王推荐给她,她进献给天子。
  独孤清笑了笑,起身告辞,道:“我去拿些冰的水果来。”
  永昌公主抿嘴一笑,这才道:“皇兄,这一个月来真理报风行京城,都已经取代了邸报。你可知道真理报真正的主编是谁吗?掌握着真理报编辑大权的却是你贬谪的贾环。”
  “哦?”雍治天子有些惊讶,微微沉思。他往日日理万机,这段时间清闲下来,管的都是国家大事。这些小事的具体情况他还真不知道。雍治天子想了一会,神情不可捉摸,问道:“皇妹的意思?”
  永昌公主心立即提起来,她皇兄精明着,帝心难测。脸上依旧是谈笑风生的笑容,道:“皇兄,你不是把他贬到吴王府里当世子师吗?京城里人人都说真理报是新都察院。他掌握着这么大权力,我不是怕你给下面的臣子蒙蔽了吗?”
  雍治天子就笑起来,道:“你啊……说话不尽不实。本朝自开国以来,就不提倡神童,太祖定下来的规矩。贾子玉太年轻,已经是正六品的韩林侍讲。朕当然要压一压他。但是,朕为天子,留心一个正六品的小官,你不觉得有失身份吗?”
  他只是忌惮国朝未来出现权相,并不是忌惮贾环这个人。否则,他是九五之尊,寻个理由罢掉贾环的官即可。当然,心里不喜欢贾环是有一点的。
  然而,一个天子,怎么可能和一个正六品的小官去较劲?处处针对?那简直是荒谬至极!他只要确保贾环升不了官,当不了权相就可以。真理报那点子权力在他眼中算什么?
  天子反问,永昌公主顿感压力,讪笑了笑。
  雍治天子没有追究的打算,摇摇头,道:“你少和顺亲王一起掺和。他和贾家有旧怨。好了,不说这事。你前儿不是说要做东珠的生意吗?格局太小。辽东盛产的是人参吧?你放手去做,有人欺负你,自有朕给你做主。”
  永昌公主在京城垄断的生意是南珠。亦叫做“合浦珍珠”。
  东珠产自辽东,野生的珍珠。质地硕大饱满、圆润晶莹,光彩熠熠,显得高贵奢华。很受京城权贵的欢迎。然而,得之不易,产量很小。都是供奉宫中。
  永昌公主心中,先惊后喜,连忙谢道:“永昌谢陛下恩赏。改日,我在家中略备薄酒,请皇兄前去游玩。”
  她惊讶于天子知道她和顺亲王过从甚密。天子耳目之灵通,远超过她的想象。不过,她进献美人的主动,到底是赢得了皇兄的好感。否则,哪有这番话?
  天子流露出对顺亲王的不满,她自是不会去通知顺亲王。顺亲王的计划她不管,她这步棋算是走对了。太后已经时日不多了。她想要在雍治朝混得好,得抱天子的大腿。至于下一朝,晋、楚两王还没有分出胜负,她不急着下注。
  雍治天子笑着点头,所谓再次游玩的含义是什么,他很清楚,当即,含糊的道:“再说吧。”
  ……
  ……
  永昌公主在天子面前告了贾环、真理报一记刁状的事情,稍后就在京城中传开。消息是谁传出来的,不问可知。
  朝廷之中,对于贾环执掌朝廷舆论(真理报),还是颇有微词。何大学士看重贾环的事,满朝皆知。贾环脑门上一个大大的“何”字。这是战场上的交情呢!
  尤其有意见的是言官群体。所谓朝廷公论,不是指的京城里的“路边社”。而是指的他们科道言官:十三道御史一百一十人,六科给事中:五十八人。
  但是,现在,通政司的邸报没几个人看,各衙门去通政司抄邸报的人也变少。费那功夫干吗?稍后的真理报上,各种朝政资讯,信息全部都有。
  真理报替代了邸报,成为朝廷舆论的源头、战场、发帖子的地方。虽说邸报也不会将所有御史的奏章都刊登上去,真理报亦然,有节选,有摘录。但科道言官们,谁愿意给真理报卡脖子?
  言官们骂完皇帝骂大臣,拥有职业骂人执照。这个群体的某些人,与一相独大的何大学士并不大对付。要是何大学士对他们某人有意见,下令给贾环,那某人是不是就没话语权了呢?谁会甘心?谁不担心?
  静谧的夜色中,微风吹拂着京城街道、屋舍。轻柔如水。
  内城的某处小院中,御史中的红人、明星级的人物赵俊博家中,迎来一位访客。
  对于赵大御史而言,拥有着炮手般的攻击力,他的资讯、消息来源是广泛的。对于这样陌生来客的情形,并不奇怪。下人奉上茶水,悄然的退下。
  赵俊博和访客在简朴的小厅中相谈。
  访客是一名陌生的文士,约三十多岁,黄病脸。如若京城中常见的落魄士子。姓戴。戴书生微笑着道:“赵大人,真人面前不打诳语。在下连夜来访,实在是有要事相求。”
  赵俊博不置可否,喝着茶。
  戴书生自信的一笑,游说道:“近来京城里出了一个新事物:真理报。朝野舆论之权,尽操与手。赵大人为御史,莫非没有忧虑?长此以往,言路阻塞啊!在下以为,至少真理报应该挂在通政司名下,而不是挂在不相干的翰林院名下。如今,翰林院事,何大学士一言可决。或者,多开几家报社。想必近日京中的流言,赵大人亦听过。天子对此事未必就是满意的。若有御史上书,必定一弹即中。赵大人,其有意乎?”说完,从袖中取出一叠银票。
  赵俊博扫了一眼,微微一笑,放下茶碗,目光清明,道:“阁下背后是哪位贵人?”
  戴先生笑道:“赵大人办老了差事的,这如何能问?”说完,想一想,比了“八”字。
  赵俊博笑着点头,收起了银票。
  楚王排行第八。但是,戴先生真正的来路,却是顺亲王府上清客相公使唤的掮客。
  ……
  ……
  雍治十四年夏末,御史赵俊博等四人上书,弹劾真理报阻塞言路,为大学士何朔一己之私器。请朝廷改由通政司下辖真理报。或鼓励通政司、都察院办报。
  此论一出,朝野瞩目。
  这是对真理报的“二连击”。背后隐藏的獠牙,扑向的是贾环,何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8/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