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852

  然而,吴贵妃已死,死无对证。
  ……
  ……
  雍治天子从冷宫中出来,走在朱红色的宫墙内,心里仿佛要炸开。径直的离开冷宫。
  而原本的行程,是要看看梁王。还要去宁寿宫看看太上皇。“看看”的意思是道别。
  雍治天子留下太上皇,是要他见证这万里江山变得无限好,不是要他蹦跶出来,在皇极殿上感叹:“十三年啊!”
  雍治天子怒不可遏的往西面的永寿宫而去,他想要和宠妃杨燕燕说一说他的愤怒。走到坤宁宫时,想起杨贵妃正在孕中,情绪波动,对胎儿不利,又折身到东面的凤藻宫中。
  贾元春率人迎着雍治天子。上茶,陪着天子在窗边落座说话。玻璃窗外,精巧的花园中北风肆掠。
  将太监、宫女都打发出去,雍治天子和贾元春说起吴贵妃的事,厉声道:“朕待她如何?她竟然敢背着朕作出这样的丑事!简直岂有此理。”
  贾元春穿着精美的水粉色宫装裙衫,身段优美,花容月貌,安静的听着天子发泄。这个时候,不需要说话,只需要倾听就好。
  说到愤怒时,雍治天子喝道:“来人,传旨。将吴天祐下狱。”外头的太监应着。太监总管许彦还在冷宫中办事。
  吴天祐是吴贵妃的父亲。红楼原书第十六回提及。吴贵妃家的省亲别墅建在城外。他目前身上有着虚衔宝文阁学士(正三品)。
  太子叛乱,朝廷审理。吴贵妃在宫中为太子传递内外消息,联络太子和太上皇的事情自是暴露出来。但吴贵妃自杀,她的家人如何处置,朝廷官员,并没有自作主张,而是上报天子,请圣裁。关于此事的廷议,定在明日武英殿中。
  说起吴天祐,雍治天子想起贾贵妃的家事,禁不住问道:“元妃,为何今次没有见你为你弟弟求情?”
  早在承德时,雍治天子对何大学士是有疑虑的。而京城中呈报上来的消息,贾环跟着何大学士去了京营,为马前卒。贾元春肯定是收到消息的。
  何大学士要论罪的话,贾环也跑不了。但贾元春并没有在雍治天子面前给贾环求情,一句话都没说。包括汝阳侯攻入贾府,王子腾被破家的事。
  此时,贾元春娴静的一笑,温声道:“陛下,臣妾敢和陛下说家事,却不敢在国事上多嘴。国家大事,圣心独幄。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家事、国事,有时候是说不清楚的。但贾元春能有这个认识、觉悟,说的几句话令雍治天子心里异常的舒服。对元妃的聪颖、识大体,越发的满意。
  外头的雪依旧冷。一整天,雍治天子都由元妃陪着,国事都推掉。这个信号,传遍宫内外。
  ……
  ……
  十月二十八,天晴雪融,京城更加的冷。
  朝廷大臣们陆陆续续的从西华门进入皇城,到武英殿中议事。太子集团叛乱,涉及很多人。锦衣卫、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三法司)、五军都督府共同查明,宗卷上报军机处。
  今日廷议此事。
  够资格在武英殿中议事的大臣计有:第一,大学士,九卿,六部侍郎。第二,资深科道言官。如左副都御史、十三道掌道御史,六科掌科给事中,第三,勋贵重臣。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并北静王、成国公、顺亲王。第四,翰林词臣。学士、日讲官及以上。比如,贾环为翰林修撰(从六品),就参加不了。
  这场廷议亦是被朝廷内外关注。这一场处罚众多叛军的廷议,同时亦是奖赏诸人的廷议。晋王、楚王在关注,京营、上十二卫的将校在关注。
  贾环在翰林院中,亦被人关注。十三岁的翰林修撰啊!再升官,这逆天到什么程度?只要贾环日后在官场上不倒,妥妥的六部九卿级别,朝廷重臣。
  这要是在明朝,将翰林、庶吉士视为储相的年代,贾环已然是预定了一个内阁大学士的名额。
  所以,武英殿廷议时,贾环在翰林院中“上班”,受到同僚们的关注可想而知。
  武英殿中,参加廷议的朝臣们已然就位。分方阵而站立。距离天子宝座最近的便是四位大学士:谢旋、何朔、刘飞白、韩润。谢大学士闭着双眼。站在首位。他毕竟是雍治天子的亲信大臣,虽然在这次太子叛乱中表现不佳。但朝廷中,同样有不少声音认为他的地位依旧无虞。
  殿中净鞭一响,众位大臣们肃然,监察御史立即盯着各人。但出来的却是太监总管许彦。许彦进来,尖着嗓子道:“圣上口谕:今日廷议,交由何朔主持。”
  何朔出列,躬身道:“臣遵旨。”
  当即,许多朝臣,看谢大学士的目光就有些变化。比如:户部尚书卫弘、吏部天官宋溥、刑部尚书华墨、翰林院侍讲学士许澄等。朝堂上,不缺乏聪明人啊!
  天子不来,何大学士接旨,满朝文武,没有一人表示异议。何大学士有这个资格。
  何朔转身,面对着群臣,目光炯炯有神,道:“先处理叛军之事。请王统制宣读宗卷吧。我等一条条的议过去。”
  当即,王子腾出列,有官员送来宗卷,开始宣读。他这会儿病已经好了。形销骨立。满朝大臣,看着摇头。都知道,王统制之惨。不过,毫无疑问,天子必定会补偿王子腾。
  太子叛乱,卷在其中最多的便是兵将。这处罚没什么疑问。该杀的杀,该贬的贬。接着,是京营显武营参将乐白、谢鲸等诸将的处理。五军都督府给的意见是:擅自出兵,严惩。比如,乐白的处罚就是夺官,贬湖广某卫所养老。
  不要误会,这不是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脑子进水,有问题。不会揣摩上意。何大学士这么明显的上升势头,谁看不见?乐白肯定算立功。而是,施恩的机会,要留给天子。
  再接下来,便是议论有功之臣。最大的功臣,自然是何大学士。他已经近乎位极人臣。功劳全部落在他的两个儿子身上:长子何以立,官升太原府知府;次子何以渐,生员,贡国子监。
  国子监贡生可以直接参加会试。明年雍治十四年二月,还有一次会试。
  前文说过科举的猫腻。对于文官大佬们的子弟来说,最难的其实是乡试。会试,宰辅等人往往是有影响力的。只要不像太岳相公吃相那么难看,大家都默许这个潜规则。也就是说,朝廷保何以渐一个进士功名。
  再有,左都御史殷鹏,京营留守诸将,上十二卫不曾叛变的将士,协助何大学士稳定京城政局的官员,全部都是论功行赏。这一系列的封赏中,其中有一个敏感的议题:
  贾环,升何职?
  贾环有功,大臣们都知道。贾贵妃得宠,大臣还是都知道。但,最最重要的一点,天子不喜贾环,要压着他。
第545章
贾探花的翰林路
  雍治十三年春的乙卯科会试舞弊案,贾环差点被干掉,政治生命终结。背后是太子、礼部左侍郎彭仕鄂、汝阳侯的推手。谢大学士在其中并没有起到好的作用。
  谢大学士和被贾环“打掉”的前南京吏部尚书陈高郎是好友。
  谢大学士想了想,眼睛看了心腹刑部尚书华墨一眼。他并不希望贾环成为日后的宰辅,否则以贾环的心性,他之后,谢家日后几十年都难出头。
  同时,他也想测试下他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天子以何朔主持廷议,他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
  华墨动都没动。他不打算成为谢大学士的马前最。据说,王子腾家被攻破的当晚,王子腾前往谢府求救被拒绝。再者,谢大学士在朝堂上的颓势很明显了。
  谢旋心中大怒,转而目视另一名心腹,大理寺卿赵鸿云。
  赵鸿云微微点头,出列,向何朔拱手一礼,道:“何相,贾环有功,朝廷有目共睹。然而,他实在太年轻。下官以为,可加其为尚宝司司丞,并为天子导驾官。”
  武英殿中的文武大臣们,微微有些骚动,交头接耳,或者交换眼神。监察御史宇文锐喝道:“肃静。”
  关于赵廷尉的提议,内中蕴含玄机。尚宝司司丞为正六品,贾环官升一级,酬功即可。玄机在后一句话。可谓,杀机四伏。
  常朝或者大朝会上,天子身边跟着的,文臣是翰林词臣,武臣是锦衣卫。还有一种人,鸿胪寺尚宝司出两个人,捧着宝玺为前导的导驾官。
  都知道雍治天子不大喜欢贾环,还提议将贾环放到天子的眼皮子底下,这提议,满满的都是恶意。
  大学士韩润有点看不过眼,他还是很赞赏这个少年,有勇有谋啊,假以时日,必定是国朝的名臣。说道:“一个正六品的虚衔,如何酬其功?本官以为,可升迁詹事府右中允。”
  詹事府右中允,官职正六品。太子造反,东宫随后必然空悬。翰林词臣,向来有将詹事府的官职作为升迁的传统、惯例。韩大学士这个建议,水平是很高的。
  接着,几名大臣附和韩大学士的说法。大理寺卿赵鸿云的观点自然是被抛弃。
  谢大学士开口撑自己的心腹,道:“贾环年幼,不可骤然拔擢高位。何高远,你以为如何?”
  领班军机大臣开口,发表看法的朝臣都停下来,心里掂量一下。谢大学士的份量还是很重的。
  何大学士冷哼一声,强硬的道:“在下以为谢相的建议不妥。以贾环之功,可升翰林院侍讲(正六品)。”
  “啊……”
  何大学士话音一落,武英殿中顿时一片哗然。惊讶赞叹之声不绝。毫无疑问,何大学士在栽培贾环,而且是着重栽培。这是很纯正的翰林词臣升迁路线。
  翰林修撰(从六品),任满九年升翰林侍讲。贾环今年才进的翰林院,如今有可能一步跨越。几个月走完,别人九年的仕途。这不是栽培,是什么?
  翰林侍讲,升翰林侍读。再跨越一个大台阶,任满九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即可成为朝堂上的中坚力量。要知道,侍讲学士、侍读学士,通常会谋求兼任六部侍郎。
  到了六部侍郎,就可以说是高官。而且,一般而言,没有人会满九年再升迁。明朝首辅李东阳很苦逼的熬满了九年,他担任翰林侍讲学士时36岁。
  不要以为六部侍郎,还得升尚书,再升大学士。有这种想法,图样图森破。当年,李前辈在弘治八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入内阁,成为阁臣、宰辅。大学士的官衔,可以日后再加。
  贾环呢?升到侍讲学士,最多最多二十四五岁。甚至还有可能更早。那么,结论是什么?令人赞叹啊!在这个年纪,贾环就具备进入军机处的资格。当然不那么快。但国朝极有可能会诞生一位不到四十岁左右的宰相。
  其执掌中枢的时间,可能会长达三十年!
  何大学士要为贾环奠定这关键的一步,夯实贾环的仕途基础。令其在仕途上,压无可压,如同旭日东升。再者,他不愿意贾环卷入夺嫡之争。这个时候,尽量避免担任东宫的官职。
  何大学士怼完谢大学士,冷声道:“下一个议题。”
  何朔态度不好,谢旋极其的不满,他与何朔的关系不大好,冷笑道:“本官自会上书天子。告辞。”
  谢旋甩着袖子出了武英殿。
  武英殿中,寂然无声。首揆发脾气,还是很有气势的。等谢旋的身影消失在武英殿门口,何大学士淡淡的道:“继续。”
  ……
  ……
  朝廷内外,基本没什么秘密可言。武英殿议事结束之后,殿中谢、何两位大学士争执的一幕就传遍朝廷内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