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852

  襄阳侯冷眼盯着太子,冷幽幽的道:“太子殿下这番话,送到承德,天子会信吗?”
  太子闭口不语。他父皇只怕不会轻饶他。
  襄阳侯猛的转身,翻身上马,一勒马缰,战马长嘶而起,扬起前蹄。他大喝道:“走,回城。”没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他已经做出决定:回京中收罗兵力,准备大战。
  京营没有回应,在门口等着毫无意义。时间宝贵,现在回去收罗各处的兵力。打不打的过,他不知道,甚至很悲观。但是,总要试试。
  难道现在跪下来向天子投降?最终的结果,和搏一把有区别吗?他想要博一博。
  襄阳侯下了命令,两百多人的队伍集体转向,往德胜门而去。
  太子宁溥无奈的叹口气,调转马头。临走前,他留恋的看着了一眼整齐、安静的京营营盘。
  他已经感觉到皇帝的宝座正在逐渐的离他远去。大概,是从吴贵妃递给他的那张纸条开始。
  ……
  ……
  京营拒绝接受太子宁溥的命令。襄阳侯作出决断,放弃。两百人的精锐行进是非常快的,很快就离开。一刻钟后,何大学士、贾环一行人赶到。
  官道尽头紧闭的营门,戒备的将士,还有安静的校场,让贾环心中浮起一丝阴霭。
  他推测天子肯定给京营留了旨意。但是,现在这情况,似乎京营并没有打算出兵平叛。
第535章
京营拒绝
  京营拒绝接受太子的命令。同样的,也有可能拒绝何大学士的命令。贾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神情沉静。调兵的最后一步了。他以极强的意志,压着心中的各种负面情绪。
  娇妻红颜都在贾府中,还有晴雯、探春她们。他是贾府的执掌者,对贾府所有人负责。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回去。若是调不出京营,后果会是什么?
  贾环此时,又怎么可能没有负面情绪?
  但是,每临大事有静气。慌慌张张的人,办不成事。极端的,像《教父》中,甚至说,要爱你的敌人。这就是要求决策者,时刻保持理智、冷静。
  贾环现在冷静的就像是一只捕猎前的狮子。等待着。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
  贾环一行人翻身下马,簇拥着何大学士往官道尽头的营门走去。何大学士也看出问题,京营似乎不打算出兵,走上前,朗声道:“本官建极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何朔,自城中而来。太子昨夜起兵叛乱。本官意欲平叛,特来与诸将相商。请开门一见。”
  何大学士的话,在清晨的晨风遥遥传开,带着余音,有一点飘渺感。他站在清晨中,身影高大。
  京城的变故,以何朔的身份,地位,他其实可以选择旁观。他拒绝和太子合作,被人看守在家,即便再无动作,这样的表现,在气节上不可指责。
  不像谢大学士耍滑头,来一个闭府不出。这其实是当两面派、做两面人。
  即便何大学士要承担留守大臣的职责,也没有必要带着贾环跑到京营来。他到五城兵马司,或者府衙,都可以。这是他职权范围内的。如果,找一支没有叛变的上十二卫,也行。罪名总比动调动京营轻吧!
  但,他还是来了。不是为贾环,而是为京城中的百姓,免受乱兵之苦。唯有调用京营,才能尽快的平叛。他践行着他的政治理想:民为贵。
  ……
  ……
  片刻后,营门内,一名将官扬声答道:“请中堂大人稍后,在下前去通禀荀大人。”
  中堂大人亦是宰辅大学士的雅称。国朝大学士的权威还是很重的。何大学士自报家门,京营中的将校不敢怠慢,去往议事厅通报。
  消息传递到兵营的正大厅中。参将、游击们各自窃窃私语。何大学士的到来,令众人感到奇怪。又有些迟疑。何大学士是天子钦命的留守大臣,总揽全局。何大学士调兵平叛,他们要不要听呢?
  其实,厅中的一帮参将、游击是想听的。不是何大学士威望高,可以号令诸将。而是因为进城平叛,意味着军功!当兵的,谁不想要军功?
  此间正二品的文官正是左都御史、京营提督殷鹏,听到何大学士前来,要调兵平叛,大感敬佩,道:“何相有公无私,古之名臣,莫过于此。快请!”
  昨晚太子叛乱,京城中大乱。殿前侍卫,勋贵子弟陈也俊突然带着天子的谕令到他家中。他遵从上谕,赶到京营中坐镇。他名义上是京营的上司。
  方才太子、襄阳侯到营外,要求京营开门、见面、谈条件。他不敢露面。他只要露面,他在京中的一家老小,必定死无全尸。所以,此时,请何大学士进来谈。
  但这时,与殷鹏并列而坐的施太监阻拦道:“慢着,敌情未明,岂能听信一面之词?再者,何相国无权调动京营。”
  太监在国朝一向没有什么存在感。但京营却设有监军,代表天子监察京营。施太监品级不高,是天子亲信。他在天子离京之后,就住进京营中。昨晚,等殷鹏抵达京营后,两人联名召集京营诸将,出示中旨。
  中旨就是天子单独发出的谕令,谓之中旨。强硬的大臣,特别是文臣,要是觉得中旨不合理,一般都不会承认。法理上,这不算是圣旨。但,武将往往会予以承认。皇帝掌握兵权,这是人心所公认。
  施太监手中的中旨,加盖了天子的私人印玺:要求京营诸部,固守大营,无谕,不得进内城。
  天子早就将所有的布局棋子落定。等着太子起兵。一切,尽在天子掌握中。所以,太子刚才来京营招抚,京营直接给了他一个闭门羹、软钉子。
  现在,是另外一方,来打京营的主意。施太监不想让何大学士进来。免得徒增变故。
  殷鹏当即就和施太监争论起来。论口才,施太监当然不是左都御史的对手。都察院,按照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标准,戏虐点说:全部是职业喷子。
  片刻后,贾环、何以渐两人跟着何大学士进到京营正厅之中。宰辅地位尊贵。“下官等见过何相。”众人参见何大学士完毕后,落座喝茶说话。
  贾环在人群之中,见到几个熟人。第一个,站在不远处,殷大中丞身后的侍卫,王孙公子,陈也俊。私交不错。第二个,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他们府上,和贾府常来往。同属于旧武勋集团。
  何朔开门见山的道:“京中叛军横行,生民涂炭,诸将为何不出兵平叛,以立大功?”
  殷鹏苦笑一声,将桌子上的中旨给何大学士看,“何相,非不愿,实不能也!天子有谕令在此。京营不得出兵。”
  何大学士看完中旨,将中旨递给贾环,沉吟着,这是始料未及的情况。他和贾环一样,都推断天子留了后手,但是,没想到天子留的是固守的命令。
  贾环心中微沉。很无语。雍治皇帝的帝王心术!他是铁了心要搞死太子。看来,太子触碰兵权,摸到了他的逆鳞。天子的这个布置,恶意满满。让太子有机会、时间在京城中“兴风作浪”。根本不管京城的些许动乱、流血。
  可是,贾府怎么办?
  天子的谕令在此,何大学士纵然有心,但是很无力。轻叹一口气,争取道:“此一时,彼一时。圣上去承德前,未必料得到局势如火。若是本官愿意在天子面前承担所有的罪责,诸将可愿意随我一起平叛?”
  殷鹏心里轻叹一口气。他没想到何大学士愿意做到这一步,这是将个人的荣辱都抛之脑后。但,他并不愿意追随何大学士。抗旨的后果很严重。
  当今天子,骨子里并非一个大度的帝王!
  五名参将、十名游击各自相互对视,交流着看法。几乎都在摇头。最后,耀武营参将荀阳代表众将说话,“何相,京城中的局势,我们知道。但天子有旨意在此。我等不敢抗旨。”
  何大学士沉默着点点头。看向贾环。京营不出,他内心惭愧,但他尽力了。贾环不同,那可是阖府老小的性命。
  贾环往前走了一步。顿时,正厅中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他身上。
第536章
出兵,出兵
  情况,是所有情况中最坏的情况。但,贾环不得不争。人的命,都得自己挣!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贾环镇静、缓步的走出来,先向何大学士行礼。再分别向殷鹏、施太监行礼,而后面向京营诸将,朗声道:“在下贾环。今为翰林修撰。”
  京营诸将看着贾环的眼光微微有些变化。贾环的名号,天下闻名。而身为翰林,名叫贾环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断然不可能错的,贾环贾探花!一干武将们对贾环的名字,多半是从唱曲的名妓那里听来的。
  贾环拱手一礼,道:“诸位将军,京城中的形势,无须在下多言。何相到此,乃为国事。欲尽早平定叛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诸位将军岂无意动?而在下到此,是为私事。昨晚贾府遭到叛乱的汝阳侯派兵攻击,阖府老幼,命悬一线。最终幸而是保存。我与太子有间隙、仇怨。若是京营不出,今天白昼则贾府上下,满门无一人能得以存活。所以,于公于私,在下恳请诸位将军出兵。圣上留下旨意,令诸位将军固守。但如今襄阳侯、汝阳侯参与叛乱,京城危急,诸位将军随机应变,平定叛乱,有功无罪。”
  贾环说的情真意切。将来到京营的缘由说的清楚明白。别以为,他絮絮叨叨的说贾府满门都要死了是说废话,求同情。同情心是个什么东西?
  重点不在这里。重点是,天子正宠幸的贾贵妃出自贾府。贾府是勋贵世家,同样是外戚。王夫人是贾贵妃的生母。如果出兵救贾贵妃的父母,这是大功,还是大过?
  这里面,如何取舍,就看个人的衡量。
  贾环说完后,京营诸将,并没有人被打动,或者喝茶,或者小声相互交谈,或者闭目养神。表现的很冷淡。
  天子的谕令在此,他们不敢违背。并非所有的人,都像何大学士那样高风亮节,愿意将个人的荣辱、前途都抛却。而贾环抛出的“利益诱惑”,他们并不认同。风险有点高。不过,效勇营游击谢鲸微微有些意动。
  场面一时间有些冷淡。何大学士心里摇头,有些失望。何以渐心里冷哼一声,贾环也就按准了他父亲的脉。看看这些军头们的表现?国家、大义、仁义,都是狗屁!
  殷鹏和贾府有旧,但他此时并不表态。在贾府灭亡,和他个人的前程之间,怎么选择,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事情。
  陈也俊欲言又止。他一个小小的殿前侍卫司侍卫,奉皇命办差,贾府的事,他有心无力。
  贾环神情依然沉静,并没有慌乱。眼前的局面是意料中的。不是谁都有何大学士那样的政治情怀。利益,比情操、道德重要。这是大多人的选择。
  贾环再道:“刚才听荀将军介绍,显武营参将乐白到京营中被扣留。我想与乐参将谈一谈,若是乐参将愿意出兵平叛,还望诸位将军成全。”图穷匕见,贾环抛出他的真实意图。
  这才是贾环真正需要说服、争取的人。京营诸将此时,有点类似于无欲无求。因为,遵守中旨,就是最大的“功劳”。贾环从不小看人心,他不觉得他能说的动京营诸将。财帛、名义、地位,他一样都给不了。
  倒是乐参将,有可能有戴罪立功的意图。襄阳侯、汝阳侯等为太子羽翼,这很正常。但京营参将,大把的前程,和太子搅合到一起的概率比较小。
  京营参将这个位置,一直都在皇帝视线中。谁脑子进水,不去抱皇帝的大腿,反而去投太子?而且,现在天子多少岁?才四十多岁。太子登基要哪一年?
  贾环做出说服乐参将的判断,还有一个原因。王子腾查京营,是他亲口建议的。里头夹杂着党同伐异的因数,和太子牵连有多少水分,他心里大致有个看法。
  贾环这话说出来,正厅中冷淡、无视的场面,就变得有些安静了。京营诸将全部都诧异的看着贾环。贾探花嘛,没有人愿意和他辩驳,论口才。这脑子、思路,真是让他们刮目相看!确实是非常聪明的人,不愧他的神童之名。
  何大学士眼中一亮,微微捻须,看向殷鹏,道:“帮伦,子玉这个提议不错。派人去把乐参将提来。”
  显武营参将乐白带着胡游击等将官驰马到京营,随即就被扣留。诸营互不统辖,但昨天晚上,殷鹏、施太监,两个名义上的上司都在。扣押毫无悬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