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52

  ……
  ……
  新年抵近。二十八日,贾府在宁国府贾家祖祠祭祖。周朝开国,封了开国勋贵四王八公。贾府先祖兄弟贾演、贾源两人封荣、宁二国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
  子孙爵位如今是:族长贾珍,三品爵威烈将军;贾赦一等将军。
  宁国府荣国府至今已经是落日余晖。按照贾母自己的说法:“我们这样的中等人家……”这就是贾府在周朝的定位。
  贾环跟着贾政、贾宝玉、贾兰一起参加祭祖。贾环作为小透明,毫无存在感,跪在烟雾缭绕的祖祠末尾,结结实实的当了一会观众。倒是将贾府近支的男丁都照了一次面。
  祭祖男丁计有:贾珍、贾蓉、贾蔷、贾菌、贾赦、贾琏、贾琮、贾政、贾宝玉、贾环、贾兰等。
  祭祀完毕。除夕当晚,贾母在荣国府中聚宴作乐。贾府二门内的花厅中,人来人往,大都是女眷、丫鬟、仆妇。满屋子里香气扑鼻,绸缎绫罗。几个美女穿金戴银、花容玉貌。
  仆人们在王熙凤的调配下尽然有序,鸦雀无声,尽心的端茶上茶。
  贾政、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贾宝玉、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等人悉数在场。众人围着坐在正中的贾母说笑。贾宝玉更是在贾母怀里。
  贾兰和贾环的座位挨着,紧张的悄声问道:“三叔,待会要作诗,你准备好了吗?”
第4章
写诗(上)
  已经入夜,花厅之中宫灯燃起,亮如明昼。贾母身边处时不时的笑声阵阵。
  贾兰问话时,贾环正老神在在的坐在椅子上喝茶。闲着无聊,正顺便欣赏着今天盛装的贾府诸多美女。今晚最漂亮的当数王熙凤、李纨、平儿三人。
  凤姐和李纨就不说了,名列金陵十二钗,容貌就贾环的评分都是90分偏上。
  87版的红楼梦李纨看起来都四十多岁,这实在是个败笔。李纨今年实际上不过二十左右。韶华正好,青春美丽。身段婀娜。葱嫩秀美的少妇风情在不经意间的颦笑间展露。
  而平儿,红楼梦中借刘姥姥的视觉写道:花容玉貌。又借李纨的口说道:“这么个好体面模样儿……不知道的人,谁不拿你当作奶奶太太看。”宝玉评论:“平儿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
  贾环评分:88分偏上。
  听到贾兰的问话,贾环收回落在一身素色清淡装扮的李纨身上的目光,反问道:“兰哥儿,你会写诗?”李纨正是青春年华,身体曲线窈窕婀娜,很符合贾环的审美观。让他去欣赏今年才六岁多的林妹妹的美丽,那可真是为难他了。
  贾兰点点头,想了想,又沮丧的摇摇头。他才5岁多,写出来的不能叫诗。
  贾环道:“那不就行了。等会我们俩随便写写。风头让给你宝二叔就成。”
  贾兰似懂非懂的点头,觉得贾环说的有道理。既然写不好,那还担心做什么。只是想到母亲的期待,他又觉得这样想法很不对。
  贾环拿起茶杯正要在喝时,耳边传来一个清脆的女孩的声音,“哼,就怕你想出风头也出不了呢。”
  说话的是坐在贾环左手边的贾惜春。她穿着青翠色的棉袄,身量没有长开,小不点的模样。神色有点冷。
  见贾环扭身看过来,贾惜春只是微抬起白皙的下巴“哼”了一声,扭头回答身边左侧位置贾探春的问话。
  贾惜春的讽刺引起贾探春、贾迎春的注意。
  贾府花厅里的聚宴是按照清代的宴客方式,分为几张桌子。主桌那边是贾母,贾政、王夫人、邢夫人、贾宝玉、林黛玉等。三春、贾环、贾兰坐在旁边的一座。
  别看丫鬟、婆子们上菜忙的紧,但是鸦雀无声。除了贾母主桌处笑语连连。贾环和贾兰的对话自然落入无心关注主桌的贾惜春的耳中。
  贾环收回目光,继续淡定的喝茶。回忆了一下小贾环的记忆就明白过来。
  因为一起读书的缘故,贾宝玉和三春是一个圈子。他和贾兰、贾琮一个圈子。贾惜春虽说地位不高,是宁国府的贾珍的庶妹,到底是养在贾母跟前,“蔑视”地位更低的贾环几句还是没有问题。
  贾环刚才也算是在说贾宝玉的“坏话”:指责贾宝玉暗箱操作预定今晚第一。
  贾惜春听了自然很不高兴。贾环这话听起来就像是没有本事偏偏要嫉妒宝玉。这符合贾环的一贯形象。
  贾探春听贾惜春复述了一遍,一双美眸看着贾环,微怒的道:“环哥儿,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你要有真本事,大可压住二哥哥。谁还能说你不成?等会儿,我们姐妹都要作诗。你林姐姐的诗文就是极好的。未必是二哥哥夺魁。”
  “三姐姐说的是。”贾环无所谓的回了一句,吃着菜。笑话,我要是抄一篇纳兰容若词,还压不住贾宝玉、林黛玉?
  就算是林黛玉、薛宝钗巅峰之作:葬花吟、螃蟹诗,以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足以技压。
  但贾环没那么无聊,在贾府的聚宴上抛出纳兰容若的经典诗词只为争口气。他没打算在贾府内抄诗拿名气。他是注定要离开的人。
  贾环在读红楼梦时对探春的美丽、才华都是极为欣赏的。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但是穿越到小贾环身上,对贾探春的一些做法却是有些意见。
  探春为了在贾府内过的好一些,采取的是疏离赵姨娘、贾环,亲近王夫人、贾宝玉的策略。这无可厚非。事有变通、缓急。赵姨娘也确实有点坑人。
  但是,探春私下里都不肯叫赵姨娘“娘”,这是说不过去的。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
  而且,她所祈求的贾母、王夫人最终也没有保护她,被人加了一个空头郡主的名义,远嫁他方。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探春给贾环敷衍的态度气着,就不再理贾环。她这段时间和贾环见过一两面,还以为他有所变化。现在看来,他心里头对宝玉还是有些“想法”。
  贾环自是不知道探春对他的“误会”,知道了也不在意,无聊的琢磨着红楼梦里探春的种种。
  ……
  ……
  在贾环、贾兰、贾探春、贾惜春说话时,酒过三巡。
  贾政朗声道:“前日江南甄家的管家来送年礼,带来甄府甄宝玉的一首咏雪诗,其中有一句‘千片芦花雪,落树代琼华’很是精彩,为金陵文人传诵。今日除夕府中聚宴,宝玉、环哥儿、兰哥儿你们三人可试吟一诗。”
  他留在酒宴这边,贾母这里的女眷都不自在。他也不自在。之所以留下来喝酒就是为了这件大事。
  贾府和甄府世代交好,但文名总不能给对方压下去。若是府里的子弟有好诗,自然也要传诵一番。
  贾政目光落在贾宝玉身上。他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至于贾环和贾兰都是凑数。
  正依偎在贾母怀里、八岁大的贾宝玉就哆嗦了一下,忙躲过贾政的目光。他一贯怕贾政怕得厉害。
  贾母笑呵呵接着道:“诗做得好,我也要赏个彩头。”
  酒宴里有座位的众人都是附和的凑趣说笑起来,“老祖宗,你的彩头肯定非凡,我都垂涎,就是不会作诗。看宝玉的。”
  “宝玉,你平日里不是最喜欢作诗吗?在老祖宗的激励下可要拿出真本事。”
  “老祖宗真是偏心呐。宝二爷的诗写的好是阖府都知道的。”
  贾母、贾政、王夫人、王熙凤都笑着。对这样上下和谐的局面,很是满意。
  贾宝玉也是一脸的得色,在贾母怀里撒娇道:“老祖宗,今天不仅我要做诗,林妹妹、二姐姐、三妹妹、四妹妹她们都要一起做。不然这个彩头,我宁可不要。”
  “好、好、好。”贾母笑的老脸开花,一迭声的答应。
  一旁的贾环看得一阵恶寒。八岁了还在祖母怀里撒娇,真是宝贝命根子的贾宝玉啊!
  宝玉的容貌,红楼梦中有详细的描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贾环自己概括起来就是:大圆脸的英俊奶油小正太。
  突然又想起书中写到:贾宝玉经常跳到王熙凤怀里乱摸。那画面……想想就觉得肝疼。
  丫鬟和婆子捧来笔墨纸砚,有仆妇将备好的条桌清理开。贾宝玉、林黛玉、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环、贾兰。
  贾宝玉等人各自落笔挥毫。题目是早就透出来的。曹植七步成诗,那是天才中的天才。天下之才,曹子建独占八斗。贾宝玉等人不可能顷刻成诗。但是,丫鬟、婆子、外人不知道啊,传扬出去多好听的名声?
  一时间,花厅里安静下来,众人都是吃菜喝酒,偶尔细声交谈几句,盯着正在书写的几个少爷、小姐。
  贾环一看周边的架势,就知道泄题了。再看身边的贾兰,片刻功夫已经写了一句五言诗,显然也是早有准备。而他显然被贾府众人给遗忘了——没有人向他泄题。
  贾兰心中不好意思,讪讪的对贾环一笑。他在酒宴开始前的紧张是真的。虽然提前知道题目,但是他娘没有给他代作。他只是花费了足够的时间去雕琢。但是,他对他的这首“诗”信心不足。
  贾环报以微笑,对贾环隐瞒题目倒没有指责。五岁多的小孩能懂什么?怕是李纨叮嘱贾兰的吧!一方面要透露今晚要作诗的事,一方面又不泄题免得王夫人那边不满。他只要留心,多问几句甄宝玉的诗,自然能打探到今晚“咏雪”的题目。
  贾环心里摇摇头。李纨在贾府里真是圆滑。连他这样地位低下的庶子都不愿意得罪。难怪有大善人的称号。听如意说,贾府的仆人界对她是交口称赞。
  这时,那边有丫鬟惊喜地叫道:“二爷写好了!”
  贾环低着头,没去看。
  废话,稍微有点心计的人都明白:在这时候不能抢贾宝玉的风头。林黛玉进贾府,吃碗茶都要看着别人做才做。这种事自然是心领神会。三春就不必说了,诗才差于宝玉。
  贾环琢磨着写什么诗。他酷爱文史类书籍,但作诗真不大擅长。写成“大海啊全是水,骏马啊四条腿”这样的打油诗也不行。他会成为贾府的笑柄。
  不管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贾环现在都不想要。
  抄一首好诗震动贾府更不可取。今晚贾府摆明了为宝玉扬名的。他抢戏落不了好。
  贾环像了想,心里有了计较。这时,贾惜春将写好的诗放在身旁的丫鬟的描漆托盘上,扭头看了一眼贾环面前的白纸,禁不住讥笑道:“你是想用无字诗拿第一吗?”
  贾探春此时也收笔,瞄了一眼贾环面前的空白纸张,轻轻的摇头:她这个弟弟就是没本事空嫉妒,真实让人着恼。
  贾环没理会贾惜春,在纸面上落笔。是苏轼的一首咏雪诗《和田国博喜雪》。八句的诗,贾环只写了四句,然后写明:前人诗句,贾环敬录。
  站在贾环身边的是李纨的丫鬟素云,笑着帮贾环收了纸,将诗呈给贾政品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