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52

  贾环略过了一些细节,林举人也不穷根就底,奇怪的挑挑眉头,说道:“闭门读书的处罚也算是正常。你怎么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贾环有些愧疚的道:“学生想要经营商事赚取银钱改善生活。被拘在府里,会断了经济来源。”
  他的愧疚倒不是因为读书人经商不好意思,而是因为没法给林举人说实话:他的目标是赚到银子离开贾府。改善生活只是附带。
  见贾环脸上有些愧色,林举人本来要训斥他的话又吞下去。他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读书人。生活的艰难,他困居在京师当然知道。他到贾府里来“坐馆”就是为生活所迫。
  刚才贾环说“琏二嫂子”,他略有耳闻。据说是贾府内的大管家。得罪这样的人物,他这个学生在贾府里的日子怕是很不好过。想要经营商事自力更生也是可以理解。
  如今这世道,早不是读书人“耻于言利”的时候,儒商大行其道。当今文坛盟主南京礼部尚书方凤九在南京城中给人写碑文,赚得家赀万贯。士林风气如此!
  林举人沉默了一会,轻叹道:“也难为你了。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他没问贾环做什么赚钱,万一问到学生的痛处也不大好。虽然他心里很好奇:8岁大的小孩子怎么赚钱?
  贾环如实的道:“我暂时还没想好。这两天课业有所懈怠,请先生见谅!”
  林举人摆摆手,捻着胡须,说道:“我往日教过你《神童诗》,可试诵开篇。”
  贾环有点不解,但老师要求,他也只能背诵:“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林举人就问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怎么理解?”
  贾环微征,试探的道:“先生的意思是让我好好读书?”
  林举人点点头,“正是!这个世道会欺你,有人会欺你,但唯有诗书绝不会欺你。正所谓: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只要功夫用到,自然水到渠成。但有功名在身,你在贵府内的处境应该会大为改善,不用去操持商事。要记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贾环一阵苦笑。林举人的道理很正确,也是可行的,但他并不怎么感兴趣。
  贾环有两个顾虑。第一,他即便是高考学霸,但以他现在的学习四书五经的进度,多久可以考中秀才?如果花费时间太久,要六七年的话,到红楼15年,贾府大厦将倾,他直接连脱逃的时间都没有。
  第二,他以贾环的身份考中秀才,岂不是更难脱身?贾府这样的勋贵之家,出个秀才还是相当受人瞩目的。而且,贾府会重视他。和现在对一个稍稍展露才华的庶子肯定不一样。
  贾母心里那么厌恶他,说:不读出名堂来,不要来见我。这句话反过来怎么理解?只要他中了秀才,贾母即便是厌恶他,也得捏着鼻子认了!
  有功名的读书人在贾府内的地位可见一般。
  林举人见贾环苦笑,以为他听不进去,劝道:“只要成为生员,宗老不敢难你,乡绅不敢难你,小吏不敢难你,衙役不敢难你。你那位嫂子又怎么敢为难你?而且,生员见县令不拜,免徭役刑法,可四方游学不受路引限制。你到底是年纪还小,不明白这世道。就算经商坐拥万金,没有功名护身,也不过是他人圈养的肥羊而已!任人宰割!”
  贾环无奈的笑一声,给林举人倒茶。他怎么会不明白,关键他心中的顾虑啊,想了想,问道:“先生,以你的看法,我如果要考中秀才,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真的没办法的话,他只能考虑尝试着花费两三年的时间来走功名这条路。这总比寄希望于王夫人日常的心情要强。这是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当然,在求学期间,他手中的银子花完的话,估计得吃糠咽菜来度日,清贫异常。但王熙凤总不敢将他饿死在贾府内吧?
  至于,被贾府重视后能不能脱身的问题。估计会很有些麻烦。但只要他决心够大,制定出周密的计划,离开还是有可能。走一步,看一步。到时候再说吧!
  林举人接过贾环倒的茶,喝了一口,微笑道:“这要看你有多大的决心!我看天资聪颖,但是性子却有些懒散。读书人本就该三更眠,五更起,头悬梁、锥刺股。”
  贾环惭愧的一笑,他确实没有尽全力的学习,在写书呢。这时,追问道:“先生不用担心我偷懒,以最大的决心来读书,什么时候能进学?”
  林举人笑呵呵的竖起一根手指,“今年是庚戌年。六月份,岁考府试已过。院试在8月间。你是没有参加资格的。明年是辛亥年,会举行科考。二月份开始县试。距离此时还有约8个月的时间。其后府试在四月份,院试在8月。一年零二个月,我保证能让你达到生员的水平。但能不能中,要看你的运气。”
  贾环默然无语。
  但他当年读书也是一路考过来,知道考试有时候真的是需要看运气。他高中时就有个尖子生,平时能考全班前五。但那年高考这位同学却只考了个二本。
  林举人淡淡的笑了笑。他堂堂一个举人,单对单的花时间教一个学生,要是学生达不到秀才的标准那才是笑话!但他并没有把话说满。功名之路,实力要有,运气也要有。
  贾环脑子里高速运转。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他如果下定决心去考秀才,风险在于:如果两三年后没有考中秀才呢?那时候他又要怎么办?林举人可是没有打包票的。
  科举可以考很多次,但是人的脑袋就一个啊。他要的是100%的成功率。因为,错过脱离贾府的最佳时间,估计得给这些猪队友们坑得死无葬身之地。
  林举人见贾环还在犹豫,轻叹道:“今年春闱已过,下一场又是三年后。我是科场蹉跎人。前些日老家有书信来:家慈身体不佳。我已经有返乡之意,最多在贾府坐馆到明年。”
  他还是想在走之前给他几年的坐馆生涯留个纪念:培养出一个考取功名的学生。读书人讲究的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贾环知道他要下决断了。如果错过了林举人这样有水平的老师,他要在贾府这坑爹的学习环境中考中秀才,当真是千难万难。八股文那一套东西,没有前辈教,想要自学,那是痴人说梦。
  红楼书中第七回,时间跨度是红楼九年,贾宝玉第一次和秦钟见面事,说了这么一番话,“我们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子弟们中亦有亲戚在内可以附读。我因业师上年回家去了,也现荒废着呢。家父之意,亦欲暂送我去温习旧书,待明年业师上来,再各自在家里读。”
  这段话有三个点要注意:第一,原书中,林举人今年就离开了。
  第二,贾府的家塾,看过红楼的人都知道,那是个什么样的烂地方。薛蟠公然在里面玩男生,搞龙阳之好。贾宝玉和秦钟也是一样,进去就和香怜、玉爱勾搭上。
  当着是让人大开眼界,学校里还有搞这种事的?贾环只想说一句:城会玩!
  第三,以贾宝玉那样的待遇,在业师离开后,也只能空一年的时间,要读书只能去家塾。而以他贾环在贾府的待遇,难道还能请得到先生单独来教他?
  贾宝玉说林举人明年(红楼十年)会回来,但林举人现在可是明确表示不会回来。
  贾环等不起!
  贾环往日在商场上谈生意,信奉的是“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原则,处事果决、利落。他当即起身向林举人行弟子礼,神情坚毅的道:“学生决定了,请先生教我!”
  科举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但他已经别无选择。错过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好!好!好!”林举人抚掌而笑,“从明天起,我会加快你的学习进度。”
第39章
师道三种
  六月十三日的暴雨连绵,到十四日下午才稍歇。贾宝玉踩着甬道上的积水,从书房小院回到贾府内,脸色微微有些不快。
  夏雨清凉,绿蕉滴水。
  正在屋里暖阁中做针线活的袭人坐在绣墩上,白白净净,一副温柔和顺的模样,见宝玉进来,娇柔的笑着起身,温声问道:“正是上课时间,你怎么回来啦?”
  贾宝玉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穿一件白底绣图的箭袖,蹬着青缎粉底小朝靴,一副锦绣公子的好模样。这时,他将手里的书包丢在榻椅上,不忿的说:“林先生忙着教授环老三,哪有功夫教我?”
  前些天的“才子佳人话本”事件中,贾环给贾母、王夫人下了“处罚通知单”不提。贾宝玉这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影响。他今日便去书房里读书,打算好好表现一番。
  当然,主要原因是林妹妹正在和他怄气,迎春、探春、惜春都有点疏远他。宝姐姐倒是没有,可是梨香院有点远,天气热得很,他也不会天天去。云妹妹到还好。但他有点提不起劲来,便去书房。
  哪里想到素日方正、严肃的林举人竟然用心的在教贾环《论语》,这让他情何以堪!他现在怎么看贾环都很不顺眼。心里烦闷,就找了个借口回来了。
  袭人一听贾环的名字,脸色微变,心有余悸。那天要不是太太护着她,她怕是要被赶出府去。恳切的劝道:“那是个有心计的厉害人。老太太、太太已经罚了他。二爷还是少和他牵扯到一起为好。”
  宝玉点头,“那是。”又道:“你也别怕他,他要是惹你,你告诉我,我教训他。”
  贾环“战斗力”太剽悍,而且有股子“混”劲,连鸳鸯姐姐和凤姐姐都敢骂。他是怕贾环遇到袭人后会骂她。
  袭人拿着毛巾给宝玉擦头发上的雨水,笑着道:“我怕他干什么啊!你去林姑娘屋里看看吧。”
  宝玉就笑起来,握着袭人的手,心情好很多。
  ……
  ……
  下午四点多,贾兰独自的背着书包回到家中。李纨今日肚子有点不舒服,早早的从贾母处回来休息。一身素服,身段婀娜,慵懒的倚在椅子中喝着红枣枸杞茶,少妇风情不经意间流泻歘来。
  她的贴身大丫鬟素云、碧月两个在屋里精心的伺候着。
  贾兰先问候了李纨,再坐到母亲身边说话,主要是说他的学习情况。
  李纨一向很关注儿子的课业,特别是那天去贾环房里看到贾环记的大量的学习笔记后,回来更加严格的督促贾兰学习。
  贾兰道:“娘,先生开始加快教授三叔的课业。三叔现在还在书房里用功呢。”小脸上写满羡慕。他虽说也喜欢玩,但是更喜欢老师的看重,喜欢他读书有成时母亲欣慰、欢畅的笑容。
  李纨就有些好奇,“兰儿,这是为什么?”
  贾兰道:“我也不知道呢。昨天先生将三叔留下来考校课业,今天上午就宣布要加快三叔的学习进度。先生教授也不避讳我和琮叔。先生说他的学问道理: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
  李纨的父亲是前国子监祭酒,对林举人这句话还是能理解的。这是指周、宋时期的四位理学大家。濂是大儒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
  贾环随手写的引起林黛玉关注的《爱莲说》就是周敦颐的名篇。只是这个时空中,这篇好文章不知道为什么并没有出世。
  洛学是二程:程颢、程颐。程朱理学的“程”。
  关学是张载,世称横渠先生。最有名的是他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闽学便是朱熹。因为朱熹的讲学地点是福建建阳。福建简称闽。
  李纨道:“这是先生说他的学问道理是继承自理学大家,不是阳明先生的门人。还有呢?”
  贾兰诧异的道:“娘,你怎么知道还有?”见李纨只是轻笑,他便说道:“先生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有三种:蒙师、业师、人师。我在贵府里坐馆,实则是蒙师,教授四书五经,也不过是让你们通读而已。如今贾环要努力上进,我便担任你的业师。至于人师,我德行浅薄,并不足以担任。你们往圣人、孟子、程、朱这些先贤身上看。”
  李纨点点头,肯定的道:“林先生是有学问的人。这番话讲的清楚明白!”
  贾兰赞同的笑起来,又接着道:“林先生就让三叔给他斟茶行礼。”
  李纨脸色轻变。天地君亲师。她清楚林举人让贾环斟茶行礼意味着什么。这是在收弟子。
  贾兰没有留意到母亲的神色,还在笑着道:“宝二叔今天下午也去书房了。不过,他看到林先生教三叔教的认真,坐一回就走了。林先生下课时说宝二叔性子轻浮狂躁,让我们不要学他,做学问要踏踏实实,耐得住寂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