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2

  至于拯救贾府、拯救金陵十二钗这种“高大上”的事情,他兴趣乏乏。作为一个理智的成年人,他没有主动为贾家献身的觉悟,也没有拯救美女的嗜好。
  为一群陌生人的荣华富贵、前途生命殚精竭虑,他得有多“保姆心”?他愿意选择一条活得轻松点的路。
  他虽然承载了贾环的身份、记忆,但并没有背负贾环的感情。就算背负贾环的感情,在贾府倾颓时真正要救的也就赵姨娘等寥寥数人。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等人与贾环可不亲近。
  换一个平民身份,离开贾府之后怎么办?
  以他穿越者的见识,难道还在这个世界混不开?好歹当年也是学霸出身。任何社会,只要熟悉了其社会规则,只要肯努力,懂得自制,混个中等生活水平绝不难。
  贾环正想着这些事情时,门口传来几声对答。
  “嬷嬷好!”
  “小丫,三爷在吧?”
  “在!”
  片刻后,就见一个满脸风霜的妇人卷起门帘怒气冲冲的走进来。她是贾环的乳母张嬷嬷,四十多岁,穿着蓝布衫,骨架粗大,皱着的脸上像树皮。
  张嬷嬷向贾环哭诉道:“三爷,厨房里的那帮娼妇太不像话,我去要一碗腊八粥都说没有。等宝二爷的丫鬟茜雪来要时,立即都端上食盒。我活的真是没脸哇。呜呜……”
  看着眼前干嚎的中年妇人,贾环神情淡淡的“哦”了一声,将手中厚厚的《国朝史略》放在矮几上。这算什么,挑唆他去和贾宝玉的人宅斗?很无聊的。他是要离开贾府的人。
  门帘挑起来,小姑娘如意从门外走进来,见张嬷嬷在,欲言又止,微微撅着嘴站在衣橱边。
  贾环对照顾了他好些天的如意好感肯定要比一脸皱纹的大婶张嬷嬷更多一些,再说谁喜欢不熟悉的人在自己面前哭泣,就想将她支开,“张嬷嬷,我娘那儿今天准备了腊八粥,你去喝一碗吧。”
  “啊?”张嬷嬷一听,脸上亮了光,也不哭了,告辞离开,“三爷,那我先过去和姨奶奶说说话。”
  “这贪嘴的老货。”等张嬷嬷出去后,如意扁着小嘴,嘀咕了一句,声音大小恰好让贾环听到。
  贾环无语的走到条桌边,拿起茶碗喝了口茶,不理会这些“宅斗”的事情,问道:“如意,什么事情?”
  如意闷闷不乐的道:“三爷,我刚在路上碰到珠大奶奶身边的素云。我问了她,老太太都打发人送腊八粥给珠大奶奶。咱们这里却是没人惦记。”
  贾环没什么感觉,“不就是腊八粥吗?”
  “三爷,差别可大了。老太太那里的腊八粥味道可好了。”如意扳着指头数,“有玉田碧粳米、御田胭脂蜜米、白糯、桂花露,比府里厨房里熬的要很多。”说完,还吞了口口水。
  听起来很不错的样子。贾环就笑了笑。对美食,他当然也很向往。当年两部《舌尖上的中国》他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不过,以他贾府庶子的身份现在想要吃一份这样精贵的“腊八粥”绝无可能。
  当然,只要有做这样腊八粥的方子,他日后自然可以自己来弄。
  倒是如意很愤懑、难受,觉得美食没吃上,还受了轻视。和贾环说了很多他和贾宝玉、林黛玉、三春、李纨(贾兰)“待遇”上的差距。如:月钱、赏赐、饮食等。
  贾环和气的听着。在没有熟悉情况之前,他愿意安静的像一只蚂蚁。
  吃过晚饭,贾环一如既往的在地上做了100个俯卧撑、50个仰卧起坐。他这段时间坚持锻炼身体。出了一身汗,洗过澡,翻了会书架上的启蒙读物,便上床休息。
  孤寂的深夜北风轻鸣。
第2章
冬日小雪
  腊八节的事情就这么平淡的过去。没有在贾府中泛起一丝涟漪。贾环就像一只小冷猫被人遗忘在角落里。贾环自己并不大在意。在意的是赵姨娘、张嬷嬷、如意。听说赵姨娘在王夫人面前闹了一回。结果自然是:然并卵。
  贾环每天照常的去书房读书。下学后,则让长随舅舅赵国基带他在京城中闲逛、观察,了解周朝的风土人情。
  小透明有小透明的好处,只要功课跟得上,有大把的空闲时间自己支配,而不用给拘束在家中。
  在贾府书房中教授课业的是一名寓居京城久不中式姓林的举人。每天上午、下午各教授一个时辰。课本以蒙童为主,读的是《蒙童训》、《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千家诗》、《古文析义》、《神童诗》、《对类》,《韵诗训》,《训蒙骈句》,《笠翁对韵》、《增广贤文》,《幼学琼林》。
  贾环、贾琮都在学习《增广贤文》,贾兰的进度则领先到《幼学琼林》。读完《幼学琼林》,就算是完成全部的启蒙教育,可以开始学习四书五经。
  岁数较大的贾宝玉、贾迎春、贾探春都已经开蒙,四书五经都泛泛的读了一些。
  贾环这几天上课,已经很少见到贾宝玉的人影。因为林黛玉来到贾府,宝二哥正在忙着和林妹妹两小无猜的玩耍。
  至于迎春、探春、惜春在今年之后都将不在来书房上课。贾母的原话是“认得几个字”即可。临近春节,他们四个学业懈怠,情有可原。
  这天下午,天空阴沉沉的,下着小雪。精美的雕花窗栏给北风吹的呼呼作响。书房中寒气凛然。
  下午2个小时的课业结束后,贾环、贾琮、贾兰三人从书桌边向林举人行礼:“谢先生教诲!”
  林举人三十多岁,清瘦高长,穿着儒衫长袍,头戴四方平定巾。他一贯神情严厉。此时说道:“新春将近,今日是今年最后一课。你们回去各自温习书本。来年正月十八开课,届时我会考校你们的课业。散了罢。”
  心里轻轻的叹口气:贾环、贾琮都比贾兰年长,但学业进度竟然比5岁大的贾兰还差。他在贾府当教书先生不过是谋生活,待不了几年。估计是看不到天资聪颖的贾兰考中秀才。
  “恭送先生。”
  林举人出了书房。早在门口等着的一位小厮忙上前笑迎着说话。隐约听到好像似贾政设宴邀请林举人喝酒。
  贾环、贾琮、贾兰三人收拾了书包离开书房。外面候着的长随、书童都涌过来。
  贾环身边就赵国基一人。贾琮和贾环一样,只有一个名叫“富贵”的二十多岁男子陪同。贾兰则有两名长随,两个小书童。为首的是贾兰父亲贾珠乳母的儿子,叫桂树。
  书房位于贾府二门外的一间院落。内里其实有走廊和二门内相通。平日里三春和宝玉都是走这条路。但是贾环、贾琮、贾兰都是宁愿从书房正门出,再绕到距离各自住处最近的垂花门。因为在里面遇到女眷,他们三个基本都要行礼,而且未必讨好。很麻烦。
  “三哥,兰哥儿,我先走了。”在院落门口,贾琮道别,往东面去了。贾琮是贾赦的庶子,贾琏的弟弟,年纪比贾环要小。
  荣国府占地面积极广。贾环前些天在贾府外绕着走了一圈,也在贾府内逛了一回。预估近百亩。差不多有10个标准的足球场那么大。堪称豪宅。
  布局分为左、中、右路。中路依次是大门、外仪门、向南大厅、内仪门、荣禧堂;西路依次是垂花门、穿堂、花厅、贾母上房、倒厅、凤姐院;东路为贾赦院。
  读书的书房就位于中路的向南大厅平齐的线路中。不远处就是贾政的外书房梦坡斋。贾琮住在东边。而贾环和贾兰都是贾政一系,住在中路。三人并不同路。
  贾环和贾兰两人带着长随、书童往南面的垂花门走去。寒风料峭,雪花飞舞。
  贾兰五岁多,有着装出来的少年老成。裹紧了些深蓝色的斗篷,脸上洋溢着学校放假后的笑容,说:“三叔,我娘让我问你史书看完没有。看完的话就还给我。”
  贾环手中的《国朝史略》就是向贾兰借的。贾兰的母亲李纨是原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再加上贾兰已经死去的父亲贾珠中了秀才准备考举人。贾兰家中有史书。
  爱惜书的人将书借出去就像是儿子给养在别人家,时刻想要拿回来,还伴随这各种担心。
  贾环理解这种心情,立即道:“我看完了。今天没带,一会送到你院子里。”
  李纨不愧是深得贾府上下好评,很会做人。这本书他借了小半个月。能忍到现在要回去,他心中不会有任何的不满。
  贾兰开心的道:“好啊。三叔,我听我娘说,今年江南甄家的管家来送年节。说起甄宝玉做了一首诗在江南地区流传,得意洋洋。今年除夕晚宴,曾祖母可能会命我们赋诗。”
  贾环就笑了笑。他在书房里没打算出头,在除夕晚宴上贾母面前就更不打算出风头。蒙童的课业,即便是古文有怎么样?有老师手把手的教,只需要记忆、背诵,又怎么可能难得到曾经的高考学霸?
  低调,是当前最好的保护色。
  在南垂花门外,长随和小厮们都止步,将书包递给贾环、贾兰。两人背了书包,闲话着进了二门内。
  贾政和王夫人居住的东跨院位于荣禧堂东耳房以东。东跨院旁边的小院则是赵姨娘的住处。贾环住的套间挨着赵姨娘小院。
  而贾兰和母亲李纨的院子距离贾环的住处不远,偏向西路贾母上房。
  贾环在路口和贾兰道别,他要先去王夫人的东跨院看看。一般而言,这个时间点赵姨娘都在东跨院王夫人面前候着。
  小贾环的习惯是下午放学之后去找赵姨娘,顺路和王夫人院子里的丫鬟们玩耍一会。
  贾环并不打算骤然改变这个习惯。他前些天和赵国基外出在京城里逛已经让赵姨娘生疑。昨天晚饭后来看他时还骂了他几句:“蛆心孽障,去哪里垫了踹窝?几天不见人影。”
  到东跨院。因为下着雪,丫鬟们都在偏厅的暖阁中玩耍、休息、说话,只留了一个小丫鬟在门口望风。
  贾环熟门熟路的走进暖阁,暖和的气息扑面而来,将书包放在一旁的杌凳上,又和相熟的丫鬟金钏儿、彩霞等人随和的打招呼,“今天你们俩没在太太面前候着?”
  他毕竟是来自现代,又是成年人,懂得尊重和包容,和丫鬟们的关系比小贾环还要好几分。
  王夫人的首席大丫鬟金钏儿正蹲在矮桌边和小丫鬟掷毂子,仰着脸笑着道:“彩云和玉钏儿在哩。我和彩霞出来玩一会。”她约莫十一二岁,大脸,梳着刘海,看着稳重,已通人情世故。
  彩霞走过来,递给贾环一杯热茶。她年纪和金钏儿相仿,鹅蛋脸儿,眉清目秀,温和的细声细语地说道:“三爷,姨奶奶今天犯了错,在里面跪了快半个时辰。你要不要进去缓颊一下?”
  贾环就愣了下。他来这么些天,和赵姨娘并不亲近。但陡然听倒她跪了快1个小时,心情便有些复杂。想了想,道:“彩霞,谢啦。”起身去正房。彩霞这么提示,多半是成功的概率很大。
  赵姨娘毕竟是小贾环的生母,若是知道她在里面跪着还不进去求情,确实说不过去。赵姨娘不管多么无脑、作死,但对小贾环的爱没有打一丝折扣。
  ……
  ……
  东跨院的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淡然的喝茶。
  周姨娘、彩云、玉钏儿还有几个丫鬟、婆子在一旁陪王夫人说话。而赵姨娘却是垂头丧气的跪在地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下雪这么冷的天跪在地上快一个小时。贾环心里忽而涌起一阵对赵姨娘深切的同情。走前两步,“噗通”的一声,跪在姨娘身边,“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儿子见过母亲。今天书房开始放年假,过来给母亲请安。”
  没错,贾环在礼法上叫王夫人“母亲”,反而叫生母赵姨娘“姨娘”。他只能在人后叫赵姨娘“娘”。
  也不要以为贾环“犯贱”下跪磕头。贾府里,儿子给母亲请安,就是得跪在地上磕头。区别只在于:地上有没有垫子、磕头需不需要那么用力。
  贾环并不觉得他在王夫人面前可以得到任何优待,规规矩矩的做足。之前小贾环来王夫人这里玩耍,就基本是不进正房向王夫人请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