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52

  少顷,吕老板合上话本,捻须笑道:“好书。”
  林心远精明的笑着道:“贾小友,我前些天在醉仙楼中赴宴。元朝王冕的一副山水画作卖了8两银子。这本三国演义我出10两银子收了。还请你不要再转卖给他人。”
  王冕是元朝著名的画家、诗人。以画梅著称。
  贾环对书画不怎么懂行,但是8两银子换算下来就8千块。现代社会中,不说民国时齐白石、张大千等前朝名家,即便是现代画家,只要有点名气就不是这个价钱吧?央视主持人朱军的画作就卖过100多万。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贾环微微皱眉,干脆的道:“既然这样,那我就不卖了。”
  林心远微微一笑,说道:“也行。做生意讲究你情我愿。”从吕老板手中拿过书,还给贾环。坐下来喝了一口茶,等贾环将书收在怀里,见他似乎真不想卖,笑道:“贾小有,我再加2两银子。不能再多了。”
  贾环没兴趣和这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讨价还价。这少年应该是家学渊源,但他明显商业技能还没有点满,摇摇头,淡淡的道:“算了。”转身就走。
  做生意,不管顾客是老人、小孩,都要以诚信为本,这样才能通达天下,成就品牌辉煌。
  这位少东家明显欺负他是一个小孩,故意压价。
  其实,12两银子的价格已经是贾环的心里价格之内。但是少东家的压价让他意识到这本书可能能卖更高的价格。
  林心远就有点愕然,这也太干脆了吧。脑子里飞快的想了想,就决定放弃这笔生意。
  毕竟,三国演义这本书在流传很广。他没有必要花费一笔“巨款”去买一个已经流传的话本。
  如今太平年景,普通人家二十两银子就够过一年的。
  见生意不成,罗天瑞心里叹口气,他是极为希望少东家将这个话本买下来的。这版三国绝对会流传得很广。
  “且慢。”就在贾环拉开包厢的木门时,吕老板突然开口喊住了贾环,“贾小友,且慢。再商量商量。”说着,看向林心远,“林老弟,不介意我截胡吧?”
  林心远已经打算放弃这笔生意,笑着道:“怎么会?吕老板有兴趣尽管开价和贾小友协商。我也想看看贾小友心里的估价。”
  “哦,吕老板打算出什么价格?”贾环转身回来,他还是希望将手里的话本卖掉,免得又要去书店里做推销。
  吕老板笑呵呵的道:“贾小友这性子真是干脆。行,我也干脆一点。我出30两银子收购你的话本。”
  “呵……”林心远和罗天瑞都吓了一跳,这价格也太高了吧?
  贾环没有犹豫,犹如看准时机捕食的猎豹,利落的道:“成交!”说着,走前几步,将书放在吕老板面前。
  或许,手里的话本还能卖出更高的价格。但是三十两白银已经超出他的预期,可以成交。他的经商原则是“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吕老板笑眯眯的取出三十两银票放在梨花木的桌面上,“这是日升昌票号的银票。三十两。见票即兑。”
  “嗯。”贾环微微一笑,心情不错的将银票收起来。这笔交易至此就算是完成了。进这个包厢之前,他倒没料到会是吕老板将这个书商将书买下来。
  辛苦了一个月,总算有所回报。文抄公大业的开头不错,赚了三十两。再接再厉!
  ……
  ……
  见生意做完,林心远好奇的道:“吕老板,你收购这话本莫非是打算刊刻出来卖?”
  吕老板道:“这是当然。不然,我买来收藏?哈哈!林老弟,我先借给罗先生看几天,让他在你这西江月茶楼开讲。保证人气大旺。算是为我这本新书铺垫名气。”
  林心远竖起大拇指,“吕老板好头脑。”这位真是做生意的大家。不愧是晋商中的人物。
  罗天瑞拱手,喜道:“如此就多谢吕老板了。”
  吕老板摆摆手,笑着看向一旁等候告辞的贾环,说道:“贾小友,没想到我们在这里又见面了。你倒是有好些天没去我的书店逛了。你的三国演义还是在我店里买的。”
  贾环笑一笑,“这两天有事情要忙,所以没去。改天一定光顾。”吕老板是贾府所在的四时坊里仁和书店的老板。他和这位吕老板闲聊过几回。
  刚进门时,他就认出来了。只是,他久在商场,只能某些场合不能乱认人。
  吕老板哈哈一笑,洒脱的道:“生意做成了,你不妨坐下来聊几句。林老弟,这位贾小友一些观点有见地,很给人启发。”
  一旁的林心远和罗天瑞已经惊呆。感情这两位认识啊!
  要不是吕老板先做生意后认人,林心远几乎要怀疑今天这一幕是个局,哭笑不得的道:“吕老板,你……好了,贾朋友是熟人,且坐看茶。”
  “少东家,我就先出去了。”罗天瑞告罪一声,拿着三国演义退了出去。他还要去说书。
  有两名容貌标志的丫鬟送来新茶和糕点。贾环、林心远、吕老板三人重新叙话,相互通了姓名。
  京师人口数百万。贾环这个名字并不起眼。不过,“贾”姓毕竟不多见。林心远问起和京城中荣国府是否有关。贾环推搪了过去。
  林心远,表字子明,是京师顺天府宛平县人,家中世代经商累富,现如今在城西郊外的闻道书院读书,去年下过一次科场,还未过县试。准备明年再考。
  吕老板本名叫吕承基,在四时坊经营着一座书店。
  萍水相逢,三人也不可能深入的介绍自己,泛泛而谈,语焉不详。话题很快就转到这本三国演义身上。
  吕老板一脸“我慧眼识珠”的表情,悠悠的道:“我只看是贾小友拿来的话本,就决定要买下来。贾小友,不要推辞假借他人的名义了,我断定这版精简版的三国出自你的手笔。”
  贾环喝着上好的武夷岩茶,苦笑道:“吕老板真是高看我,你说是便是了。”
  他不过是在书店里和吕老板聊了几句历史,点评几句北周的人物。却没想到吕老板对他印象深刻。事实上,谁要是见到七八岁的小孩说历史一样会印象深刻。
  而贾环和吕老板聊北周历史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要在书店里蹭书读,顺便了解哪些历史名人出现过,哪些历史名人没有出现过。
  林心远心里一直暗自琢磨着吕老板欣赏贾环哪一点?吕老板和贾环做了一笔生意,其实就是对他的眼光的否认,蛮尴尬的。当然,生意人见惯这些事。他也不以为意。只是在思索。
  现在见吕老板说是贾环改编了三国演义,就有点明白过来,这小男孩,怕是有真才实学,而不能因为年龄看轻他。
  想着,林心远沉吟片刻,开口道:“贾兄,方才我故意压低你的书的价格,在商言商,还请不要见怪!”
第19章
一首西江月
  林心远道歉。贾环笑着道:“林兄太客气了。在商言商,这有什么错?要是我我也会压价。”
  他心里是真对这位林兄不大满意。当然,现在是商场交际,他不得不说几句虚与委蛇的场面话。
  孔夫子说:“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白话文是:内心藏着怨恨却跟别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孔夫子是很耿直的。真论起来,贾环不算是圣人门徒。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更偏向于法家、兵家。特别是职场中,更是注重以结果为导向。
  林心远就是一笑,觉得贾环这人可以继续交往。他又哪里知道贾环心里想什么?
  吕老板微笑道:“既然林老弟和贾小友说开了,我倒是有个提议。贾小友,三国演义在市面常见,你的改编版要大卖,还要用一点手段。你最近可有诗文佳作?要是能摆在这西江月茶楼内供人鉴赏,肯定能促进销量。林老弟这间西江月茶楼,取得的是唐时李白的诗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但终究是少几分意趣。最好是西江月的词牌。”
  我能填西江月的词牌?你太高看我了。我是理工科的。
  贾环推却道:“我对诗词并无研究。”
  林心远也不信贾环8岁就能填出文采出众的诗词,笑着打圆场,“吕老板就不要强人所难。贾兄才学过人,但诗词终究是讲天分,论志趣。不是一时间就能写就。贾兄,日后再有话本出售,可再来茶楼详谈。”
  他很相信吕老板的生意眼光。既然吕老板认为贾环的话本不错,他当然也想跟着赚一笔。
  贾环笑道:“一定会的。”他也想为他的生意留条路,是否能成交再就事论事了。
  吕老板却是呵呵一笑,抿了口茶。
  他向贾环约诗是有原因的。今年春节时,贾府里传出一首精妙的咏雪诗:畴昔月如昼,晓来云暗天。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据说为贾府的一位少爷所作。贾姓在偌大的京城很多,但姓贾的神童恐怕不会那么多吧?他心里起了结交之意。
  微微沉吟着,吕老板斟酌着道:“按说写诗词是件雅事,我谈钱就显得庸俗了。只是,刚买了贾小友这本三国演义,我这里就琢磨着怎么卖得更好。还请贾小友见谅。我愿意出二十两银子的润笔费,求贾小友一首诗词。用来宣扬这本三国话本。当然,贾小友若有顾虑的话,可以使用笔名。”
  林心远微微一怔,看看吕老板,再看看贾环,低头喝着茶。有点奇怪。吕老板就这么笃定贾环能作诗?怕是别有隐情吧?他们俩之前可是认识。
  吕老板的话说的很客气,令人听的很舒服。很有点儒商的派头。
  贾环心里仔细的权衡利弊,道:“我试试。”
  吕老板就笑道:“林老弟还不快让人文房四宝伺候?”
  嚯。你还真敢写?林心远压着心里的惊讶,叫来侍女,送上笔墨纸砚。
  贾环起身,在雅间的翘头案几上铺开白纸,压好镇纸,落笔而下,一气呵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
  贾环刚写完这首词牌中的最后一个字,站在案几旁边观看的吕老板动容道:“好词。真是好词。贾老弟当真是才思敏捷、文采斐然。”
  而另一边的林心远完全是震惊的呆住。竟然真填了一首西江月。他根本就不看好贾环的。
  其实,在看到“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一句时,他就品出来这绝对是一首好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