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校对)第1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852

  “谢院首开恩。”
  “谢院首!”
  约二十多分钟后,大约300多名矿工,列成长队,依次离开妙峰山下的闻道书院,向南,往30里外的黄洛镇走去。
  闻道书院门口,闻讯而来的山长张安博、沙提学、智无和尚、叶讲郎、骆讲郎、庞泽、张四水、罗向阳等人目送矿工的队伍离开。
  贾环、公孙亮、韩秀才、都弘、秦弘图、易俊杰站在书院门口的最前列。
  韩秀才跺脚道:“院首,他们之中日后能活一半人就算是老天爷保佑。这些人……唉,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贾环轻轻的摇头,道:“不,韩兄,他们能活下来80人就算是奇迹。”
  有些人,不值得救。
  相信他到曲水院之前,韩秀才等人已经给矿工讲过离开的危害,留下来的好处。但是,书院承诺四天之内有粮食运进来,结果没有。已经失信一次。
  其次,矿工中,有不少人的亲朋好友,在那晚的战斗中给书院杀掉,他们或者不敢暴动,但心中有怨气。要说对书院亲近,有好感,绝无可能。想要离开很正常。
  贾环一直认为: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命都是自己挣扎出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不会唆使他们去死。但他们要去走向死路,他也不会拦着。他没那么圣母心!
  贾环的话,韩秀才听得一愣。体会到贾环话里冰冷、漠然的意思,但他却无法指责贾环。他是想所有的人都救下来。但说干口舌,人家不领情,为之奈何?
  贾环对罗向阳吩咐道:“多出来的口粮,中午,加一餐!”
  ……
  ……
  灿烂的晚霞在天际边燃烧。火红如云。暮色微淡。
  闻道书院内舍十二号寝舍门口,传来几声轻敲声。屋内偶尔说几句话的林心远、林芝韵、舒儿看过去。
  林心远起身去开门。见门口站在贾环,有些奇怪,又有些惶恐。他现在实在有点无颜见贾环,拱手道:“贾兄?”
  贾环轻轻的点头,说道:“我找林姑娘。”
  “哦。”林心远莫名其妙,打开门。
  林芝韵还是早晨的白衫,清丽婀娜,带着面纱,娇弱的走过来。明眸惊讶的看着贾环,行礼道:“小女子见过贾院首。”她也不知道贾环来找她什么事情。只是,她很感激贾环给她食物。
  贾环从衣袖中拿出油纸包的杂面馒头,自己掰下半个,将剩余的半个给林芝韵,“给。”
  态度有一点生硬。但贾环此时已经相当的虚弱。顾不上客套。
  书院里士子的领袖们以身作则,没有人以权谋私的事情早就传遍书院。再傻的人都知道,这是贾环的口粮。分了一半出来。
  林芝韵接过馒头,突然间有些想哭,难言的感受涌上心头。随后,眼泪就流下来。清泪两行。她知道贾环不是为她的美丽而来。当天,她故意揭开面纱时,贾环在场。
  贾环轻轻的笑了下,心情舒畅,念头通达,扶着手中的木棍,鼓励道:“林姑娘,你要勇敢的活下去。”
  冷静、理智都是对的。没有错。但他终究是过不了自己心里的那一关。对一个欣赏的女子的怜悯、同情,只停留在口头,这算什么?伪善。
  他不是这样的人。他希望这个姑娘,勇敢的,对抗饥饿的感觉,活下去。
  ……
  ……
  第二天,上午,粮食即将由京城运达的消息,传遍闻道书院。
第111章
半阙
  “咯吱咯吱!”
  车轮转动的声音,悠悠的响遍已经彻底残破的东庄镇,顺着乡间土路往闻道书院而来。
  “粮食回来了。”居住在青云院和寒梅书院的乡民们奔走相告,兴高采烈。
  “粮食运进来了。”居住在闻道书院西南角曲水院的窑工们振臂欢呼,喜极而泣。
  “粮食到了。”明伦堂中的士子们欢声笑语,士气振奋。
  贾环在明伦堂里睡的有些沉,给热闹笑声闹醒,睁开眼睛,迷惑的从地铺上坐起来。一名同学过来告知消息,“院首,乔同学运粮回来了。粮车已经到了东庄镇上。”
  “啊……好。好。好。”贾环拍拍地铺,一连说了三个好,去院子里舀水漱口洗脸,喝了碗留给他的稀粥,跟着明伦堂的同学一起前往闻道书院门口。
  此时,闻道书院门口,人头汹涌。每个人都在向身边的人述说心中的喜悦,不在乎说什么,重要的是宣泄着劫后余生的心情。洪灾终于结束了。
  闻道书院位于一处山丘上,大门外二十多阶青石台阶延伸而下。山长张安博、沙提学、智无和尚、叶讲郎、骆讲郎、公孙亮、韩秀才、都弘、秦弘图、易俊杰、庞泽、张四水、罗向阳、姚纬等人都迎到了台阶下面。
  带回粮食的乔如松、卫阳、许英朗、柳逸尘四人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大家围着他们,纷纷的问着情况。
  台阶上挤满人,但还是自动的裂开一道缝隙,让贾环通过,抵达最前方。
  乔如松看着拄着木棍,身形瘦小,神情憔悴但眼眸清亮的贾环,躬身行礼,“如松未能如期运粮回来,请院首责罚。”
  贾环虚弱的一笑,“乔兄及时运粮回来,解除书院困境,有功无过。”东庄镇上的粮车至少有二十辆。眼见为实。他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许英朗宽慰的笑着道:“乔兄,我就说了,院首必定不会责怪你。你不用自责。”
  贾环笑一笑,轻声吩咐道:“罗兄,安排熬粥。传话下去:久饿不能吃饱,要慢慢缓过来。”
  罗向阳点头,刚擦干的眼泪又流下来,这是欢喜的。他们终于撑过来了。
  贾环一到,就立即成为人群的中心,自动接管权力,一一吩咐,众同学领命遵行。
  山长张安博、沙提学、智无和尚、叶讲郎、骆讲郎、吴讲郎等人都是微笑。能撑过来,全赖贾环筹划,他有最够的资格来享受此刻的荣耀。
  张安博捻须微笑道:“贾环,你擅长诗词,此时此情,可作诗以记之。”
  这话是正理。众人都是笑着看向贾环。贾环的诗词流传京城,赞誉无数。若是年纪大些,必然是会被称为诗词名家。
  贾环向山长张安博行礼,谦和地笑道:“弟子心有所感,只得了半阙沁园春。请山长、师长们斧正。”
  叶讲郎温和的笑着催促,“不必过谦。速速吟诵出来。”
  公孙亮温润一笑,“贾师弟,我等洗耳恭听。”这话说的大家都是一笑。好诗词,当然要洗耳恭听。而后静下来,等待贾环的新词。
  贾环眼前闪过此次水灾的一幕幕:洪水滔天毁灭东庄镇;书院同学和衷共济救援乡民,忙碌的六天,建立起文明的秩序;粮尽之时,生死一搏,往潭柘寺抢粮;活下来的希望来临,窑工饥民来袭,夜战定局;控制口粮,苦熬等待,最终由乔如松带回粮食。
  贾环的脑中,闪过一个个同学的名字:公孙亮、罗向阳、庞泽、乔如松、秦弘图、易俊杰、张四水、卫阳、许英朗、柳逸尘、姚纬、都弘。
  还有书院的同学:核心的八十人,外围的弟子。大家都是好样的。是他们,是这些热血青年,以极大的热情、奉献的精神,奠定度过灾难的基石。
  慷慨激烈的情绪在心中起伏,汹涌而来,排山倒海,掀起惊涛巨浪,贾环朗声吟诵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吟诵完,贾环心里的情绪释放一空,疲倦感连涛般涌来。粮食到了。他终于可以放下身上的担子好好休息。天地之威,浩荡莫测。但人定胜天!主席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
  突然间,天晕地旋的感觉猛烈的袭来,贾环眼前一黑,思维断片,手中的木棍落地,人往前栽去。
  正准备评诗的山长张安博、沙提学、叶讲郎等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懵。随即反应过来。站在贾环身边的乔如松、罗向阳忙将一头栽倒的贾环抱住。
  在一瞬间,书院门口的台阶处顿时一片混乱。所有人纷纷焦虑的涌上前去看贾环的情况。
  怎么会这样?
  “贾环。”
  “贾院首。”
  “院首。”
  “贾兄。”
  然而此时,贾环已经人事不知,意识陷入混沌中。
  ……
  ……
  八月十四日,闻道书院的弟子乔如松、卫阳、许英朗、柳逸尘历经挫折,将第一批二十多辆马车约40石的粮食运到。
  后续还有大批的粮食运进来。仅仅是龙江先生一人,就承诺捐赠1000石粮食,三天后会派管家押运过来。龙江先生在偿还贾环的人情。
  但伴随着这个好消息,还有一个令闻道书院所有人难过、心情沉痛的消息:书院救灾的领袖、核心人物,院首贾环在书院门前突然昏倒。
  贾环连着两天未醒,病情一度异常危急。幸亏妙峰山潭柘寺的智尘大师精通药理,全力救治。
  中秋节过。贾环留下来的赈灾体系平稳运作。粮食被用于赈济灾民。灾后的防疫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东庄镇的重建工作缓慢进行。书院情况稳定。
  八月十七日清晨,启明星还在天空中。晨光淡淡,天地间幽静难言。秋露清寒。闻道书院大门口,山长张安博一身石青色鹤氅,送北直隶提学沙胜出来。
  沙胜一袭青衫,拱手道:“伯玉兄,留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8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