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469

  “温斯顿,不用着急。”费舍尔端起了桌上的红茶,笑着说道:“美国人从来没有建造3万吨军舰的经验,就连我们大英帝国也没有这种经验。就算这个数据是真的,他们能不能造出来还是问题,就算能够造出来,也不知道会出什么毛病,何况这个图纸还是中国人自己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人制造过3000吨以上的军舰,你听说过吗?”
  “呃,这倒是没有……”丘吉尔笑了笑。
  费舍尔带着一丝轻蔑的说道:“中国人做做瓷器丝绸什么的还可以,嗯,我承认,他们的飞艇和陆军搞得不错,汽车不错,还有些家用的小玩意儿也很不错,但也仅此而已。可让他们设计军舰,还是前所未有的3万吨级超无畏舰,呵呵,开什么玩笑……”
  费舍尔勋爵说得也有道理,这个时间上确实没有哪个国家有建造3万吨级战列舰的经验,英国在1909年1月开工的海王星号战列舰标排才不到2万吨,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的不倦级战列巡洋舰是18500吨,巨像级战列舰也才20225吨。美国今年开工的佛罗里达级战列舰是21825吨,德国的也是差不多的大小,其他国家的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更大的军舰比如3万吨左右的设计也是有的,但目前还在图纸上呢。但图纸是图纸,要变成实物还得需要船厂的工程师和工人,建造吨位一下子跨度太大的话,工厂没经验,肯定要出问题。英国在这方面是很有经验的,费舍尔干了一辈子海军,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对中国人的狂妄和无知很是瞧不起。
  丘吉尔却并不是太赞同,说道:“确实如此,所以我得到这个情报也很迷惑。南中国的首脑文德嗣是一个出色的商人,从他以前的行为看,他不像是一个盲动无知的人。因此我判断,他们的设计还是有些道理,否则2艘超无畏的造价不是一个小数目,虽然文德嗣很有钱,但也不会干没有太多把握的事情。”
  “呵呵,就算他们造得出来,也是几年后的事情。就算中国人的设计毫无瑕疵,那帮美国人可没有经验,对于难度这么大的东西,没有四年到五年是绝对造不出来的。呵呵,这次算美国人走运,又能赚钱又能练手。”费舍尔都有些羡慕美国人,怎么我们英国就不能遇到这种冤大头呢?
  丘吉尔说道:“勋爵阁下,但日本以此为理由,向我们申请贷款,并要求加快订购战列舰,并提出购买我们的图纸。他们现在觉得自己制造的河内级已经落伍了,想在我们的图纸基础进行修改……您的意见如何?”
  费舍尔眼睛一亮,马上说道:“这个建议很好啊,为什么不呢?”老子正愁没有冤大头上门呢,这不就来了!
  ……
  现在美国代为建造的几艘军舰,正是中国南方自治政府的《1909年海军建设计划》里,最大的六艘军舰。两艘吨位和火力都是空前的超无畏就不用说,这种以原时空的新墨西哥级为蓝本,再经过魔改的战列舰,确实可以碾压当今任何一种同类。
  新墨西哥级本来就是一款很经典的战列舰,而且文德嗣手下的生化人工程师们还利用23世纪的知识和量子计算机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优化。比如水下线型和舱室、装甲的分布配置等等,这些不起眼的地方往往才是最考验技术含量的地方。
  超无畏不用说,另外4艘也是以前的中国想都不敢想的巨舰。
  那2艘被文总称为“大型巡洋舰”的军舰,则是这款魔改新墨西哥级的缩小版。
  它的水线长200米,宽28.5米,吃水8米。标准排水量24800吨,满载排水量26800吨。武备为:三联装280毫米45倍径主炮4座,全中轴线布局,首尾背负布置。双联装130毫米50倍径副炮8座,布置在舷侧。主装甲带厚305MM,覆盖60%的水线长度,主装甲带倾斜布置,首尾部分水线稍低位置有50MM水平装甲,核心区主水平装甲厚105MM,主炮塔正面装甲330MM,炮座最厚处305MM,司令塔装甲360MM,防雷隔舱厚50MM。
  动力装置是12台重油专烧小水管锅炉,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5万轴马力。最大设计速度25节,续航力6000海里/12节。
  和超无畏一样,它和1.5万级重巡也都是采用的电传动驱动方式。因为中国海军的这几种军舰都会配置大量电气设备,用电量很大,而且电传动的好处比直接传动多太多了。
  这级虽然被文总取了个“大型巡洋舰”的囧名,但无论哪个国家都不会真的当它是巡洋舰,它的每一条标准都是按战列舰来的,是可以进战列线对轰的家伙,巡洋舰个屁啊!而且它的速度达到25节,已经可以当战列巡洋舰用了。
  好吧,唯一有点争议的地方就是它的主炮,280毫米的主炮在当今世界的无畏舰里面确实稍微小了一点,不过德国的前几级无畏舰也就这个口径。
  最后的2艘重巡洋舰,或者按现在的惯例叫“装甲巡洋舰”的家伙,也不是可以轻视的东西。
  它的数据是:水线长180米,宽22.5米,吃水7.5米。标准排水量15950吨,满载排水量16900吨。武备为:三联装240毫米50倍径主炮4座,全中轴线布局,首尾背负布置。副炮与超无畏和大巡一样,都是双联130MM50倍径副炮8座,布置在舷侧。
  它的主装甲带厚230MM,覆盖60%的水线长度,主装甲带倾斜布置,首尾部分水线稍低位置有38MM水平装甲,核心区主水平装甲厚75MM,主炮塔正面230MM,炮座最厚处230MM,司令塔装甲300MM,防雷隔舱厚50MM。
  它们的动力配置和超无畏一样,4轴驱动,4万轴马力,最大设计速度25节,续航力7000海里/12节。
  它们的火力和装甲配置要进战列线有些勉强,但是作为巡洋舰杀手却是很合格的,它们的任务也正是猎杀对方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保护己方战列舰的侧翼,以及作为斥候等等任务。
  这三型军舰还有个最大特征,就是它们的侧影非常近似,桅杆、舰桥、主炮塔和副炮塔的位置和形状,都完全一样,如果不看细节根本无法分辨到底是哪一种军舰。这一方面是为了节省设计时间,另一方面当然是故意的,就是要让敌人不容易分出来。
  ……
  内江,科社党总部。
  “文总,我们军舰的命名规则想好了吗?海军催了好几次……”顾晓绿问道。
  “嗯,已经想好了!”文德嗣笑了笑,说道:“按照我的设想,以后我国军舰的命名应该这样定。航空母舰用朝代名和省名,战列舰用古代圣贤和英雄、伟人的名字,大型巡洋舰和重巡洋舰用山岳命名,轻巡洋舰用江河命名,驱逐舰用市级城市命名,护卫舰用县级城市命名。两栖舰艇用湖泊,潜艇用神兽和海洋生物……暂时就这些,剩下的那些辅助舰艇、小型舰艇就交给海军自己想去,哈哈哈……”
  军事秘书顾晓媛翻了个白眼,说道:“那么武昌级怎么算?它是护卫舰啊……”
  “不是已经决定建立武汉市了吗,武昌就是个区了,相当于县级啊……”文德嗣说道。
  “那么美国那边建造的新舰呢?”顾晓绿问道。
  文德嗣想了想,说道:“我们的超无畏战列舰就叫【伏羲级】,两艘分别叫伏羲和女娲。大巡就是【秦岭级】,分别叫秦岭和太行。重巡就是【峨眉级】,分别叫峨眉和青城,你们觉得怎么样?”
  另一边的顾晓红问道:“那么美国那几艘二手船呢?”
  “呵呵,燧人、有巢、后稷、仓颉……法国鸡和意大利的二手船命名就交给你们吧……”文德嗣很不负责的说道。
第118章
清廷末日,吸金收网
  1909年(宣统元年)4月1日,北京,金銮殿。
  “袁宫保,今后就拜托了……呜呜呜……”隆裕太后说完这句话,就大哭起来。
  “请太后放心,只要退位诏书公布,南方的革命军自然消停了。”袁世凯捧着刚刚拿到的退位诏书,面无表情的说道。
  “呜呜呜……”小皇帝溥儒这时才12岁多点,虽然比原时空的溥仪大,但也不是很明白这份诏书的意义,只是看到一屋子的熟人都在哭,他也就跟着哭了。
  “如此,臣等告退了……”袁世凯看了看这一屋子如丧考妣的宗室权贵们,心里冷笑了几声,就带着一帮心腹告辞而去。
  等到袁世凯等人一走,金銮殿上的哭声就更大了。
  一个老郡王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祖宗啊,我大清……我大清就这么亡了啊……祖宗啊,祖宗啊……我大清亡了啊……”
  即日,清廷总理大臣袁世凯代表清廷通电全国,发布退位诏书。
  从公元1644年开始统治中国的满清王朝,在经历266年后,于1909年4月1日正式宣告灭亡,这个政权落下帷幕,退出了历史舞台。
  ……
  同日,内江,科社党总部。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顾晓绿念完电报,笑道:“清廷还称我们为民军呢……”
  “不,不是清廷,是北洋,他们还自以为是中央吧,呵呵……”文德嗣笑了笑,问道:“大头打算怎么处理清廷那帮人?”
  负责华北地区事务的阿尔托莉雅答道:“据我们的情报,大概是这样的。下个月袁世凯就会让废帝他们搬出紫禁城,他们把原来的恭王府拨给他们居住。今后每年给皇室十万元生活费,别的就没有了。那些皇族王公只是保留封号,俸禄全都没了,颐和园以及各处皇庄都被北洋没收了……”
  文德嗣笑吟吟的听完,点点头:“呵呵,看来大头还是考虑我们的意见,没有做得太过分。不过,这个做法还是没有让我们满意……”
  原本按照大头的想法,还准备多给点好处给清廷,当然也没有原时空那么多。但科社党这边强烈反对,要求把那帮人全部贬为普通平民,并接受公审。袁世凯不得不考虑科社党的意见,最后只得作出一些让步了事。
  其实大头这个做法也是两面不讨好,清廷的权贵们不会感激他,而科社党和其他革命党派也觉得太便宜清廷了,也很不满意。不过清廷现在大头手里,科社党等组织就算再不爽也只有暂时忍了。
  “没关系,就让他们再过几天好日子,等我们打过去再算账……”文德嗣冷笑道。
  满洲八旗的上层必须彻底清洗,这是原则问题,可容不得袁大头和稀泥。袁世凯虽然把宗社党砍了个七七八八,但还有很多不是宗社党的就没什么事情,当然钱财方面肯定有损失。北洋军要捐款的时候,可不会管是不是宗社党,除了庆王少数几家,俺大清的王公们人人有份。
  不过对于袁世凯来说,这些人也不受他保护,只要留个废帝当门面就好了,其他人的八旗王公是死是活管他屁事。但是他也不会积极的针对他们做什么,也就是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自从上次清廷准备拉拢文德嗣的情报被科社党交给大头后,大头对这帮人就更讨厌了,没有翻脸把他们都砍了,已经很给面子了。
  文德嗣想了想说道:“好了,通知柳杨,吸金行动已经差不多了,他们华北局可以准备收网吧……”
  ……
  天津,德隆银行总行。
  “哈哈哈,布置了这么久,总算到收成的时候了。”柳杨笑嘻嘻的看着总部发来的指示,对秘书说道:“立即通知各个支行、分行负责人,收网了!”
  “是,柳书记!我马上下去通知!”秘书兴奋的答道。
  前面说了,德隆银行就是文总成立的一家专门以坑八旗权贵为主,其他业务为辅的银行,是“吸金计划”的主要行动机构。
  当时八旗权贵也是要做生意的,而且做的很大,关外的皮货、药材,关内的丝绸、食盐等各种土特产,都是他们的经营范围。因为盘子大了,所以他们的流动资金经常会出现不足,这时就只能找钱庄拆借,等把货物卖出去了再还。
  而钱庄对这种短期拆借的利息是收得很高的,能在京城开钱庄的,哪个没有大后台?对这些权贵一样不买账,他们的态度就是:嫌贵?爱借借,不借滚!后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权贵们尽管多了一个拆借的对象,但外资银行就更不会卖他们的帐了。
  而且这些银行钱庄还不太容易拆借给他们,因为这个时候往往也是现金最紧张的时候。天底下做生意的多着呢,大家都要用钱,银行钱庄应付提款的都应付得很艰难,哪有闲钱借给他们,地主家也没余粮啊。所以这些权贵经常碰到无处借贷的窘境,不知错过了多少利润。
  不过权贵们不用忧虑了,1906年6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德隆银行在天津挂牌,据说这家银行是一位英国伯爵开的,虽然名气不显,但后台很硬。开业之后,银行经理柳杨通过原北京办事处德斯蒙的路子,结识了一些权贵子弟(这些都是卖人造宝石的客户)。
  柳杨先是利用极低利率的贷款吸引八旗权贵的贷款业务,日利率千分之一,而此时其他金融机构的短期拆借的日利率往往高达5%,而且还不容易借到。“千分之一”和“百分之五”可差了50倍啊,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精神,八旗权贵们顿时蜂拥而至,德隆银行的贷款业务顿时猛涨。
  而其他的金融机构在这个时间没有什么现金用于拆借,也就和德隆银行没有多少业务上的冲突。德隆银行这种做法,被其他同行理解为新入行商家招揽客户的正常手段。至于那些开地下钱庄的黑道势力虽然很恼怒他们抢生意的行为,但也不敢怎么样。
  嗯,当然最初也有那么几个不服气的,还大刺刺上门去威胁柳杨,柳杨当时很热情的笑脸相迎,表示一定会慎重考虑他们的意见,很快就会给他们满意的回答。
  随后几天,最最嚣张的几个就纷纷遭遇不幸了,有遇到火灾的,还有遇到盗匪团伙上门的,甚至还有遇到不明猛兽袭击。至于这北京城里为什么会有这么牛叉的盗匪和猛兽,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反正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阖家遇难,全家上下一个活口都木有。
  还有几个不那么嚣张的,倒是没有碰到这种天灾人祸,但他们都被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登门拜访,随后被礼貌的送出城去。按照那些迎接人员对他们家属的说法,这是某位大人物邀请他们移民去“海地”了。他们会乘坐一种会潜水的新型交通工具,保证直达“海地”,家属们愿意的话,也可以同去。
  这么搞了几次后,就没人敢跳出来了。不过,以柳杨同志的节操,即使那些地下钱庄不来找麻烦,他也要找上门的。在之后半年多的时间里,京津直隶地区所有的地下钱庄,不论他们有多硬的后台,都纷纷遭遇不幸,火灾、匪灾不一而足,还有兽灾,甚至虫灾……你没看错,确实有人遇到了虫灾,天津有个放高利贷的,就是被一大群马蜂蜇死的。还有相当部分的是被请去“海地移民”或者“海地旅游”了。
  其中一些外资银行,包括汇丰、花旗这样的大银行,在京津一带的负责人或重要位置的人员也被种种手段收服,他们也不敢给这些家伙提供服务了,业绩虽然重要,自己的小命更重要啊。这些人大都是打工的,凭啥要给老板卖命?更何况,这忙也不是白帮,德隆银行对于合作者还是很慷慨的。一边是钱,一边是刀,傻子也知道选什么。至于极少数自己就是老板的那种银行,规模都不大,在柳杨各种无节操的手段下,他们很快就遇到各种风波,不是关门大吉灰溜溜的滚出中国,就是被德隆银行收购了拿钱走人。
  到了1907年初,德隆银行在京津直隶地区的所有竞争对手都消失了,甚至连山东、山西、河南地区的竞争对手都消失了大半,所以他们的生意像吹气球一样飞速扩张。
  在没有竞争对手之后,“讲义气”的德隆银行很快得到了八旗权贵们的认可,都跑来贷款、拆借、周转,不过这种低息的好日子没多久,等权贵们都养成了习惯。德隆银行就变脸了,日利息马上就上调到3%,一下子涨了30倍。爱借借,不借滚!
  可这时候已经没有竞争对手了,权贵们就是想换家银行也找不到了,而且这个利率虽然涨了好多,但也比原来5%的行情低,也可以接受。在掌握了那些权贵大量债务后,柳杨又用了很多光彩或不光彩的手段,让绝大多数八旗权贵都在德隆银行贷款、存款以及保管贵重物品。
  可以说,现在的德隆银行就是八旗权贵们的专用银行,北洋兵变后,到德隆存款或寄存贵重物品的就更多了,95%的清廷权贵都成了这个银行的“客户”。到了1908年底,八旗权贵们在德隆银行的存款已经超过了50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