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469

  而在这方面,北洋完全竞争不过科社党。所以现在北洋大佬们郁闷的发现,自己居然处于“有钱无处使”的尴尬局面。
  是的,武器没有可以买,士兵不够可以招,但合格的军官可就不好找啊。尽管现在有18个镇的编制计划,但根本没那么多的军官。
  “该死,科社党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多军官?16个师,10个混成旅,4个重炮旅。还有五万多叫什么武装警察的部队。加起来都快50万人了,这些军队起码需要3万军官,他们哪来的?”段祺瑞愤愤不平的说道。
  “文德嗣有的是钱,当然不缺人。”冯国璋淡淡的说道。
  段祺瑞白了他一样:“哼,我们现在也不缺钱了,你有本事给变点人出来啊……”
  王士珍连忙打圆场说道:“现在有钱,以前可没有,这军官又不是韭菜,哪有那么快?”
  段祺瑞气急败坏的骂道:“蒋百里真是个废物!看看他负责的保定军校,居然连那些老师学生都看不住。踏马的,咱们辛辛苦苦好几年,全都帮文德嗣培养人才了!”
  就在前不久,保定军校的一批进步师生借着到山东拉练的机会,就在科社党情报部门的协助下,集体出奔了。他们先跑到了就近的青岛,德国人此时正和西南政府打得火热,这种小忙当然愿意帮一把,于是这批师生就大摇大摆的进了德租界,然后坐着德国军舰优哉游哉的到了广州。
  这一家伙就让保定军校的师生少了三分之二还多,真是把北洋大佬们气得半死。
  看着手下闹哄哄的,袁大头也十分无力,他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哎,实在不行的话,只好让那些巡防营、旧军的军官先顶上去了……”
  正头疼间,突然又有侍卫拿来急电。
  “宫保,不好了,兀匪进西安了!陕北易帜!陕北易帜!”侍卫举着电报,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
第113章
传檄而定(下)
  1909年(宣统元年)1月21日,内江市,科社党总部。
  此时,文德嗣等高层领导正在中央军委会议室里开会。
  “我军第一师夏明贤部已经于今天下午3点控制西安全城,第六师于春部继续北进,准备接收延安、绥德和榆林地区,第4混成旅薛航部现已进抵潼关风陵渡,第11混成旅罗士艺部已经到达凤翔府,按照计划将会在西面的陇县的咸宜关、故关一带布置防御……”
  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辛杰中将站在讲台上,用教鞭指着投影仪显示的地图介绍此次接收陕北十州府的行动。
  没错,是接收,几乎没有什么作战,至少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些零星的交火,根本没有成建制的敌人出现,所以只能算是接收。
  本位面的PLA在编制上与原版有些区别,三军总司令一职是由最高元首兼任,军队最高职务是总参谋长、其次是总政委,然后是陆海空三军的司令、政委、参谋长,以及总后、总装的领导。这些都是军委成员。
  “那帮叛军都逃走了吗?”文德嗣问道。
  辛杰答道:“是的,我军还没到达西安,他们就向邠州(彬县)方向逃走了。据空中侦察,他们正在退往甘肃……”
  “空军可以出动吗?别让这些家伙跑得太轻松……”文德嗣向空军司令孟蜀问道。
  “文总,我们空军已经出动了2个大队前往追击。”孟蜀答道。
  这次陕北事件也是一个意外,陕北最初是五龙闹海,新军、旧军、哥老会、同盟会、立宪派这五方势力各不相让,谁也不服谁。文德嗣和清廷都没精力理会他们,结果这些家伙为了争权就自己捏起来了。最先是立宪派串联旧军,准备对另外三家动手,结果走漏了风声。于是就被另外几家联合起来一顿暴打,立宪派和旧军就扑街了。剩下的几个残兵败将凄凄惨惨的逃到山西去了。
  接下来就是科社党和列强修约,消息传出后,陕西新军很受震撼,就有了投靠的意思。但另外两家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们不同意。哥老会觉得当土皇帝挺爽的,不希望有个强势的政府进来。而陕西同盟会因为前几次事件,对科社党则是完全敌视的态度。
  新军多次交涉,这两家都强烈反对,于是新军就自己干,他们很快就派人去和科社党接触。哥老会和同盟会非常愤怒,认为新军毁约,不讲江湖义气。就联合起剩下的立宪派和旧军势力,四方联合起来偷袭了新军。
  五方势力里新军战斗力最强,而且占据了西安城,但他们的人数却是最少的,完全不能和这些经营多年的地头蛇比。而且在社会关系方面,也出于完全的劣势。这次四家势力是铁了心要拔掉这个吃里爬外的钉子,都使足了力气。他们通过种种手段,打了新军一个措手不及。
  等新军反应过来,城门已经被内因打开,最后新军只得一面退守内城,一面向西南政府求救。所以准确说,PLA这次的行动是“应邀”的。收到陕西新军的求救后,科社党也有心顺便解放陕西,于是立即派遣了2个师2个旅,大举北上。
  同盟会联军那些家伙都知道解放军的彪悍,所以得知解放军大举北上后,立即就吓尿了,马上就丢下陕西新军,在西安城里狠狠抢了一把后,就开溜了。
  “好。陕西那边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接下来,在说说南方。”文德嗣点点头,继续说道:“现在第2、第4、第5、第9四个师以及3个混成旅,2个重炮旅,已经进入福建和江西,接下来就看南京和杭州的反应了。如果他们不识相的话,那就打吧……”
  “文总,我们平定陕西后,需要继续吗?”陆军司令罗西问道。
  文德嗣摇头道:“暂时不用,我们只需推进到泾河一线,就转入防御。我们要先把南方拿下来,西北那边还要在等等……”
  ……
  江苏,南京。
  中国共和党总部的会议室里,赵声等一干大佬们都看着科社党发来的公文面面相觑。
  很明显,科社党这是不准备让天下群雄过个舒心年了。公文的内容很简单,就是邀请中国共和党加入西南自治政府,所领军队进行整编,合适的加入人民解放军,不合适的遣散安置到地方。共和党和江苏新军的头领们也有安置,和江西、福建那边差不多。
  看到众人鸦雀无声,徐绍桢忍不住了,就向主位的赵声问道:“都督,我们现在怎么办?”
  徐绍桢出身官宦人家,是明中山靖王徐达的第十四世孙。他虽然同情革命,是因为他对清廷彻底失望,已经没救了,不革命不行了,但他本人并不是革命党的。对他来说,只有能推翻满清,让中国富强就是好的,至于这个人或组织是谁并不重要。
  而从目前看来,也只有文德嗣领导的科社党最有希望实现这个目标,尤其是当科社党和列强修约后,他激动得夜不能寐,连夜写了好几篇诗词。所以他是绝对不想和科社党冲突的。
  也不仅是他,共和党的其他几位大佬,如赵声、陈独秀等,此时都是那种比较纯粹的革命者,他们的政治野心并不大,和大炮那种人是两回事。
  赵声沉默片刻,用很萧索的语气说道:“无论那方面,我们都不如科社党。现在天下的大势已经很明显,科社党才是民心所向,我们如果与科社党敌对,只会在史书上留下骂名。我认为我们还是投靠过去吧,你们什么意见……”
  众人沉默一阵,原岳王会会长,现共和党总书记陈独秀站起来说道:“科社党对于合作者还是很宽大的,但是对于敌人可是一向不客气的,家破人亡还是小事,就怕身败名裂,背上万世骂名……”
  众人纷纷点头,科社党的作风那真不是盖的,虽然还不到“来着共富贵,不来诛满门”的程度,但是矿山、工地和劳改农场一向都是大门常打开。
  更何况,拿什么去打?手下军队都跑了好多,剩下的也是人心不稳,如果对手是北洋,还能打一打,可如果遇到科社党的军队,恐怕就会被打黑枪的。
  “那些立宪派怎么办?他们是肯定不会同意的……”柏文蔚问道。
  林述庆说道:“哼,这可由不得他们了,我们先把他们关起来,交给科社党处置。这些家伙我已经忍了很久了!”
  “好吧,我们投票表决,是不是投靠科社党……”赵声最后说道。
  虽然在座的已经统一了意见,但程序还是得走一遍。顺便说一句,共和党等几个新建的革命党派,其实都是照抄了科社党的很多章程和形式,不管内在本质任何,至少表面形式还是似模似样的,有几分现代政党的样子。
  在赵声他们开会的时候,在杭州的“中国社会民主党”总部,也在开会。会议的主题和这边完全一样,“要不要投靠科社党?”
  因为浙江都督朱瑞也收到了科社党的公文,内容都差不多。“中国社会民主党”的实力更弱,而且别忘了,浙江可是光复会的老窝,科社党这几年使用种种手段,把浙江这里渗透得跟筛子似的。
  何况现在人民解放军的军队已经到了福建,如果朱瑞不识相的话,恐怕就有些狼狈了。被绑着去当投名状也不是不可能的。
  ……
  1909年(宣统元年)1月23日,北京。
  今天是大年初二,偌大的袁府却没有一丝节日的喜庆,仆人们连走路都是小心翼翼的。
  因为袁宫保这几天的心情都非常不好,今天一早菜市口又砍了几百个脑袋,据说这些人是勾结乱匪,至于旗人大爷们为何会去勾结乱匪,这就不是普通人能知道的了。袁宫保杀气重得犹如实质,没人敢这时候让他不愉快。
  后书房里坐满了北洋的一帮大佬,他们都是今天一早被叫过来的,说实在话,这个春节是他们最难过的一次春节。
  “都看到了吗?苏南、浙江、皖南也成了科社党的了,已经十三个省,半壁江山啊……”袁大头脸色铁青的坐在主位,所有人面前都摆了一摞报纸,各家都有,头版上都是苏皖浙三省易帜的新闻。
  看着心腹们一个个呆若木鸡,大头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尼玛,平时一个个都不得了,这时候就傻眼了?
  “大伙说说,咱们该怎么办?”大头催促道。
  众人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没一个吱声。他们心里也想哭,谁尼玛见过科社党这种对手?完全是不按牌理出牌啊。前面大伙还以为科社党至少要到今年年底,把地盘消化完了才会有动作,没想到动作这么快,而且还是传檄而定。仅仅一封公文,南方五省就易帜了四个(皖北和苏北还在北洋手里)。
  等了好一会儿,最近投靠的杨度才站起来说道:“宫保,这科社党不是要共和吗?他们都说了,只要共和制下,一切好谈。那咱们也就共和好了。”
  “什么意思?”袁世凯盯着他问道。
  “宫里的那个也该让位了……”杨度笑着说道:“宫保,没了皇帝,咱们也搞一个政党,和他们玩玩共和就是。美国也是两党制,中国也可以嘛……”
第114章
啊,海军!(上)
  1909年(宣统元年)2月28日,武昌造船厂。
  “突突突……”
  “楚泰”号和“楚观”号两艘内河炮舰熟练的停靠上了船厂的内部码头,跳板刚一放下,早已等候的船厂工作人员们,就拿着工具一拥而上。
  舰上的官兵们立即开始收拾东西,把所有能拿走的东西,如枪支弹药、仪器设备、床铺被褥、食品饮料等物品搬到岸上的库房,暂时存起来。办理好交接手续后,就拎着自己的个人物品,离开码头区。
  这两艘内河炮舰移交船厂之后,就会开始入坞大修,以及进行系统升级的工作。
  舰上官兵走上码头后,其中走在最前面那个身高1.8米的上尉对旁边的战友说道:“开成,听说咱们的新船已经造好了,不如趁现在去看看……”
  李昂连忙点头,兴奋的说道:“好啊,云台,听说这批新船从设计到制造,以及全部零件全都是我们中国自己的,真是太好了。”
  李昂同志只是“楚泰”号的实习舰长,他现在还在中国军事大学(原武昌革命军指挥学院)就读,进行为期半年的中级指挥课程的学习,这是PLA的规矩,是尉官升校官前的必须培训过程。即使是文德嗣自己,也不能破这个例,虽然有心提拔这个天才,但也要按流程来。
  不过,李昂能进中国军事大学这也已经是文总的特别关照,要知道这里可是培养校官的地方,学员都是从现役尉官中挑选的尖子。他去年10月晋升的上尉,才1个月就被选为军大学员,要是按照常规流程是无论如何也轮不上他的,军队是一个非常讲究资历的地方。
  李昂旁边那位高大的上尉是“楚观”号的实习舰长,也是这一期中级海军指挥课程的同学。因为海军军官的文化素质比陆军的更高些,所以他们的课程就省掉了很多文化基础课,学制也从九个月缩短到了半年。像易大毛那种土著陆军军官很多都是在部队里才脱盲的,和这些家伙没法比。
  这位“楚观”号的实习舰长名叫王光兴,字云台。四川顺庆府人,出身地主家庭,祖父是进士,曾在江南做过知府,父亲是举人,母亲是本地另一大家族的。王光兴是清朝海军第四批留英毕业生,毕业于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904年毕业后参加清朝海军,在海圻号上担任二副,1906年时因为同情革命被清军开革踢出军队,回到四川老家待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