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469


第075章
城管无敌(上)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6月6日,云南,昆明。
  云南新军的编制原本是“云南陆军混成协”,因为丁未革命的压力,去年清廷陆军部委派了崔祥奎为统制,随带北洋军校毕业生百余名入滇,补充军费、辎重,将云南新军扩编为“镇”,番号为“陆军第19镇”。下辖37、38两协,每协两标,每标3营,每营官兵536人,加上镇直属第十九炮兵标、马标、工程营、辎重营、机关枪营、陆军警察营、军乐队等,全镇官兵1.3万人(原时空是1.09万人)。
  说句公道话,第19镇还是很有战斗力的,不比北洋六镇差多少。锡良在四川时长期受到星科的信息轰炸,眼界扩展了不少,再加上受到共同社先进装备的刺激。所以老锡去年在云南练新军的时候,就组建了专门的机枪营,装备了50多挺马克沁重机枪,这比北洋都先进。
  但是统制崔祥奎却是北洋派军官,大头的亲信。他自恃钦点,十分轻视军中的川、湘、云、贵籍的军官,造成19镇内部派系不合,矛盾重重。而且在李经羲任云贵总督后,奎哥也不把他放眼里,两人关系极差。
  不过他们关系再差,那也是清廷内部矛盾,在隔壁科社党打过来的前提下,他们还是没有互相扯后腿,不过也仅此而已,要他们舍己为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比如去年年底的时候,为了防止湖南的革命党攻打贵州,李经羲就准备调动一个标过去,但奎哥死活不同意,因为他认为贵州不属于他的防区。幸亏湖南后来被温和得多的立宪派夺取了政权,要不然贵州说不定早就危险了。
  等到科社党打湖南了,李经羲又旧事重提,他非常清楚,科社党可不像立宪派那么温柔,搞不好就要被爆菊的。但奎哥还是不同意,两人把官司打到了北京,还没等他们分出个子丑寅卯,文德嗣又在四川起义了。而文德嗣的起义速度远远超过所有人想象,还没等他俩商量出办法,四川的起义军就已经解放全川大部分地区,并分兵攻击云南、贵州。
  一转眼,贵阳、遵义陷落,革命军的第一方面军又从湖南策应,攻克了思州府(岑巩)、铜仁府、镇远府和黎平。云南方向的东川(会泽)、武定也被攻陷,革命军的先锋距离昆明只有100多公里了。从现在的情况看,贵州基本上是没指望了,崔祥奎更不敢分兵,打算集中兵力坚守昆明。
  从某种程度上说,革命军这个时候打过来还真不是时候,原时空参与19镇起义的大批革命派进步军官此时大多不在,他们要么在其他地方,比如蔡锷就还在广西干活,广西新练常备军第1标标统,兼广西陆军小学堂总办、广西兵备处总办。要么还在国外留学,比如罗佩金、李根源、唐继尧、黄毓英、李鸿祥、谢汝翼等等,都还没毕业呢。
  如果这些人在的话,19镇恐怕早就起义了。现在19镇虽然也有一些革命派进步军官,但并不占主流,崔祥奎带来的北洋军官又占了很多重要位置,革命派大都是些小角色,要么就是没实权,势力发展得很吃力。加上几个省的新军都是造反主力,李经羲和奎哥对19镇更是严防死守,这让他们根本没机会动手。
  不过,这都是以前的情况,现在因为科社党的大兵压境,奎哥把他很多亲信都调到前线去了。他现在也只敢相信自己从北洋带来的亲信,川、湘、云、贵籍的军官他已经不敢相信了,星科公司对这几个省都有渗透,要是派他们去前线,天知道会不会临阵倒戈。于是对革命派的盯防也就没那么严了。
  在昆明城西有一间豪华的大宅院,这里是王家的一处别院。当代家主王飞将是云南有名的狗大户,大地主兼大买办、大资本家。王家本来就是世代经商,前几代靠倒卖缅甸的翡翠发了大财,从上一代开始,又当起买办,从事进出口中介,到了王飞将这代,又玩实业了,搞起矿山、办起工厂。
  王飞将本人也有个候补道的头衔,但他觉得这样都还不保险,眼红他家的太多了。他想了很久,觉得手里有枪杆子才最保险,就一狠心把三代单传的宝贝儿子王秋送去日本军校留学。可王大少爷是见过世面的,还是个军迷,对世界军事不算陌生,1902年他从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又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呆了一年多,就觉得日本水平不行,1904年就换到号称“陆军头号强国”的法国去留学了。
  去年王秋从圣西尔军校毕业回国,王老板就去大佬们那里活动,给王秋在军队里活动个位置。他先找的是19镇统制崔祥奎,但奎哥本来就看不起云南籍的军官,何况还是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子。王老板当时来给儿子求官的时候,他就只肯给几个队级副职(副连级),还不是带兵的。
  不能带兵的军官有个鸟用!王老板气鼓鼓的走了,转身就找到李经羲家里,他和老李关系很好,要不是儿子最想去的是新军,他第一个找的就是他。李总督果然够意思,二话没说就直接给了个管带,虽然不是新军的,但肯定是带兵的实权管带。没办法,新军的职务他也安排不了,奎哥正和他打擂台,怎么可能给他这个面子?
  按理说,刚毕业就当个实权营长应该很逆天了。但王秋却气得不得了,因为这个管带不是正规军的,而是昆明巡防营的管带,呃,按后世的话说,也就是相当于昆明市城管大队长兼武警大队长再兼消防大队长(当时很多地方的巡防营都同时具有城管、巡警、武警甚至消防队的工作)。
  但王老板却十分满意:这个职务好啊,又掌握了枪杆子,又离家近方便照顾家里,哪里不好了?臭小子懂个屁,新军哪里好了?那是要和兀匪打仗的,兀匪可厉害了,连大名鼎鼎的湖北新军都不够他们打的,就云南新军这块料和他们打起来,不是送死吗?你小子要出个什么事,老子这偌大家业传给谁?嫌巡防营装备不好,兵员质量不好?呸,老子别的没有,就是钱多,你要啥装备拿钱去买就好,要什么人去招就是,先拿200万去,不够再找你爹我要……
  既然老爹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王秋同学也只好认了。也就一门心思的操练他的城管大队,哦,是巡防营。既然王家舍得自己出钱练巡防营,总督李经羲自然是乐得高兴,正好奎哥跟他不对付,把巡防营拉起来也算是对19镇的一个牵制。李总督也有心扶持一下巡防营,作为自己的本钱,不但对王秋的整编行动大开绿灯,还送藩库里拨了30万两,让王秋专心的搞。
  而奎哥对王秋的做法完全是不屑一顾,他认为这完全是败家子在烧钱玩呢,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懂个屁的练兵啊。再说就巡防营那几根葱,再折腾也成不了大事。他还时常把这事当笑话,讲给亲信们听。
  好吧,奎哥的想法也不能算错,如果只有王秋一个人的话,肯定是折腾不出什么名堂,他再天才也只是个刚毕业的军校学生而已,能把巡防营那些老兵油子整服帖就够他忙活了。但是他忘了一件事,王秋是有同学的。而且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不但奎哥不知道,就连那王飞将也不知道,那就是王秋还是个革命党!这就是说,他还有很多同伙。
  最重要的是,他参加的这个革命党,不是同盟会那种战五渣,而是当今中国最强大的势力——中华科学社会主义党!
  没错,王秋同志现在是中华科社党的外围组织——中国科学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一名团员,入党积极分子。他在圣西尔军校读书的时候,看到了《唯物中国》这本书,从此成了文德嗣的脑残粉。又接触到了星科公司派遣的留学生团体,没过多久他就被感化了。经过一番学习和考察,被星科巴黎支部正式吸收为组织一员了。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青年团】这个组织的前身,叫做“《唯物中国》读书会”,是星科集团有意识的吸收进步青年组成的一个沙龙性质的社团,组织很松散,成员来去自如。经过将近一年的发展,逐渐正规化、严密化,在科社党正式挂牌后,这个组织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外围组织。
  王秋毕业后,上级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没有让他直接去革命军报到,而且安排他在昆明暂时潜伏,发展地下组织。虽然没有混进新军,让他十分遗憾,不过科社党并不在乎。巡防营那也是军队啊,清廷官僚们看不上以及不关注,正好方便了王秋行事。
  于是,昆明巡防营一开始招人没多久,就有很多人跑来报名,其中很多还是军校生,他们都自称王秋的同学。王秋毕竟在亚洲欧洲的军校都呆过,同学们多一点也是很符合逻辑的事情。再说,当时很多军校生,尤其是德国和日本之外的留学生,在清军里混得并不好,跑同学这里来,也很正常。
  上级组织不但给王秋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还派了一个叫李克泽的政委,带着100多名士官过来“应征”。当然,他们都是打着“难民”旗号过来的。李克泽这批人都是生化人,各个都是战技精湛,纪律性超好,很快就成了巡防营的骨干。
  经过大半年的整编,现在的昆明巡防营完全大变样,分为7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2个炮兵连,1个战斗工兵连和1个辎重连,以及医疗排、侦察排等营部直属部队,人数达2400余人。武器更是一水的先进装备,春田MK1步枪、M1906手枪、眼镜蛇机枪、马克沁机枪,炮兵装备的是1907式75MM步兵炮(原时空日式92步兵炮的升级改进版)。
  现在的巡防营不但装备精良,而且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原来的那些兵油子要么被辞退,要么被彻底改造,这期间李克泽政委和几个政工干部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此时,王秋正在这所大宅院里和巡防营的骨干们开会,商量怎么策应友军的进攻。
第076章
城管无敌(中)
  昆明,王宅。
  王家这座大宅院是王飞将特别给宝贝儿子王秋准备的,因为王秋在欧洲留学,王老板就专门请来了几个英国设计师,设计了这座维多利亚风格满满的西式建筑群。在到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昆明城里,它显得非常另类。
  这个占地3亩的大宅院在去年初装修好后,就一直空着,只有几个打扫的仆人守着,等到王秋回国后,才正式启用。王飞将完全不知道,他的宝贝儿子已经把这座占地宽广的别墅搞成了科社党在昆明的秘密基地。
  此时,作为户主的王秋,正在后花园里和一帮军官开会。他们这支部队在革命军中的正式称号是“暂编第1独立步兵团”。团长是王秋,政委是李克泽,军衔都是临时少校。
  王秋面前摊开了一张大比例云南省军用地图,他拿着一根教鞭指着昆明北面说道:“22团、24团的同志们已经快到鸡街了,按照他们的速度,今天下午就能打到富民……”
  政委李克泽说道:“鸡街那边地势险要,崔祥奎已经把19镇最精锐的部队顶上去了,22团、24团可能会面临苦战……”
  “怕什么,我们有空军呢。他们再能打能挡住我们的空军同志?”王秋笑了笑,他对组织的武力有着无比信心。“再说,我们也不会干看着啊,要是我们从后面给他们来一下……”
  李克泽否决了这个前后夹击的计划:“王团长,总部给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牢牢控制住昆明城,在情况没有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能擅自改变计划的。再说我们团的人手有限,控制昆明已经很紧张了……”
  “现在新军的大部分主力都顶到富民去了,昆明城里只留了2个营,城外还有从澂江府(今澄江县)调过来的巡防营。楚雄府、临安府(今建水市)的巡防营正在赶来,如果我们拿下昆明,他们可能是第一批来攻打的敌军。”
  “首先我们要控制住总督府、电报局,还有滇池的几个码头……”
  “第七十六标第二营在城东,第三营在城北,附近地形是……”
  “一连、二连和炮一连负责第二营,三连、四连和炮二连负责第三营,五连和战斗工兵连负责总督府,侦察排负责电报局,六连、辎重连和机枪连负责城门和城墙,七连作为预备队……”王秋这边的辎重连和清廷新军的同行不一样,他们也是有相当战斗力的,他们的训练内容与步兵完全一样,除了没有装备重机枪、迫击炮,其他装备也都是一样。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的把计划完善起来。
  “那么,我们就定在下午2点,准时发动,现在大家对表……”王秋摘下手表放在地图上,作为基准。众人纷纷拿出手表核对起来,地图周围顿时多了20多块一模一样的黑色哑光手表。
  在这个时代怀表才是主流,手表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改装的,还是很稀罕的玩意儿,要等到1911年,卡地亚才会正式将这种形式的钟表商业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表。要是在其他地方,很难同时出现这么多相同样式手表的。
  当然,文总既然来了,历史当然就不一样了,在去年6月,星科集团就推出了十七八种商业化的手表,王秋他们戴的是专门提供军队的三防手表,在欧美市场上要买280美元一只。别嫌贵,不带还价的,最贵的工艺手表,只接受预定,价格从2500美元起,上不封顶。
  ……
  会后,战友们各自离开,做准备去了。
  王秋也回到自己的别墅,刚一进门,马彤、蔡蓉、索尼娅、小鸟游真白、早苗里香、雪姬黛兰、克娄巴特拉等七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就围了上来。
  “老公!”,“打铃……”,“阿纳达……”一阵莺莺燕燕的嫩声娇啼,妹子们七手八脚的给王秋换上家居服、拖鞋,众星捧月般的把王秋扶到沙发上坐下。又送上茶水、点心、水果啥的,还有两个妹子马上抢过王秋一条腿,给他捶腿,还有两个给他按摩手,背后还有个给他按摩头部。另外2个妹子看看抢不到王秋,就拿过茶杯和果盘,嘴对嘴的给他喂起茶水和水果……
  一时间,整个客厅都香艳无比,笼罩在一片粉红色的气氛中。
  没错,这七个萌妹子都是王秋同学的老婆,马彤和蔡蓉分别是他老爹老妈定下的亲事,也是他表姐表妹。小鸟游真白、早苗里香这两个日本妞是他在日本留学时泡到的,另外三个是他在法国留学的战利品。索尼娅是个毛妹,雪姬黛兰来自法属圭亚那,据说有阿兹特克皇室血统,克娄巴特拉是个希腊妹子。
  总之,这家伙就是个让无数男人羡慕嫉妒恨的人身淫家。你问他父母会不会同意这么搞法?怎么可能不同意?王同学可是三代单传,他家里巴不得他广开后宫,全处全收才好。他把几个外国妹子带回来的时候,他老爹老妈都高兴得见眉不见眼的。王老板见人就吹嘘自己儿子牛逼,连洋妞都能几个几个的往家里带。
  王妈妈就更不用说,她虽然是超级醋坛子,对自己老公看得很紧,搞得王飞将成了著名“气管炎”和“床头柜”,到现在连个小妾、外室都木有。但是对自己儿子就是另一种标准,“我的儿媳妇就要多多益善才好,要是没个三妻四妾的,那还是我的儿吗?”王妈妈对王秋这样说。王秋本来想问一下老爸那边该怎么算,但是想了想老妈的彪悍,没敢说出来。
  至于组织上会不会有意见?嗯,这个不需要考虑,现在还没有推行“一夫一妻制”。步子迈得太大会扯到蛋的,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教育,以及生产力发展,是很难让多数人接受的。毕竟多妻制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准确的说是一妻多妾制),要是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社会阻力会非常大。要改变这种传统思想,这起码要有一代人到三代人作为缓冲。毕竟这种你情我愿的民事问题,不能像土改或刑事问题那样强制执行。
  因此现阶段文总对于组织成员,只是提倡“一夫一妻制”,这主要是考虑到男女比例问题,但并不是强制执行。所以组织上对王秋开后宫的行为就当没看到,只是对他说明,以后你们的生育补贴就木有了。
  是的,这也是文德嗣打算采取的措施,凡是老婆的数量超过一个的家庭,就不享有生育补贴,从经济加点儿限制,是一种比较好的手段。文总还计划过一段时间,给开后宫的加点税。另外就是取消外室和妾室制度,在法律上都算妻,当然顺位会有不同,这主要是参考婚姻时间。凡是老婆和子女在法律人格上一律平等,正妻和嫡子女无权擅自处置妾室和庶子女,并且都有继承权,继承顺位和份额按婚姻时间和地位排列,即使是妾室和庶子庶女也保证最低限度的继承份额,不会一无所有。
  不过对于王秋这样的狗大户,这些都不是问题,那点生育补贴也不算什么,没有就没有。老婆地位平等也不算什么问题,反正他都搞得定。
  但不管怎么说,王秋这种把后宫开到外国去的行为,还是引起了很多男性的羡慕嫉妒恨。他们私下里只要一提到王秋,首先就是一句“呸,去他姥姥的王秋!”因此,王秋同志回国没几天,就在江湖上多了一个“姥姥王”的外号。
  吃过午饭后,王秋辞别了几位娇妻,到军营里去和同伴汇合了。
  ……
  总督府。
  李经羲今天一早起来就觉得眼皮子直跳,他就隐隐有不好的预感。果然不出所料,他牙还没刷,马弁就送来了一个坏消息,兀匪已经打下了武定州城,距离昆明只有百多里地了。
  中午,又有消息传来,兀匪兵锋直抵鸡街(今寻甸县鸡街乡),即将攻击富民县。
  虽然和崔祥奎尿不到一壶,但李总督也希望这家伙现在能给点力,即使挡不住兀匪,至少也多少顶几天。想到这里,他又忍不住抱怨锡良:尼玛,都是你养出了这么个大反贼。
  不过,现在老锡的日子也不好过,湖南、福建的乱党都在虎视眈眈,内部也不消停,孙文的手下隔三差五的就要闹腾一次,根本不可能来支援。
  其实李经羲对清廷的末日早已看得清楚了。有次他率幕僚登上昆明名胜大观楼吟诗赋词,劈头第一句就是“西山惨淡滇池碧,万象埋忧入酒杯”。在原时空的两年后,革命党人蔡锷、李根源等,在他眼皮子底下进行革命活动,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有人提醒他:“讲武堂多革命党,虎大伤人。”他也置若罔闻。蔡锷身处困难时,李经羲还资助他500块银元,并收过他的门生贴子,还将人家揭发蔡锷反朝廷的密信拿给他看,劝其小心谨慎从事。
  这也不能说他就是同情革命,或许他只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无论怎么说,当总督到了这份上,已经是很没立场了。不过他在新军起义后,又死活不愿投降,最后被蔡锷礼送出境。所以,这个人的立场是很摇摆的。
第077章
城管无敌(下)
  李总督在本时空的表现也是一样,王秋整编云南府巡防营的动作很大,一招兵就有那么多的同学、难民来应聘,一买武器就有大量先进武器送来,好吧,这些都勉强有理由解释。
  但那百多个“难民”怎么看都不像难民啊,那身彪悍的军人气息十里外都闻得到,天底下有比新军还精锐的“难民”么?只要智商正常的人都会觉得不太正常,但是李经羲还是假装不知道,任由王秋去搞。
  对于此次科社党攻打云贵,李经羲觉得说不出的冤枉,原本看着科社党对童萌会口诛笔伐的架势,应该是要火并一场的,他还准备看热闹来着。可是谁知道,科社党就跟吃错药似的,放着骂了半天的童萌会不打,反而一闷棍敲在他这个围观群众的头上。
  卧槽,刺杀你们陶成章的人,又不是我派的,跑来打我干嘛啊!李总督差点哭晕过去,这尼玛该找谁说理去啊?
  李总督心情不好,难免影响到胃口,午饭的时候也就随便吃了碗过桥米线,就准备午睡。但是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当下就坐起来,把床边的收音机打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