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469

  北部纵队的先锋营就装备了60多辆这种微型战车极其各种变形车,也幸亏是有了这些家伙,要不然他们的速度会更慢。
  ……
  当天晚饭后,熊家锋和营里指挥员在帐篷里再次按照预案,在电子沙盘上进行了战术演练。他们营这次承担的作战任务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作为纵队的先锋他们要在陆航支持下,连续突破印度斯坦军的3个据点群,推进到英吉利巴扎尔东北方的印军第七师基地的正面,为后续主力开辟攻击通道。
  整个攻击路线的直线距离是100公里左右,但在这险峻的山区实际路程要超过150公里,不少路段的高差在200米以上,指令他们必须在明天九点前攻击到达预定地段。1团的2营和3营分别在他们营的两侧攻击前进,扫除其余的印度斯坦军的哨所和据点,阻截那些印军对中路的增援。4营是预备队,熊少校当然不想让预备队来支持他。
  “一连,你们负责这里……”
  “二连,这一块交给你们了……”
  熊家锋营长把1、2、3连组成轮番突击的攻击阵营,4连作预备队。他让实力最强的1连作前锋攻占5公里外的印军A集群据点,经侦察那里是个连的印度斯坦军,筑有32个火力点,有防空阵地。1连得手后,2连即穿越这里直扑3公里外的B集群据点。在这个地区并没有多少可通行的路,这条路算是到第七师基地最“好的”通道,两侧虽有些枝杈的路,有几段还得借助这条路绕过去。可见2营和3营也是很艰苦的。B据点的规模要大得多,有个连的兵力和个营部,至少有4个火力点,还有炮兵阵地和机场。2连得手后,再由3连穿越过去,继续攻击7公里外的集群据点,那里也是个连的兵力,同样有大批的明暗火力点。一旦攻占了这连串的印军前沿据点,他们就直逼印军第七师的基地。
  144师的地面攻击部队主力将沿着他们开辟的通道到达攻击地域,会同148师等部队围攻印第七师。他们营以及整个1团将回师扫荡这一地区的各印军据点,并保障这条重要通道的畅通。他们将创造陆军在山地作战中推进速度的世界记录。
  “营长,请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各连的连长纷纷保证。
  熊家锋说道:“明天如果没有暴雨,我们将得到陆航团的支持,这样我们的行动会更顺利……”
  “营长,就算是没有陆航,咱们也能打下来。”二连长很有信心的说道。虽然对面有一个师,人数是他们的十倍,但是到了现代,战斗力已经不能用完全以人数衡量了。
第697章
打击(五)
  休息了八个小时之后,先锋营在凌晨3点就起床集合了,他们快速的收起了帐篷等野营装备,这些东西都是傻瓜化设计,拆装非常方便。一顶班用帐篷4个人一起十分钟就能收好。这边在收拾帐篷物资,那边的炊事排已经准备好了热腾腾的早餐。
  “老李,今儿早上吃什么?”一个少尉向炊事班班长问道。
  “稀饭,豆浆,刀削面,鲜肉三鲜包子,红糖桂花包子,午餐肉夹馍,椒盐花卷,四川泡菜,乐浪辣白菜,麻辣鱼干……”该营的炊事车也是使用了“灵猫”底盘的变形车,和其他部队用轮式车辆底盘的炊事车不一样。
  少尉说道:“我要三个肉包子,两个糖包子,一份麻辣鱼干,再来一碗豆浆……”
  “我要碗刀削面,五个肉包子……”
  官兵们领到自己的饭菜后,就蹲在地上唏哩呼噜的吃着。
  “喏,拿着,这是今天的干粮。等会儿要打仗,午饭可能就吃不到热的了……”营后勤参谋领着一帮炊事兵,抬着几个大桶,在挨个发干粮。
  “班长,这是啥?”一个新兵蛋子看着手里的一堆东西,拿起一根像香肠的东西向旁边的班长问道。
  班长看了看说道:“这根是高能营养棒,吃一根能顶一天。”
  “为什么以前没见过?”新兵蛋子问道。其他的罐头、干粮都能理解,虽然看起来也和自己包里的不太一样。
  “这些东西都是连里保管,有行动才发,你小子才来几天?没见过很正常……”班长看了看手里的高能营养棒,有些眼馋的说道:“还不都是因为这东西做得太好吃了,以前都是发到个人手上,结果一发下来用不了几天,就被大伙当零食吃掉了。后来上头就规定,这些好吃的口粮平时都收到连上保管,有任务才发……”
  “真的那么好吃?”新兵蛋子有些疑惑的把这堆干粮收起来。
  要说本位面中国的军用口粮是一件很囧的事情。在敬爱的文总的亲切关怀下,中国对军用口粮的开发一直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因为文德嗣本人就是个大吃货,他对口粮的要求很高,要求开发的口粮都要送给他品尝,要他满意了才算合格。
  可他也不想想,自己是什么出身,23世纪的人,那都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家伙,什么好的没吃过?“要我满意”这个要求可把负责研发军用口粮的技术人员们搞得欲仙欲死的,不过好在我大中华可是大吃货帝国,牛叉的厨师可称得上车载斗量,军用口粮研制中心在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之后,从民间招募了一大批名厨和营养学家,大家群策群力。反复折腾了几年,被敬爱的文总PASS了无数次之后,终于开发出了让他老人家满意,而又有营养有热量的“合格品”(写做合格,读作超优)。
  发到部队试吃后,大家都说好,战士们纷纷表示:“这东西比零食还好吃!吃了就停不下嘴……”文德嗣得知官兵们的评价之后,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又干了件好事。就下令量产,大量配发部队。
  口粮好吃,这似乎是件好事,但是很快囧事就来了。口粮发下来之后,就受到了官兵们的追捧,他们真的把这些东西当零嘴吃了,因为热量高,搞得他们连正餐都吃不下了。好吧,这都是小事,本位面的中国是不缺这点儿伙食费的,但是口粮是作为应急的东西,都当零食吃了,到了真正需要的时候怎么办?
  接到报告之后,文德嗣才发现自己干了件自以为聪明的蠢事,感情原时空那些国家把口粮做得让人吐糟,并不是那些人愚蠢。但是等他醒悟过来,就已经不好改了,要让那些吃惯了好吃的官兵们,再去接受不好吃的东西,恐怕就会引发不满。于是就只好将错就错,一方面把常备口粮慢慢更换,另一方面那些好吃的品种也保留,但是平时不发到官兵手里了,有连队集中保管,有任务时才发放。
  ……
  先锋营吃完早饭,收拾好行李之后,向着A据点继续前进。翻过大吉岭山脉之后。道路条件就好多了,虽然无法和国内相比,但是至少不会出现战车开着开着就一头陷入泥潭这种囧事。
  得益于“灵猫”车族的全电动化,他们的行军几乎是无声无息的,这也是电动机对于内燃机的一项优势,整个营60多辆车,只发出了很轻微的履带与地面摩擦的声音。在加上卫星导航系统和夜视装置,他们哪怕一点灯火不开,也能在这个黎明前的黑暗里畅行无误,再有这次参加行动的驾驶员都是手艺高强的老司机,绝对不会有看不清路面,一头开沟里去这种事情。
  60多辆灵猫肯定是装不下一个营的,所以很多官兵都是玩“挂票”,要么坐车顶,要么用武装带把自己固定在车上的栏杆、把手上。“灵猫”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些问题,车厢两侧都是有踏板的。
  “老严,要是咱们的步行车能服役就好了,这样咱们山地师也能装备重火力啊……”在指挥车里,熊家锋对自己搭档,教导员严辰旭少校说道。
  “是啊,要是步行车服役,咱们山地步兵也能有不亚于机械化部队的火力了……”严辰旭点点头,深表赞同:“不过听说还有好些技术问题解决不了,现在不能作为现役武器量产……”
  本位面中国在文德嗣的干预下,根本没有走弯路,而且还有好多出于历史经验教训搞出的好东西。步行车辆就是其中一例。众所周知,中国的地形复杂,本土核心区就有四分之三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地形,所以山地步兵在中国陆军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现代战争,火力要求越来越强,后勤需要也越来越大,如果再以过去的传统模式,那么山地部队的战斗力就会与时代大大脱节,成为一个软肋。对于中国这种国土辽阔,地形复杂的国家来说,这种软肋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就必须增强山地部队的运输能力,而在山地条件下,普通轮式车辆自不消说,那肯定是寸步难行的。哪怕是所谓的全地形车,以及越野能力最强的履带车辆,也只能适应少部分山地环境。直升机化也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大家都知道,直升机这玩意儿实在太贵了,而且在气流变化激烈的山区也不好使用。
  于是步行式车辆这种很科幻的东西就出现了。在高能电池这个能源问题解决后,中国就开始开发适应山地作战需求的各种步行式车辆,尽管搞了十几年,但是现在还存在不少问题,到现在为止,也只是试生产了一些,作为实验型号,没有正式装备部队。
  熊家锋所在的144山地师也接到过实验任务,他们这些军官都是知道这种新式装备的。
  ……
  此时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间。夜雾弥漫着整片天地,天黑得像锅底。此时,星月无踪,浓得化不开的夜色,把一切都涂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黑夜的帷幕笼罩着整个大地,四周不时响起虫鸣和野兽的叫声。植物的绿叶上滚落着硕大的露珠,滋润着这山区的夜色。
  突然,地面微微震动,若有若无的摩擦声从远处传来,几只夜行性的小兽慌乱的逃进森林深处,震动越来越近,几片树叶微微一抖,滴下了几滴露珠。
  片刻之后,一队面包车大小的履带式战车碾过狭窄的道路,擦着周围的枝叶,以70公里的时速向西南方向疾驰。
  “营长,数据链发来最新情报,A据点无异常行动……”情报参谋把一份侦查机得到的照片传到了熊家锋的电脑上。
  “嗯,我知道了……”熊家锋看着几张十分钟前的照片,松了口气。
  对于印军这个对手,熊家锋是决不会小视的。这帮人这二十几年来就不断地参与了包括一战、独立运动等等大小冲突,实战经验相当丰富。为了给中国添麻烦,英国和美国,还有德国、苏联等一些大流氓都给他们提供了不少先进武器,而他们对于这些武器的实际运用相当熟练。经历了这么多的战斗,能存在到现在的,就绝不是什么战五渣。
  这时,车队在一个山丘前停了下来。
  “营长,到了……”作战参谋报告道。
  “命令各连,准备战斗,另外发信号给总部,我们已经就位了!”熊家锋说道。
  因为电动车辆无声的特性,先锋营把下车地点设定在了距离目标只有3公里的山丘后。二十分钟后,先锋营的各连已经运动到了A据点外围。
  “嗯,看来对方没有察觉……”熊家锋在1000米距离的树林里,用夜视望远镜看着目标营地的动静,发现对方的情况还是和先前的情报一样,虽然增加的岗哨,但是看那些哨兵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没有料到会遭到中国军队的突袭。
  准确的说,他们根本没有料到中国军队的速度来得这样快。按照他们的经验,要翻越大吉岭山脉,起码得四五天呢。
第698章
打击(六)
  此时是当地时间4:55,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分。
  印军的这个据点是在一块台地上,周围是一圈山峰。他们在反斜面上构筑了坚固的炮兵阵地,配置了多门102和152毫米榴弹炮。当中国发出警告之后,他们还往这里加强了大量的防空火力,还设置了英美制式的对空雷达和防空导弹。这些武器大多设置在反斜面,而且地形复杂,常规的炮击和空袭都难以摧毁它们。
  一群电动版的直-11“蜂鸟”微型直升机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它们是来运输火炮的,刚才他们已经从后方把加强给先锋营的两个炮兵连和12门10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送上了附近的几处制高点。这种电动直升机最大的优点就是噪声超级低,而且还有后世大名鼎鼎的“隐形旋翼”,可以极大降低雷达的探测距离。用于隐秘行动,这种微型直升机是再好不过的载具。
  “蜂鸟”直升机本身就很小,像眼下这种复杂地形,印军使用的老式雷达几乎是无法发现的。因为采用电动机和减噪音螺旋桨,即使是无法隐藏的旋翼破空声,也低了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在六七公里之外,就难以分辨了。虽然这种直升机非常小,但是力气绝对不低,可以吊运500公斤以下的物资,2架直升机就可以把一门10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分装吊运走。
  当炮兵阵地布置好之后,作战参谋又给熊家锋报告一条新情报:“营长,我们师属陆航团的武装直升机已经到达,正在30公里以外,随时可以发动攻击。陆航要求我们指引攻击目标。前指命令,五点整发动全面攻击!”
  前指的攻击指令终于下达,刹那间熊营长只觉得热血沸腾。“好,现在都已经就位了。通知各连,炮兵加入攻击序列,步兵引导小组准备为陆航和炮兵指引目标……”
  下达命令之后,先锋营的官兵们全都利用这攻击前的最后几分钟,对自己的武器进行最后的检查。熊家锋也不例外,他最后整理了自己的突击步枪和随身的武器。他用的步枪并不是制式的81式,而是星科防卫装备集团公司生产的“蝮蛇”式突击步枪。
  按照现在中国的规定,官兵们是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武器,自卫的手枪和主武器的步枪都可以自己选,觉得81式不爽可以自己买喜欢的,但子弹就那么几种,如果使用非制式弹药,那就请自备吧。另外,如果武器损坏了,后勤那边修不来或者没配件也请自己负责。所以大多数官兵还是选择了制式武器,只有一些自认为逼格比较高的,或者是枪迷的家伙才会自备武器。
  熊营长是属于后者,这家伙是个典型的枪粉,仗着“军官可以购买所有种类的轻武器”这条规定,搜罗了世界各国的枪支,家里起码有长短枪上百条,全是各国的经典型号。“蝮蛇”式突击步枪就是他个人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步枪,这种星科防卫出产的突击步枪,性能确实极为优良,但就是太贵了,售价是81式的三十几倍,所以无法成为步兵的制式装备。
  而且这把枪还是他特别定制的。打仗嘛,当然要用最趁手的武器。“蝮蛇”步枪精度高得让人惊叹,换上重枪管,加上瞄准具之后,在600米距离上可以当狙击步枪使用,还是连发的。当然,以他这种中级军官的身份,如果等他用上步枪,那就说明情况已经不妙了。但是有备无患嘛。
  ……
  当熊家锋手腕上的夜光野战电子表跳到5:00后,总攻击开始了。
  在这一瞬间,轰隆的巨响震撼了夜空,壮丽的火光在A据点周围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大批炮弹和火箭弹划过夜空的景象十分壮观,整个地区一片地动山摇。
  营属炮兵连的120、81、60毫米迫击炮,82毫米无后坐力炮与107毫米火箭炮以最大的射速向与A集群据点发射炮弹,团部加强来的2个炮兵连则以105毫米榴弹炮猛轰B据点,集团军的远程火箭炮则以密集的火力砸向C据点。
  在炮弹出膛的同时,配属给先锋营的直升机也从20公里外的临时降落点腾空而起,以擦着树杈的高度向预定目标飞驰。
  4架直-10“虎甲”武装直升机(原型长弓阿帕奇)在前面开路,后面是4架搭载火力校正小组的直-5“黑鹰”运输直升机。不过它们都是电动版,现在的样子和原型区别极大,首先是机身背部的发动机和减速机组不见了,只是一个圆盘状的超薄大直径的直流电机紧贴在顶部,它拥有1500千瓦(2011马力)功率,用于直接驱动主旋翼。这个改进使得直升机的气动特性有了改善。更大的区别是尾桨不见了,只有一根略粗一些的尾梁伸向后方,其端部有一片垂尾。
  这是因为它们都采用了“环流控制技术”,使其成为了无尾桨直升机。也就是去除尾桨,在尾梁上开一条长缝,通过侧向吹气使主旋翼的尾流在尾梁两侧的速度不同,由此产生了平衡反扭矩的侧推力。尾梁内没有喷出的气流流向尾部,从可控制的喷气锥直接喷出,以提供航向操纵推力。本位面中国采用的技术也和这个差不多,但更有了改进。这些直升机尾梁的外壳由一台小电动机转动,由于附面效应主旋翼的尾流在尾梁的两侧形成了速度差,同样产生了平衡反扭力的侧力。只要控制转速就能提供航向操纵力。这种方法更节能,噪声更低。
  其实这项环量控制技术在后世的七十年代就有了,未能得到普及的原因是后来的直升机大都使用了涡轴喷气发动机,它们向后喷射的强大气流虽然提供了部分的前进推力,但极大地干扰了主旋翼吹向尾梁的下洗气流,导致环流控制力无法形成。而中国这些电动直升机的原理不同,发动机没有向后喷射的气流,下洗气流可以不受干扰的吹在尾梁上,尾梁外壳旋转后产生的环流侧向推力非常强劲。
  低速大扭矩直流电机取代了二台涡轮轴发动机及其减速机构,直接驱动巨大的旋翼,由于不需要向尾桨传递动力,动力实际上有了相当的提高。虽然电动机的重量比涡轮轴发动机要大,但驱动装置的总体重量并未大多少。而且电动机的效率远远超过涡轴加变速机组,前者可以达到90%,而后者只有30%,1500千瓦的功率看似不高,但是实际功率远远超过原版的两台1500千瓦涡轴发动机,其强劲的动力(短时间可达2700多千瓦)把最高时速提高到380公里。电动机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是全封闭的,在飞行时根本不会吸进杂物,从而造成发动机损坏坠机等事故。所以它们不怕沙尘暴和撞鸟。
  直升机群到了地头后,发现那里山上的印军哨位已经在刚才的炮击中土崩瓦解,只剩下几个惊慌的士兵,此时正徒劳的向直升机射击。于是“虎甲”立即投入残敌的打击,用它们搭载的30毫米链炮把几个可怜的印军打得支离破碎。
  清除残敌之后,“黑鹰”则迅速在早已选定的高地上放下了火力校正小组。这些火力校正小组由10个人组成,2名是校正员,还有2名是引导员,他们有激光指示枪、雷达照射器,其余6人装备轻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和自动步枪负责保卫,他们一着陆就立即开始工作,以夜视仪、热成象仪来搜索目标,校正炮兵的射击。
  “虎甲”在周围巡视一圈之后,没有发现敌人,就投入对据点的打击。而“黑鹰”迅速返回,第二次把几个迫击炮班送到了据点群周边的山上,占据了制高点的炮兵们不断地向印军阵地准确地发射炮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