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转1906(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469

  再把这种“再生肉”搅碎成肉泥后,加入猪肉味调节剂就是猪肉泥,加入牛肉味调节剂就是牛肉泥,想什么肉,就加入什么口味调节剂就好,很方便的。不过这项技术还有很多比较高大上,所以没有开放给民间,只是向那些有出口订单的企业直接出售肉泥成品,让他们拿回去加工成罐头卖出去。
  但中国企业即便是这样干,还是比欧美的资本家们有良心多了。哪怕是“再生肉”那也是经过了一次转化,至少没有直接用死肉和变质肉,而且“再生肉”的营养含量绝对是包够的,你最多说它不算是真肉。
  鄱阳向高食品公司有出口名额,自然也有资格购买这种“再生肉”,这些东西都被他们和次品猪肉混在一起,做成罐头后再送到欧战前线。
  虽然知道内情的人对这种东西不以为然,但毛熊和二德子却非常满意这种产品。他们当然不知道内情,呃,或者他们就算知道了也无所谓。反正都是给灰色牲口和炮灰们吃的,又不是给贵族老爷们吃的,差点就差点,有得肉吃就不错了,还由得他们挑三拣四不成?
  大家都知道,前线士兵要在高强度的战斗中保持战斗力,每天都需要摄入足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但是战场上很难给士兵们提供鲜肉(高级军官例外),他们能吃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咸肉。这种东西又干又硬,处理起来很不方便,也不好消化。要说这种东西真心碉堡,就算是物资供应最奢侈的美国大兵,在一战时也吃过南北战争时期的咸肉。至于这东西的硬度嘛,反正大兵们用这东西做成工艺品,还能用锉刀和砂轮打磨。而且最关键的是,别看咸肉难吃,但这玩意儿的价格也不便宜。
  而中国的午餐肉罐头就不一样了,不但可以长期储存,而且食用方便,打开来就可以食用,冷食热食均可,还可以和其他食品做成菜肴。更别提营养和味道了,比起那种木乃伊似的干咸肉强到不知哪去了,这是实话,由于加入了食用香精、香料和味精等调味剂,这东西吃起来,至少是刚刚吃的时候,就还真的可说是喷香美味的。
  最重要的是午餐肉的价格也比咸肉便宜多了,所以俄国和德国的代表在品尝了样品之后,都大量采购。这也让中国的罐头生产商们都发了财,就连厂里的工人也拿奖金拿笑了。还有连带的上游下游行业,比如物流运输行业、养殖行业、钢材行业、化工行业乃至印刷行业等等都沾光了,可说是带动了一连串企业啊。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欧洲前线的炮灰们有了充足美味的肉食,他们的政府节省了经费,中国的相关产业赚到了钱,繁荣了市场,这种大家都得利的好事当然要大干特干了。
第230章
大战争,好生意(下)
  共和2755年(西元1914年)9月9日。
  今年的夏天是火辣辣的,欧洲的战火在进入7月时达到了高潮,双方打得热火朝天,让围观群众们大呼过瘾,这是名副其实的“火热的夏天”。
  在西线,英法联军牢牢的守住了卡昂-勒芒-奥尔良-索恩河一线,还曾经一度反攻到了凡尔赛,但没两天就被撵了回去。看到二德子太能打了,英法联军只好专心防守,他们借助卢瓦尔河和索恩河等河流为依托,在岸边修筑了坚固的防线。战争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让人们最快的学会想学的东西,英法联军在连连吃瘪,付出了几十万条人命后,也适应了德国人的节奏,并发明出了很多新的战术。
  他们的防线修得特别变态,完全超过了原时空一战的水平,起码达到了二战的程度。面对英法这种的乌龟不出头的战术,德国人也是大感头疼,他们也拿这些变态的防御体系没办法。主要是随着中国飞机的陆续到货,以及授权生产的战斗机出场,天空也不再是德国人独霸,想要像开战时那样用飞艇轻松摧毁防线的做法,就不再行得通了。
  为了对付德国人的飞艇轰炸,英国人在歼-3“雨燕”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款名为“罗宾汉”的专用截击机。用一挺20毫米机炮取代了2挺7毫米机枪,并且还丧心病狂的使用了刚发明的白磷燃烧弹。在7月30日的空战中,这种“罗宾汉”截击机大显身手,用白磷燃烧弹把14艘德国大型飞艇变成了火球。(原时空的历史上,英国军队在1916年第一次使用白磷弹)
  白磷燃烧弹这种东西本来也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也就是个思路问题。二德子吃了这个闷亏之后,马上如法炮制,也搞出了同样的东西。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这种给力的玩意儿还不能大量生产,但用来装备部分截击机,对付敌方飞艇的产量还是有的。
  于是两国的飞艇都被大量击落。牛牛这次脑洞大开的发明,使得文总无比的郁闷,因为他苦心编造的“飞艇制胜论”神话破产了,这次战略忽悠可耻的失败鸟。
  对于中国来说,只是忽悠计划失败了一个,无伤大雅,但对于交战双方来说,这却是个天大的事情。这就意味着使用飞艇的风险大增,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的使用了。
  影响最大的是德国,没有飞艇他们就没有能有效快速的摧毁对方防御工事的好办法,于是战争似乎又回到了原时空那种拼消耗的,极度血腥的战壕战。当然比起原时空,德国的局面要好多了,反而是英法在苦苦死撑。
  因为和中国的军事合作,这个德国比起原时空的德国多了很多用于战壕战的武器,比如迫击炮、炸药抛射器(正规版没良心炮)、冲锋枪、霰弹枪、火焰喷射器等等,还有了对应突破战壕的新战术。靠着这些东西,德军的攻击力起码高了一倍以上,给英法联军造成了远比原时空更加惨重的损失。
  到8月底为止,法军阵亡45万多人,英军阵亡28万多人,两军负伤人数超过100万,还有20万人进了战俘营。而德国不但有新武器和新战术,还从中国进口了大量优质药品、新型医疗器材,以及通过交流获得的先进医疗技术(主要是输血法和外科手术),德军的损失则远低于原时空,仅有8万人阵亡,30万人负伤。
  而在东线,德军虽然只是偏师,但战果也同样很辉煌,他们在几次会战中以3万人阵亡,4万人负伤的代价,歼灭了俄军57万人,兵峰直抵华沙。
  奥匈帝国的表现也比原时空中更加给力些,虽然没有击败俄军,但也打得有来有往,他们在保加利亚的协助下,基本稳住了南方战线,和俄国处于拉锯战中。双方的伤亡人数都达到了20万以上。
  从现在的局势看,协约国和同盟国都在进行残酷的消耗战。开战四个月不到,双方的伤亡人数就超过200万了,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残酷的战争。
  现在交战各国都全面转入战时体制,大部分的产能都用来生产军用物资,民用的就顾不上了,反正这时候双方都还有钱,自己没精力生产的东西去国际市场买就是。尤其是牛牛,堂堂日不落帝国,世界一哥,有的是钱。公鸡是高利贷帝国主义,也是不差钱的主儿。
  不过打仗不但要钱,更是要人,没人打个毛啊。这个时候同盟国一方的德国人口是6700万,奥匈帝国5260万,保加利亚450万。协约国这边的英国人口是4600万,法国只有3980万,俄国最多,足有17320万。照这种死法,最先撑不住的肯定是法国,虽然俄国损失更大,但他们人口多,灰色牲口铺天盖地,死得起。
  在大战期间参战国的大量男性均直接参与了前线战争,导致国内劳动力大减,尤其是法国,真心受不了啦,英国也感到人力不足。于是他们一方面动员“半边天”进入工厂,替代男性进行劳动生产。另一方面则是从国外大量引进劳工。
  在原时空中,中国就当了次冤大头,先后征集了14万华工给协约国卖力加卖命。中国苦役承担的往往是工厂中最繁重、条件最艰苦的工种。而英国招募的9.6万华工则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当时一个中国苦力签的合同是做工3年,每天工作10小时,没有休息日,每天的工资是一个法郎。当地居民对他们并不友善,英国人用棍棒打他们,就像打狗一样。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都压在他们头上。一战时英军射出的炮弹,由于技术不过关,有30%落地不炸,到战场清理这些炮弹,自然由中国人来干。据中国公使馆统计,当时在英军服务的华工中,有名有姓的死亡者就达9900人。到战争结束,只剩11万华工离开欧洲,回到故土。
  在本位面当然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文德嗣不是那种抖M,老子中国的人民凭啥给你们洋鬼子卖命?要人?呸,窗都木有,别说门!别说是本国同胞,哪怕是那些不肯融合的免费劳动力,文总也舍不得派出去,中国那么多的建设工程,人力需求可是大大的,自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帮欧洲白皮?
  不过中国不肯干的事情,还是有人抢着干的……
  ……
  总统府。
  “什么?日本准备派遣5个师团的军队,60万劳工、10万女工去英法助阵?”文德嗣惊得眼睛都瞪大了,忍不住爆粗口道:“奶奶的,他们都疯了吗?这情报靠谱吗?”
  “情报可以确认是真的。现在的日本高层确实疯了,是穷疯的……”卡富尔一脸嘲讽的答道:“文总,现在日本国内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米骚动是一起接一起,已经顶不住了……”
  张立铮笑道:“呵呵,山本权兵卫内阁尽管背着骂名滚下台了,但留下的一大堆烂摊子,现在才一年多时间,就换了3次内阁,不过照我看,现在的日本可没人有本事收拾得这个烂摊子,再换还是这个鸟样。”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萧图也凑趣说道:“是啊,给我们的赔款,还有欠下欧美财团的一屁股债,够他们喝一喝了。哦,对了,好像他们日俄战争欠的债都没还完呢。”
  卡富尔笑着说道:“这次协约国为了拉日本下水,也是下了血本的,三千万英镑的无偿援助,和一亿英镑的无息贷款,以及五千万英镑的物资订单。为了这些东西,日本也只有给牛老大卖命了。”
  萧图作为财政部长,第一关心的是钱,第二关心的还是钱,第三呢,当然也是钱。他听到这里,就说道:“好家伙,果然是下了血本。不过想想当年日本给英国当打手对付俄罗斯,英国可是一个便士都没给,日本还是自带狗粮帮主子拼命呢,现在这点投入也就不算什么了,仅仅是比较公平的交易罢了……”
  “另外,英国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征召了30个师,在印度征召了33个师,还从各个殖民地调集了80万劳工……法国也在他们的殖民地征召了20个师和40万劳工,其中法属印支有6个师和20万劳工……”卡富尔接着说道。
  辛杰沉吟片刻,说道:“澳大利亚现在不过490万人,加拿大不过750万,不过1240万人要征集30个师,这已经差不多是极限了。印度的人口虽然多,要征集300个师都没有问题,但现在印度的局势不稳,他们也不敢多调,南非也是如此……”
  “这样不好吗?让他们多多的流血就是……”张立铮阴森森的说道。
  “没错,咱们继续卖东西就是,协约国虽然征集了这么多殖民地部队,但物资装备肯定是不齐的,咱们的军工行业又可以捞一把了。”文德嗣笑着说道。
  卡富尔说道:“何止物资装备不齐,连军装都不够,甚至连运兵船也不足,日本和美国的大部分船队都已经被他们雇佣了……”
第231章
热闹的十月
  共和2755年(西元1914年)10月28日。
  这个月在今天之前,有两件最吸引世界目光的事情,第一件就是10月1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四周年国庆大典,虽然按照中国的传统,这不是逢五逢十的整数,但却是正式首都汉京落成后的第一次大典,所以其规模丝毫不逊色当时的开国大典,甚至在质量上还犹有过之。
  最令外界瞩目的是参加阅兵的中国装甲部队和空军,除了参加过中日战争的几种坦克和装甲车辆,还有了2种新型战车,虽然中国并没有公布性能参数,但是只需看到它们更庞大的身躯和更粗的管子,就知道这两种战车肯定是威力更大的东西。
  一种是ZZC-3型1914年式“浣熊”战车,是ZZC-2型1912年式“狼獾”战车的放大改进版,重量增加为20吨,装备了一门55毫米加农炮,这种坦克在历史上没有原型,是完全原创。另外一种是采用相同地盘的自行火炮,PLL-1型1914年式“蛇獴”75毫米自行榴弹炮。
  另外还有两种新飞机在阅兵式中登场了,一种是成飞开发的歼-5型“伯劳”式战斗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全金属单翼战斗机,它的样子有些像是“后世”的P-26“玩具枪”,区别在于它的座舱是密闭式。
  另一种也是双翼机,但却是世界上第一种专业攻击机,或者说是俯冲轰炸机。它就是鄂飞出品的强-1型“百灵”式攻击机,它的外形很类似30年代德国的HS123俯冲轰炸机,不过它也是采用了封闭式座舱。
  这种东西其实是个副产品,它原本是准备和成飞的歼-5争夺下一型主力战斗机的位置,但是在测试中,它的空战性能明显不如歼-5“伯劳”,被吊打了N次后,最终可耻的失败了。但是柳暗花明的是,这种飞机虽然空战性能不咋样,被空军无视了,但是它却表现出了很强的俯冲性能和稳定性,于是被陆航和海航同时看中,他们建议鄂飞把这种飞机再好好改进一下,索性做成攻击机得了。
  空军不要,咱们要!
  中国的空军、陆航和海航虽然都是空中力量,但任务性质还是各有侧重点。比如同样的对地打击,空军就是战略轰炸和大规模轰炸,以面打击为主,所以他们需要的都是大中型轰炸机,攻击机这种“点打击”的东西就不合他们胃口。而陆航、海航的任务就是直接支援陆海军作战,对于攻击机就是非常需要的。
  这两种飞机也只是在阅兵式露了一脸,也没有公布性能数据。不过中国作为公认的头号空军强国,既然出了两种列装部队的新飞机,其性能自然不可能太差。尤其是在欧洲激烈的时候,不吸引大伙的注意才是怪事。
  国庆阅兵之后,中国随后又在10月6日,在青岛海域举行了新中国的第一次阅舰式。
  这次阅舰式和阅兵式一样,也是在向全世界亮肌肉,中国海军可没有陆军、空军那么牛叉,手里东西还是少了点,所以他们基本上是把大多数家底都亮出来了。
  参加阅舰式的有:4艘伏羲级超无畏舰,2艘秦岭级大型巡洋舰,4艘青城级重巡洋舰,8艘岷江级轻巡洋舰,10艘富春江级轻巡洋舰,28艘珠海级驱逐舰,33艘武昌级护卫舰。还有一艘航母,三艘水上飞机母舰和两艘飞艇母舰。以前从欧美买的那批二手船,巡洋舰以上的军舰也参加了这次阅舰式,包括6艘前无畏舰,6艘重巡洋舰和6艘轻巡洋舰。
  不过最让人侧目的,还是从日本手里缴获的那批战利品(包括投降和打捞修复的),包括7艘战列舰(河内号、萨摩号、鹿岛号、周防号、相模号、肥前号、石见号),4艘重巡洋舰(阿苏号、鞍马号、生驹号、磐手号),一艘轻巡洋舰(平户号)和8艘驱逐舰。这些舰艇都故意不改舰名,只是去掉了原日本海军的菊纹舰艏徽,改成了中国海军的“金龙抱地球”舰艏徽,并把军旗换成了中国的。
  中国这次阅舰式共有487艘舰艇参加,总吨位超过60万吨,尽管这些船里面鱼雷艇和炮艇占了大半,但大型战舰也有不少。按照欧美的算法,其中包括19艘战列舰,14艘装甲巡洋舰,53艘防护巡洋舰……反正很多西方媒体都是这么写的。
  消息传出后,西方国家的海军将军和军事专家们眼镜碎了一地,纷纷表示卧槽,因为他们惊愕的发现,中国居然在几年时间里不声不响的成为了一个海军强国,仅仅从战列舰的数量上看,就已经是世界第六了。仅次于英国(66艘)、德国(48艘)、美国(35艘)、法国(34艘)、俄国(20艘),比意大利还多一艘。
  要知道,5年前的中国海军还仅仅是个最大军舰是防护巡洋舰,总吨位还不到3万吨的弱鸡海军。
  大家不是都说什么“百年海军”吗?结果现在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这尼玛才五年时间啊,地球上就莫名其妙多了个海军强国。好多人都觉得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好吧,虽然中国这些船大半都是买的、缴的、捞的二手船,但人家新锐大舰也不是没有,就凭那4艘伏羲级超无畏舰,就可以让很多国家跪了。它们已经在中日东海大海战里证明了自己的战斗力。
  因为阅舰式可以看成是国庆阅兵的延续,所以这看似两件事,其实算成是一件。事实上在今年之后,这也成了中国海军的惯例,每次国庆阅兵后,都会有阅舰式。
  第二件事情从10月12日开始,德国对英国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谢菲尔德等大城市进行了战略轰炸。其中的主角就是德国从中国引进的轰-2“白鹭”式重型轰炸机相关技术后,自己又经过了一番改进之后生产的产品,德国将其称之为“哥达II型”重型轰炸机。
  开战初期德军的轰炸任务全部由飞艇承担,随着战争的发展,飞艇本身体积臃肿、行动迟缓和易受天气影响等弱点逐步暴露。最重要的是,白磷燃烧弹被英国人发明出来了,装备这种子弹的战斗机成为了飞艇的噩梦,当然对于协约国也是如此。双方的飞艇大量被白磷燃烧弹击毁,使得飞艇的轰炸任务难以执行,损失日益增多。
  于是德国开始把目光投入到专门的远程轰炸机身上,准备用这种东西代替飞艇进行远程轰炸任务。在之前,由于文总炮制的“飞艇制胜论”的炫目光环,以及飞艇本身的巨大运载量闪瞎了大伙的狗眼,除了中国之外,所有国家都没有研制专门的远程轰炸机,大家都任务,轰炸有飞艇就足够了。
  德国也不例外,他们也没有开发远程轰炸机,甚至连计划都没有。不过他们和中国有着很“深入的合作”,他们对中国的两种轰炸机也比较了解,于是就找到了中国,要求买飞机和引进技术。不过中国的轰-2也不多,只是卖了20架给德国(更换了电子管电台和更低功率的发动机),图纸和生产授权倒是卖给了他们。
  德国人拿到图纸后就立即开始大规模生产,同时他们又对图纸进行了一番改进,增加了自卫武器,使其外观和原版有了一些变化,这就是“哥达II型”重型轰炸机。这种飞机比原时空的同名货性能更好,载弹量达到一吨。重大最大时速为200公里,巡航速度160公里,续航力1100公里,实用升限为7500米。而原时空的“哥达II型”,载弹量只有500公斤,最大速度140公里/小时,升限6500米,航程835公里。
  这半个多月来,“哥达II型”重型轰炸机成了英国人的噩梦,对英国几个大城市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同时城市破坏严重,大量工厂被毁,工业减产严重。被英国人称为“哥达”式灾难。
  ……
  汉京,总统府。
  以上两件事确实都很吸引眼球,但今天又发生了一件世界瞩目的大事了。
  “……当地时间6点,协约国的运兵船队在印度洋亚丁湾和阿拉伯海交界线附近,遭到大批德国潜艇袭击,损失惨重。协约国方面损失了4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以及65艘运兵船、33艘货船……”军务秘书顾晓媛朗声念完了刚收到的一份情报。
  军情局局长夏天晓补充道:“文总,据我们的情报,这批运兵船都是澳大利亚、印度和法属印支等地征集的殖民地部队,以及日本的第一批参战部队,总共有8万4000多人,由96艘运兵船运送。这次遇袭,起码要损失一半的部队……”
  “英国佬也大意了,8月份德国就宣布对协约国船只发动潜艇战,他们难道没有准备?”辛杰皱了下眉头。
  夏天晓说道:“辛总,他们不是没有准备,而是准备不足,护航舰艇派少了。而德国这次出动36艘潜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46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