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470

  陈文前往大兰山时,马进宝受命围攻温州何兆龙所部义军,可是就在此之前,浙江却在传马进宝勾结周鹤芝、何兆龙准备反正的消息。这样的一个受怀疑者,按道理是不可能被派去进攻传闻中与他勾结之人——他若真的与其勾结,自然可以帅军反正,甚至是引来更多明军攻击沿海的温州府;可若是他暂时还不打算如此,也可以杀人灭口,或是制造假证据脱罪。
  可是既便如此,浙闽总督陈锦却还是派他出战,就连浙江巡抚萧启元以及当时的浙江巡按也不顾可能存在风险,始终在为其向清廷辩解,其中藏着多少猫腻想来是不言自明。
  除此之外,历史上马进宝出任苏松提督前曾经进京面见奴酋顺治,据说当时他在上京的路上携带着“珍宝二十余舫,金银数百万,他物不可胜计,绵亘百里”,而这还仅仅是用来贿赂满清权贵和朝中官员的。
  当时有一个叫做梁清标的兵部尚书,仅仅是因为当面斥责马进宝求免旧例中对其行跪礼的规矩的事情,就被顺治大加赞赏为“梁尚书不愧大臣距度”。由此看来,马进宝其人在北京期间的作为可见一斑。
  事实上马进宝的镇标营也没有陈文估量着的那般不堪,总要比绍兴绿营强上一些的。只是这些士卒一早起来行军,到了这中午尚未吃饭才会如此,而这一切不过是源于他们的将主对陈文这群“贼寇”所产生的轻敌之意。
  清军磨磨蹭蹭的整完队,竟然很是心大的率先发起进攻。对此,陈文也不打算再继续客气下去,直接命令还是一副土匪打扮的南塘营第一局派出已经列阵的那四个哨的鸳鸯阵杀手队上前迎战,而其中的火器队只有部分携带弓箭的士卒为其提供支援。
  南塘营第一局的各队几乎都是由老兵组成,这些操练了长达一年左右,并且历经过击溃提标左营这样的浙江绿营精锐的战斗,在战斗力上自然不是眼前的清军能够比拟的。
  战场上,清军以鸟铳向明军进行了一轮射击,而在明军的弓箭手进行还击后也开始手忙脚乱起来,直到两军的肉搏步兵彻底碰撞在一起。
  金华镇标营的这一部有三百余人,算上正在和团练兵一起围困罗城岩的那一部分,以及东阳县城中看守城门和义乌、兰溪两县驻防的清军,正好是一个营的编制。
  这些清军使用的战术与其他清军无异,只是远不及提标营那般精锐罢了。眼下面对即便是提标营在肉搏战中都难以抗衡的南塘营鸳鸯阵杀手队,这些金华镇标营的士卒就更不是对手了。
  付出了几十人的伤亡,清军便开始节节后退,而当南塘营发起冲锋的刹那,这种后退也彻底变成了溃败。
  横店镇以北,金华镇标营的清军被一群土匪打扮的贼寇打得抱头鼠窜,就连那些随行而来的辅兵和民夫也加入了这滚滚北逃的行列之中,直看得横店镇中的百姓一个目瞪口呆,任谁也无法想象到平日里骄横非常金华镇标营就这么轻易的被一群贼寇击溃。
  来援的清军已败,横店镇看来也无法幸免。正当镇长在思量着对策之时,他们眼前的这群贼寇竟然不再包围镇子,而是拔营向北而去。此前还在为他自己能否幸免于难而焦虑的冯老爷此间不由得开始为身在城中的女儿女婿忧心,天知道这群贼寇会不会趁乱攻下城池。
  一天后,南塘营跟在部分侥幸逃回城中的清军和民夫之后抵达城下。由于负责城守的游击将军在这一战中不知所踪,东阳县知县在召集民夫协助剩余清军协守的同时,向金华府求援。
  接到那份夸大了数倍的求援信后,留守金华府的镇标营参将管中营游击事,同时也是金华府治守将的马三省在和知府商议后,唯恐闹出许都、尹灿那样的大规模变乱,连忙调集了兰溪、汤溪、武义、义乌、永康等县的清军,浩浩荡荡的冲入东阳县境内,试图扑灭这股尚未燎原的星星之火。
第三十章
演技(四)
  永历五年八月二十七,随着金华镇分守各县、各汛的清军汇集于东阳县城,县城及县城左近的村镇也变得鸡犬不宁起来。
  金华镇标营总计三千余步骑,马进宝前往台州时带走了一半,又从严州、衢州、处州的各协征调了部分兵员,再加上台州和温州的水营由此组成进攻舟山的南线清军。
  数日前,伪装成土匪的南塘营先遣部队在横店镇北击溃了驻扎在东阳县城的数百清军,就连那个游击也在溃败之际被蓄养马力多时的陈国宝追上杀死,从而无法返回东阳县将他所观察到的军情向上反馈。
  此外,由于南塘营在接下来的那一日进行追击时为了掩饰身份也是尽可能的挑选清军战兵追杀,以至于能够逃回城的几乎都是辅兵和民夫,而这也导致了金华府的清军对于这支南塘营先遣部队依旧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只是从那些有幸逃回来的民夫口中得知这伙山贼兵器杂乱非常,看上去根本就不像他们见过的正规部队。
  无法想象那支此前以狮子搏兔的姿态出发的清军居然被这样的对手彻底击溃,东阳县知县还是立刻向府城派出信使,因为那群山贼已经尾随而来,就在城东数里扎营。
  消息传到府城,在金华府知府和留守清军的最高指挥官参将衔管金华镇中营游击事的马三省的眼里,这份求援信中南塘营先遣队的兵力在被求援心切的东阳县知县大笔一挥变成了三四千人之后,又有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虽然这群始终未有打出旗号的山贼自称为什么威虎山上的好汉,但是此前曾经纵横数府的尹灿义军的余部尚在东阳县的罗城岩,如果这两部分人马之间有什么关联,或者二者选择合流,以着当下这个被马进宝欺压过甚的金华府,那么后果势必不堪设想。
  如果再往坏处设想一番的话,按照马进宝临行前告知马三省的清军进攻舟山的计划,此刻那支金、衢、严、处四府绿营主力所组成的南线清军陆师应该还在参加舟山之战,如果这两群贼寇合流,或是这伙山贼攻下县城的话,仅靠着裹挟百姓弄不好就会演变成一场席卷四府的大乱。
  一旦真的出现这样的状况,以满清的法度,他们若是死在了变乱之中反倒是最好的结果,至少那样不至太过连累家人。
  本着防患于未然的观念,受命全权指挥金华府清军的马三省立刻向各县驻军下达了向东阳县集结的命令,而金华知府也在报备的同时立刻开始了召集团练兵助战,以及征集民夫押运粮草辎重的工作,并且亲自带队前往东阳县城督战。
  威胁迫在眉睫,金华府的军政双方凭借着军令的鞭笞,以着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动员,仅仅数日时间就凭籍着东阳江的水运优势抵达了东阳县城,只有汤溪、浦江、永康这三个县的清军尚在路上。
  马进宝不在,久在麾下的马三省不敢玩得太过。眼下已经集结了上千的战兵和七八百团练兵,没有必要再等了,今晚杀猪宰羊振奋士气,明日一早出兵进攻这伙胆大包天的山贼!
  ……
  自距离东阳县最近的义乌清军抵达东阳县城后,依旧伪装成山贼模样的南塘营先遣部队便向东后退数里,在李宅镇外扎营。
  南塘营先遣部队的到来,着实吓坏了李宅镇的居民,即便发现这群普通百姓打扮的山贼并不扰民,也没有试图攻击镇子的意思,镇民们还是在镇中德高望重的乡老的组织下作出了包围镇子的姿态,以防这伙山贼突然袭击。
  入夜后,李宅镇点燃了篝火和火把为守镇的镇民照明,而镇子一两里外的那个营寨同样是灯火通明,只是未有他们曾经见识过的贼寇或是义军营寨的那份喧嚣和杂乱,反倒是有一种军中森严肃静的感觉。
  探马传来消息,清军已经集结了不少人马,城中军营挤满后就干脆在城外另设了一个军营,此间正在杀猪宰羊,犒劳全军,估计明天就会发起进攻。
  这份情报得来不易,马进宝此番参与围攻舟山,所以并没有带走多少骑兵,而陈文这次虽说带来了整个南塘营中军骑兵队大半的兵力,可是这不到百人的骑兵实在无法和金华镇清军那三百余骑相比。若不是金华镇的清军在此地作威作福惯了,骄横已久的他们对于骑兵应当始终保持情报屏蔽的事情也就有些稀松二五眼了,而这才让探马打探到一些军情。
  无力吐槽地图的抽象,在手下的军官团还在处于扫盲阶段的陈文实在折腾不出什么等高线地图,只能依照感觉来绘制似是而非的地图以供作战之用。所幸从这里到东阳县城几乎是一马平川的,只有一条东阳江在北面向东延伸,外加上几条交错的溪流和较大池塘,便再无特别的地形了。
  看着这份情报,陈文不由得叹了口气。从他第一次领兵作战开始,好像每次碰上当地清军主力时他的骑兵都会处在严重的劣势之中。而这一次更加无语,不光是骑兵,清军居然还有水营,虽说只是用来运输辎重粮草和兵员的吧,但是这个在他麾下还处于空白状态的兵种还是为清军在机动上取得了一些优势,比如此前的集结。
  只不过,从一开始练兵,陈文便决定以步兵作为主力,这和浙江的地形有着决定性的关系,而戚继光当年也确确实实的是靠着操练鸳鸯阵的步兵在南方碾压倭寇,再没有找到更加擅长和适合的方法前,借用前人的成功案例乃是现代人的惯常伎俩。
  所幸的是,戚继光的兵书战阵给陈文带来了极大的优势,鸳鸯阵在面对哪怕是提标营的步兵时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压制能力,而这和陈文一直以来压制军队的封建化有着极大的关系,可若是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源来加快近代化进程的话,仅仅靠洗脑这支军队迟早会脱离控制。
  从横店镇北的那一战看来,金华府的清军还是要远逊于提标营的,虽然从俘虏中得知了那个清军游击是轻敌到了何等地步才导致的惨败,但是陈文相信他根据戚继光北方守边时的步兵营编制,新近组建的部队也绝不会让他失望。
  从大张旗鼓进攻天台县却只是围攻一面城墙开始,到悄然消失于大乱的台州,再到偃旗息鼓伪装成山贼引出清军将其击溃却拿捏行进速度不去夺城,陈文为了这场战斗准备良久,因为他知道如果此战不能全胜,那么兵进金华的计划就会彻底泡汤了。
  在和几个军官重新确认了一遍作战计划后,陈文便休息去了,以迎接明天这场至关重要的战斗。
  第二天清晨,清军在用过饭后便从县城和城外的军营中鱼贯而出,直奔陈文的大营而来。一路上由陈国宝指挥的骑兵始终和清军保持着距离,完全是一副监视的架势。而清军也并不以为意,因为两地的距离实在不远,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到达李宅镇外的那座大营。
  行进过半,清军便停下来埋锅造饭。此前马三省审问过逃回来的辅兵和民夫,得知了那个游击因为轻敌而急于进攻让士卒饿着肚子进攻才回失败。在怀疑此间是否有些小题大做的同时,他也决定吸取下教训,让士卒提前吃饭,好在交战之时能有着充沛的精力。
  吃过饭,清军继续启程,直到午后才抵达距离陈文的大营一里地之外。眼见着陈文的部下已经出营准备野战,清军也利用火炮、弓箭等压住阵角,以便列阵而战。
  摆好了战阵,清军也不做等待,连喊话都免了便开始向一里地外的那群处于兵力劣势的“山贼”稳步前进。可也就在这时,眼前的那群山贼却是异变突现。
  正当清军完成了列阵开始前进之时,对面的那群山贼在贼首的一声令下,纷纷将包头的布扯下,露出了束发的头顶。接着只见他们竟然在阵前把罩在外面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外衣脱掉,而后更是戴上了笠盔,从而显出了本来模样。
  “明军!”
  正在前进的清军纷纷停滞了下来,目瞪口呆着看着一系列的变化,满眼尽数写着惊骇和不解。不是说此来是为了围剿一群山贼的吗,这怎么变成明军了,而且看样子还不是义军那么简单,而是一支真正的官军。
  而此刻,不仅仅是他们如此,就连身在将旗之下的马三省也颇为震惊,尤其是在看到明军阵后竖起的那三面大旗后,更是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震动。
  “大兰贼陈文,这怎么可能,他不是应该在台州的吗?!”
第三十一章
演技(五)
  “大兰贼陈文,这怎么可能,他不是应该在台州的吗?!”
  按照此前马进宝的塘报,他声称在抵达台州府城后,遭遇了明军俞国望、陈文、金汤等多部明军。为确保后路的安全,马进宝表示他准备与台州总兵马信一同对其进行围剿,不日即可出兵舟山。
  金华知府和马三省收到这份塘报时,马进宝没有如预料中的那般击溃俞国望和金汤,反而在那场被马信激将而没有使用火炮的战斗中遭到了俞国望所部的那个盗版西班牙方阵的碾压,若不是马信击溃了右翼明军,再加上俞国望的肉搏步兵长久以来训练堪忧,马进宝的部众才能侥幸逃回。
  如此一来,当他被俞国望所部牵制在台州后,陈文的名字也从为夸大功绩而掺的水演变成了他战败的借口,等到他和马信配合设法击溃了俞国望后,陈文的名字又从战败的借口演变成了为夸大功绩而掺的水,以及在舟山之战中约期不至的理由。
  争功诿过乃是军中的常见现象,即便是近现代军队也无法杜绝。历史上的舟山之战中,北线清军被张煌言所部明军击退,此后却还是尾随而来,参与了舟山城破后对于舟山明军舰队的追击,可是浙闽总督陈锦却在报功的奏疏上狠狠的写了一笔约期不至的事情,其实也不过是争功罢了。
  仗着上面有人撑腰,骄横惯了的马进宝习惯性的给把陈文这个在去年击溃提标左营,此前又攻陷了天台县城的明军武将加在了骚扰台州府城的明军武将名单之中。
  一切似乎与这些年来马进宝为官的方式相差无几,无非是在地方上盘剥、劫掠百姓,有战事时在战功中掺水,然后贿赂上官谋取更高的官职,最后继续在盘剥百姓的同时于战功中掺水,如此往复。
  只不过,在这世上,出来混的迟早都要还!
  马进宝有办法说服马信,也能够靠着贿赂说服陈锦、金砺、萧启元等满清在浙江的高官。可是他的这份塘报却把金华府的文武官员彻底给演进去了,以至于在他的老部下马三省看到那三面旗帜后立刻生出了中计的念头。
  作为马进宝麾下最看重的武将,自崇祯年间便在马进宝军中充作军官的马三省绝不是东阳县守将那种靠着裙带关系才爬上来的废物。在发现已经落入了陈文的算计后,马三省没有撂倒将旗逃回县城,反而试图凭借着兵力上高达数倍的绝对优势率先发难,从而击溃这支明军。
  去年提标左营被击溃后,田雄在塘报中声称是李荣在追击的路上派带路的王升去抓捕冯京第,由此被以陈文为首的优势明军引进了四明山南部的一个没有出口的山谷之中,从而在饥寒交迫中被堵住道路的明军击败,只有少量清军突围而出。
  这样的鬼话也就是用来骗骗老百姓和那些不知兵的文官罢了,无论是马进宝,还是马三省都不会傻到尽数相信。
  在考虑到提标营那等强悍的战斗力后,马进宝和马三省研究后觉得,应该是李荣在初战告捷的状态下轻敌冒进,导致其遭到了大规模明军的伏击,才会落败。至于李荣的死,应该也只是个意外,否则以李荣的经验在发现战局不利的情况下难道还不知道弃军潜逃吗?
  估算着明军既然选择如此大费周章,那么显然不可能组织过大规模的军队潜越至此,眼前的明军即便不是全部,也肯定是绝大多数的人马。只要能够顺利将其击溃,那么他马三省也势必可以因此得到升官发财的奖赏;就算无法将其击溃,应该也可以退守东阳县,等待马进宝归来。
  电光火石之间,马三省完成了此间利弊的权衡。如下了狠心一般,他立刻下达命令,示意全军发起进攻。只不过,他所面对的这支明军反应的速度却要更快!
  当清军击鼓准备进攻之时,南塘营第一局将士们在陈文一声令下后立刻脱掉那些套在外面的百姓衣服,露出了他们的军服。与此同时,与战阵相隔了一段距离,三面丈二高的旗帜也在距离大营门口不远的地方被旗手竖了起来,在这夏日的烈阳下舒展开来。
  只见左一面大旗上,一只插翅猛虎在红色的底子上作势欲扑,而侧面竟书着南塘营三字,是为南塘营的营旗;右一面大旗上,红色底子的侧面书写着“钦命征虏将军,镇守大兰、金华总兵官”的字样,而正中则写着一个大大的陈字,尤为明显,此为陈文的将旗。
  相较之下,中间的那一面却较为简洁,只有在白布的上面自上而下的书写了四个大号的墨字——还我河山!
  “还我河山”这四个大字曾经一度传为是岳飞手笔,后来经过考据,此非宋人的行文口气,乃是清末民国时期文人周承忠集据传为岳飞手书的《吊古战场文》与《出师表》墨迹而成。
  只是这四个字在日本侵华期间曾经起到了振奋和鼓舞国人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而南塘营此番出征,为的同样是收复失地。是故,陈文便将这四个大字书写在了旗帜之上,以激励将士们奋勇作战。
  将旗之下,骑在战马上的陈文已经将遮蔽身体的斗篷丢在地上,露出了身上的那套早已修复了护心镜的山文铠。戴上了头盔,陈文立刻下令变阵。
  南塘营此来除却第一局的那三百九十二人外,中军骑兵队出兵不到百人,剩下的除了几十个来自老营的官吏外,便是南塘营中军其他各部的成员了。此间第一局在阵前如当面的清军一般列阵,直到陈文一声令下,这些将士立刻以队为单位分散开来,列大三才阵将整个战阵延伸开来。
  清军那边的将旗前压,这应该是命令继续进攻的意思。眼见于此,陈文也立刻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克复金华,收复浙江,乃至光复两京,皆从此刻而始!南塘营,进攻!”
  军令已然下达,第一局的鸳鸯阵杀手队立刻变幻为纵阵,互相间隔着适合的距离向清军的战阵进发。而此刻,第一局的火器队和中军炮兵队炮手们也抬着那三门小型虎蹲炮也紧跟在负责临阵指挥的楼继业身后,协同前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