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70

  刘大颤抖着看了一眼,虽然那汉子身披双甲,但是此刻却还是倒在弹坑里,仿佛全身都没了骨头一般软成了团,而他的胸口,一个硕大的弹孔就仿佛是《食神》里面那个大结局时被法术照射出的那个窟窿一般,不过唯一不同的是,刘大眼前的这个窟窿除了冒着焦糊腥臭的硝烟外,还在滋滋的喷血。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射中我,没射中我的话应该就不会再射中我啦,谢谢阎王爷,谢谢阎王爷。”
  即便不明白什么叫做概率学,但是根据经验刘大还是能够不断的在心中以此来安慰自己。此刻,他的脚步依旧保持着原本的速度,仿佛丝毫没有受到刚才那一下子影响似的。
  虽然恐惧依旧包围着他,但是身为一个从军多年的老兵,他很清楚此刻若是脱离队列疾步前行,就会成为对方弓箭手的靶子,可若是停下来则一定会被督战的军官杀死。
  只不过,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那个被炮弹砸成肉饼的倒霉士兵身后的那个新兵在被激起的泥土拍成了个泥人之后,便立刻停了下来。
  几息之后,那个新兵在从远远超出他的心理承受范围的震撼中挣脱出来,就立刻陷入了更大的恐惧。只见他疯了一般转身向后跑去,仿佛这样子就可以摆脱这眼前的梦魇。而他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因为阵后的那个督战的军官一刀就砍在了他的颈子上,身首分离之后,恐惧也随着喷溅出的鲜血永远的离开他的身体。
  “继续前进,有敢停下来的这厮便是下场!”
  刚刚从那个因为恐惧而扰乱阵型的逃兵身上拿到了全军的FirstBlood的督战军官也顾不得刀上的鲜血,立刻在他刚刚做的事情上加了个备注,而他周围的另外几个因为恐惧而停下来且已经转过身去准备逃跑的新兵在看到眼前这一幕之后,也只得强拖着发软的双腿继续向着明军的方向挪动。
  “好!”
  经过了满场的复位、清膛、装填之后,如大将军般坐镇中路阵后的红夷大炮再一次发出了怒吼。
  较之上一次,这一次的效果显然强了不少,一颗炮弹从阵后飞到半空,再从半空划过一条弧线之后直接落在了清军的队列之中。只是这一炮,最起码得三四个清军被直接炸死,而周围的士兵也在饱受土石洗礼后也多有惨叫着躺倒在地上的。
  战绩看起来还不错,只不过,也就这样了,因为再次复位、清膛、装填需要的时间,清军早已经扑了上来,谁又能保证重新调节角度之后就一定能命中清军,而不是己方的士卒呢。
  明军这边,那些弗朗机炮的四个子铳业已全部发射完毕,由于口径大小不一,发射出去的炮弹射程也远近不同。效果最好的一颗在命中一名前排的清军之后,顺便带走了他身后那个士兵的一条腿以及再后面的一只左脚,而效果不好的,比比皆是……
  弗朗机炮放到最后三个子铳时,虎蹲炮也开火了。比起弗朗机,这种戚继光曾经极为推崇的火器在明军的手里显然效果更好,两三轮小角度平射之后,清军在前排的士兵受到了不小的伤亡之后,就连前进速度也为之一顿。
  若换做是普通的军队,此刻可能尚需要军官来继续威逼利诱一番,可是对于田雄麾下的这支提标营来说,多是老兵的他们几乎不需要军官的任何提醒就知道此刻没有必要停下来,他们很清楚,只要能够扑上去,不光对手不敢再继续在正面肆无忌惮的轰击了,而他们也能够通过肉搏战来迅速的决定胜负!
  此刻的清军已经进入了一箭之地,明军的虎蹲炮依旧在奋力的开火,但是这些炮手早已经没有了刚才那般闲庭信步。被对手的火炮买彩票了将近一里地后,清军的弓箭手开始射击以求压制对手,而明军同样不甘示弱,弓箭手和鸟铳手纷纷开火。可也正是如此,明军这一侧的硝烟也更加浓烈了,以至于一时间都有些看不清楚对方的动向。
  好在虽然清军那边都是老兵知道此刻需要以刀盾兵持盾格挡箭矢的伤害,明军这边也大多历经过战阵,在军官的提醒下也马上把盾牌支了起来。
  但是,此刻战场上由硝烟产生的异变,明军的应对速度显然就要慢了一拍,清军在以着刀盾兵格挡箭矢伤害的同时,全军也开始快步进行。这样做不光明军的箭矢不少要落空了,而且缩短距离后,处于进攻形态的清军也可以减少忍受被攻击的时间,从而加速进攻的节奏。
  硝烟散尽,盲射了三轮之后,明军突然发现对手已经冲到了三十米左右的距离。惶急之间,明军前排的长枪手立刻将长枪放平,准备以此拒敌。可就在这时,经验丰富的清军却再一次抢到了先手。
  此刻的刘大已经把盾牌重新背在了身后,与先前还在身后的标枪换了个位置,视野重新清晰的一刻,刘大身前的长枪手立刻侧身让开了一条道路,而刘大和其他站在后排的刀盾兵则飞一般的奔到了阵前,随后借着身体向前冲刺的力量将手中的标枪掷了出去。
  “中!”
  漫天的标枪瞬间就穿越了这短短三十米的距离,战阵经验更少的明军远没有反应过来,只有极少数的刀盾兵在异变突显的时刻将盾牌重新支了起来,而那些没有盾牌保护的前排明军则不是被一枪命中要害而倒地身亡,便是被命中诸如四肢、腹部等非要害部位而倒在血泊之中凄惨的哀嚎,只有少数的幸运儿能够毫发无伤的经过第一轮的投掷。
  所幸,位于战阵前几排的明军也大多比较精锐,在发现己方已经无法先手投掷标枪、飞刀、飞斧之类的投射兵器后,立刻重新以前排的刀盾兵支起盾牌来进行防御,而后排的刀盾兵则投掷兵器反击。
  而此时,提标营的刀盾兵在投掷完第一轮标枪后却并没有着急投掷第二轮,而是在刚刚被超越的长枪手快步追到前排后,再一次将他们刚刚发动攻击的方式重新演绎一遍。
  “中!”
  这一次,早有准备的明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亡,在刀盾兵的保护下,只有极少士兵被从盾牌间隔中飞入的标枪命中而受伤,但是明军的第一排也不再是拒敌的长枪手了,而是应该持盾防御的刀盾兵。
  清军的刀盾兵在第二次投掷完标枪后,依旧没有着急将最后一杆标枪投掷出去,而此刻的清军的长枪手却也不再停留,竟直奔着明军的战阵而去。
  二十五米……
  二十米……
  十五米!
  清军的长枪手在军官的命令下连忙停下脚步,半蹲在地,而后排的刀盾兵就在这个时候将第三根标枪投掷了出去。
  标枪从头顶的天空划过,清军的长枪手也怒吼着冲了上去,而刀盾兵则摘下盾牌,拔出腰刀紧随其后。相应的,明军这边前排的刀盾兵既要防御飞来的标枪,又要格挡对手的长枪,顾此失彼之下,伤亡就在所难免了。
  这样的配合需要长久的磨合,清军一方乃是成军十余年的老营头,虽然不断有新兵涌入,但是自鲁监国起兵进攻钱塘江始,多尔衮出于镇压浙江抗清武装的考虑,就没有选择拆分田雄的部将和士卒,后来田雄升任浙江提督后也是如此,所以这支军队的凝聚力远远不是他们的那些分属各部的对手能够比拟的。
  此刻的战场上,清军左翼的左营和明军右翼的大兰山左右两营,以及双方的中路都已经碰撞在了一起,而清军的右翼则依旧是似乎因为道路的问题进展缓慢。即便如此,明军左翼也没有趁势包抄上来,因为他们即将迎来的对手乃是提标营中的王牌,而己方却分属几支明军,只是临时接受那个薛岙总兵杜兴国的调遣。
  由于先手已失,明军自接敌以来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处境,再加上对方甲胄、武器都更加精良,甚至前几排的战兵几乎都披着双甲前行,所以明军的伤亡数字也比对手攀升得要快上很多。王翊虽然没有上帝视角并不能看到具体数字,但是站在阵后高坡上的他也能很容易看出来己方的阵线始终在被对手压制,左右两营负责的右翼还好,前中两营负责的中路却已经有些凹了进去。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虽然己方接敌的部队也都是由大兰山明军以及四明山各部明军的精锐组成,但是忍受伤亡的能力也不可能比对手那些百战老兵强,此刻这样被压着打,崩溃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王翊咬了咬牙,下令发出先前预定好的信号。
  随着一只烟花冲天而起,潜伏在战场侧面树林里的陈天枢所部明军立刻起身将战马牵出树林,随即翻身上马,直奔清军阵后的中军大旗而去。
第六十五章
疾风(四)
  自从两年前被浙江巡抚标营偷袭而落荒而逃之后,王翊始终在竭尽全力的练兵,为此他不仅放权给麾下的旧将黄中道、毛明山,还通过陈天枢延揽来了曾经在刘穆麾下为将的刘翼明,到了今年更是越级提拔起了那个很有可能会成为国朝新一代名将的陈文。
  黄中道乃是儒将,晓畅兵法,深明事理;毛明山乃是勇将,忠直憨厚,勇不可当;而刘翼明精于练兵、部署,更是通晓各类战阵,论及兵法武勇更胜之前二人。
  至于那个陈文,虽然他始终不敢放心,但是一个月前校场上的那一幕实在是太过于震撼人心,一个成军仅仅一个月的新兵营就能摧枯拉朽般的全歼中营两倍于其的对手,这个人的能力很可能在他原本麾下的那三员战将之上,哪怕这个陈文此刻的光辉依旧被戚继光所掩盖,王翊也依旧这样觉得。
  练兵两年有余,本以为可以从提标营身上一雪前耻,可是现在看来这支提标营竟然比两年前的那支抚标营还要强悍得多。王翊此刻颇有些后悔他没有将陈文和南塘营调来,既然此间只有提标营,那么至少可以凭借南塘营的鸳鸯阵在战场的一线进行突破,以为取胜之法。
  只是,此前的情报中,鞑子参战的还有绍兴绿营的那一个协,南线的清军实力也更为强劲,清军的兵力雄厚再加上四明山王师各部联手制造的压力,以及他对于陈文以及那个没见过血的新兵营的不放心,这一切都导致了眼下的局面。
  所幸的是,陈文先前制定的计划中,南塘营虽然不在,但是陈天枢的骑兵营却依旧还处于预定的位置,而现在,他们也将配合已经向右翼移动的处于绝对人数优势的王师骑兵直接奔袭清军的主帅田雄。
  胜负在此一举!
  王翊大步走到中军鼓手身旁,将两只鼓槌夺了过来,随即便开始擂鼓助战。
  明军在注意到此刻已是贵为经略的王翊在为他们擂鼓助战的事情后,士气也为之一振。虽然此刻依旧被清军所压制,但是接敌之初的颓势却也削减了几分。
  这时,满清的浙江提督田雄依旧策马立于占据中路的提标左营阵后的中军大旗下,而他身边除了亲兵、家丁,以及直属两百多步兵外,还有从各营集中起来的骑兵,而这些用以决定胜负的精锐则全部暂时归副将巴成功来统帅。
  巴成功乃是蒙古人,在不少史书中也把他的名字音译为把成功。此人乃是田雄心腹爱将,马上功夫以及操练、指挥骑兵的技术都颇为了得。舟山之战后,此人出任舟山协副将。到了永历九年,张名振、陈六御收复舟山,巴成功率部出降,被郑成功任命为宣毅前镇兼管铁骑。只不过,此时的巴成功还只是浙江提督标营听用副将,兼管中军骑兵。
  从开战伊始,田雄就在寻找那份情报中所提及的明军伏兵,直到刚刚战场侧面的树林里一群飞鸟被惊动飞走,老于兵事的他便立刻确定了位置。
  怪不得刚刚明军的哨骑始终有意无意的遮蔽那里情况呢。
  田雄一眼望去,树林里已经走出了不少牵着战马的明军,而目光所及之处,几百米外的明军主阵地的后侧,那些作为预备队的骑兵也已经向着远离湖水、靠近树林的一侧移动。
  现在就按捺不住了吗?
  田雄冷笑着看着这一切,出于谨慎的考虑,他将作战任务较轻的提标中营的部分长枪手扣了下来,全部安排在中军大旗之下,配合他的亲兵、家丁护卫自己的安全。此间明军的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定然是打算靠着数量占优的骑兵出击,在击溃己方骑兵之后形成包夹之势,以达成速战速决的目的。
  显然,对手已经对继续耗下去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好在他自己也没打算继续浪费时间下去。
  “巴成功!”
  “末将在!”那个说话瓮声瓮气的蒙古汉子立刻回应了统帅的呼唤。
  “把那些贼寇赶走。”
  巴成功以着他鹰隼一般的目光扫视了那两支正在准备合流的明军骑兵,满心的不屑溢于言表。
  “末将遵命。”说罢,巴成功并没有着急策马出击,而是对麾下的骑兵们耳提面命了一番。
  注意到明军的骑兵有意向着左翼而来,负责指挥提标右营的副将立刻命令战阵侧翼和后队的长枪手结成密密麻麻的枪阵,以求遏制对方骑兵的冲锋。
  与此同时,身在中路,以副将身份管提标左营游击事的李荣也注意到了这点。刚刚清军突击接战的一瞬间,明军右翼由刘翼明指挥的左右两营的表现显然要比自己面对的中前两营要强很多,不仅由于反应更快而减少了很多损失,还进行了一定的反击。
  只不过,也仅仅如此了。
  此间明军的左右两营依旧被提标右营压着打,伤亡也远比对手要多很多,只是明军的兵力更加强大,战阵也更为厚重,再加上王翊的擂鼓助战,士气也没有过于低落。此时兵力损失虽然不小,但是也远没有到崩溃的地步。
  见枪阵已成,始终面无表情的李荣转而继续关注眼前的战局。提标右营的对手还有多久崩溃他的感受并不明显,但是自己这边估计用不了多久了。
  战场上,提标左营的刀盾兵刘大依旧在奋勇作战,作为一个老兵,他并没有急于突破对方的阵型,因为他这么多年看过太多,对手的兵力远超己方,阵型如此厚重,此刻冲上去,只怕是死得更快。
  “当”的一声,刘大用左手的盾牌将眼前那个长枪手的长枪震开,随后一刀将长枪砍断。而刘大对面的那个刚刚从长枪手被迫转职为棍兵的明军士兵在还没来得及适应这个变化的时候,就被刘大身旁的一个清军长枪手一枪捅死。
  慢慢来,不必着急,这帮新兵蛋子一会儿就扛不住了。
  仔细的观察了一番,李荣很清楚自己的对手已经距离承受伤亡的极限不算太远了。只不过,此时既然主帅还没有下达总攻的命令,他也丝毫不介意再消磨一些对手的作战意志,也好在发起总攻时更快的击溃对手。
  李荣此人并非是这个时代的名将,甚至到了三藩之乱时也并不出名。不过,也正是此人在耿精忠进攻浙江时,守住了由闽入浙的关键府县衢州,后世留下来的衢州“铁城”之称就和此人有关。而后,清温州镇总兵祖弘勋投靠耿精忠,招耿军大举入浙,也是此人配合陈世凯、牟大寅等将收复的失地。
  李荣虽然并不如三藩之乱中出尽风头的河西四将有名,但是此人能够稳稳的挡住耿精忠叛乱初期的雷霆一击,以及此后收复由于祖弘勋叛变所导致的浙江糜烂而被耿精忠占领的府县,也绝不是一个好相与的角色。
  比起承受着李荣所指挥的提标左营重压的黄中道,负责明军右翼指挥之责的刘翼明的日子也只是稍微好过一点儿罢了。
  刘翼明手下的这左、右两营精锐可都是他从王翊原本的左右两营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辅以他从刘穆那里带来的老兵和按照他的要求重新招募的新兵,此后又重新编练了一年有余,其中很多人从军也已经有五六年的光景了。
  以往面对清军地方绿营时,这两个营都能较为轻易的取胜,即便他在战前已经能够意识到这场仗并不好打,可是也远远没有想到会是现在这样被压制得如此厉害。
  真应该把南塘营叫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