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470

  事实上,郑成功虽然攻陷了漳州府城,却始终没有将漳州彻底收入囊中。在攻略漳州的同时,郑成功收复了漳州南部的海澄、诏安、平和、漳浦以及扼守漳州府城向北和向东通路的南靖和长泰。
  收复漳州之后,郑成功并没有继续向北收复漳州北部的龙岩、漳平和宁洋,而是在休整了一个月后便大举进攻泉州。
  之所以会如此进军,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的大本营中左所虽是海岛,但却处在漳州和泉州的夹缝之中。拿下漳州之后,只要收复了泉州这座海贸重镇,不仅能够解决中左所的安全问题,同时还可以利用这座城市来加大海洋贸易,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
  在此之前,郑成功的占领区仅限于沿海的岛屿,粮食、金属、布匹等诸多资源都无法自给自足,只能通过控制台湾海峡航道获取的银子来向海外购买。甚至可以说,当时的郑成功穷的就剩下钱了。
  可是随着浙江的大乱,那里的清军再无法像曾经那般不断的援闽,郑成功顺利的收复了在援兵不至中彻底绝望了的漳州。漳州平原乃是福建最大的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粮食产量一向不低,这对于始终苦苦维系着大军的郑成功来说可谓是极大的补充。不过对于本地的百姓而言,他们今年不光交了满清的赋税,还要再交福建明军的那一份,确实是要苦上很多。
  此时此刻,郑成功的大军和水师已经将泉州的府城团团包围,除了本地守军外,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的标营也在围城之中。
  满清在闽浙的军队之中,除却地方绿营和道台标兵以外,还存在着一些机动兵力,比如浙闽总督标营,比如浙江的提标、抚标以及杭州驻防八旗,而福建的则是提标、抚标以及左路和右路这两个总兵的标营。
  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是邵武之屠的元凶;而福建右路总兵马得功却是陈文的部将李瑞鑫的熟人,当年在黄得功帐下为将,黄得功阵亡后与浙江提督田雄一起绑了弘光帝做投名状降清的叛将。
  眼下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还在浙江的衢州与督标营同心协力防备陈文,抚标营则躲在福州城里面瑟瑟发抖,提督杨名高则驻扎城外以为策应,同时防范郑成功在围困泉州的同时将战火继续蔓延开来。于是乎,放弃了残破不堪的同安县城,被迫退守到泉州府城里面的马得功暂时也只能靠他自己撑下去了。
  当前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但郑成功却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儿,直到思虑良久之后他才发现似乎依旧拥有优势兵力的清军显得有些过于被动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自然是来源于陈文和他在最近这一年里表现出的强悍战斗力,而清军也确实把更多的力量集中于浙江战场,但他却还是感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安。
  只不过,当宣诏的使者赶到军前之后,在得知了清军似乎准备在西南战场上有大动作的情报后,一切的疑惑便得到了解释。
  满清的总兵力确实并非明军可以比拟的,但是诸如八旗军这样的精锐部队在数量上却远远不敷使用,平常只能依靠那些战斗力较为低下的绿营兵来维系统治。眼下明军在西南和东南两线皆是大举反攻,满清只能侧重于一点,既然在西南战场,那么东南明军受到的压力自然要小上许多,而在东南战场上,陈文的威胁显得更大一些,他这里得到清军的关注自然就更少了。
  虽说被人瞧不太上的感觉不甚快意,但是对于郑成功来说,积蓄更大的力量才是当前的要务。
  对于间接帮助他分担了清军重压的陈文,郑成功并不吝惜溢美之词,甚至宣诏使者面前也大加赞颂过陈文的武勇。对于他这么个傲气十足的人物来说,这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了。
  郑成功继攻陷漳州后在这一年之内展开了第二场围城战,而此时,宣诏使者早已离开泉州的大军,借助于郑成功的人脉沿着闽北通往衢州的商路北上,眼下已经进入温州地界数日了。
  按计划,他们会在商队的掩护下前往瓯江沿岸登船,然后一路溯流而上,前往衢州。他们自泉州军前出发时,陈文还没有光复衢州,可是经过了这些天的跋涉,直到今天,衢州光复和陈锦身死的消息也终于传到了温州,传到了他们的耳中。
  得知浙江明军收复了衢州,斩杀了满清的总督,宣诏使者一行连同掩护他们的商队无不欢呼雀跃,甚至就连孙可望派来的那个宣诏使者以及暗地里怀着其他使命的副使张恭彦也不曾例外。
  眼下虽然只是十月,但是对于南明的各路大军,以及各地的抗清人士,甚至是普通百姓而言,今年着实是一个喜讯频传的年份。
  西南战场上的连战连捷,不仅收复了大片的失地,更是斩杀了老牌汉奸定南王孔有德;东南战场上,郑成功攻陷了漳州而此刻则更是正在围困泉州,试图一举光复福建,而浙江的陈文虽然收复的失地看上去不是很多,但是歼灭了大量的清军,更是斩杀了满清总督一级的高官,比起眼下的李定国即便是不及,也大有奋起直追的势头。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张恭彦在与众人庆贺了一番后便回到了他的房间,回忆着这一路上所见的明军,似乎存在着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这几支连战连捷的明军所使用的战法尽皆与当前的流行有所不同——西南明军使用战象冲阵,福建明军的那种三人为一组的藤甲兵,而陈文的浙江明军据说使用的则是戚少保的鸳鸯阵。
  张恭彦想了想,最终还是放弃了询问引领宣诏使者前往浙江明军的张俊的打算,那是个嘴巴很严的家伙,问不出其中的关窍,问了也是白问。
  “哎,真想早点抵达衢州,好看一看这鸳鸯阵和西班牙方阵比起来到底哪个更厉害一些。”
第三十四章
辐射(下)
  宣诏使者还在路上,陈文便已经展开了对江山县的攻击。由于江山县城的地理位置,明军只得放弃了围城了打算,将探马撒了出去,在将攻城器械制作、组装完毕后便对北城墙展开了攻击。
  江山县的战事如火如荼的展开,陈文收复衢州,击杀陈锦的消息也以着更加惊人的速度传遍了东南四省,甚至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一个月前,陈文率领的浙江明军一战便击溃了优势清军,二度将衢州围困起来。可是说到底,击溃了清军,若是不能趁势收复衢州的话,谁知道会不会再出什么意外状况,结果就像是曹从龙之乱时那般导致了明军的前功尽弃。
  可是现在,不仅衢州被明军收复了,就连陈锦也死了。那可是一个总督啊,就这么死在了明军的手上,若是联想到广西那边李定国诛杀了孔有德,那么今年或许就是明军展开反攻,大明得以中兴的开始也说不定啊。
  不过比起李定国,东南的士人们更加看好现如今实力还比较弱小的陈文,原因无他,李定国虽然斩杀了孔有德,可他终究是流寇出身,这份偏见使得他们觉得“世袭百户”出身的陈文更像是大明应该出现的中兴名将。
  一时间,陈文的声名传遍了东南大地,陈锦的死更是为人们奔走相告。但无论是李定国,还是陈文,亦或是福建战场的郑成功,这些明军大帅都未曾与满洲八旗交锋,这也使得那些日夜期盼能够恢复汉家天下的人们在心存希望的同时也不免产生了一丝隐忧。
  为了衢州的那场围城战,钱谦益提心吊胆了良久,生怕再出什么意外状况,当时他甚至已经暗自祈祷,陈文一定得把衢州拿下来,即便是被陈锦逃了也在所不惜。可是一旦联想到这些年各路明军势力之间或是内部的纷乱与争斗,这份提心吊胆的感觉就更加让他难以忍受。
  一路上,满心的忐忑使得他就连与一些相交的抗清人士交流了下意见的心思都没了,只是交给了邓起西一项任务,钱谦益便匆匆的赶回了家中。可是没想到,回到家中的第二天他便收到了消息。
  那一夜,湖中的画舫上,钱谦益与他的妾室柳如是为东南明军的这场大胜而开怀畅饮,直至天明。到了后来,他已经不记得喝了多少的酒,也记不得做了多少的诗,写了多少文。钱谦益只记得,柳如是很开心,甚至可以说是从他降清以来这么多年了,从未有像昨天那般开心过。
  第二天晌午缓缓醒来,看着柳如是款款而来,将醒酒汤送到他嘴边,那份容光焕发以至于让钱谦益都觉得他自己也突然年轻了二十岁一般。
  自觉着出现了“逆生长”的钱谦益与柳如是重新谈过了此行的前前后后,陈文虽然没有咬死会向江西进军,但是“楸枰三局”的大计划却还是得到了他的认可。
  姚志卓此番与钱谦益一同回来,还有一个叫做朱全古的儒生。既然陈文已经答应了会协同作战,那么钱谦益便决意再派人前去说服郑成功的同时,加紧与鲁监国朝任命的督师大学士李之椿、兵部侍郎张仲符以及原兵部职方司主事贺王盛等人联络,这些人在暗地里与不少小股抗清武装都有所交集,此番便是力争将东南或明或暗的抗清势力的力量集中在这个计划之上。
  当然,这个计划主要还是由西南明军作为主力,而贺王盛的座师雷跃龙现在是秦王府行营的大学士,对于说服孙可望也是大有益处的。
  然而,比起其他人,钱谦益知道得更多,所以对于明军处境的隐忧也比其他人要大上很多。
  西南战场,尼堪已经率领满洲八旗组成的大军南下,距离明军在湖广的占领区最多也就两个月的路程了,能否坚持下来乃是这个计划的关键所在。相对而言,此前洪承畴被任命为东南经略的消息很可能是误传,因为钱谦益的消息来源并没有得到洪承畴出现在江南的消息,反倒是马国柱一直在统一指挥东南清军,试图降低浙江明军的威胁。
  后面的消息需要尽快告知陈文和郑成功,但是无论如何,支持陈文的计划已经定下,只要陈文能够保持在浙江的存在,对于东南的抗清人士而言只能是好事,不可能是坏事,这不仅仅对于郑成功和张自盛这些明军武装,对于其他有志于将满清赶走的人们而言也是一样。
  数日后,邓起西便带了两个儒生来到了红豆山庄。一个看上去已有四十左右,风霜之色颇重,而另一个却只有二十出头,一看就是个饱读诗书的才子,但走路时却总是不自觉的将重心偏向右腿一侧。
  钱谦益乃是东南文坛领袖,明末的文宗盟主,论才学,即便是始终不耻其为人的顾炎武都不得不称赞其才。
  这二人之中,年长的与归庄乃是好友,暗地里从事着抗清的工作,对钱谦益近年来的所作所为并非全无了解。而年轻的那人,虽然并不认识钱谦益,但其人乃是浙江知名的才子,其兄曾随史可法镇守扬州,其侄亦是抗清失败后被清军捕杀,与满清有不共戴天之仇,此人今日能来,想来也是对于此行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的。
  时间紧迫,钱谦益也没有再多寒暄,双方落座未久便直奔主题。“遐心、庄生,老夫此番请你二人前来,便是斗胆请二位前往金华,助临海伯一臂之力。”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说罢,只见那年长的儒生起身便是拱手一礼。
  起身回过了这一礼,钱谦益转而看向那个年轻的儒生,却听那人说道:“学生虽才疏学浅,却也不敢落于人后。只是牧翁,此番想来不会只是为了让我二人前去听用那么简单吧?”
  年轻的儒生面露疑惑的同时年长的那个儒生却丝毫不为所动,似乎是已经猜到了钱谦益此举背后的考量。
  一眼扫过,随即便了然于胸,于是钱谦益便对那年轻的说起了他的想法。
  陈文返回前后,钱谦益在金华府待了数日,孙钰对他也没有什么隐瞒,所以金华府的一些变化钱谦益多少也察觉到了一些。
  金华镇与金华卫,看似还是明朝旧有的制度,可是内里却已经截然不同。这些钱谦益接触到的甚少,虽然做不到窥一斑而见全豹,但是与祖制相异还是看得出来的。而由知府衙门和提刑衙门的分立所产生的行政与司法分离,这是文官的职权范围,就更瞒不过他的法眼了。
  当然,还有借款一事,虽然钱谦益买了两万两银子的征虏大借款,但那不过是卖陈文一个面子而已。中国的财政历来讲的是量入为出,钱谦益即便没有在户部待过却也不会全然不懂,而这借款当如何理解,寅吃卯粮吗?
  金华府的文官经过了曹从龙之乱,已经尽皆是为陈文之命是从的角色,王江的问题他已经从陈文那里得到了答案,也准备配合其行事,但这时移世易,即便是王江能够回去怕是也无法再像从前那样施加影响了。而眼下金华最高级别的文官孙钰也显然是更加倾向于配合陈文行事,而不是作为一个文官集团的代表来制衡、帮助陈文成事。
  在他看来,长久下去的话,这样对于陈文并不是什么好事,有道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必须有人时时劝慰才不至走上弯路。
  这两位儒生都是知名的才子,而且还不是那种只读圣贤书,对于其他事情一概不知的腐儒。杂学颇丰不说,一个久经风霜有见人见事之能,而另一个则曾经亲历战事,对兵事并非一无所知,由此二人去帮助陈文,想来应该是能够有所裨益的。
  确定了此事,二人便匆匆别过,国事艰难如斯,不得不抛开那些繁文缛节,总要先把鞑子赶走,让大明得以中兴才是当前之要务,才是务实的做法。这是钱谦益在金华从陈文和孙钰身上看到的最为让他感到欣慰的事情,而“年轻了二十岁”的他自然也不能落在年轻人的后面。
第三十五章
鲸吞
  当那个前半生无耻、虚伪至极的老人正在用后半生的时间来悔改并竭尽全力的去弥补他曾经犯下的过错的时候,陈文早已经从江山县城的城下撤军了。
  进攻江山,为的乃是打破清军在衢州西部的包围圈,从而威胁到临近的省份,将衢州的地理位置优势发挥出来。
  原本陈文计划在进攻江山的过程中通过围城打援的办法打掉来援的九江绿营,进一步削弱清军的实力;若是九江绿营不肯应战,那么就一口吞掉已经开始编练鸳鸯阵的督标营,拉大彼此之间的战术差距。
  可是当他真正开始进攻江山,却发现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江山县城东面临水、西面临山,方便攻城的只有南北两面城墙。可若是用水营将一部分兵力运到城南实现两面同时进攻的话,清军完全可以以优势兵力进攻较弱的分兵,而强大的本部则根本无法支援。
  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同样的道理,两面同时进攻却互不协同、互不援助,和前者一样是危险至极的。除非拥有绝对的力量优势,比如永历四年清军围剿四明山时就是个例子,若非陈文先期将消息送到王翊的手中,否则平日里分驻各地,呈一盘散沙之势的四明山各部明军连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实现各个击破的可能都不会拥有,唯有死路一条。
  正因为如此,陈文在攻城是选择的就是直接攻击通往衢州的北城墙。奈何这座县城里呈长方形,自南到北长、自东到西短,而守城的督标营更是将绝大多数的兵力都集中在了北城墙,其他各城只留下必要的兵员。
  城头上是密密麻麻的督标营,但是陈文却极度缺乏用以轰塌城墙的大口径红夷炮,使用传统攻城手段的明军效率极低。前两天只是将城外的防御设施进行了拔除和拆毁,使用火炮将雉堞打烂了一些,按道理来说,攻城战势必将会在第三天正式打响。可也就在这一天当明军发起进攻的当口,城中升起了一道狼烟,九江绿营的旗号就恰恰在片刻之后出现在了明军的侧后。
  江山县以西的大片山区将其与常山县分隔开来,可是这片山区却并非那种无法通过大股军队的崇山峻岭,其中有大片的平坦地段和山坳可供军队行军和驻扎。陈文的探马向那一片区域撒了出去,只是并不能深入,而发现九江绿营的也正是他们。
  围城打援,这是原定的计划,可是当陈文率军回师应战九江绿营的时候,江山县城却又冒起了一股淡黄色的狼烟,九江绿营也随之远远遁去,丝毫没有与陈文交锋的打算。
  对此,陈文恍惚间总觉得有些眼熟,待他仔细一想,似乎他在安华镇那边也用过这种手法牵制清军,只是由于那里的清军兵力优势实在太大,守军和负责牵制的部队也更加依仗于棱堡的防御能力,所以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罢了。事实上,双方的战术几乎是一个老师傅教出的两个徒弟那般,有所差异是在所难免的,但基本的手法上还是差别不大的。
  一旦得到了这个结论,陈文突然变得无话可说了起来,连唾口大骂杨捷、张国勋二人无耻的欲望都提不起来分毫,谁让他也是这么教给尹钺和林忠孝二人的呢。
  攻城战的第一天就这么结束了,可是等到第二天,不只是杨捷和张国勋如法炮制,就连城头上也现出了王之纲的旗号。
  随着清军援兵入城,江山县内的清军已经高达六千之众,哪怕其中少说也得有三分之一是新兵,但是明军的兵力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且,除了这两个缩头乌龟以外,城外还有一个杨捷……
  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文连番使诈,卖出了各种各样的破绽,奈何清军却似乎就抱准了一个宗旨,那就是明军不全力攻城杨捷就坚决不出来捣乱,而当明军一旦回师,哪怕是露出破绽再大,杨捷也绝不恋战,跑得比兔子都快。
  总兵力已经只有对手的一半,面对清军如此的厚颜无耻,陈文和他的参谋们也确实没有了办法,而且随着一骑快马赶到军前,陈文也只得暂且回师衢州,放弃了在这里与这三个清军大帅接着玩下去“是他砸锤子更快,还是他们缩脑袋更快”的打地鼠游戏了。
  信使来自于陈国宝率领的那支偏师,根据陈国宝的报告,自出发进攻处州,一路直抵遂昌,并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待他抵近到城外十数里竟见到大批遂昌本地的缙绅大户割了鞭子前来迎接王师入城。
  这样的事情他并非没有见过,去年击退马进宝和张国勋之后,清军放弃的那几座无力坚守的城池便是如此,不过却还远没有到割鞭子的程度。
  可是现在,不光出城十数里迎接、犒劳明军,更是一个个的把辫子都割了。事出常理即为妖,哪怕是陈国宝不作他想,此番特别派到军中的几个参谋军官还是觉得应该探查一番再行入城。然而探查的结果却是清军已经撤离,据那些缙绅大户的代表所说,遂昌清军更是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做好了逃亡的准备。
  遂昌即下,接下来便是松阳和宣平,偏师收复了遂昌后很快便将清军同样出逃了的这两个县拿了下来。
  处州十县,其中五个呈W状排列于靠近金华、衢州一线的北部,偏师已经收复了遂昌、松阳和宣平,而缙云则是更早就回到了明军的怀抱。陈国宝在征集了大批的民夫充作辅兵后便大举向处州府城进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