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470

  震天的欢呼声中,马进宝早已明白这些人想要干什么,在他不断睁大的瞳孔中,老师傅将壶嘴对准了他的鼻孔,随即便塞了进去。
  由于老师傅的两个徒弟死死的按住马进宝的脑袋,壶嘴恰到好处的塞了进去,随后只见壶身上的把儿被缓缓抬起,壶中的老醋也开始流入其间。
  马进宝是山西隰县人,与其他老西儿一样对醋有着特别的钟爱。不过那也仅仅限于食用,从鼻孔倒灌进去的招数乃是他平日里用来勒索钱财的,在此之前他却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反过来被那些平日任其宰割的弱小如此虐待。
  这一壶平日里马进宝惯常使用的老陈醋缓缓流入倒挂着的自家的鼻孔之中,即便是一向嗜醋如命的他面对如此的酸楚自鼻腔直冲天灵盖也丝毫无法忍受。可是在此之前为了防止他会咬舌自尽,衙役们就在他的口中塞进了大个的核桃,只能伴随着时而溢出的老醋发出“嗯嗯呜呜”的求饶声,却没人能听懂他说的是什么。直到这一壶倒尽,稍试沉淀了片刻才将他重新倒过来。
  “快看,马进宝那畜生居然还哭了!”
  “真的啊,这狗杂种还有脸哭啊,哈哈。”
  “活该,当初他怎么糟蹋别人的,今天就让他自己也试试。”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古人诚不欺我,古人诚不欺我啊。”
  “……”
  马进宝的无助引发了巨大的欢呼声,此刻的马进宝泪流满面,褐色的老醋和着鼻腔中的分泌物径直的自鼻孔中倾泻而出,只是在上半片嘴唇处稍微向两边偏移了一丝轨迹后就径直的流进了那张根本闭不下的大罪。
  此刻的他也终于知道了那些被他如此祸害,甚至祸害致死的百姓在当时是何等感受了。不仅仅是肉体上的难以忍受,精神上的羞辱使得这个富贵荣华多年的流寇的心中更是屈辱感爆棚。
  这一次的经历已经足够他铭记于心,绝不像去再尝试第二次。可是就在这时,那两个学徒却又将捆绑他的架子倒了过来,紧接着那位老师傅如变魔术一般又提起了另外一壶老醋对准了马进宝的另一个鼻孔……
  灌醋仅仅是盛宴前的冷盘,但是这开场的冷盘却收获了极大的欢呼。无数的百姓看着这个一度横行金华府,在民间为非作歹、图财害命的清军大帅遭受了他曾经引以为傲的刑罚,积蓄多年的情感瞬间迸发了出来。
  无数的百姓向主席台的方向下拜,就连一些有资格坐在最前排的士绅老爷们也纷纷起身向以陈文为首的明军文武拱手致敬,因为他们很清楚,陈文从不是一个以虐杀敌人为乐的残忍武将,他之所以会如此完全是为了给金华府的受难百姓们报仇,仅此而已。
  声震天际的欢呼中,捆绑马进宝的架子又被重新正了过来,随着充当司仪的那个小吏在得到了主席台的示意便宣布了行刑的开始。
  一旁的桌子上,凌迟所需的刀具、布匹、盐水以及用来应对意外状况的那几桶冷水和老醋等物一切都准备妥当。眼见着一个学徒将马进宝脸上的秽物擦拭干净,那个老师傅立刻在手上吐了口唾沫随即便狠狠的拍在了马进宝的心窝,紧接着便操着刀子一转,片下了一块铜钱大小的肉。
  这是第一刀,恰好旋掉了马进宝右胸脯的乳粒。在呜呜的哭喊声中,那个老师傅将扎在了刀尖上的第一片肉高高举起,同时他的学徒便高声为台下的百姓们报数。
  “第一刀!”
  第一刀过后,那个老师傅又在对称的位置再旋一刀,只是在学徒报数的同时将第二片肉重重的甩在了地上。
  按照老辈儿传下来的规矩,这前两刀旋下来的肉名为钱肉,专门用来祭祀天地的,所以第一刀和第二刀过后的动作截然不同。
  由于先前的那一掌,哀嚎着的马进宝因为心脏受到猛击后紧缩了起来,血液循环的速度减慢,所以伤口并没有流出多少血液。于是乎,那个老师傅便从另一个学徒的手中接过了一块蘸着盐水的布,擦干了上面的血,让刀口犹如树上崭新的砍痕那般。
  擦干净了血,紧接着便是第三刀,这一刀和前两刀略有不同,虽说还是铜钱大小,但是在形状上已经改为鱼鳞一般。正因为如此,凌迟在古代还有一个别名,叫做“鱼鳞割”。
  割完了第三刀,见露出了白生生的肉茬儿,只有少许的血滴如珍珠般点缀其间,老师傅在长舒了一口大气之后,随即便将第三片肉扎在了刀尖上,甩向空中。在老辈儿的规矩中这一手叫做谢鬼神。
  前三刀在整个行刑的过程中可谓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开始后面刽子手就可以像削萝卜一样把这个刑罚完成。不过刀数也很重要,按照规定,多一刀少一刀刽子手都要受罚,甚至会因此而被处死,只有在最后一刀扎进心脏将受刑者杀死才算是完美。
  行刑还在继续,根据陈文前不久和那个刽子手的了解,行刑的三天之中,每十刀刽子手会稍作休息,此刻那位老师傅还在行刑,陈文所在的主席台位于行刑台的侧面,所以看不清楚那位老师傅的手艺。不过听到马进宝的由于嘴里被塞了一个核桃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陈文身边的那些文官、武将却是恨不得跑到正面去亲眼看看马进宝如何被这残忍的刑罚虐杀的。
  “辅仁,谢谢。”
  这个时代不流行说谢字,对长辈不能说、对小辈不能说,甚至对同辈之人也不会去说。因为中国人讲究大恩不言谢,别人的帮助是要记在心中的,说出来反倒显得轻薄。
  可是此时此刻,孙钰还是说出了这句话。因为陈文刚刚讲述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会场中那座特别留下来的废墟就是他曾经的家,甚至在废墟的里面还摆放了从孙家后宅请来的牌位。陈文特意选择在这里处死马进宝就是为了帮他报这杀父、杀母、杀师、杀子的滔天血仇,让他父母的在天之灵能够亲眼看到马进宝这个金华之屠的帮凶是如何被千刀万剐的!
  “你我之间,无须这般客气。”
  一直以来,孙钰可以说是陈文最大的支持者,无论是在大兰山上训练兵卒、在四明山南部奋力搏杀、在天台山苦苦支撑、还是在金华的大半年披荆斩棘,陈文无论有多么不可思议的计划孙钰都会竭尽全力的去帮助他完成,哪怕是在天台山上对陈文言听计从的王江都要稍逊一筹。
  如果再往前说的话,若非当初孙钰为他向王翊解释,若非孙钰在那一夜坦露心迹极力要求他留下来,此刻的陈文大抵还在郑成功麾下为了围攻漳州府城的军事行动而奔忙。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早已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做了路倒尸。
  孙钰成功的劝说陈文留在了浙江,拼尽全力的为这支新近崛起的势力筹备军需、管理地方,可以说,今天的这一切是他应得的,而陈文也只是在例行的处决汉奸的过程中为他在这个时代最好的朋友提供一些便利和安慰而已。
  “只可惜,博洛那狗鞑子已经死了,真是便宜他了。”
  看着孙钰略带遗憾的说出这句话,陈文却只是摇了摇头。
  满清在中国大地上制造的血案不胜枚举,金华之屠只是其中一个比较显眼的,而且还仅仅是对那段历史有了初步了解的人才会知道,后世更多的人们只是在教科书上看到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对于满清制造的其他大屠杀却不甚了解,至于那些潜藏在一些史料深处的,遇难者往往只有百余人的更为普遍化的屠村、屠镇、屠寨就更加无从得知了。
  凌迟马进宝,这并非是一个结束,而仅仅是一个开始。无论是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这样比较知名的叛徒,还是像金华之屠的帮凶马进宝、邵武之屠的主谋王之纲之类知名度较低的汉奸,亦或者是八旗之中的那些野蛮的屠夫,只要陈文还有一丝气力便不会放过这些禽兽。
  “没事,博洛是死了,但是他儿子齐克新还活着。父债子还,天经地义!”
第七十六章
大局
  自监国鲁元年江上师溃而始,直到去年下半年陈文光复金华府,这片土地已经沦陷长达五年之久。
  这五年的时间里,满清的金华总兵马进宝从金华之屠开始,始终不移,或者说是乐此不疲的残害着本地的士绅百姓,可以说是金华府的死敌。而陈文在将其生擒后拉回此人为恶最甚的府城当众凌迟处死,在本地人士眼中一个英雄的认定自然少不了的。
  正因为如此,杀了马进宝不仅仅可以泄愤,对于眼下随着曹从龙组建团练使得金华府叛乱遍地的现状也势必将会造成更加有利于陈文的影响。
  只不过,对于行刑台上的凌迟之刑,出生在那个早已视其为野蛮的时代,陈文对于这种将肉一片片切下来的刑罚实在提不起太多兴趣。当然,这里面也不乏有着陈文对于马进宝这个汉奸所做下的累累恶行缺乏足够的切身感受的原因,如果换做是刚刚阴了他一手导致明军被迫放弃全胜之势的曹从龙的话,十有八九他还会饶有兴趣的再欣赏一会儿那厮在刑罚下的丑态。
  可是,现在曹从龙已经失踪了,根据这两日的调查,巡抚车驾出现的最后地点是府城的东市,显然是已经逃出城了。
  两千余人的抚标营未经一战就在心理攻势下全军覆没,手里没了兵卒,接下来曹从龙的逃亡路线无非是经台州、温州返回鲁监国寄居的行在——福建金门,要不就是北上义乌、东阳从那里逃出金华府,然后继续向北前往杭州。
  降清!
  逃回福建,大事未成,而且还把鲁监国集团最后的依仗得罪个彻底,曹从龙即便不死这辈子的仕途也是算是彻底完了;至于降清,这样的内斗狗到了满清那边或许还可以做官,但是这样的话,在当下的社会舆论中陈文就彻底处于不败之地了。到了那时,即便有人强行用“陈文攻击友军,将身为监军的曹从龙逼得降清”这样的屁股言论来污蔑他也不会有太多人相信。毕竟当下可是儒家稳坐钓鱼台,就连鞑子也要包一层儒家正统外皮的明末清初,而非是一言不合就逃亡他国借兵复仇的春秋战国。
  无论如何,曹从龙已经不足为惧了,而现在摆在陈文面前的关键还是如何将叛乱造成的影响和后遗症降到最低。
  行刑台上,针对马进宝的凌迟还在进行,从第四刀开始,会场上就开始有士绅百姓拿出银子抢购那些从马进宝身上片下来的肉。
  “食汝肉、寝汝皮!”
  这在古人看来乃是表达和发泄仇恨最为正常的行为,二十二年前被凌迟处死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就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只不过,马进宝这个武夫却没有写下“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等诗句的文墨水平和机会,也就更没有可能得到“民族英雄”的美誉,谁让他现在已经混得里外不是人了呢。
  然而,此刻的陈文却没有那份功夫借着会场上的场景去联想崇祯三年时的那一幕,负责行刑的老师傅第一次休息的时候他就起身返回巡抚衙门,那里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他尽快处理。
  此前陈文拿下汤溪县时,由于那里并非叛乱的中心,位置也比较偏僻,对于金华府的详情并不是很清楚。可是等到他收复了府城,从曹从龙遗留在巡抚衙门的那些情报和文件中很快就搞清楚了眼下的局势。
  汤溪和府城已经被收复,可是兰溪和武义这两县还在叛军的手里,永康县的情况现在还不甚明了,此外还出现了一个可大可小的问题,缙云县被处州清军攻陷了。
  其实与其说是攻陷,不如说是当地原驻军被调回了府城,由于永康县大乱,叛军的守将在路上受阻导致了缙云县的不设防。缙云距离处州的府城实际上很近,恰逢衢州交战正酣,处州清军的留守部队在得知明军撤离后便大着胆子把缙云县的县治——那座没有城墙的五云镇占了下来,对满清那边也算是收复了失地。
  这个消息是明军拿下汤溪、渡过东阳江的第二天一早才传到巡抚衙门的,此前陈文在衢州不仅攻陷了龙游县,还将衢州府城包围了下来,而曹从龙的发动叛乱却导致了明军占领区的一座县城失陷,真不知道当时曹从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面色。
  除此之外,北线明军的总兵官尹钺和驻守安华镇的游击将军林忠孝严词拒绝了曹从龙的招揽,就连义乌和浦江这两个县的文官、驻军也没有参加这场叛乱,倒是让陈文感到了一些安慰。然而东阳县的守将刘成却选择了附逆,联想到罗城岩白头军原本就是在此人的防区,这个家伙参与叛乱的时间很可能还要更早上一些。
  这个家伙不足为惧,只要他出现在东阳县驻军的面前,那些士卒就定然会放弃抵抗,这点信心陈文还是有的。
  但是曹从龙在这半月的时间将府城积蓄的粮草、军需中的大半都运到了东阳县的玉山镇,试图以此作为进攻台州的前进基地,而且这里面还不乏有金华、汤溪、兰溪、武义以及东阳这几个县的夏税。
  军无粮则散,陈文麾下将兵官吏人数近万,军中的用度更是大得惊人。若非有善后大借款强行进了一回大补的话,他绝对不可能组建起如此规模的大军在留守金华府的同时大举进攻衢州。眼下如果不能尽快将那些资源收回的话,只凭着这个农业生产必然会受到叛乱影响的金华府的税收,他根本不可能继续维持下去的。
  除此之外,那一纸自行组建团练的军令也是个麻烦不断的大问题,问题甚至大到了各县尽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税现象。
  抗税在明朝是很正常的事情,史书中记载颇多,但是这一次抗税的带头人却是那些组建了团练的士绅富户,使得整体的性质已经发生了转变,必须尽快压服各地才能将后遗症的程度降到最低。
  这场叛乱已经不是拿下府城就可以传檄而定的了,陈文需要以各县的县城作为支点才能利用这支不足千人的平叛部队将整个金华府重新掌握在手中。
  兰溪县地处衢江和东阳江交汇之处,顺流而下就是钱塘江,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陈文在前天就已经派陈国宝带着水营和近半的平叛部队沿着东阳江西进,只有将那里重新拿回到手中他才能放心收复其他各县。至于义乌和浦江以及北线的明军,陈文已经派人进行宣慰,就连东阳县那里也同样派出了信使。
  但愿这几处能够平稳的实现权力回收,尤其是安华镇那里,因为根据情报显示,那里应该正在承受着杭州驻防八旗的攻击。
第七十七章
铁壁
  明军在府城处决马进宝的前一天,金华明军占领区最北端的安华镇,防御工事的夯土外墙除了最南端那一面和靠近最南端的一部分城墙外,已经全部被清军轰塌。
  自陈文帅军大举西进,接到了陈锦求援的金砺便动员了杭州驻防八旗一部以及抚标、提标全军越过钱塘江南下。然而等他们抵达诸暨之时,民间却在哄传明军在浦阳江上游修建水坝。
  此时此刻,明军一面在衢州展开攻势,而另一面则在浦江县劳民伤财的修筑水坝,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一下子就引起了金砺、田雄等清军将领的警觉。
  浦阳江流域洪水灾害频繁,一向有着“浙江小黄河”的绰号,民间广为流传“沿江人家一夜穷”的民谣说的就是这里。一旦联想到这些,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陈文麾下的这支明军从跟脚上来说是出自那支以军纪严明著称的大兰山明军,大兰山明军主力覆灭后,陈文的南塘营一家独大,但是于民无害的传统不仅保留了下来,而且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只不过,金砺、田雄这些狗汉奸却始终保持着做贼的人看任何人都是贼的心态,再加上安华镇以北的地区眼下还是清军的占领区,明军选择以水为兵的战术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可是想要从诸暨攻入义乌、浦江,不走安华镇——郑家坞镇这一条路的话,就必须走山区,对于他们带来的这支战兵近七千,辅兵倍之的大军而言又太不方便。于是乎,金砺只得顿兵于此,同时派出大批的探马去探明情况,以作好万全的打算。
  接下来的半个月,经过了神经质一般的反复核实,金砺和田雄才知道修筑水坝的事情原本就只是谣言,是明军可以散播出来用以拖延清军南下进度的谎言。
  得到了这个答案,气急败坏的金砺在得到了督标营已经被明军击退的消息后,再度从杭州抽调了一部分八旗军,只留下了固山额真刘之源带着一千杭州驻防八旗以及杭州城守协继续留守,而他则带着这支战兵已经接近八千的大军继续南下安华镇,试图在突破了夯土的堡垒后杀入义乌,实现围魏救赵,进而合围剿灭的战略意图。
  夯土的城墙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攻了下来,可是当清军冲上城墙后才发现,城墙的内部还有一座造型怪异的堡垒,而他们在城墙上只能作为内部堡垒的靶子。
  勉强坚守了一个时辰,金砺和田雄在发现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后只得放弃了城墙。可是他们刚刚撤下了城头,明军就再度杀了上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