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470

  可是汤溪本地口音与金华府其他地区相去甚远,主要是因为其他各县深受南宋官话影响,而汤溪县位置较偏,所以还保留着古越国方言口音才会如此。
  周家小妹一行本就急于前往衢州,再加上生活在金华,对于此地的口音不甚明了,也无心明了。然而,在城中言语不明却使得她们并不没有注意到往来的百姓偶尔提到城门没开的事情,平白在城里转了一大圈才从进来的地方出了县城。这样一来,不仅耽误了时辰,甚至还一度被明军叫下车检查,甚至若非这支守备部队的守备出自当年的那支老南塘营,平日里对于军纪要求极为严格,又有专门的驻军军法官监督,还没有养成以刁难出入城百姓为乐或是为业的劣习,否则只怕是连女扮男装的事情都要漏了馅。
  还好没有被彻底关在城内,可是耽误了这小半天的时间,再加上去年清军撤退时拉走了大量的民夫百姓,半年来这两地之间还是明清两军的势力分界线,双方为征丁派粮而频繁争斗,直接导致了本就不甚多的村落的破败。
  两地之间已没有多少百姓居住,再难找到较为安全的客栈过夜,而在野外过夜对于两个大户人家的女子而言也太过危险,于是乎她们只得改变计划,在向本地乡民咨询后一路北上洋埠镇,随后便可以沿着衢江一路向西,这三个从未到过衢州的金华人也不必再担心会走错路了。
  ……
  与此同时,金华府城的抚标营驻地,周钦贵也已经完成了第一天的征兵工作。
  随着昨天一早曹从龙以浙江巡抚名义联名本地文官公布的安民告示的张贴,金华府城内的这场为了争夺权柄而引发的内讧也算是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至少他们认为这个解释很合理。
  曹从龙在安民告示中痛斥陈文对鲁监国不忠,对前两任监军文官不义,实乃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同时更是一再提及那些借款、征地的事情,试图借此来引发本地士绅百姓对于陈文的仇恨。
  如此不留情面的造谣,想来若非当年王翊在致信冯京第、黄宗羲二人以说明陈文反对赴日乞师的理由遭到了二人的极力反驳,以至于王翊并没有如期上书鲁监国反对赴日乞师,否则的话,这个事情传到了舟山,估计曹从龙今时今日也势必会把它翻出来用以证明陈文乃是阉党余孽,所以做的事情一定是祸国殃民云云。
  那么既然陈文不是什么好人,代表月亮,不对,是代表鲁监国利益的曹从龙便可以将他连同金华府文官搞内讧的事情诠释为“忠义之士”义结同心,扭转乾坤,打击陈文乱军,为大明中兴为业添砖加瓦,借以配合他们叛乱初步成功的结果来将舆论引向所谓的邪不胜正。
  只不过,不比那些因重新夺回权柄而沾沾自喜的文官,今天招募兵员整整一天却几乎无人理会的周钦贵却听到了一些风声,似乎本地的百姓对于曹从龙等人的做法极为不满,甚至更出现了曹从龙其实是满清间谍之类的奇葩论调。
  陈文初到金华府时,借着戚继光、戚家军的赫赫威名以及他本人连战连捷的战绩,本地士绅百姓皆视其为能够将他们从马进宝手中解救出来的救星,所以得到的支持颇多,名声也甚好。
  可是等到借款、征地等事一出,陈文的风评便开始直线下降,甚至在一些士绅口中更是已经和马进宝相提并论了。只是借款、征地等事中“蒙受损失”的人士虽然不少,但其中更多的还是各县缙绅富户以及受他们挑唆的无知乡民,事不关己之人倒也不少,再加上为数众多的明军军属即将因此受益,所以只能说是毁誉参半。
  数日前,陈文生擒马进宝的消息传来,金华府城的士绅百姓们在沉默了一天确定消息无误,立刻沸腾起来,普通百姓不说,就连那些平日里说陈文坏话的缙绅富户们改口为陈文虽然贪财,但是用兵如神,也算是瑕不掩瑜。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府城乃是遭受马进宝及其麾下镇标营祸害的重灾区,而且这个狗汉奸还在博洛的帐下参加过金华之屠,与本地人士可以说是仇深似海,陈文麾下大军多是金华子弟,将这等仇敌生擒后肯定是要用来泄愤的,能够为他们报此大仇的明军大帅就算贪点钱粮也是能用到刀刃上的能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过山车坐了一轮,至少府城的士绅百姓对于有个如此厉害的明军统帅镇守此地,还是喜闻乐见的。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在陈文出征衢州为金华解除西面威胁的同时,身为监军文官的曹从龙竟然跳出来搞内讧,那就肯定是秦桧之流的大白脸,就连曾经在金华府颇具影响力的本地抗清武装罗城岩白头军所组成的抚标营在士绅百姓们的眼中也彻底蜕变为了万俟卨、罗汝楫之流的帮凶。
  枯坐了一天,招募到的兵员总数竟然为零,甚至敲锣打鼓的宣传也少有人问津,就连城里面的地痞无赖们似乎对此都兴致缺缺。
  听说过陈文这个北佬去年在义乌挑三拣四还能在短短数日之内招募到数千兵员,从而编练大军击退了围剿清军的事情,可他们明明是本地人组织起来的军队,在金华民间颇具影响力的许都、尹灿等义军首领的部下,在城里面折腾了一天竟然愣是一个兵也没招来,实在是让周钦贵等人感到了一丝莫名的寒意。
  还好曹从龙以金华明军军官家眷作为要挟已经初见成效,距离此地最近的一座县城的守将已经放弃了继续挣扎下去的念头,希望用军队来换取家人的平安。
  派去接手县城和军队的人已经派出,收编了那一支一百余人的守军,再招募些兵员混编,若是算上其他各县的守军,他们这支借抚标营之名诈尸还魂的罗城岩白头军估计用不了多久便可以重振声势。当然,对于那位善于背后捅刀子的巡抚老大人还是要防一手的,否则弄不好便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
第五十八章
追!(完)
  由于金华府的民政始终由大兰山一系的文官集团负责,所以在曹从龙软禁孙钰、抚标营夺占府城要点后,整个府城的民政在第二天便彻底恢复正常,就连军需、军器等已经从属于金华镇的权柄也已经实现了再分配。唯有军需方面的收获却远低于他的预期,看过账册,其中很大一部分差额竟并非是送往衢州前线的,而是沿着东阳江送到了义乌,让他和代替身陷囹圄的总军需官顾守礼的那个新任军需官感到颇为不解。
  除此之外,陈文的大军与金华府城相距不过两百里,若是不顾背后的清军,急行军也不过几天的时间,而这还是把一些地形阻隔算进去的结果。
  对于曹从龙来说,他从鲁监国那里离开已经多时,天知道他们还能坚持多久,只得强行为之。然而考虑到消息存在着泄露的可能,于是他也只得将府城的各门暂且关闭起来以降低消息传到衢州可能,寄希望于利用这段争取来的时间可以把军队组建起来,那样就可以尽快发兵进攻台州,而不必身陷在陈文的反击之中。
  但是经过了一天的安民和征兵,昨天晚上从周钦贵那里却得到了招募不到兵员的消息,若是再和陈文去年在义乌进行一下对比的话,彼此间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久久未能入眠,思前想后了一个晚上,曹从龙总算是把原因想出了个大概,但是对于拥有鲁监国朝廷大义所在的文官监军在号召力上面比不上一个武夫、陈文侵犯到了本地缙绅富户的利益比不上他们对马进宝的仇恨之类的原因却还是感到有些无法想象。
  对此,他也只得将招募不到兵员的原因归咎到周钦贵等人无能,当然还有金华府城城内人口较少之类的理由上面。
  招募兵员的事情并不顺遂,所幸他也没有打算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快马加鞭的信使已经确定了汤溪县守备、军法官归附的消息,刚刚派去兰溪的信使也回来了,那里的守将表示这两日会给一个答复,希望曹从龙不要难为他的家眷。这两县距离府城最近,所以答复的速度也是最快的,估计过不了几日其他各县的守军也会相继归附。而在此期间,曹从龙在商议后决定通过各县的县衙下达政令,以便把下一步用来干扰陈文的手段提前放出来。
  叛乱的第三天,曹从龙已经决定将杀手锏提前拿出来以备不测。到了下午,负责前往汤溪县接手城防的抚标营参将倪良许也早已经渡过了东阳江,正带着部下全速向汤溪县城赶去。
  罗城岩白头军接受招安与曹从龙之间的合作源于他们对于陈文在去年的那份改编计划的不满,金华明军将校均出自曾经的那支老南塘营,他们当时只有不到五百人,其中还有些是上不了阵的老弱妇孺,即便陈文给了他们军官的职务,但也势必将会被金华明军所淹没,到时性命操于人手,远不及在易守难攻的罗城岩上过活。
  时至今日,曹从龙的招安给了他们一个重整旗鼓的机会,双方趁着陈文西征在外,整个金华明军处于虚弱状态之际联手夺权,自然也无可厚非。只是昨天曹从龙却执意任命那个锦衣卫指挥使为抚标营副总兵,与何德成并立,似乎已经有了将军权掌握在手的倾向,还是让他们感到了些许的不安。
  出于不至于被边缘化的考量,周钦贵等人在昨晚密议后决定尽快把扩编,其中收编金华镇明军的驻军部队便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办法之一,而倪良许由于在去年时曾经一度支持接受陈文的改编计划,在罗城岩白头军中业已被边缘化,而且还引起了听到风声的曹从龙等人不满,但无论怎么说,他都还是这支义军老人,当年一起在尹灿麾下与金华府清军交战,自然比那个锦衣卫来得亲近。
  仗着叛军在文官集团的支持下迅速控制了婺江码头,倪良许带领的这一队人马很快便渡过了东阳江,只是在随后的行军中由于兵员训练较差,行军的速度很慢,在熟悉道路的情况下直到入夜时分才仅仅走完了大半的路程。
  野外扎营休整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倪良许便带队继续前进,直到中午才抵达汤溪县城。通报后,他很快便迎来了翘首以盼良久的守将和军法官,在将信物奉上以及从同行的那个军法官的表弟确定了二人的家眷无恙后,这两个本地驻军的指挥官便招徕了驻军中的那五个步兵队的队长。
  五个步兵队的队长中有三个的家眷也在府城,倪良许在守将和军法官的配合下没有费多大的气力便压服了这几个军官,准备这几日便将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带回府城补充到抚标营的序列之中。
  自古受降如受敌,今天是第一天,入夜后倪良许为稳定军心特意弄了些大鱼大肉在军营中为来自抚标营和驻军的明军将士们设宴,只是酒暂且免了,以免出现意外状况。
  对于从金华镇改为隶属抚标营,驻军的将士们表示非常的不安,即便倪良许一再保证加入抚标营可以提升他们的待遇也无法将这种情绪压下去。只不过,由于军官们已经没了别的选择所以暂时只能如此,才没有闹出什么乱子,但是整个驻军已经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一般,只待着一个促成喷发的理由。
  宴会上士卒们以队为单位在大营的校场上吃着厨子烹饪的菜品,抚标营的各队吆五喝六的大快朵颐,而驻军那边则是寂静非常,士卒们也仅仅是在闷头吃饭,时而望向左近的抚标营兵,面色复杂非常。
  与此同时,驻军的军官们则陪着倪良许以及随行的抚标营军官在平日里用以军议的守备府大厅中饮宴,只是比起外面的士卒,驻军军官们的心态更为复杂,毕竟家人性命操于人手,今日配合抚标营控制县城,即便日后能够保住兵权不失,若是陈文回师,他们又将何以自处。
  只是眼下情势比人强,在倪良许刻意营造的和睦气氛中,驻军军官们也只得硬着头皮配合着那些抚标营军官们的荤段子和笑话,发出一阵阵并非由己心而出的笑声。尤其是在那些抚标营军官即便有着倪良许的事前命令也眉宇、言辞之间偶尔会表现出高人一等的情况下,就显得更为尴尬了。
  本地驻军的守将乃是大兰山本地人士,原来就住在陈文暂居过的那个小村子,作为最早的那批随着陈文一路走来的老部下,当然也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只是此番被软禁的不只是他的妻儿,就连年轻时便守寡一个人将他抚养长大的老娘也被曹从龙那个假仁假义的混账给控制了起来,这使得一向有着孝子之称的他登时便面临到了那个最为困难的选择。
  思来想去,忠孝不能两全,提拔信重之恩只要活着便有机会报答,但是老娘若是没了,就真的没了尽孝的机会了。
  控制着部队接受曹从龙的提议归附抚标营,作为新附之人低三下四的应和着对方的话题,这样的感受似乎从在那一夜宣誓追随陈文麾下后便再没有出现过,可是现在却必须面对。
  “宋游击,近两日可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说说让大伙也乐呵乐呵。”
  乐呵?担忧还来不及呢,哪来的心思去琢磨什么值得乐呵的事情。
  已经被曹从龙升为游击将军的驻军守备听到这话不忿之意溢于言表,而就在倪良许也观察到这点试图琢磨个新话题把此间的尴尬驱除掉的时候,一个驻军的队长倒是率先开口替他的上司解围。
  “宋老哥每日忙于军务,无暇他顾,在下昨天倒是看到个有意思的事情,不如还是由在下来说吧?”
  倪良许见有人解围,便直接顺坡下驴,示意由那个队长来说。而那个队长到也不负众望,把平日里巡城时听来的一些乡间的奇闻轶事拿出来讲述了一番,倒也把这一众人听了个聚精会神。
  连着讲了几个小段子,那队长倒也不急着继续讲下去,便独酌了一杯。而此时,始终若有所思的倪良许却突然开口问道:“柯千总,这两日可有什么陌生的人物出入这汤溪县城吗?”
  陌生的人物?
  汤溪县城地区偏僻,距离衢江——东阳江那条黄金水道也很有一段距离,所以平日里除了金华府的那几个倒腾货物的客商外倒是很少有生脸前来,思前想后,似乎昨天倒是有一行人给他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回倪参将的话,昨天卑职巡城时在东门倒是看见过一行三人,似乎是一个车夫载着个书生和那书生的书童,只是那书生俊秀的有些不像话,他家中若是有姊妹的话定个难得的美人儿无疑。”
  那个队长说得很是随意,只当是席间的一个小段子,谁知说者无心,听着却有意。此言一出,倪良许登时便联想到了前几天的一幕,立刻问道:“那马车后面的门帘上是否有个周字?!”
  见倪良许竟以着颇为正式的态度相讯,众人尽皆将目光投诸到那个队长的面上,天知道如何会有此一问,那队长想了片刻后才敢回了句“是不是念周他不认得,但是有个四四方方的字倒是真的。”
  得到了这个答案,倪良许登时便没了继续饮宴下去的欲望,勉为其难的饮了几杯酒他便借口不胜酒力回到居所休息。
  第二天一早,在随行亲兵的簇拥下,倪良许跨上了战马,试图前去确认下这个潜在的威胁,然而却被那个同来的副手拦下。
  “倪帅,这边还需要您坐镇,不如还是末将前去吧。”
  这一刻,只见倪良许面露苦涩的摇了摇头,继而回答道:“本帅亲眼见过那人,当年也曾去过龙游几次,还是亲自跑一趟来得心安。”说罢,倪良许便带着身边的几个亲兵自悄然打开了一个口子的西城门狂奔而出,径直的沿着荒草萋萋的捷径前往衢州府的龙游县城。
第五十九章
反转
  湖镇镇距离龙游县城不过三十里地的路程,自周家小妹从金华府城出发,若非遭逢了前天的那个小意外,想来此刻当在龙游县城之中,或是已经借着明军的车马行船赶往衢州府城。只不过,意外既然发生了,那也没可能重新来过,她也只得先到洋埠镇,再转而前往湖镇镇,最后再行前往龙游。
  如此一来,行程便整整拖延了一日。
  事实上,洋埠镇和湖镇镇皆有渡船,只是随着明清两军的激战中心已经由衢州东部转到了衢州中部,龙游县灵溪以东的地区反而出现了一定的真空地带。尤其是衢江以北的区域,那里广大的区域里并没有可以作为军事堡垒的城池,所以明清两军不约而同的无视了那里的存在,反倒是一些山贼、土匪和河盗趁着清军兵败的当下跳了出来,打算借着这段时期逍遥快活一番。
  衢江北岸的纷纷扰扰声在河盗袭击非军方行船的衬托下已经传到了南岸,衢江北岸她们没有考虑过,可是此刻就连衢江也不甚安全,再加上通驷桥据说还在修缮,她们只得再度绕向明军灵溪东岸的龙游镇,试图从那条明军曾经用以陆路运输粮草辎重的官道接近距离那里不远的渡口。
  所幸经过了一天的跋涉,一路有这个熟练的车把式驾驭,那支挽马倒也没有半路罢工,总算是抵达了东岸的龙游镇。不过这里并非是周家小妹的目的地,时间紧迫,她也没打算在这里逗留,在由车夫出面打听过这段前不久刚刚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地段上哪里有足以载她们渡过灵溪的渡船,然而得到的答案却是通驷桥已经修缮完毕,去龙游县城还要坐渡船渡过灵溪简直落伍到家了。
  黄牛党还没来得及出现就被剧透狗们捷足先登了,周家小妹一行人只得连忙沿着灵溪北上,以便于从那里抵达此行中最为关键的一站。
  时辰已尽傍晚,天色也愈加的暗了下来,但是远处小村中的炊烟和点点烛火却是愈加的清晰起来,就连那座七八丈高于她们始终作为路标的砖塔也愈加的高耸起来。
  前面的村子叫做桥下村,得名于灵溪上最为重要的桥梁通驷桥,而过了通驷桥,便是龙游县城的东门。眼见着成功的希望就在眼前,在贴身侍女的催促下,马车在车把式的驾驭下以着更快的速度前进,很快便行到了通往通驷桥的大道上,甚至已经远远的看到一队明军守在桥头。
  通驷桥乃是龙游县城和灵溪东岸往来中最为便捷的通路,明军在此驻守想来也是应有之意。只是未待她们抵近桥头,那个车夫却擅自停了下来,继而向车厢内的周家小妹说道:“小姐,桥头的王师好像不太对劲。”
  “不对劲?”
  “正是,小人此前在府城外见过王师的骑队,他们的兵器虽说也是五花八门,却并没有大锤和长刀,可是对面的王师中却有,似乎不像是爵爷的部下。”
  陈文的骑队师法戚继光的骑兵营,每队十二人,除了队长和火兵外,大棒、镗钯、枪棍以及三眼铳皆有,少也只是少了鸟铳而已。至于大锤、长刀之类的兵器,若非平日里在城中听说书先生讲隋唐英雄、三国演义中多有使用这等兵刃的猛将兄,车把式当初也根本不会奇怪明军为什么不使用这些摧坚破阵的大杀器,更不会有今天的这份诧异。
  只不过此刻她们即便发现了些端倪也已经晚了,那一队穿着明军军服的骑兵在她们停下来的同时仅仅观察了一瞬间便由着一个顶盔束甲的武将带队冲了过来,而此刻更是抵达了近前。
  “周小娘子,别来无恙!”
  带队的武将并非他人,正是自汤溪县城一路追来的倪良许。汤溪县城到龙游县城之间不过五六十里地,虽说已经远比周家小妹从湖镇镇前来要远上将近一倍,但是他们一路策马而来,在速度上也远超过缓缓而行的马车,所以竟出现了后来居上的情况。
  车外的声音周家小妹在数日前便听过,自然知道堵住她去路的是谁,至于是巧合,还是陷阱,此刻已经不重要了,既然在距离上次见面百里外的龙游县被他拦住,她的身份和目的显然已经败露,与其如乌龟般躲在车里等着被人揪出来,不如堂堂正正的与其一搏,或许还有翻盘的机会也说不定。
  “倪将军真是信人,一路护送妾身到这龙游,实在难得。”说着,周家小妹便施施然的走下车来,一袭儒生装束的她傲然立于那一众凶神恶煞的骑兵面前,竟没有丝毫惧色,尤其是在与她同来的侍女和车夫的映衬下更是如此。
  寻常男子的装束,即便脸上画了妆也难掩秀丽无双的面容,在身边亲兵目瞪口呆于此之时,倪良许看着这张俏脸,眼前浮现起的第一个画面却是那句带着浅浅笑意的“妾身姓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