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四年(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470

  就在张自盛端着碗开始胡思乱想的时候,守在壁垒围墙上的一个部将连忙跑了下来,拜倒在张自盛的身前。
  “爵爷,鞑子又攻上来了!”
  听到部将的报告,张自盛连忙饮尽了碗中的稀粥,将土瓷碗重重的摔在地上,一把提起了惯用的大刀,长身而起,对着周遭的明军将士喝道:“儿郎们,上墙,杀鞑子啊!”
  “杀鞑子啊!”
  随着张自盛向木制的楼梯走去,明军的将士们纷纷将剩余的稀粥饮尽,就连那些还没来得及领到这顿午饭的将士们也都顾不上可能是最后的这一顿饭食,向着这段仅存的防御工事走去,回应着主帅的呼唤。
  而此刻,只见那个送来稀粥的诸生也登上围墙,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下费力的提起了一把备用的腰刀,双手握在胸前,继而说道:“也算学生一个!”
  远处,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清军开始再度向这里进发,虽说这支江西明军所守卫的壁垒前方道路较窄,但是对于壁垒残破至摇摇欲坠,且守城器械已然耗尽,只能亲身和清军厮杀的他们而言,却还是太过于困难了。
  此时此刻,无论是清军,还是这支仅存的江西明军没有人并不知道,历史上就是这一日,围剿此地的清军攻陷了大觉岩,老营的上万人被清军杀害,只有张自盛率领千余人侥幸突围而出。
  突围而出的张自盛率领余部抵达十三都小源,准备以此为据点继续抗清。结果在那里再度被追杀而至的福建清军击败,最终于半年后因不肯降清和营中的几个文官、军师一起被清军杀害于福建邵武。
  至此,江西一省具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抗清运动彻底被清军镇压,在后世的历史上虽然并非没有义军起兵抗清,但却再无“江西四大寇”尚在时那般足以撼动满清在江西的统治的实力和影响,而这片土地也算是彻底被满清征服了。
  ……
  数个时辰后,大觉岩老营出乎意料的没有化作一片火海或是废墟,还是如之前那般残破不堪,就连伤病所里也如此前那般不断传来痛苦的哀嚎声。只是这哀嚎声似乎并不仅仅来自于伤病所在的伤病所,似乎老营的校场上的声音更多,也更大。
  下午的战斗中,大队的清军携带着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而来,结果在僵持不下的片刻遭到了张自盛亲自指挥的一波反攻,直接一溃千里,甚至连围剿清军的大阵也被溃兵冲垮,而且还收复了此前被清军攻陷的两座小寨。出战告捷,张自盛未敢恋战,连忙收敛军队回到老营。至于校场上的哀嚎声,则是一部分来自于清军伤兵,而另一部分则是那几个正在被审讯拷打的江西绿营军官发出的。
  今天的这一战,张自盛诧愕的发现,出战的清军只有江西绿营的旗号,此前的那支连续击破江西明军的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麾下的标营却没了踪迹。
  历史上江西的抗清运动自清军南下便已经开始,但却很快就被金声恒、王得仁所剿灭,就连义军中的头面人物揭重熙都曾一度流亡他地。可是等到金声恒、王得仁反正,江西抗清运动便再度如火如荼起来,即便在此次反正被镇压后这些义军反而由于二人幸存部将的加盟而势力更加强大起来,一度威胁到满清在江西的统治。
  江西清军之所以战斗力孱弱,这和原本攻占此地的金声恒、王得仁所部反正,以及镇压他们的清军也迅速南下并被迫留在了广东有着很大的关系。毕竟没了精锐部队坐镇,和那些战斗力反而得到了加强的义军交战,没有在被吊起来打的过程中丢失太多土地使义军有机会正规化就已经算是不容易了。
  可是,随着福建提督杨名高和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率领本部人马驰援江西,江西明军在这两支福建清军精锐面前几乎每战必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原本“连营百里,动曰数十万”的江西明军开始土崩瓦解,到了现在仅剩下张自盛麾下这一支万余人,而且其中还不乏老弱妇孺。
  历史上,江西清军围剿本地抗清武装经常需要他地清军的帮助。助剿“江西四大寇”的福建清军、助剿九仙山义军的浙江和福建清军以及助剿云霄山义军时的那支八旗军,等等等等,这些“外援”在有力的支援江西清军镇压当地抗清武装的同时也将江西绿营自身的作战能力暴露无遗。
  对于这支仅存的江西明军而言,福建清军在场与否事关重大。焦急的等到着结果,张自盛在中军大帐中走来走去,把他的军师龚继荣看的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平江伯还请稍安勿躁,反正鞑子已经暂且退兵,若是问不出来,派人下山暗访一番总会有个结果的。”
  张自盛很清楚龚继荣所言乃是正理,但是这个大觉岩山寨已经接近断粮,再不想出办法只怕用不着清军前来攻打便会自己把自己饿死在山上,叫他如何能“稍安勿躁”。
  想要借着和龚继荣聊天纾解紧张情绪,可是没等他开口,只见那个负责审讯的军官已经三步并作两步的向大帐走来。
  重新坐好,只听到那军官说道:“禀告爵爷,那几个鞑子招了:去年浙江王师一位姓陈的大帅攻陷了金华府,到了上个月更是杀入了衢州,一举击溃了当地清军。昨天王之纲那狗贼便已经赶着回去为鞑子总督解围,现在估计已经快到广信府了,现在就只剩下江西本地绿营!”
  陈文攻陷金华的时候,张自盛正忙着在清军的兵锋下退往此地,所以根本不知道两府之隔的金华还发生了这样大的事件,甚至连舟山之战都不知道。可是眼下却因为这件事情而受益,一时间张自盛竟呆坐在那里,似是痴了一般。
  事实上,历史上若非郑成功围攻漳州,杨名高被迫回援反而被郑成功吊打,张自盛根本没有机会撑到五月。而现在,随着陈文大举进攻衢州,将浙闽总督陈锦围在了衢州府城之中,上个月才刚刚到任的新任江西巡抚蔡士英便直接把援赣的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礼送去了衢州。之所以如此,不仅仅在于他初来乍到对江西绿营战斗力详情还不甚了解,更是为了把彻底剿灭“江西四大寇”的大功牢牢的掌握在江西文武的手中,不必分润太多给福建。
  此时此刻,陈文在浙西的连番血战不仅使福建战场上郑成功的那场针对漳州府的围攻更加顺利起来,同时也影响到了这支仅存的江西明军的存亡,东南战场上的历史已经开始偏移,不复从前那般只剩下一个郑成功在福建苦苦支撑。
  在从惊喜中恢复过来后,连呼天佑大明的张自盛立刻决定派人前往浙江联络陈文,商讨两军的合作事宜,同时将库存中仅剩下的粮草全部拿了出来,准备休整数日后出兵与围剿清军决战!
第四十九章
忠诚
  休整了两日,张自盛的粮草也在急速的消耗着,然而还没等他做好准备与泸溪方向的清军决战,便得到了清军从南昌赠兵的消息,而且据说很快就能抵达。
  一出一进,这是应有之意,但是这样一来那份击溃当面清军后以此为根据地再造声势的计划便彻底泡汤了。为了防止再度被清军包围,陷入粮尽军散的可能,那么便只能转战他处,而地点他也很快便选定,那边是临近衢州的广信府与福建建宁府交界的武夷山区。
  只不过,身后那些必然会尾随而来的追兵还需要解决一下,同时也要筹措一下移镇所需的粮草,所以他和他的军事龚继荣在商议后决定冒一次险,到临近的福建邵武府光泽县“借”些粮草。
  与此同时,张自盛派出的信使也已经出发,只是想要找到陈文还需要越过浙江清军严防死守的衢州西部,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衢州一府五县,其府治位于中部的西安县城内,这个县和金华府的金华县一样属于典型的附郭县,便是县没有专门的县城,而是和府城在一座城池之中。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很是常见,甚至很多府城都是两、三个县同在一座府城之中,比如杭州的仁和、钱塘,苏州的吴县、长洲、元和便是例子。
  衢州府城位于衢江之畔,西面是衢江,北、东、南分别有名为斗潭、东濠和南湖的护城河。由于其毗邻衢江,陈文暂时也只得将其他三面包围了起来,而西面则只能空了出来。
  只不过,清军依仗衢江使明军无法彻底围城的好日子估计持续不了多久了。随着马进宝的那次火并,衢州水营损失颇重,倒是明军的水营在未与其一战过的情况下实力反而实现了超越。于是乎,陈文在拿下龙游县城后便让报捷的使者带去一道命令,便是让金华镇镇属水营携带此前准备好的粮草辎重沿江西进,以龙游作为军需中转中心,随后便直抵衢州府城,将此地团团围住。
  估算一下日子,信使大概早已抵达,估计用不了几天那支“运输大队”便可以赶到衢州压制清军更为专业化的衢州水营了,而他也打算利用那位从不创造财富,仅仅是民间财富的搬运工的马进宝总兵官的私产中的一部分来建造更多、更大的船只来装备水营。
  ……
  如陈文所想,报捷的使者在数日前就已经回到金华府,就连金华镇的水营在将军需装载完毕后也在前天紧随着陆路行进的增援部队启程出发。如此一来,整个金华府也只剩下各县的守备部队以及驻扎在义乌郑家坞镇的那半个东阳营。当然,还有刚刚接受招安,开始奉监国鲁王殿下为皇明正统的那支罗城岩白头军,不过现在的这支军队则换了个马甲,改叫做浙江巡抚标营。
  相比前往义乌、浦江时那个姓尹的团练总兵的不识相,招安罗城岩白头军的事情很是顺利,这和陈文与周钦贵等人始终在收编问题上谈不妥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曹从龙在了解过双方会面的详情后,更是几乎在同时便想明白了其中的矛盾所在。
  周钦贵等人无非是想要借着大小相制的祖制来保住对麾下将士的封建权力,不至于被陈文亲手训练起来的金华镇明军淹没,而陈文则是要将军权集中起来,保证事权的统一。这样的结果便是在金华明军围困下日渐衰落的周钦贵等人和他派去的使者一拍即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在生存下去的同时拥有比较高的独立性。
  在曹从龙看来周钦贵等人的要求并非无理,以文驭武和大小相制,这是保证武将不至于犯上作乱的基础,而陈文的企图却是要将权柄集中在他一人之中。如此一来,此人势必将会摆脱文官的控制,早晚会出大乱子的。
  关于陈文,曹从龙第一次听说这个武将的时候还是在舟山,王江派去报捷的使者在大殿上绘声绘色的讲述自陈文上山后那几个月的事情。
  一个受人之托报信的使者毅然留在了几乎全无幸免可能的大兰山上,通过谋划和编练强兵硬生生的在不可能中寻求到了一线生机,可是却在最后关头遭遇排挤和怀疑,最终导致了那场惨败。而就在惨败过后,还是这个武将,竭尽全力掩护百姓撤退,甚至不惜殿后于数倍于己的清军进行了那场几乎全无获胜可能的血战,结果却取得了一场数年未有之大捷。
  曹从龙清晰的记得,当时他和张肯堂、董志宁、张煌言等人一样,是如何的弹冠相庆,又是如何的吹捧陈文的韬略和武勇。至少在那时的他看来,陈文虽是武将,但却是王翊的部将,与文官集团有着天然的亲近,完全可以作为遏制张名振等勋贵的盟友。
  可是随着他怀揣着任务来到金华府,看到的却是这个武将在王江降清之后已经开始摆脱文官的控制。这等情况很是不妙,可若仅仅因为这个,曹从龙却也没打算过拿这个国朝新晋名将怎样,只要他愿意迎鲁监国登岸,摆脱眼下的困境,这个人还是可以作为朝中的政治盟友存在的,就像此前的王朝先那般。
  然而,这个武将却全无忠君之念,满脑子只有金华府这一亩三分地,全然不顾主上的困境,绝非忠信之人。此时此刻,陈文尚在围困衢州,等待已全无意义,也唯有他亲领大军光复台州才有机会迎鲁监国上岸。
  回到了原为巡按御史行台的浙江巡抚衙门,在这不年不节的五月里曹从龙竟然每天都能频繁的听到爆竹声,似乎从明军光复龙游县的消息传来便开始了。有钱人点火药的爆竹、烟花,没钱的则直接烧竹子,甚至更有大批百姓出城上坟,将纸钱撒的如北地落雪一般,似乎不这样做便不足以表达的他们喜悦之情,也不足以将这个好消息告知那些枉死的亲朋故旧。
  来到金华已有两月,曹从龙对于那场金华之屠和此后马进宝的横征暴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先是帮凶,后为首恶,马进宝被陈文生擒,金华百姓欢呼雀跃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若是长久下去,民心在武人而不在主上,也必是国朝祸患无疑。
  当前的困境,未来的隐忧,尽皆指向陈文。那么,无论是解决当下的问题,还是防患于未然,此刻便是最好的时机!
  唤来了已经安排在巡抚衙门做事的吕文龙,曹从龙虽然直到今天也不敢相信此人的推论,但是那等全无实据的揣测之所以会出现,却表明了在金华府的平静之下肯定存在着一些潜在的不满,而心怀着这些不满的人们便是他最天然的盟友。
  “吕主簿,府衙、县衙以及军器等司的各官已经到齐了吗?”
  站在这位浙江巡抚的面前,吕文龙早已知道会有此一问,只见他拱手一礼,继而回答道:“回禀抚军,各位同僚已在大堂等候。”
  听到回复,曹从龙抛下了某些已经不该存在的胡思乱想。
  “那就开始吧!”
第五十章
乱起(一)
  永历六年五月二十一,金华府城内府衙、县衙及金华镇所属文官蒙浙江巡抚曹从龙手招纷纷赶往子城内的酒坊巷。
  酒坊巷得名自戚家酒坊,作为金华酒的代表,曾经一度被写进《金瓶梅》之中,只是后世对于西门庆所喜爱的这种酒的出处尚存异议。不过嘛,这却并没有影响到酒坊巷作为金华府城最著名街道的地位,因为这里同时还是原巡按御史行台和金华守御千户所的衙门所在,以及后世太平天国侍王府的遗址地点,而现在更是有着临时的浙江巡抚衙门。
  匆匆赶到浙江巡抚衙门,一眼望去似乎卫兵已经彻底更换为新近接受招安的罗城岩白头军,只是他们已经奉鲁王为主,就连番号也已经变更为浙江巡抚标营,并不能再以义军视之了。
  只不过,对于这些已经看过了原大兰山明军和后来陈文所带出来的士卒的官员们而言,这些抚标营兵的素质实在堪忧,即无前者的严明,更不似后者还兼顾到了常胜之师的气势,曹从龙招安他们岂不是在靡费军饷吗?
  所幸这些东西还不归他们管,他们也没有风闻奏事的权利,更没兴趣触曹从龙的霉头,眼下慢慢等待开会即可。
  从第一个文官赶到,直到受招的众人几近到齐,金华府的知府孙钰才匆匆忙忙的赶来。金华明军眼下正在衢州和清军交锋,粮草耗费颇多,前几日水营出发时更是带走了大批军需,再加上夏税已经开始了,手头的紧急事务还没有忙完,真不知道这位不理庶务的浙江巡抚到底想的是什么,非要赶在现在最忙碌的时段召集众人开会。
  又等了小半个时辰,众人的窃窃私语已经变成了公开的闲聊,甚至孙钰已经萌生了拂袖而去的心思,曹从龙和已经转隶至浙江巡抚衙门听用的吕文龙才从后堂走出来。
  这副慢悠悠的上官架子着实让在座的那些出身大兰山的官员们皱了皱眉头,以前王翊、王江在的时候,有事情从来都是尽快进行处理,就连陈文那个武将也都是那样,如此太平时节的架子实在让人不甚适应。可是不适应也没用,曹从龙是浙江巡抚,自然是有权利如此。
  双方见过礼,曹从龙便示意众人落座,随后便开始问询各官负责政务的处理进度和结果,以了解各衙门的实际情况。
  由于陈文出征,征地的事情暂时也停了下来,眼下金华府官员们最重要的工作无非是军需的收购和运输以及例行的夏税。夏税还是按照老规矩收取,加强检查管理,防止百姓被小吏盘剥便是了。而军需的收购和运输都有金华镇的军需官们参与,同时受到军法官的监察,虽说不甚快意,但时暂时也只能这样,毕竟金华明军底子薄,一战也输不起,有什么意见最好还是打完仗再提为好。
  见众人对于军队插手后勤大多表现出不满,曹从龙便借着话题说道:“本官记得王经略在世时,以及王江那厮还在的时候,政务一向都是文官负责的,这军需上面的事情怎么轮到武将插手其中了?”
  听到这话,大堂里登时便是一静,曹从龙是打算借题发挥,那也要等到陈文回来吧,难道只是提前预演一下,把文官们团结起来,以便等到陈文回来再行施压。这个可能性很大,只是这战队可谓事关重大,众人一时间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见众人尚在思索,已经效力于巡抚衙门的吕文龙便开口说道:“好叫抚军知道,此事源于前任巡抚被俘,五司无人有足够资历统辖其事,再加上金华镇的设立,军需、军器等方面临海伯靠着缴获和捐献便把架子搭了起来,才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原来如此。”
  这些事情曹从龙早已知晓,刚刚便是特意把这个由头引出来而已。此刻吕文龙已经把台阶搭好,他便继续把话题引了下去。
  “当初本官初来乍到,于政务不甚熟悉。今时不同往日,有本官和列位同僚在,后勤庶务便应该重新恢复过来,武将插手政务,终归是乱政之相,于国事可谓后患无穷,必须立刻纠正过来。”
  此言一出,原本还在思索的众人多有愣在当场。趁着陈文出征在外,曹从龙如此明目张胆的夺取权利,吃相未免太过难看,而且待陈文从衢州得胜归来,只怕这既成事实也未必能够把那个当年有意杀人立威的武人压服。除非截断军需供应,可是那样的话,衢州之战便前功尽弃,到时还不是让鞑子占了便宜……
  越想越觉得可怕,在场的大多数官员登时便呆坐在了原地,脑海里转着一个又一个问题,一时间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而此时,在另一部分文官理所当然的表情下,只见曹从龙再度开口,立刻便打断了他们的思绪。
  “除此之外,本官巡视各县月余,对于民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金华府眼下民意汹汹,无非是征用荒地建立卫所和借款这两件事情,借款一事早已开始进行,全然不做却也不行,但是以税赋作为抵押实在荒唐,本官以为既然借款都用在了军队,不如由缴获进行偿还为好。至于征用荒地,伤民心过甚,必不可再行,卫所也要立刻取缔!”
  前半句借款由军队偿还,这事情倒是说到了很多文官的心中,如此一来,不仅武将插手钱粮少了一个最大的理由,还可以加大陈文军需方面的压力,以便有机会重新实现文官控制武将的局面,可谓一举两得。可是谁知道,曹从龙紧接着说出的后半句话,不仅是要一口气否定陈文此前所有的努力,就连根基也要借此拔掉,这恐怕就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的了。
  只不过,未待曹从龙继续说下去,孙钰一下子便站了起来,那张俊秀的面容上怒意更是已经开始溢出。“抚军,此事现在论及只怕还不是时候,还是等临海伯回来再说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47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