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如易第5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8/635

  余舒闻言顿生狐疑,他好端端为何要将大安的秘辛告诉她?虽是奇怪,但她也没有傻到拒绝听,于是一边打量四周,一边问他:“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朱慕昭摊开双手,向她展示这个神秘的地方:“此地乃是大安龙脉之源始。”
  余舒陡然一惊,转头看他,结结巴巴地重复道:“龙、龙脉?”学易者悉知,一国之龙脉,即是一国之气运,是国运昌隆亦或是国运衰败,都与龙脉息息相关,换言之,龙脉的起源之地,就是一个国家的命门。
  大安朝的龙脉起源竟埋藏在皇陵脚下?!
  朱慕昭面带微笑,似是很满意她吃惊的样子,抬手指着对面那一堵宝石画壁,对她道:“这一墙之隔,就是圣祖与宁真皇后合葬的墓穴,二百多年前,宁真皇后仙逝,圣祖当时遵照她的遗愿,将开国六器殉葬。”
  余舒不由地心跳加速,盯着那一堵高墙,迟疑道:“既然六器都殉葬了,那《玄女六壬书》为何会保留下来?”哦,还有七星尺上的七星子,怎么会被人抠下来。
  朱慕昭瞥了她一眼,道:“云华不是都告诉你了么,《玄女六壬书》是后来一位皇帝开棺取出。”
  余舒哑口无言,原来云华是说真的,安武帝和宁真皇后的子孙为了利用《玄女六壬书》掌握天下大势,就掘了老祖宗的坟。
  “这不是大逆不道么。”她小声嘀咕,却没逃过他的耳朵。
  “何谓大逆不道?你来说说。”
  她撇了撇嘴:“宁真皇后就是知道使用天命太骨有伤天和,才会恳请圣祖将六器与她陪葬的吧,后世子孙不孝,才会阳奉阴违,我猜那位下令开棺取书的皇帝,一定是个昏庸无能的人,自己治理不好国家,才会打起《玄女六壬书》的主意。”
  朱慕昭摇摇头:“你恰恰说错了,开棺取书的那位先皇,乃是我朝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他治下十余年,百姓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甚至于鲁地三年大旱颗粒无收都没有饿死过一个百姓,你能说他昏庸吗?”
  余舒噎住了,“那他为何还要用到《玄女六壬书》?”
  “一书在手,可叫天下太平,可使国泰民安,为何弃之不用?难道就为了惧怕一个‘大逆不道’的骂名?”朱慕昭掷地有声地说道。
  这么简单粗暴的道理,却让她难以反驳。
  “不错,取用婴儿骸骨作为卜具是有伤天和。可你想过,舍一人而救天下人,这是怎样的功德。”
  “哼,又不是杀你的骨肉,你当然舍得。”
  朱慕昭沉声道:“若要取我儿性命,得保天下太平,我甘之如饴。”
  “……”余舒这下真地没话说了,她算是看明白了,大提点就是一个理智的疯子,她和他谈感情谈人性,不是有病么。
  朱慕昭看出来她有些不以为然,没有再试图给她洗脑,而是将她带到画壁的另一边,墙角用圆石堆垒着一座小小的水潭,潭水幽深看不见底。
  “此乃冥潭,潭中蓄着黄泉水,每到五月初九圣祖忌辰,龙脉引动,大安祸子可以借机在水镜中窥见破命之人,去年此时,景尘就是在此地得知你就是他的破命人。”
  余舒好奇地探头往下看,伸手掬水,就听朱慕昭冷冷一声:“黄泉水含剧毒,切勿儿戏。”
  她赶紧把手缩了回去,后退了两步,心有余悸地指着那水潭道:“人间怎么会有黄泉水,那不是神鬼杂谈里才有的东西吗?”
  朱慕昭道:“宁真皇后来历成谜,此处龙脉正是出自她的手笔,连同开国六器,史上无一记载她是从何而来。”
  余舒目光闪闪,她对宁真皇后的话题十分感兴趣,刚刚竖起耳朵,他却没了下文,转而给她讲了另外一个故事——
  “一百年前,熙宗在位时,上一具天命太骨历时百年已经失去效用,这一代的大安祸子降生,不巧正是他膝下一位皇子,而这位皇子最后寻到的破命人,竟是一位战功累累的女将军。女将军原是一名武将的独女,皇子少时就拜武将为师学习武艺,与女将军青梅竹马,一直到皇子年满二十,方才得知他是大安祸子,并且在此处黄泉水镜中看到了他的破命人。那时女将军早已几度随父出征,沙场扬名,熙宗皇帝为他们二人指婚,结为夫妇。”
  余舒听了个开头,就猜到这铁定是一个悲剧,果然,接下来就听他讲:“二人婚后诞下一子,当时在任的大提点借口推算出此子不详,将其抱走,声称将孩子送往龙虎山道观寄养,遭到夫妻二人的反对。皇子不知从何得知《玄女六壬书》的隐秘,欲与女将军带着孩子连夜逃离京城,却被那位大提点察觉,事先将他们擒住。女将军被关入刑部大牢,皇子被幽禁在宗正司。未料皇子假死逃脱,召集了一众死士,前往刑部劫狱,救出了女将军。”
  余舒有些紧张地问道:“结果他们逃掉了吗?”
  朱慕昭摇头直叹:“熙宗派兵追赶,沿途斩杀数十死士,血流遍地,他们夫妻慌不择路,竟闯入东郊皇陵,该说是幸也不幸,他们阴差阳错掉进地道,就寻到了此地。当时开国六器就被供奉在这里,除却《玄女六壬书》在历代大提点手中,纯钧剑无坚不摧,女将军武艺超绝,居然用剑破开密室,带着皇子逃出生天。然而,她却误服了冥潭之中的黄泉水,途中毒发,等到追兵赶上,寻到的就只是女将军的一具尸体,而皇子则带着纯钧剑下落不明。”
  听完这个真实的故事,余舒的心情沉闷无比,她以前曾听景尘提到过这位盗取纯钧剑的皇子,那时候他们并不知道,他正是上一代的大安祸子。还有那位女将军,薛睿也和她讲过她的传奇。没想到两个故事里的人,连起来竟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那位皇子是上龙虎山隐世了吧,”她喃喃道:“后来他临死前,就将纯钧剑托付给道派,也就是景尘的师门,让他们在他死后把剑送回来,对吗?”她隐隐觉得有一丝不对劲,却说不出上来是哪里。
  “真是这么简单就好了。”朱慕昭面带嘲讽地看了她一眼:“假如是你被朝廷害得亡妻丧子,你会放下仇恨,迷途知返吗?你不会,他也不会,再加上一个云华,你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感情用事。”
  余舒不否认他的说法。
  “其实,早在我发现云华身上有一件名叫诸葛瞳的宝物时,就该猜到他的来路。”朱慕昭说出一句让她心惊肉跳的话来:“他与当年失踪的那位皇子,一定有密切的关系,或为师徒,或为父子。”
  余舒呼吸停滞,极力忍住了没有露出惊愕的表情,只是让自己看起来有些诧异:“怎么会,那位皇子不是一百年前的人吗,要是他还活着,现在可不只一百岁了。”
  “我不能肯定他是不是还活着,”朱慕昭神色冷凝:“但我可以肯定云华和他脱不了干系。云华的诸葛瞳,与皇帝佩带的七星子同样可以杜绝易师的窥伺,实际上,那就是当年叛逃的皇子从这个地方带走的七星尺上剥离下来的七星子。”
  余舒心跳如雷,她不敢再多说一句话,就怕声音发抖,会泄露出她此刻翻江倒海的内心——原来青铮师父的真正身份就是上一代的大安祸子!
  
  第七百六十八章
史上最倒霉大提点
  
  青铮道人是上一代的大安祸子。
  余舒好不容易消化了这个匪夷所思的事实,接着就发现了这里面的问题。她偷瞄着朱慕昭的脸色,疑声试探道:“那我就不明白了,按说云华的目的是要毁掉《玄女六壬书》,您的意思,这都是那位老皇子唆使的吧。可纯钧剑明明就在他的手上,他当年为什么要把它交还给师门,而不是干脆留给云华呢?那样的话,云华盗取《玄女六壬书》后,大可以直接毁掉它不是吗?”
  朱慕昭眼中精光一闪,侧目看着她,犹豫着要不要说。
  “其实,我怀疑龙虎山送还的纯钧剑,也是假的。而他很可能是故技重施,假死脱身,用一柄假剑送还朝廷,让知情的人都以为他是真的死了。”
  “……”惊喜太多,余舒已经感到麻木了。不过他的怀疑很有道理,这像是青铮老头能干出来的事。她扭过头思索了一会儿,大概推测出了整个经过。
  大约一百年前,青铮和女将军从哪个皇陵九死一生逃出来,一个中毒死了,一个狼狈逃离,而他们的孩子则被制成一副天命太骨,不幸夭折。青铮背负着血海深仇,遁入龙虎山求道,修得正果后,就假死脱身,开启了他的复仇之路。很可能是女将军临死前让他发过毒誓,永生不再踏入安陵。所以他就收养了云华,将他一身本领倾囊相授,铸就了一个奇才,然后派云华进京寻找《玄女六壬书》。
  青铮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没有将纯钧剑交给云华,谁知云华最后盗取了《玄女六壬书》,却落得一个妻离子散的下场,从此失踪,朝廷为了掩盖真相,传出云华和麓月公主的谣言。因为云华带着诸葛瞳,青铮也卜算不出他的生死下落,更不知道《玄女六壬书》就在他手上。而云华因为害死了两任妻子,不知道怎么面对和他情同父子的青铮,也没有主动回去找他。
  时隔二十年,青铮算到破命人将要出世,就在义阳城守候,并且第一时间发现了她,将她收为徒弟,传授了她一些保命的本事后,就让她进京去找《玄女六壬书》,却因为不能全般信任她,根本就没有告诉她纯钧剑的事。
  这就是全部的经过。
  余舒觉得她无比接近真相,现在,恐怕大提点都没有她心里有数。
  “您分辨不出《玄女六壬书》是真是假,难道也分辨不出纯钧剑是真是假吗?”
  朱慕昭听出她话里一丝嘲讽,神色不变道:“早在六器殉葬之时,它们的秘密就被带进了宁真皇后的棺木中,司天监的确是保留有一些记载,却不完整。”
  “那云华所言,玄女书背面的圣祖遗训和《太骨神课》都是后来的皇帝擅自添加的,是真的吗?”
  “不错,玄女书背面的内容,都是用纯钧剑刻上的。”朱慕昭大大方方地承认了。
  余舒表情古怪道:“那在升云观的时候,云华质问你,你还装不知道。”这些老家伙真地一个比一个会演戏,把她骗的晕头转向,难辨真假。
  “我与他道不同,自是针锋相对。”朱慕昭甩了下袖子,往一旁走了几步,手指着地上长长的石圭凹槽,对她道:“你知道这是什么?”
  余舒摇头作不知。
  朱慕昭神秘地笑了笑,诱惑她道:“你想不想知道如何开启《玄女六壬书》?”
  余舒听到自己的心跳慢了半拍,然后猛地加速。
  “过来,我与你说说。”朱慕昭朝她招招手,根本不考虑她会拒绝,指着石圭凹槽兀自讲解起来——
  “这石圭上刻有十天干,十二地支。《太骨神课》上的头一句,就是‘无极生太极’,将天命太骨摆在这凹槽中,应对天干地支,就是无极而生,而后进行摆位,取数。简单来说,就是用《太骨神课》破解天命太骨,再用天命太骨上取得的‘数’,来解读《玄女六壬书》。六壬天书全篇总共两千九百一十六字,每一个字中都藏着奥秘,变化无穷……”
  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一个易师,可以抗拒《玄女六壬书》的魅力。如果有,那他一定不是站在她现在这个神奇的地方。
  
  下午,余舒回到华珍园,仍觉得像是做梦一样,脚下虚浮。她总算是了解到为什么历代大提点都离不开《玄女六壬书》,那是因为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了命运。
  易师的最高境界是“知福祸,断生死”。《玄女六壬书》却可以让一个最没有天赋的易师变得无所不知。大到洪涝旱灾何时何地发生,小到隔壁老王家的母狗会下几只狗崽,天下万事万物,只要去算,就没有算不出的。它的唯一的不足,就是只能在五月初九这一天开启,且每次开启只能算到一纪之内的事情,一纪,就是十二年。而天命太骨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失去作用,最多百年就会化为乌有。
  这就说得通为什么往往一任大提点,算不出两任储君的人选。朱慕昭遇上百年更迭,又丢失了《玄女六壬书》,堪称史上最倒霉的一任大提点。
  余舒躺在床上冥思,听到外面的敲门声,是辛六他们回来了。她起来开门,辛六进屋就往她床上倒,一副累瘫的样子。
  “呼,我以为我要死了呢,莲房,快来给我揉揉肩膀。”
  余舒笑着跟了过去,伸手按住她肩膀,还没揉两下就听她唉唉直叫,“疼、疼死了,你轻点儿啊。”
  “去年我也是这样过来的,你忍忍吧。”说着又摁下去,力道一点没减。
  “嗷!”辛六猛地翻身躲过了她的魔爪,缩到床角:“算了算了,你饶了我吧。”她抱住枕头,可怜兮兮地望着她道:“早知道这么折腾,打死我都不来,今天在皇陵我差点晒晕过去,你闻闻,是不是一身的汗臭味儿。”
  余舒心说:你哪里知道我今天也去了皇陵,吓出一身汗来呢。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余舒去给辛六倒水,回来她就躺在她床上打起呼噜,她没再叫醒她,给她脱了鞋子盖上薄被,摇摇头出去了。
  余舒来到院子里,就发现气氛不对,庭院的月亮门外面站着两个守卫,见她走到门口,便伸手将她拦下,虎着脸道:“姑娘请回吧,太子下令封了整座园子,不许擅自出入。”
  余舒心说糟糕,该不会是兆庆帝翘辫子了吧?于是好声好气地询问出了什么事,却没能问出一个字。她只好退回院中,先将太史书苑的几个学生都叫到一起,叮嘱他们不要往外跑。
  大家知道出了事,都很紧张,也不喊累不喊困了,全部聚在余舒的房里,忐忑不安地等着消息。这些世家子弟虽然中看不中用,但是在来之前肯定有长辈们面授玄机,所以在园子里一出事,才会这么紧张。
  就这样一直等到了半夜,门口的守卫不声不响地离开了,园中解禁,余舒想了想还是没有让他们出去,留在院子里等到膳房的太监送来吃食,塞了银子趁机打听出了一些事。
  只道是白天有刺客潜入皇上就寝的行宫,死了一个宫女,太子祭祖回来听闻此事,就下令封了园子,也不知有没有抓到刺客。
  总之这天晚上,华珍园人人自危,不知多少人彻夜未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8/6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