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5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2/612

  赵维也知不说点什么不行了,干脆出桌,来到台上。
  歌妓也是识趣的让出位子,一旁伺候。
  宁王四平八稳的往那一坐,双手支着膝盖,环视全场,“本王好久不说书,都故意引本王上台,给你们解闷儿是吧?”
  忽必烈四人一听,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典故。
  可是食铺中的其他人却是一点就通,哄的一声,大笑暖场。
  笑声作罢,赵维砸吧着嘴,“可是今天吧,不想说书,咱们只说一个道理。”
  “大伙儿跟着一起琢磨一下,道理对还是不对?”
  众人肃静,侧耳静听。
  赵维深吸口气,“首先,大伙儿说的都对!”
  “蒙古人....牛!横扫天下,这是任何民族都没有做到的,可是蒙古人做到了。”
  “阿拉伯人,也牛!阿巴斯王朝、巴格达智慧宫,这可是天下间最最宝贵的财富啊!再过一千年,一万年,子孙万代,所有民族都要感谢阿拉伯人的贡献!”
  “殷人、东瀛人、白人,也都有各自的辉煌,也应该值得骄傲。”
  赵维先把所有民族夸了一遍,让所有人都心宽不少。
  忽必烈在那边一见,微微皱眉,适时补了一句,“宁王殿下,和稀泥可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总要有个优劣的。”
  此言一出,又把赵维好不容易拽回来的气氛又拉了回去。
  对此,赵维也不气恼,“这位老爷子说的对,和稀泥不是办法。可是,本王今天还真不是和稀泥。”
  顿了顿,“本王其实想说,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优秀的,这毋庸置疑!”
  “现在的蒙古,曾经的白人国度,沙漠中的星月辉煌,包括契丹人的辽国,女真人的金国,东瀛人的平安时代和日本朝!”
  “如果把这些民族的辉煌时代都汇于一点,共同比较,我想,谁也争不出个高下来,咱们能吵到天荒地老!”
  “所以,咱先把到底是蒙古人优秀,还是其他人优秀的争议先放到一边,随本王思考一个问题。”
  “那就是,辉煌为什么都是曾经的?曾经的罗马共和国,曾经的阿巴斯王朝,曾经的雅典!”
  “曾经的辽国、金国,曾经的玛雅、平安时代!?”
  指向忽必烈,掷地有声:
  “这位老爷子,请你告诉我,现在的蒙古帝国无敌天下,那么你能无敌多久?会不会也变成曾经?”
  所有人都皱起眉头,顺着赵维的思路思考,”是的....曾经....都过去了。”
  而忽必烈也严肃了起来,也在思考。
  多久能变成曾经?忽必烈不知道,但他敢肯定,不远了!
  依现在大宋的势头,真的不远了,也许他在临死之前就看得到。
  皱眉冷语,“所以,宁王殿下想说,最优秀的民族,还是你们汉人?”
  “不对!”赵维坚定摇头,“汉人很优秀,这无可厚非,但与汉人同样优秀的民族大有人在!蒙古人、白人、阿拉伯人、殷人,他们都和汉人一样优秀。”
  “否则,又是怎么创造出许多汉人也做不到的成就的呢?”
  忽必烈眉头皱的更紧,“宁王又绕回来了,还是在和稀泥!”
  只见赵维一笑,“老爷子,我以为,说的这么清楚,以您老的见识,已经明白了。看来,我高看你了。”
  忽必烈登时一囧,“把话说清楚,你到底想说什么?”
  赵维,“我想说的是,优秀的不仅仅是民族,而是文化!”
  忽必烈闻罢,心头巨颤,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
第333章
闲逛
  优秀的不是民族,而是文化!
  赵维此时已经站了起来,面对台下的各族百姓,铿锵有力。
  “优秀的民族有很多,能够延续至今,哪一个民族不是历尽风雨?哪一个民族不是艰苦卓绝?哪一个民族又不优秀!?”
  “如果只看辉煌,那汉人,无疑是辉煌最多,延续最久,且一直站在顶峰的民族!”
  “是因为汉人比别人优秀?本王不这么认为。汉人之中也有败类,蒙人之中也有勇士!”
  “任何民族都有其优秀的品质,无分高下。”
  “汉人能持续辉煌的原因,不是民族优秀,而是文化优秀。”
  “我们的祖先,创立了儒家,创立了法家,创立了道家,还改良了释家。”
  “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可以让汉人在低潮之时不至绝望,可以在绝境之中指引方向。所以,汉人才能够在一次次犯错之中自醒,在一次次危难之时坚强!”
  “可以一次次重生,历百死而不僵!”
  “那么...文化是什么!?”赵维话锋一转,“文化不是血脉,不是肤色,更不是哪个民族比另一个民族更有优越感!”
  “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的祖先是谁,你只要真正认可了华夏文化,知礼仪,明德行,那你便是我华夏之传承!”
  “礼仪之大,故称夏!服章之美,谓之华!”
  一番陈词作罢,全场无声。
  良久,终有人骤然嘶吼:“说的好!!”
  随后,似是整个食铺都被点燃,无论汉人,还是其他人,纷纷拍桌而起,高声唱好。
  气氛瞬间沸腾,这个道理讲的,让人痛快。
  唯独忽必烈四人,怔坐当场,好不尴尬。
  南哥儿更是小女人情绪爆棚,咬牙切齿,“死赵维,又让他蒙混过去了!”
  不是南哥儿酸,实在是,这家伙太会取巧,居然偷换概念,用文化置换了民族。
  这招儿....这招儿当然管用。
  别管汉人怎么样,如今这个时代,可是全世界都吃汉文化这套的。
  你想啊,在场的这些民族,有一个算一个,不是对汉文化推崇,要么就是干脆由汉文化衍生而来。
  比如:
  殷人,让赵维忽悠成殷商后裔了。
  东瀛人,那是彻头彻的从唐朝开始学中原。
  辽人、金人,这更不用说,开始还算有点自己的文化,可是后来都向汉文化靠拢了。
  包括蒙古人,也是如此,忽必烈就是头号汉粉儿。
  至于阿拉伯人和白人,他们比这些汉文化衍生的民族更推崇汉文化。从汉朝到元朝,一直是中原文明的拥趸。
  那些大食和威尼斯的商人,哪个不把中原文化、中原商货捧到了天上?
  所以,赵维这招着实管用。
  南哥儿苦笑着拉了拉忽必烈,“皇爷爷,搞他!不然要输啦!!”
  却不想,忽必烈深意满满的一笑,“输了就输了吧!”
  说完,起身出了食铺。
  等到赵维跟上来的时候,本来挺骄傲的,怎么样?阴我?没得逞吧?
  却不想,忽必烈来了一句,“原来,这才是你的融合之道!文化?呵呵,有点意思,朕记下了。”
  “嘎!?”
  赵维差点没噎死,半天没反应过来。
  啥意思?我是不是上当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2/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