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5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6/612

  否则元朝在扶桑就没法立足了...忽必烈还看什么地球仪?还做什么统一大蒙古,统一世界的春秋大梦?
  当然,最重要的是蛮子台被活捉了。
  北边就剩一个铁穆耳做主。真金都不敢想了...
  自己那三儿子,为了把自己换回去,被宋朝一群人算计。得吃多大的亏?
  “赵维!!”把真金气的啊.....“你就不是人!”
  “我不是人!?”赵维眼珠子一瞪!“这就有点忘恩负义了吧?”
  “我放了你一回,救了你一回,这次还准备放你第二回!我不是人?”
  说的真金哑口无言,又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等等!”瞪眼看赵维,“你说什么?你说要放我回去?”
  赵维,“对呀!就现在!”
  真金....懵了。
  是的,他懵了!不会了!
  玩的太高级,他彻底跟不上了。
  现在这个局势,于大宋说,最好的结果就是继续攥着真金,留铁穆耳一个人挠头。
  你想啊....真金只要不回去,那和谈就算没谈完。铁穆耳要怎么应对?
  他不好应对的,报与朝廷,必要引来更多的反太子呼声。
  自己决定....可他自己根本决定不了!
  扶桑是他在做主不假,可是有点脑子的都知道,大宋想要的好处,根本不在扶桑!!
  大宋做这个局,在扶桑能得到什么?最多就是把元朝的城池拔干净,彻底丧失在扶桑的竞争力。
  但是,如果只这么一点要求,还用算计真金吗?张世杰和赵与珞不出两个月就能达成。
  所在大宋想要的好处,在中原!他们是想元朝在中原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才是赵维的最终目的。
  那问题来了,中原那边什么事儿是铁穆耳可以做主的?
  所以他最终还是得把麻烦甩回中原。由家里面做决定。依真金对忽必烈的了解。老爷子是一定会想办法保住扶桑的根基的,他还想统一大蒙古呢。
  所以,只要宋朝的要求不太过分,比如迁徙一部份汉人,或者在四川给张钰留出更大的空间!甚至干脆让元朝放弃退出四川。这些要求忽必烈多半会答应。
  总之,只要真金留在这儿,那赵维的操作空间就很大,坐等收好处。
  可是现在....
  赵维说要放他回去?真金不懂了,彻底不懂了。
  放他回去,在蛮子台已经完蛋的情况下,他们父子不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完全可以不认账!用别的方法,比如联合日本朝、或者与钦察汗结盟等方式来赢得生存空间。
  虽然有难度吧....但也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真金想不通,为什么啊?为什么好端端的又要放他回去?
  却见赵维一笑,“你也别不信,码头上船已经准备好了,从现在开始,你想走,随时可以离开。”
  “当然了....”
  说着话赵维放下一样东西,“你也可以选择不走....先留下看看再说。”
  向真金拱手,“本王就先告辞,有决定通知本王一声,本王给太子殿下送行。”
  赵维就这么走了...
  留下真金怔怔的看着他留下的一封书信。缓缓展开....目光一凝!
  却是冷汗连连!
  .....
  ——————————
  小院之外,赵孟禧正在等着赵维一。见他出来。
  咧嘴一笑,“东西给他了?”
  赵维,“给了。”
  赵孟禧,“那你说他会走还是留?”
  赵维,“我赌他留!他一定也想知道答案...”
  赵孟禧点头,“反正换了我,是绝对不回去的。至少现在不回去!”
  说着话,兔爷抻了个懒腰,“那现在就接着等吧!为难的是铁穆耳,可不是咱们。”
  为难的确实是铁穆耳,就像上面说的,铁穆耳进退维谷....得愁到掉头发!
  但是,赵维和赵孟禧没想到,铁穆耳得知消息之后,并没有任何犹豫!
  大宋正月放出消息,二月传到北方元人耳中,不到三月,铁穆遥派遣的使者就到了千岛城!
  以国礼示书:元太子真金与国操劳,亲访“友邦”尽显我大元储君之贤德担当。
  大元上下,无不闻之褒赞!
  太孙、晋王铁穆耳特上禀天子,得皇帝诏谕。即派遣使团,出使大宋。望友邦庙廷得闻此讯,以邦谊礼之,善行接待。
  铁穆耳特么脸皮也是够厚,把忽必烈搬出来了....
  还要组成使团,出使大宋与真金汇合。
  但是不得不说,这招很高明....
  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你们用和谈的名义扣了我爹,那我就派使团去和你们谈呗,顺便把我爹接回来。
  对此,赵维大为意外....
  “可以啊....铁穆遥出息了?本王看错他了啊!”
  一众相公也是好笑,“这回倒好,皮球踢回给咱们了。”
  “使团要是真的来了,不管谈没谈出结果,真金你到底是放还是不放?”
  赵维无所谓,“放呗!本来不也有他回去的一套打算吗?”
  虽然意外,但也不至于乱了阵脚!
  尤其是国事儿,哪有赌一条道走到黑的?
  早在真金做手术那天,就都商量好了,真金留下来怎么办,不留下来怎么办。包括张世杰和赵与珞那边打的顺利怎么办,打的不顺,没拿到城池怎么办!!
  至少现在还没超出控制范围,不用惊慌。
  于是乎,大宋上下,又开始着手准备接使事宜。同样的,对于使团到来之后,也都一一做出预判。
  来了不谈怎么办,来了真谈怎么办!所有细节都深思熟虑,只等使团到来又是一场明争暗斗。
  祥兴十年夏,六月初七。
  算着日子,真金在新崖山已经吃了快一年的干饭了。
  这天一早,陆秀夫、赵维,领礼部官员,于码头列队,迎接元朝使团。
  使团昨夜其实就到了,只是国礼不可废,只等天白里按依仗迎接,彰显大国之风。
  接使详细,且不细表。
  只说使船靠岸,跳板入下。
  赵维紧盯元船,心中猜测到底是谁来引领使团,是不是熟人。
  结果....当元使一众,出现在船舷....
  赵维心里咯噔一声!!
  好好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再看!!没错!唰的一下!赵维只觉血气上涌,手脚发麻!
  下意识给了陆秀夫一胳膊肘!“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6/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