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4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612

  说的赵维有点不好意思了,呲牙咧嘴道,“行了行了,加一块儿也有好几百岁了吧?何必肉麻至此?”
  “等小爷消息就是,明天再议!”说完大步而去,好不潇洒。
  嘎!!
  众人差点没噎着...
  看着宁王的背影有点恍惚.....明天?吞了狗宝了吧你!
  真把自己当神仙了不是?
  殊不知赵维那个不能马上拿出建议,并不是因为这事儿有多难搞。
  其实他一看这三大问题,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丝清明。只不过....他的那个办法,实施起来却是有点难度。
  ...
  捧着奏章出了政事堂,赵维直接回成王府。
  进府之后,把东西往厅里一扔,一屁股坐下就没起来。
  就那么直挺挺的一动不动。临近中午时,王瑜在厅外远远看了一眼,知道他在想事情,也就没打扰,连带午饭也延后了。
  一直到了下午,赵维才急匆匆的跑进后屋,贼兮兮的对王瑜道:“帮咱个忙呗?”
  王瑜疑惑,却也心生玩闹之意,讪笑道:“那可是难得,君夫无所不能,何时用我一个弱女子帮趁了?”
  “且说来听听,看小妇人愿不愿意行这个方便。”
  赵维白了她一眼,“没见过家暴是吧?老子可是敢打女人哦!”
  王瑜被逗的咯咯直笑,“好吧....怕你就是,说吧,让我做什么?”
  赵维登时来了精神道:“回来之后,还没来得急去给太后请安呢吧?”
  王瑜,“昨日方归,本打算今日与君夫一同进宫,却是看你枯坐在厅中半日,什么都耽误了。”
  赵维:“那正好,一会儿你进宫见太后,出来的时候,拐个弯去政事堂,让张师父晚上来府中一趟!”
  “记住!”赵维无比严肃,“记住,要偷偷的和张师父说!千万不要让陆相公和太尉他们看出端倪!”
  赵维那个神精兮兮的样子,吓了王瑜一跳,不由颤声,“什么事...还要背着相公们?”
  赵维:“别问了,去做便是。”
  “好吧....”
  王瑜只得答应下来。
  当下见天色不早了,便让门房侍卫备车,直奔皇宫。
  一直到天近黄昏,王瑜归来,告诉赵维已经支会了张师父,晚间一准会到。
  赵维这才算松了口气,让厨房备了些酒菜,只等张简之上门。
  月上三杆....赵维搬了把交椅,坐在王府后门等人....
  后门外是一条污水渠。新崖山建城仓促不似中原大城下水都深埋地下。当时是逃难,又没想在此立百年之基。所以城中的配套设施都显仓促。
  污水渠就挖在地上,九横九纵网布全城,像是成王府后墙外便是污渠,左右邻舍还有后面的一排院子共用一条沟渠。
  也就是说,成王府这条街和后院相邻的那条街用一条沟,为了方便管理,沿沟有一条小巷子通着王府后门。
  老百姓管这叫渠巷,因为都是后门,又伴着臭水沟,谁也不愿从这种地方走。所以基本没人。
  赵维等了好一会儿,就隐隐听门外有脚步声,不等张简敲门,便急忙的把后门打开了。
  正撞上张师父一张厌恶的老脸。
  老师父,以袖掩面,显然被熏的不轻,见了赵维立时吐槽,“你又不谋朝篡位,弄的如此神秘做甚?”
  赵维不好意思一笑,“嘿嘿....让老师受苦了。”
  连忙把张简之让进后园,请到阁子里....
  老师父见那一桌子的珍馐美味,再想想刚刚走过去的臭巷....哪里还有胃口?
  “有事儿说事儿!”
  “好!”
  赵维给老师斟了酒放着,陪笑在旁。“关于陆相公今日给我那三个难题的事儿!”
  “嗯?”张简之一怔!
  那一堆疑难杂症他做为参知政事,自然是知道的。
  只是有点不明白,这事儿.....用做贼似的把我请过来吗?
  疑惑道:“你让为师....帮你拿主意?”
  赵维一听,连连摇头,“不是....这事儿好解决,我已经有主意了。”
  “.......”
  张简之有点懵,看怪物似的看着赵维,有主意....
  老师父心说,你是吹牛皮啊....还是吹牛皮啊....
  老夫怎么就这么不信呢?
  那一堆破事儿很办的很!别说陆秀夫没折,张简之也琢磨了好几个月了,也拿不出个章程来。
  结果这小子上午把炸雷接过来,晚上就说他有主意了?
  汝乃天骄?何不上九宵?
  老头深深的看了赵维一眼,抖了抖浑身的浊气...捻起酒盅,呷了一口,“那你倒是说说,什么主意?”
  赵维坐直,“咱先把这三个问题,好好给老师分析分析,您老也看看,咱说的对不对。”
  “好啊....”张简之也不急了,反正都来了,二更走也是走,五更走也是走!
  大不了听你小子吹一宿又能如何?
  “那你就慢慢说!”
  赵维清了清嗓子,“首先是这个汉夷失衡。表面上看是汉人太少,殷人和其它人种太多,带来的恐慌。”
  挑眉一笑,“其实吧....我觉得这和人多人少没多大关系。”
  “哦?”张简之更来了性致,“说下去!”
  “老师您看哈,扶桑的情况大伙儿都看在眼里,无论我们从中原输送多少人口过来,都解决不了这个汉人少的问题。”
  “这一点,相公们清楚,百官也清楚,连大宋的子民们也心如明镜。”
  “扶桑便是这个情况了,几十年,甚至百年都改变不了!”
  “所以大伙儿担心的不是人少的问题,而是汉人少了之后,会不会失去控制权,失去主导地位。”
  “如果换高大尚一点的说法,就是汉文化还能不能保持原貌,结合了玛雅、奇布查、甚至东瀛、蒙古、色目等族的文化之后,到底还是不是汉文化的问题。”
  张简之细细的听着,不时点头认可,“很透彻!”
  赵维说到点子上了。汉人嘛,自秦汉开始便是天朝上邦,四海之中心!中国一词由此而来。
  做了上千年的世界中心,自然有些傲气。可那是在中原。现在到了扶桑,人少力单。
  虽然形势很好,大宋连克难关,收编千万殷人。可是心里总会有点发虚,就靠这点汉人,能不能治下蛮夷?能不能延续中原的辉煌?
  尤其是朝中的儒家士大夫,他们还担心他们的儒学,别混着混着,混成四不像了。
  抬头看向赵维,“还有呢?”
  赵维立时继续,“第二个问题,技术上的空缺。这一点说白了不是缺技术,而是缺搞技术的人!”
  “王仲林感到力不从心,也不是他的工部拿不出好技术,而是他根本没有人去搞技术了!”
  “你给他一百万工匠,就算还缺技术,可是王仲林起码能安排人去攻关!但是现在呢?他连攻关的人都没有!安排不过来。他当然急的想上吊。”
  张简之再次点头,“你说的不是不对...可是...哪里再去找工匠?已经搜刮不出来了啊!”
  没错!张师父都用上搜刮这个词了,赵维这些年可不就是搜刮吗?劫了忽必烈的保定匠城,抢了北条时宗的宝贝工匠。
  去年又建了专利司,把民间的高手挖地三尺!今年则是瞄上了新降的玛雅诸城,那些殷人工匠虽然手艺差了点,但是起码有基础。可以边用边教。但也没放过。全都弄过来了。
  还缺匠人?是真没办法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