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4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612

  因为汉人的足迹已经留下了,而且是那种你想抹都抹不掉的足迹。
  更可怕的是,这些足迹不是金字塔,也不是太阳神庙。而是踩在汉人心里,烙印在骨子里的痕迹!
  新都江堰,扶桑大运河,还有五大湖和北美长城....
  这是足迹,无法抹去,同时在汉人心里也烙印下了痕迹。就像亲爹说的:有长城在,那长城之内就是我的!谁来都不行!谁占了早晚得还回来!一代人一代人的在那烙印着....
  除非你把汉人杀光屠尽!否则永远也抹不去这层烙印....这特么才叫侵略性!
  哦去.....太可怕了!
  赵维突然觉得,汉人太可怕了。老祖宗太可怕了。
  “那就.....修?”
  赵维已经一点都不反对,亲爹很牛,层次很高!好几层楼那么高...
  “要修的...”赵与珞春风满面,仿佛能说服自家小子是很大的成就一般,“只是问题在于怎么修....”
  赵维闻之点头,“这确实是个问题。”
  这可是绝对的大工程,比什么扶桑大运河、科潘水利都大得多!甚至没法比!没个几十年根本起不来。
  可如果按正常情况来修,从西雅图往东修,那可能没修出几百里,宋元之战都打完了。
  父子二人对着地图沉吟甚久,全心投入。
  最后,赵维猛然眼前一亮,“爹,你说这么修行不行?”
  赵与珞也是一震,“怎么修?”
  赵维,“分几步来走!”
  “第一步,先用北美土人,哦不对....北美殷人!”
  印第安人的称呼已经彻底不会出现在这个时空,宋人对印第安人的通用叫法——土人也要改一改了。
  现在是殷人,殷商后裔与汉人同根同源....
  “第一步!用北美殷人以及现在的兵力,沿东西线布防!先用人把这条线圈起来!”
  “然后筑造防御攻势,建立军寨、兵屯!不求一定能守得住,但起码要让时宗朝和元人产生一种认知,这条线就是大宋的边界!”
  赵与珞点了点头,赵维说办法很常规,说白了,修不修长城都要这般防御,这是没办法的事儿,防线太长,想守住北扶桑腹地只能这么干。
  但是赵维既然单独提出来了,肯定有他的用意,“继续说下去。”
  “第二步!”赵维继续,“有了军寨、兵屯就可以建立烽火台和关城了...毕竟万里边境,通讯驻军都是必要的。”
  “可以直接提升烽火台和关城的规格,一步到位,就按照长城所需的规格来建!可以不动用民夫劳力,交给各个驻守军寨的兵卒来做,即不显眼,也在情理之中。”
  “元人也好,时宗朝也罢,就算知道大宋建城修台,也只当是正常的防御手段。”
  赵与珞听的连连点头,说到这一步他就全明白了,接话道:“那第三步就容易了,把沿线关城、烽火高台,连接起来,便是长城!”
  “对!”赵维肯定道:“十里一台,百里一关!如若顺利建成!那第三步就简单得多。甚至可以外敌从哪里往过打,咱们就先串连哪里。”
  赵与珞又补充道,些兴奋,“这样好!这样很多工作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比如可以用驻兵的借口,在沿线开窑烧砖!备下木石用料!”
  “备再多也不引人注目,等到串连关城的时候,砖石木料都是现成的,也许真可以做到打哪里就修哪里!”
  火炮之下,城墙防御没什么太大作用,可终究是有一点用处的。所以打哪修哪....对战局也有利。
  “人够吗?”父子二人已经开始琢磨修长城的详细之处。
  这要是陆秀夫他们在这儿,非得瞪掉眼珠子不可,他们努着劲也才弄出个大运河,上赶着才憧憬一下五大湖航路。
  这父子俩倒好,悄悄的把长城都定下来了!
  赵维问人够吗,对此赵与珞是早就想过的,有修长城的念头也不是一天两天。
  “如今西雅图有殷人百万,而且还在不断的有殷人聚拢而来。”
  元朝和时宗朝在北边闹的太狠,殷人没活路又打不过,只能迁徙。而大宋这边来者不拒而且管饭....这样的好事儿哪找去?自然八方汇聚人口日增。
  赵与珞正色道:“为父估算两年之内西雅图的殷人会到两百万之数,寻常劳力和兵源都不缺。“
  “缺的是....是汉人工匠。”
  这是个大问题,让殷人修长城,出力可以,可是技术上的问题殷人解决不了,非得汉人才行。
  可是,哪有人啊....
  现在到处都缺人!修运河要工匠、科潘那也要工匠,五大湖很快也会疯了似的要人。
  说来说去,又回到那个最初的难题,缺人!
  “工匠还是不够啊....”
  怎么办?赵维也不知道怎么办?
  印象中,好像从到美洲开始大宋就缺工匠,在钓鱼城的时候也是缺工匠。那时候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大工匠带徒弟...
  像是徐良、亦思马因、刘德柔、王祯他们,都被赵维硬塞了几个徒弟。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赵维甚至生过让致知院改组成书院的想法,干脆让那些院士去当教授,教出更多的人才来。
  可是这事儿一直没成,一是没时间,二是相公和院士们都不同意。
  说白了,这个时代的教育,还是很自私的。读书人读书是读书人的专属特权,要是人人都能读书,那不就乱套了?
  这就是读书人反对的原因,说到底认为读书是一种特权,不可轻传。
  可是.....
  真没办法了啊....
  缺人才,缺到赵维直挠头,到处在要人,到处在让他想办法。
  可他能有什么办法?
  此时的赵维真的是无比羡慕后世的华夏!
  九年义务教育啊....穷成什么样也没穷了教育!这是后世伟人们的远见。
  结果就是复兴中的华夏,永远是人等着技术,就没有让技术等人的局面出现过,也就是从来不缺人才!不缺基层技术人才。
  现在赵维是深有体会,葛大爷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啊!
  他现在明白了,特么不光二十一世纪,什么时候才人都是最重要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是财富?真金白银国库充盈?那不算财富。
  人才才特么是最大的财富!
  什么叫富?
  就是随便想建个什么厂,振臂一呼之下!能支撑八个...十个厂的技工来应聘!
  想组装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不出村就能把所有的原器件凑齐,而且是上午下单,中午就到货的那种!
  这才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是强大的基础。
  大宋现在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赵维要是有后世那么雄厚的基层人才,什么特么元朝,给他十年也许大宋就进工业革命了!
  想到这些,除了对后世的羡慕嫉妒恨,赵维突然也有了一丝明悟....
  也许....
  也许大宋和元朝,和蒙古人的争锋,决定成败的不单单只是兵士的厮杀....
  能决定这场,可能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争霸战的,在后方!
  到了这一步,火炮、飞艇都已经问世,热武器即将登陆战争史的阶段。
  谁拥有更多的人才,更强大的制造能力,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这一点,元朝无疑占尽优势,毕竟他们背靠中原,当世最大的人才储备库。还有阿拉位地区、印度、北欧为后盾。
  大宋做不到这一点,从中原抢再多人口,也不如人家就把家安在中原来的实际。
  怎么办?
  如何破解?从修长城赵维联想到了最底层的问题,不彻底解决人才储备的难题,长城修不起来,以后能不能赢,也不一定就是谁武器先进就能决定的。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