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2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7/612

  俩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二人是刚从养心宫出来,正是杨太后传召他们去商量怎么把宁王压下去的。
  结果一出了皇宫,二人就进了成王府。
  赶紧将太后所求告知赵维,太后要和三位相公联手打压你。
  结果,这位...这位是真没当回事。也确实...确实是在计划之中。
  怎么说呢?张世杰和苏刘义可不是当面背后的小人,他们确实是有些偏向太后的。
  现在也不是把杨太后卖了,而是二人没有太后那些顾忌,什么宁王专权那些乱七八糟的。
  因为,宁王不可能专权。
  在宁王的那个大计划之中,他本来就是要下来的。
  没错,赵维没心思在朝堂上跟一帮老政客勾心斗角,他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精力。
  借机让杨太后还政,从朝堂抽身,才是赵维的目的所在,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张世杰皱眉看着赵维,说实话,他就是个武人,提刀入阵的。相公之间的那些算计,他是真的一点都不愿意掺和。
  但是没办法,身在那个朝堂之上,由不得你。
  沉声道:“殿下,现在离朝是不是太早了?”
  两年大计刚刚开了个头,很多事儿甚至让外人看不懂,赵维现在就急于把自己刨出去,张世杰是不认同的。
  早了点!
  赵维却是敛去笑意,“没办法,由不得咱们。”
  那天,他对太后说的那些话,说是那么说,他要专权,需要专权去做更多的事儿。
  可是,赵昺一天天长大,你真的专权掌政,时间长了怎么办?
  不说赵昺以后会不会有想法,朝臣呢?朝臣等到了一定地步也就难控制了。
  说句不好听的,赵维没那个心夺位,等到有一天真给你来个皇袍加身,你受得了受不了?
  所以,该有的布置还是要有的、
  赵维现在退下来,不是为了让太后和长大的赵昺安心,而是让朝臣们安心。因为大宋不能乱,路还长,而且难走。
  让朝臣生出不必要的心思,就真乱了,肯定走不远。
  况且,两年大计接下来这一步,万分重要,可不是开养济院,开放户籍,这种小手段了,赵维要心无旁骛地亲自掌舵。
  “下来就下来了吧!”赵维反过来安慰张世杰和苏刘义  “我和太后都下来,朝中有太尉,有苏相,本王也安心。”
  “......”
  张世杰无言,这也是他愿意帮助赵维欺瞒太后的原因。他没有私心,一切都是为了大宋。
  点了点头,不再坚持。想了想,又笑出了声儿。
  “陈与权和陆君实现在应该心怀大畅了吧?被挤出去没多久就又杀回来了,一定以为胜了殿下,殊不知......”
  殊不知刚从一个坑里爬出来,又掉另一个坑里了。
  张世杰和那老三位共事这么久了,也是心生玩味,“不知等那三位回过味来,是何神情。”
  “什么啊!”赵维甩手,“输给咱们这么多人,不冤!”
  面色一肃,“咱们没法让他们马上放下理学那一套,但这一出一进,却是局势大变。”
  “回头,陈相公要跟着我着手那件事,江殿帅也要出征库斯科。至于陆相,玛雅那边还是要靠他。”
  “这三人都是肱骨重臣,放在筹政司吃灰,确是浪费了。”
  “可惜了!”苏刘义玩味,“可惜不能在这老三位面前摊牌明说。那三位还以为他们赢了,赶走了殿下,恕不知......”
  殊不知,一切都是算计好的。一出一进,稀里糊涂从赵维的敌人变成了赵维的苦力。
  苏刘义真想说出去,看看这三位是什么表情。
  可惜,不能说。说了这三位就得炸,就得撂挑子。
  要是真撂挑子怎么行,很多事儿没他们可是不行。
  正如赵维所说,朝廷现在正是处处用人之计,三位肱骨重臣就放在户部吃灰?那是不行地!
  两年大计,可不是简单的讨好或者征服印第安人为大宋所用。
  而是像在四川一样,将手头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都发挥到极致。
  否则的话,只是团结、打压、远交近攻那一套,也不用举朝上下七天七夜的筹划了。
  这其中,包括养济院,包括开放户籍,当然也包括陆秀夫、陈宜中和江钲三人。
  他们就算想在户部躲清闲也不可能,赵维是不会答应得。
  腊月初,算起来,赵维回到新崖山已经两个月了。
  陆相公三人也在户部憋了两个月了,与太后合谋定计也有月余,只是未曾实施。
  陆秀夫在等,等机会。
  腊月初四,文天祥率领十艘飞剪轮船起航回宋。
  不是回四川接任守务,而是回去招兵的。
  文公在中原名望甚重,接下来两年,他要利用自己的威望,往返华夏沿海、安南以及扶桑之间,尽可能的为扶桑宋廷输送新鲜血液。
  腊月十六,离年关只剩不足半月,赵与珞领一万禁军也登上了北上的海船。
  目的地不是大宋,而是西雅图。
  虽然,赵维这边别说出兵北伐了,两年大计连开头都算不上。但是,也不可能等到两年之后看到成果再现往北走。
  赵与珞算是先锋,这一万军士,要提前进驻西雅图,为两年之后做准备。
  ......
第189章
年关
  再有几天就是年关,文天祥和赵与珞未度年关便匆匆启程,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时间紧迫。
  二人的任务并不轻松。
  文天祥要在两年之内,从中原募集最少十几万的兵卒,而且,是那种拿出来就能形成战力的悍卒,并送抵扶桑。
  这本身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要知道,这和崖山海难之后,大宋十几万奔赴美洲还不相同。
  那时的大宋虽然凄惨,可是军民、粮草以及舟船都是现成的,虽然没有现在的海船先进,但是北边航线几乎皆是近海航行,又赶在夏季少风之时,其实难度并不大。
  而现在,北边航线被元人封锁,只有横渡深海这一条险路,船只再好也风险极大。
  两年时间到底能募集多少士卒,又有多少人能安全到达扶桑,都是未知。
  而赵与珞那边更不轻松。
  西雅图如今只是一个沿海哨站,可一旦元人南下,若走海路,那西雅图将是第一个堡垒。若走陆路,也是向内陆辐射的第一个中继之地。
  说简单些,一旦开战,大宋的补给只能从海上运到西雅图,再中转内陆,这里即将成为大战的中心。
  所以,前期的粮草储备、军械建造必须未雨绸缪,两年时间非常紧迫。
  当然,这是在两年计实施顺利的情况下。
  真能做到,就会如赵维奢望的那般,有五十万战卒汇聚于此,狙击元朝。
  一旦计划失败,那赵与珞也不会撤回来。
  他与这一万禁军,将成为一个饵料、一颗钉子死死的钉在西雅图
拖住元军的脚步
为扶桑大宋争取时间布置第二道防线。
  是的,虽说两年大计才刚开了个头儿
但邓已经留了后手。
  赵与珞和一万禁军便是死士
无论成败,都难回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7/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