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胆(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612

  赵孟禧一听,赶紧谄媚上言,“亚父放心....不就是一个谢枋得吗?”
  “你等着,孩儿近来在赵维手上吃亏,概因他手底下有个高手相随,咱占不到便宜。”
  “以后却是不同,孩儿已经花重金,从峨眉山请了一批好把式入京,到时......”
  赵孟禧眼神一阴,“什么他妈的宁国侯府!?老子一夜将之抹平!让他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留梦炎一听,登时心生不喜!这浑人却是想不出什么好主意。都是些下三滥的玩意!
  不过,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他认了赵孟禧这个干儿子的用处吗?很多阴暗之事,他留梦炎是什么身份,没法出手。却是赵孟禧可以代劳。
  这几年,赵孟禧也着实替他办了很多见不得光的事。
  唯一要防着的,就是别把祸引到自己身上来。
  抬头看了一眼赵孟禧,“你的那些龌龊事,莫要带到为父府上来!却是收敛些,别被人摸了把柄。”
  “放心吧!”赵孟禧一脸的不再乎,“一个元帝戏宠般的人物,死了就死了!还真有人给他哭丧不成?”
  留梦炎一听,火气又上来了:“混账东西!老夫说的是谢叠山!你还与宁国侯叫什么劲!!”
  “哦哦.....”赵孟禧一缩脖子....“爹说的对....孩儿记下便是。”
  可是转脸就忘了,“妈了个巴子....想想就气,他到底使的什么手段?能让伯颜如此服帖!?”
  留梦炎肺都快炸了,真是烂泥扶不上墙!怒嚎道:“要老夫说多少次!是谢枋得!!谢枋得!!再提赵维,就给老夫滚出去!!”
  “是是是....”赵孟禧咧嘴,“可是不对啊.....谢枋得不就是个酸书生吗?他怎么也突然有这么大本事了呢?”
  留梦炎一甩窄袖,“鬼知道那老匹夫,怎就突然变厉害了。”
  ....
  好吧,留梦炎真的不太明白,这么微妙的局势,谢叠山到底是怎么洞察的。
  其实,叠山先生还确实没这个本事。当然也别指望赵维能想的这么周全。
  但是....一个心细如发的谢叠山,再加上一个至贱至恶毫无底限的赵维....
  二人双剑合璧那可就要另说了....
  而且....这个殿上异议,把各方都圈拢其中的计策,是爷俩在屋里憋在好几天才憋出来的高招儿!!万无一失,却是精妙。
  不但可以把最大的威胁张弘范支到九洲岛那边去,和赵维八杆子也打不着,而且又能赢得伯颜的好感,不至于夹在中间腹背受敌。
  .....
  ————————
  元倭大战,于九月中拉开序幕。
  如殿上所议,张弘范所依旧是副帅之职,却已经统领中军四十万!其中不伐元朝精锐蒙古军和探赤马军...
  之前说过,蒙古军和探赤马乃是元朝军制中的一二类精兵,还从未在一个汉人最高统帅之下进行作战。
  张弘范算是创下先河。对此张弘范自是重视,尽心竭力。不出半月已经自高丽出兵...并且首战告捷占领了攻袭倭国的桥头堡——对马岛。
  对马岛位于高丽与倭国海域的中心,是攻倭的重要补给和中继之地。再向前便是对马海,也就是后世的对马海峡。与紧邻九洲岛的壹妓岛隔海相望。
  本来张弘范在拿下对马之后,对壹岐岛尚有忌惮,那里是倭国的第一道防线,若能取之,便有了进军九洲岛的陆地基础。
  可是....根据日奸还有探卒的回报....壹岐岛上....没有防御!
  倭国显然是放弃了壹岐岛,在九洲沿岸筑起了土垒高墙....
  这使得张弘范一刻不想停留,大军起锚,进驻壹岐!!
  如此,一条连接高丽、对马岛和壹岐岛的军争补给线也宣告完成,稳固了元军的大后方。
  就在张弘范站上壹岐岛的同时,伯颜的二十万奇兵也从高丽出发!过海进入对马海域,没有继续向前进壹岐岛,而是于倭国外海绕了一个大圈,悄悄的潜入东瀛东海岸!!
  此时已经进到十一月。
  赵维站在船头,手握从日奸手中得到的东瀛海图....看着只需要两天路程便可抵达的镰仓二字....
  即使身为汉人,也不得不长他人志气,心中感叹....元初军事能力,简直无敌!!
  从忽必烈下指攻倭,到兵临镰仓城下,只用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
  这样的军事动员,战略执行力,让赵维倍感压力!!
  说实话,大宋现在有炮,有新船,但是....真特么的能打过这样的蒙古军吗?
  要知道,赵维学的越多,就越明白,战争永远都不是比谁的装备更好....尤其是古代战争!精气神和兵源素质,乃至主将的因素都能左右成败。
  在这些方面,大宋远远不及元朝。
  或者说,这个对手值得尊敬!
  “殿下....在想什么?”叠山先生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
  赵维回头,见左右无人,直言道:“我在想....刀剑再锋利,也比不上这浩浩之师的一口必胜之气啊....”
  “咱们大宋败的不冤枉”
  “是啊...”谢叠山一叹,“可是有时候明知是如此,也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啊。这就是汉家精魂吧。元人的好终究是元人的....而非汉魂,它再好,也不可长存,否则中原数千年的精气神就散了!”
  “这倒是!”赵维也是认可,“但咱们也要反思一二,光有有兵器之利是不行的,重中之重还在人心!”
  “呵呵。”这话把谢叠山说乐了,嫌弃地瞪了一眼赵维,“既然刀兵之利不重要,那殿下给璐王去信,让他在倭国外海候命,等的是什么?”
  “不还是看重了倭国的刀剑工匠的吗?”
  “呃。”赵维一窘,国际双标立马上线。
  “这个嘛,能抢一点还是要抢一点的,总不能都便宜了伯颜吧?”
  ......
第97章
世界四大名匠
  东瀛武士刀在冷兵器时代无疑是一大利器,但是赵维看重的,还真不是武士刀本身。
  毕竟传承自唐横刀的外形,不一定适应当下的战争环境,而且唐横刀本身的作用也是仪刀。
  他看重的是武士刀的锻造工艺,那才是真正的财富。
  ......
  宋末元初这个时代放眼全球,最顶尖的铁匠群体大概可以找出四波人。
  他们分别的是:大马士革铁匠、东南亚铁匠、东瀛铁匠和汉人铁匠。
  大马士革铁匠,并不是指大马士革城内的铁匠,而是指包括大马士革在内的伊斯兰诸族。
  其中,还有后世印度、伊朗、阿富汗,布哈拉、土耳其等地的顶尖匠人。
  他们会使用产自印度乌兹的特殊钢材,经过不为人知的秘法冶炼锻造,制造出一种肌理呈现花纹状排列,美轮美奂且无坚不摧的冷兵器巅峰之作——大马士革刀。
  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大马士革钢”或“花纹钢”。
  只不过,后世仿制的大马士革钢只做到了形似,在强度上远不及一千年前的水平。
  真正的大马士革宝刀,已经失传了。
  在蒙古帝国征服西亚之后,这些身怀绝技的大马士革匠人,有数万人被蒙古人做为“匠户”强迁至中原,落户于燕赵门户的匠城——保州,也就是后世的河北保定。
  然后是东南亚铁匠,分布在后世新加坡、马六甲、爪洼、婆罗洲、菲律宾等地。
  他们同样掌握着一种独门的焊钢技术,用天外陨铁和普通钢材交叠焊接、过火、锻打。
  这个过程反复进行数百次之多,便得到了同样拥有曼妙花纹的克力士钢。
  用其制成的克力士剑,就是进入火器时代,也让荷兰殖民者吃尽了苦头。
  全力一斩,能斩断钢制的枪管。轻轻推送,就可刺入人体。也是无坚不摧的存在。
  放在宋元时期,如果制成中式的环首刀或者斩马大刀,让血头那种大块头抡起来,重甲战兵不说一劈两瓣儿,也得跟剁猪肉似的。
  只可惜,克力士剑的制造条件十分苛刻,需要陨铁做为主要材料,无法实现量产。倒是他们的焊钢技术十分有价值。
  接下来就是东瀛铁匠了。所制的东瀛武士刀与克力士剑、大马士革刀,并称世界三大名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61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