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遗玉第11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3/1227

  讯兵入内,身后还跟着一人,盔甲未褪,一袭风霜,夹衣带血,面有伤容,见此人,长孙无忌目光一紧,厉声问道:
  “何事速报!”
  来人一抱拳,洪声道:
  “启禀大人,启禀诸位将军,太子殿下在东南峡谷处将虏人援军降服,大胜归来,半日后将可抵达城外!太子手令在此,请大人派一万兵马,前去东南十里处接应俘获粮草马匹!”
  第三七七章
杀计
  且说当日驻留在安市城外的唐军遭遇高句丽人第一次夜袭时,李泰瓮中捉鳖,将其围剿,斩下千人头颅,带领四万兵马,前去伏击虏人援军。
  排兵布阵后,李泰亲自率领三千精兵冒险,将北部首领高延寿和南部首领高惠贞所领的二十万援军引入峡谷、
  占据高岭处的唐军将近千虏人头颅丢下,以旌旗鼓角造势,埋伏在峡谷中的三万唐军伺机而动,前后夹击,唐军气势汹汹,援军阵脚大乱,高延寿惊慌之下分兵迎战,奈何援军已被那从天而降的千颗人头吓破了胆,腹背受敌,军心大乱,四散而逃。
  不得已,高延寿率众投降,受制于李泰,靺韍部首领高惠贞抵抗,李泰直接命人坑杀了四千靺韍士兵,俘获高句丽各部首领千余人,派兵遣送回中原,放还余众回平壤。
  这一战前后不过半日,这一仗,虏人死伤八千,唐军亦折损三千人马,几名身先士卒的大将亦身负重伤,但李泰以区区四万兵马,降服二十万援军的事迹,不日便使高句丽举国上下震惊。
  再说这消息传到了安市城时,李泰已经带着手下兵马和缴获的粮草,还有带兵投降的高延寿,返回唐军大营中。
  城主府里,杨万春听着下方探子来报,扶在座椅上的两手几欲抠进木头里。
  “......太子李泰虏获了各部首领,将其余部众统统遣散回了平壤,高大人带着人降了唐,二十万援军散尽,回禀城主,事情就是这样了。”
  在探子禀报完很长一段时间内,厅中都无人言语,也不知是被这晴天霹雳震昏了头,还是被杨万春铁青的脸色吓到。
  “城主,援军既灭,为今之计,只有尽快加紧城防,李泰此子非同小可,他而今得胜归来,士气大盛,我们不得不防啊。”
  “依我看,唐军在咱们城外筑坡一事,不可不理啊,他们现在有了粮草,不同往日。”
  “...咳咳,援军不来,我们要在唐人十几万兵马围攻下守城,是不是勉强了?”
  “金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守城勉强,难道就不守了吗?”
  “我、我没说不守,只是先前唐人曾投信到我城中,言明若我们不降,等攻下城池后,就会将城中百姓全部坑杀,你看那唐人的太子不是就坑埋了几千援军吗,我这是在为城中百姓着想。”
  “什么为百姓着想?我看你就是想学高延寿那个叛徒降唐!”
  “你说谁是叛徒!”
  “谁降唐狗谁就是!”
  “两位大人,两位大人不要吵啊。”
  ......
  厅内一众很快就分成两派争执起来,一部分是坚持死守城防,另一部分人则是担心唐军会攻破城池,故表露出投降的倾向。
  杨万春不知听没听得进去,下座只有萧汉一人察觉到他异样,故意提高了音量:
  “如何应对,还请城主下令安排。”
  杨万春抬手拧着眉心,“容我三思后再做定夺,诸位先请回去,各归各职。”
  杨万春将今天探报来的消息叙后,叹一口气,和对面的女人道:
  “沈姑娘,今次我怕是要失言了,我这安市城尚在危难中难保,更遑论要帮你主子取太子性命。”
  女子蹙起眉毛,愁容甚惹人怜,然杨万春此事心烦意乱,哪有心思去欣赏她的美貌。
  “我这里倒是有个两全其美的主意,就不知城主您肯不肯听了。”
  “哦?你有何高见。”
  “太子既得胜,定会先派人到城外招降,介时你假意降唐,引太子出面,约谈在城门前,再安排人暗中用强弩射杀他,你——”
  “万万不可!”杨万春没等她说完,便气急败坏地打断,“我引沈姑娘为知己,你这却是要坑害我吗,果真这般将太子射杀,唐人岂会与我善罢甘休?介时我不光成了小人,城亦难保,何谈去夺渊盖苏文之位。”
  “城主莫急,且听我把话说完,”女子绕过席子,在杨万春身边坐下,温声软语地伸手去抚他气的上下起伏的胸口:
  “我是让你派人射杀太子,可没让你亲自去做呀,你何不找一心腹,将此任委派于他,待到事成之后,唐军追究起来,你就把这人推出来顶罪,城主有所不知,现唐军营中并非太子一人独大,国舅长孙无忌与他不和,只要太子一死,军心紊乱,唐军会不会继续攻城都是未知,你又何惧。”
  “这...”杨万春听完整女子的话后,一时又犹豫了,他不愿拿自己和整个安市城冒险,但能





推下位的诱惑实在太大。
  “此事过险,你容我想想人选。”
  “还想什么,”女子见他动摇,趁热打铁,“我记得城主曾提起过,你认有一名义弟,先前在唐军营中内营,现在副城主一位,这顶罪的人需得有分量才够,他不就刚刚好吗,城主是能成大事之人,万不可拘于小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3/122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