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师(校对)第682部分在线阅读
张然微微点了点头:“我相信你能够调节好,但我们还是必须小心。据说高圆圆演完《南京南京》就患上了轻度抑郁。所以,在准备和实拍的过程中,你每周都必须接受心理辅导,不然我肯定不会让你演。”
张婧初确定出演张纯如后,就开始为扮演张纯如作准备了,首先在外形上做了调整,像张纯如那样,把头发往后梳,然后扎起来。同时,她开始阅读关于各种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并根据张纯如留下的影音资料,模仿张纯如的口音。
书房的墙壁上贴满了张纯如的照片,以及大量万人坑、屠杀现场、被害人的照片,还有1937年的南京地图。整个房间的布置接近张纯如写作《南京大屠杀》时,工作室的状态。张婧初相信这样能够让她更好的体会张纯如的心境,更好的走进张纯如的内心。
与此同时,张然也开始为张纯如这部电影的前期工作忙碌起来。这部电影的角色非常很多,除了张纯如这个绝对的女主角之外,还有两个角色特别重要,魏特琳和拉贝。
张纯如这个故事,张然最初的想法就是拍成单纯的传记片。以1994年12月13日,张纯如在洛杉矶参加南京大屠杀图片展,那些血淋淋的资料,唤起了她对祖辈在南京遭遇的记忆,作为电影的开篇。以她在2004年11月9日自杀作为电影的结局。描写张纯如如此从一个柔弱的女孩子变成敏锐、坚毅的斗士,最后又如何走向死亡的。
这在十年中,张然对剧本不断修改和调整,现在的剧本跟最初的构思差别很大。整个故事以张纯如在洛杉矶见到关于南京大屠杀展览作为开端;以《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发表之后,张纯如在PBS电视台的直播现场,与东瀛大使齐藤邦彦辩论作为电影的高潮和结尾。
在那场辩论中,齐藤邦彦声称东瀛已经道过歉了。张纯如反驳说,东瀛从来没有正式道过谦,东瀛所谓的道歉都是“后悔”、“遗憾”这些词。张纯如还说,既然你说你们道过谦了,那么现在你当着全美的观众把道歉的话说一遍。结果齐藤邦彦不敢说道歉的话,只是说对于“南京事件”来说,我们认识到发生了很不幸的事,日本军队犯下了暴行。于是,很多美国观众就明白了,张纯如说的是真的,东瀛人没有正式道过歉,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
张然将张纯如和齐藤邦彦的辩论作为电影结局,除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正面冲突,可以作为电影的高潮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张纯如一直希望东瀛人正式道歉。但到现在,张纯如已经离世十年了,东瀛人依然没有正式道过歉。张然觉得自己有责任继承张纯如的遗志,告诉全世界,直到今天东瀛人依然没有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正式道歉!
按照张然现在的想法,这部电影不单是讲张纯如的故事,而是讲《魏特琳日记》、《拉贝日记》,以及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三本书的故事。电影以张纯如是如何创作《南京大屠杀》作为主线,在其中穿插《魏特琳日记》和《拉贝日记》是如何成书,又如何被发现的,以此展现人类在面对黑暗时呈现出的勇气和良心。
在张然这部关于张纯如的电影中,魏特琳和拉贝非常重要,因此,必须找到形神兼备的演员来扮演魏特琳和拉贝。
去年年底,张然与德国演员乌尔里奇·图克尔见了面,谈好了合作的事。乌尔里奇·图克尔是德国优秀演员之一,出演过《窃听风暴》、以及《白丝带》等著名影片,而且他在中德合拍片《拉贝日记》中扮演过拉贝。其实像图克尔这种演员一般都不愿意重复自己,但他很想跟张然合作,愿意再次扮演拉贝。
魏特琳这个角色就比较麻烦了,在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候,魏特琳51岁,已经在中国呆了25年,她非常中国化,平常总是穿着旗袍和高跟鞋,中文也非常流利。在《魏特琳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魏特琳看见一个中国小男孩戴着太阳旗的臂章来给姐姐送饭,便上前说:“你不用佩戴太阳旗,你是中国人,你们的国家没有亡!你要记住是哪年哪月戴过这个东西,你永远不要忘记!”如果没有流利的中文,她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要演好魏特琳这个角色,演员必须会流利的中文,至少要像模像样。如果像电影《永无止境》最后的中文水平,不要说观众不原谅,张然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
好莱坞演员真正能够说中文的极少,在张然印象中就两个,一个是裴淳华,一个是米拉·索维诺。不过她们两个脸型跟魏特琳完全不像,魏特琳胖胖的,是特别明显的圆脸;因此,没办法使用她们两个,只能另外找。
如果张然的这部电影是以魏特琳为主角,凭着张然的名气和影响力,好莱坞明星肯定抢着来演,肯定都会去学中文。但问题在于这部电影中魏特琳的戏份不是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人家熟练掌握超级难学的中文,就比较困难了。
在春节之前,选角导演告诉张然,女演员艾米·亚当斯愿意出演魏特琳。艾米·亚当斯就是典型的圆脸,而且身材微胖,外形上跟魏特琳有些接近;而且演技足够出色,到现在为止她已经获得了6个奥斯卡提名。由她扮演魏特琳,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当时已经临近春节,张然比较忙,没有时间跟艾米·亚当斯见面,就向她推荐了几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并约定在大年十二面谈。
这天早上,张然来到了岛上的一家咖啡店,跟艾米亚当斯见面。这是一间雅致安静的咖啡店,里面没有多少人,准确的说,除了张然和两名店员外,再也没有其他人了。
张然坐在靠窗的位置,缓缓搅动着咖啡,然后右手端起杯子,抿了一口。他放下杯子,打开电脑,翻看起新闻来。
翻了两则新闻,张然听到店员招呼客人的声音,下意识地抬起头来,就看到了店员跟一个满头红发,穿着碎花长裙的微胖美女说话。来人不是别人,正式艾米·亚当斯。张然见艾米·亚当斯的目光正向看向自己,便笑着冲她点了点头。
亚当斯对着身边的店员说了一句话,然后朝张然所在的桌子走了过来。她在张然的对面坐下后,看着张然微笑道:“张先生,你好!见到你真的非常高兴!”
第1086章
艾米·亚当斯
张然微笑着回应道:“你的电影大部分我都看过,演得非常出色。我特别欣赏你在《大师》和《六月虫》中的表演,尤其是《六月虫》,那个角色有一点喜感,稍微拿捏不好就容易过,但你的表演恰到好处。”
艾米·亚当斯听到张然这么说,心里格外高兴,马上道:“我是张先生的影迷,你的每一部电影我都看过,而且购买了蓝光碟收藏。我特别喜欢《飞行家》和《一个人张灯结彩》,《烈日灼身》也非常喜欢,到电影院看了两遍。我特别想跟你合作,这次算是梦想成真了。”
互相吹捧了几句,张然看着艾米·亚当斯道:“亚当斯小姐,我给你介绍的书看了吗?”
艾米·亚当斯道:“我看了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和《魏特琳日记》,《拉贝日记》还没有来得及看。书里面记录的东西太可怕了,我不敢多看,每次只能看一小部分。即使这样,我还是会做噩梦。我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么可怕的东西,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张然微微点头,他在读过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后也经常做噩梦:“这正是我拍这部电影的原因。我最初只是单纯的想拍张纯如的传记片,但在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后,我觉得不能那么简单的拍了,必然要魏特琳、拉贝,以及其他一些人物出现。他们是黑暗中的火炬,是人类的希望和良心。”
艾米·亚当斯记得有评论家说,张然的电影始终在描述绝望中的希望。如果单纯拍张纯如的传记片,那么跟这个理念是冲突的。因为张纯如自杀了,那么勇敢、坚强的一个女子竟然自杀了,很难带给观众希望。现在的剧本不一样,虽然张纯如和魏特琳都自杀了,拉贝也在贫困中离世了,但他们的书留了下来。这三本书是黑暗中的火炬,代表人类的希望和良心。
现在的剧本里有两种对抗,一种是魏特琳他们与日军暴行的对抗;一种是张纯如与掩盖南京大屠杀的力量之间的对抗;从这一点来说,这个故事的立意和深度比很多类似的电影都要强。艾米·亚当斯觉得这部电影会成为《辛德勒的名单》、以及《钢琴师》那样的名作,甚至更好。这也是她明知道这部电影很难拍,还是决心参与的根本原因。
艾米·亚当斯点头道:“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人类的希望和良心,他们应该被铭记!”
张然看着艾米·亚当斯道:“我们聊聊魏特琳这个人,你觉得她是什么样的人?”
艾米亚当斯想了想道:“我现在看的资料还比较少,对她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我现在最大感受就是她特别善良和勇敢。日军咒骂她,用血迹斑斑的刺刀在她脸上晃,甚至打她耳光,但她都毫不退让。东瀛人经常溜进金女大,将里面的女性掳走。金女大的中国员工奋力阻止,但往往阻止不了。只有欧美人相貌的魏特琳出现并大声叱喝,他们才会收敛。她就像一名四处灭火的消防员……”
张然跟南京师范大学的张连红教授聊过金女大的问题,张连红教授曾和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东瀛兵东史郎见过面。东史郎告诉他,当时他们这些驻扎在南京的士兵都知道,金女大里收容了许多年轻姑娘。日军三五成群,不分白天夜晚侵扰,有时就在金女大校园直接施暴。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趁着夜色翻越校园围墙,在黑暗中抓走妇女。东瀛士兵中,对这种行为称之为“摸彩”。魏特琳每天奔波在学校的各处,将哭叫着的妇女从东瀛兵手里夺回来。人们听见她隔老远就怒气冲冲地大喊:这是美国学校!
张然跟艾米·亚当斯聊了很久,主要聊魏特琳的相关信息,比如魏特琳的家庭出身,她从哪里来,什么背景,婚姻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到中国,口音问题,以及各种细节。
在这十年中,张然收集了很多资料,包括魏特琳的资料。魏特琳终身未婚,但她有几个侄女、以及后辈生活在密歇根州的一个小镇上,张然专门去拜访过她们。跟艾米·亚当斯聊魏特琳的生平,张然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艾米·亚当斯是非常优秀的演员,出演魏特琳其他的都不难,真正的挑战还是汉语,她对此有些担心:“Quora上很多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关于汉语的每个方面都如天书一般难懂。很多人都说,光是学声调都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即使如此,可能还是无法保证能百分百准确地发音。很多人学了好几年,还是无法与人交流。今年年底,电影就会拍摄,我无法保证自己到时候能够流利的使用汉语,更无法保证自己的口音很准确。”
张然也知道让一个美国人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汉语是不可能的,很多港台明星在国内混了十来年,口音依然是大问题,更何况美国人了。他笑着安慰道:“在短时间内掌握汉语确实是不可能的,我们并不要求你能够使流利使用汉语,台词可以硬背下来。主要是口音问题,口音必须练习。到时候我们会给你安排专门的老师,教你发音,让你能够相对准确的发音。在演戏的时候,我们现场也会有口语老师,对你的台词进行校正。”
艾米·亚当斯听到张然这么说就笑了:“我最担心的就是语言问题,因为Quora上很多人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现在我就放心了!”
张然看了下时间,已经十一点半,差不多是吃午饭的时候了。他想邀请艾米·亚当斯去自己家吃午餐,随便跟张婧初聊聊。虽然她们没有对手戏,但交流一下还是可以的。不过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
因为哈维丑闻越闹越大,演员工会联合会已经呼吁,制片人和导演不要在宾馆房间和私人住宅试镜和开专业会议,还要求演员不要到高风险场所开会,以免遭可能的骚扰和非法利用。张然觉得能够避嫌,还避嫌比较好!
张然沉吟道:“我们去四季度假村的酒店吃午餐,我妻子也会过来。你可以随便跟我妻子聊聊,她将出演张纯如。下午我们试妆,服装设计师好根据你的体形调整服装。”
艾米·亚当斯微笑道:“好的。”
张然和艾米·亚当斯从咖啡馆出来,开车前往度假村。在途中,张然给张婧初打了个打电话,让她到四季度假村来吃饭。
张然和艾米·亚当斯在四季度假村的餐厅落座后不久,张婧初就带着孩子过来了。小丫头对红头发的艾米·亚当斯很好奇,看着她,眼珠滴溜溜地转。艾米·亚当斯有个跟小丫头差不多大的女儿,便微笑着道:“你好,你叫什么名字?”小丫头听不懂艾米·亚当斯在说什么,但知道是在跟自己说话,拍了拍小手,喊道:“师姐!师姐!”
张然和张婧初不由哈哈大笑,这丫头真是见谁都喊师兄师姐。艾米·亚当斯见张然他们都笑了,就问小丫头说了什么。张然告诉她,自己有很多学生,他们经常会上门拜访,于是,小丫头养成了习惯,看到男生喊师兄,看到女生就喊师姐。艾米·亚当斯听到这话也笑了,小丫头喊年轻女孩喊师姐,她也喊自己师姐,那说明自己还很年轻嘛!
吃过午饭,张然他们驱车来到拉奈岛的摄影棚。在张然购买拉奈岛后,顶峰娱乐的电影经常到岛上取景。到后来,张然干脆在岛上建了摄影棚,方便电影的拍摄。
张然他们来到摄影棚时,剧组化妆师,以及摄影指导赵飞已经到了一会儿了。张然也不多说,直接让化妆师带艾米·亚当斯去化妆。
三小时后,当化好妆的艾米·亚当斯出现在众人眼前时,张然他们都惊了一下。此时的艾米亚当斯已经变成了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女性,她戴着无框眼镜,上穿西装、下着毛裙,跟照片上的魏特琳特别像,唯一不像的就是头发。艾米·亚当斯马上要演《蝙蝠侠大战超人》,她的头发必须保持现状,没办法剪短。
张然走过去,将一面美国国旗交给艾米·亚当斯,让她站到一扇临时搭建的铁门前试一下戏。艾米·亚当斯酝酿了一下情绪,将美国国旗横在手中,怒气冲冲地大喊:“这是美国学校!没有士兵!请你们离开这里!”
张然非常满意,转头问张婧初和赵飞:“你们觉得怎么样?”
张婧初点头道:“特别像,我记得幸存者对魏特琳的描述就是这样,脸上有一对湖蓝色的善良的眼睛,上穿西装、下着毛裙,总是拿一面星条旗守在大门口,不让东瀛人进来。”
赵飞也看了不少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对魏特琳有一定的了解:“我觉得当初守在金女大门口,像门神一样庇护着里面数千妇孺的魏特琳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在确定由艾米·亚当斯扮演魏特琳后,张然马不停蹄的飞回国内,继续选角工作。除了张纯如、魏特琳和拉贝三个角色外,还有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角色。这些角色戏份都不多,但张然还是要求演员要尽量接近真实人物,因为这其中的很多人物都值得尊敬和铭记。
比如金女大舍监程瑞芳,在救助难民的日日夜夜中,她不仅是魏特琳的得力助手,而且也用日记逐日记下日军的暴行。《程瑞芳日记》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由中国人以日记体记录下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暴行的文字材料,弥足珍贵。她的日记是在2001年才被发现的,在电影中并不会出现,但张然希望程瑞芳在电影中出现。
回国之后,张然第一件事是找到了当初在魏特琳保护下死里逃生的幸存者,把艾米·亚当斯的定妆照给老人看。老人已经八十多年了,仍清晰地记得魏特琳的形象。
老人看到定妆照后眼眶红了:“像华小姐!华小姐就是这样,拿一面星条旗守在大门口,不让东瀛人进来。但头发不像,华小姐是短头发,也不是红色的。”
听到老人这么说,张然松了口气,知道魏特琳这个角色算是成了。
第1087章
柏林相邀
从大屠杀幸存者的家里出来,张然驱车前往石湫影视基地。
张然的电影有不少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戏,需要搭建和还原当时的场景。张艺谋拍《金陵十三钗》的时候在石湫影视基地搭过景,那些景现在还在,修复后还可以使用。不过光是《金陵十三钗》的景根本不够,《金陵十三钗》只搭了一条街。张然这部电影场景也特别多,除了需要搭建几条街外,还需要搭建金女大和拉贝家的实景。
另外,1995年张纯如到南京采访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这部分内容特别重要,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南京之行对张纯如的冲击非常大,她发现很多幸存者都家境贫寒,生活困难,就觉得特别不公平,发誓要给受害者讨回公道,从此她从一个普通作家转变为斗士,开始为南京30万冤魂奔走呼号。不过张纯如采访过的幸存者大多已经去世,他们的房子也大多拆迁,这部分建筑也需要重新搭建。
张然对美术指导霍廷霄说过,金女大和拉贝家不要求100%还原,也不可能100%还原,但至少要还原到90%以上。霍廷霄也是按这个要求做的,尽可能还原当时的场景。
张然来到石湫基地后,发现拉贝的房子已经搭建好,金女大的建筑还在搭建中,还要两三个月才能完工。张然拿出照片对着拉贝的房子看看看,感觉还原工作做得很好。不过他是还专门请了几位老人来看,大家都说当时就是这样,他才满意。
张然结束在南京考察,刚回到临安,张艺谋就找上门来。张艺谋准备拍一部关于替身的电影《影》,想跟张然聊聊,听听他的看法。
结果刚一见面,张然把自己的剧本扔给了张艺谋,让他看看,随便提点意见。
张艺谋读完剧本,大为震动:“这个剧本好,比《金陵十三钗》要好。电影立意非常高,格局非常大,非常深刻。我觉得看完电影大家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情,在西方竟然被遗忘了,为什么会这样?还会思考,连南京大屠杀都会被遗忘,那么还有多少事情被遗忘和抹杀了呢?我觉得这部电影从某种程度来说,是《未来启示录》的延续,《未来启示录》在讲历史轮回。这部电影是在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轮回,因为我们太健忘,我们太容易把过去的事情忘记了!”
张然听张艺谋这么说,不由笑了:“行了,好听的就别说了,问题呢?”
张艺谋想了想,道:“真没什么问题,整个剧本可以说是丝丝入扣。要是我拿到这样一个剧本,做梦都会笑醒。不过有一个地方,我倒是比较担心。”
张然马上道:“什么地方?”
张艺谋道:“《金陵十三钗》在美国上映后,挨了很多骂。很多媒体根本就不是从电影本身来批判的,而是从政治角度进行批判。他们说电影是民族主义、国家沙文主义;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他们说电影丑化东瀛人,把东瀛士兵描绘成了野兽。1937年的南京城里的东瀛兵不是野兽是什么?你这部电影不光有对东瀛兵残暴的描绘,还指责掩盖大屠杀的人是帮凶,等于把这些人都骂了。电影上映后,遭到的攻击肯定比《金陵十三钗》要多。”
张然知道东瀛人在美国影响力很大,也知道很多描述南京大屠杀的作品都受到过攻击。
华人作家刘宇昆对张纯如的死,是这么说的:不仅在网络上受到攻击,连有名的西方学者也开始发表学术文章表达对张纯如著作和动机的怀疑。有人宣称她夸大了死亡人数,还有人指出她叙述中的细枝末节不是无法核实就是与其他证据向左,并因此竭力侮辱她。不可思议的是,有非常多的人似乎认为努力记住一场暴行比暴行本身更下作可耻。
这些恶毒攻击张纯如的人带着学术讨论的文明面具,既不疯狂叫嚣,也不恶语相加,他们就是拒绝承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与重要性。他们用谨小慎微、字斟句酌的话语将张纯如解剖,最终将她和她的著作,以及书中的真相,一并切得粉碎。张纯如无法摆脱这一切,因而陷入抑郁,并最终自杀。
华人作家哈金在写完《南京安魂曲》后,同样受到了攻击。因为东瀛跟美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书评界势力很大。不过哈金写的是纪实体小说,受到的攻击没张纯如那么厉害。
在美国电影圈,东瀛人有不小的势力,哥伦比亚影业是索尼旗下的产业;在评论界更是有一大帮东瀛的潜在支持者。张然这部电影上映后肯定会遭到这些人的猛烈抨击,甚至学术界的东瀛势力都会跳出来!
不过张然对此早有准备,坚定地道:“张纯如说,纳粹屠杀犹太人,这件事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但是在美国,在西方,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几乎无人知晓,作为中国人的后裔,写出它是我的责任。我觉得把这部电影拍好,是我作为导演,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张纯如当初是一个人跟他们战斗,《金陵十三钗》上映的时候,我们在美国影视圈的话语权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