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603

  “老实说,圣王的话说到伍某的心坎里。”伍崇曜苦笑道。
  “的确,我太平圣国是从太平天国中分离出来,又以圣教立国,暂时根基尚浅。”
  “但只要推行好了《圣国田亩制度》,便可将两广农民牢牢地系在手中,单此一点,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有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便有了最广泛的兵源!”
  “可清妖的主要兵力,靠八旗兵和绿营兵。想必伍先生也很清楚,八旗兵骄怠横行,无恶不作,不仅军纪败坏,训练荒疏,而且生活腐化,吸毒聚赌,蹂躏百姓。而绿营兵中,克扣军饷,兵匪勾结,贪污中饱,训练全无,早沦为徒有其表,只能吓唬平民百姓的花架子。”
  “如今我太平圣军占领两广之地。据本王推测,湖广一带的太平军很快便会攻占武昌,顺长江而下,威胁两江之地。而北方捻军起义,如火如荼;回民隐忧,随时爆发;更有西洋列强,虎视眈眈。满清大厦将倾,这话不假!”冯云山一口气将天下大势说完。
  伍崇曜和左宗棠两人听得目瞪口呆。左宗棠是一脸的敬服。
  而伍崇曜,他从心底不远相信冯云山所说,但理智告诉他,事实确实如此。想不到满清江山,糜烂到如此地步。不过,圣王又如何能肯定那些长毛贼就一定会很快攻占武昌,而且还会顺江而下?
  这样说来,若果真的长毛贼军占领两江一带,那满清朝廷的确没有多少余力再收复两广一带,自己投靠太平圣军也是一个可靠的选择。总不可能为满清殉葬吧。
  这样一想,伍崇曜不由心中大定,语气也变的殷勤谨慎了:“圣王所说极是!崇曜受教了!崇曜不再杞人忧天,定当全心意加入圣国。”
  “既然崇曜你如此说,本王也就放心了!”冯云山也变得亲热起来,连称呼都变了,又转过头朝左宗棠道:“季高,本王出恭一趟,就由你来跟崇曜说说本王的意图吧。”
  左宗棠忙上前行了一礼,这才转向伍崇曜:“伍先生,圣王的意思是,我们太平圣国光有两广农民这个兵源还远远不够,必须得有足够先进的武器。”
  “而先进的武器,眼下全部掌握在洋人手中,便只有靠买。但买又有两种买法,一是直接买武器弹药,二是买制造武器弹药的机器设备。圣王的意思是,我们既要买武器弹药,又要买直接能制造武器弹药的机器设备。”
  伍崇曜接口道:“圣王说的对!但是,崇曜以前跟很多国家的洋人打过交道,都是交易民用货品为主,偶尔买些少量的洋枪洋炮,也都是通过认识的洋人朋友,在香港、澳门代购。大规模订购武器,不单洋人肯不肯卖是个问题,洋人政府十有八九会跳出来干涉,这才是最大的麻烦。”
  “圣王早考虑到了。正因为这个原因,才要用到伍先生之处!”左宗棠继续说道:“由伍先生出面成立一家新的洋行,太平圣国占股八成。其余一成由你们伍家出资占股,另一成由许家和另一名投靠圣国的潘家以及其他圣国认定可靠的广州商行,共同出资。”
  “因伍家帮助清妖镇压义军,其罪巨大,伍家所有财产均须收缴,包括埋藏的钱财。伍先生也明白,圣王已经清楚你伍家的家底。不过,圣王念在你们伍家数代人均为善好施,便留一成财资给伍家花费。”
  “伍先生需亲自打理这家新洋行。原有伍家的怡和洋行,也在收缴财产之列。目前我们掌握的有茶行、钱庄、当铺、百余家铺面以及三成的美国旗昌洋行股份、其他十余家商行债务、上海和香港的怡和商行分行等产业,全部并入新洋行之中。”
  左宗棠也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了,而且他怀疑圣王借口走开也是因为不好意思。毕竟,清妖也只是巧取豪夺些现银,并没有直接明抢伍家的产业。可圣王这是要直接将整个伍家的产业全部抄没。
  伍崇曜还算平静。对他来说,本来就准备好全家抄家,甚至灭族。如今只是收缴所有的产业,而且他伍家还能占一成的股份,已经算不错了。最关键的是整个伍家保住了,他相信,只要有人在,凭他伍家经营的手段,很快便又能崛起。
  冯云山出恭回来。左宗棠朝他微微点下头,冯云山便知道已经将事说完。
  他留着伍崇曜,其实主要还是看中他伍家和洋人的关系。既要留着伍家,又垂涎伍家的产业,这还真不大好办。最后,冯云山只能硬着头皮找个出资镇压义军的借口强抢了。
  不过,强抢也有策略。从一开始便是被当做贼匪看待,强抢自然也算正常。
  先抢一部分,留一部分给伍家,伍家肯定怀恨在心;先便直接抢光,还要斩草除根,然后再改变主意还一点给伍家,伍家不说感恩戴德,只是心中的怨念会低不少。这便是区别,人之常情。
第137章
成立南洋公司(下)
  冯云山见伍崇曜脸色也很平静,便知前番自己强势的做法,是做对了。
  对于伍崇曜这种从骨子里接受儒家教育,却从小便以买办商人身份出现的人,只能先强势打压,再给点甜头,才能掌控。
  冯云山对于这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底细摸得比较清楚。之所以伍家给满清捐献那么多的银两,不外乎是想花钱消灾,不至让满清官府过于眼红。同时保证自己的经营特权,这便是早期的官商吧。
  同时,伍崇曜和他祖辈一样,都想尽力摆脱关商人身份,考取功名。
  但很明显,满清不会让一个又有钱又有权势的家族出现,哪怕伍崇曜考了数次,连个举人都中不了。最后,只得花巨金捐了个道台,还没有实职。
  掌握了这点,冯云山便心中有底。
  当下,亲热地对伍崇曜笑道:“崇曜,来,坐到本王身旁来,就近些说话方便。”
  伍崇曜心中一阵郁闷,刚才一直让我跪着回话,怎么就没觉着不方便了?但脸上还是笑容满面,屁颠颠地奔过去,靠着左宗棠的旁边坐好。
  “崇曜,季高跟你说过了吧?”冯云山笑容满面,“本王有个设想,准备用重金组建个对外贸易的公司,你可以理解为洋行!”
  “圣王,崇曜知道洋人说的公司的。”伍崇曜道。
  “噢,对啊。本王忘了你和洋人关系不错,对西洋那套也比较了解。”冯云山自嘲地笑笑,接着道:“公司名称,便叫‘南洋公司’,本王亲自任董事长,由你任总经理,打理日常生意经营,本王会派监事常驻公司协助你。”
  “别小看这个总经理!这么说吧,在圣国内部,这个职位比原来清妖给你的正四品道员,可是要高出太多。而且,本王便与你以半年为期限,若是你干好这个差事,可以任命你为正式的圣国官员。”
  “多谢圣王!崇曜必定为圣王鞠躬尽瘁,万死不辞!”听见自己有机会当上正式官员,伍崇曜感觉自己胸口跳得厉害,连忙跪在一旁谢恩。
  看来这伍崇曜就算与洋人接触再多,还是逃不过传统观念的影响,估计他做梦都想脱掉商人身份,去做真正的官,认为这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吧。
  事实上,历史上的伍崇曜便是这样。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哪怕是广东巡抚柏贵成立英人的傀儡政府,伍崇曜为了当官,也掺合其中,但至死仍没有实质性官职,死后还被当地百姓“佥以死一大汉奸为幸”。
  冯云山不由暗笑。只要有这个心思,就不愁掌控不住你。
  冯云山让左宗棠将许家和也表示投靠圣国的潘家一并找来。
  接着,冯云山又问了下伍崇曜关于他们伍家和十三行的一些情况。
  原来,伍崇曜的祖父伍国莹,原来只是在广州城里卖甘蔗的小贩,后来给一同从福建来的潘振承潘家商行当伙计。等潘振承创办同孚商行并成为广州十三行商之一后,伍国莹还只是商行里的账房。他开始参与资产的管理,进行贸易投资。
  这时,恰好碰到满清乾隆著名的“一口通商”外贸政策,广州十三行成为当时满清唯一合法的半官方性质的“外贸特区”,垄断了海上对洋人的贸易。所有与洋人的交易,都必须通过十三行进行。
  此时,广州口岸对外贸易量的增加,行商们应接不暇,满清朝廷决定吸纳新的行商加入十三行。
  伍国莹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利用自己在潘家同孚商行积累的财富和人脉,尤其是和许多洋人建立的私人友谊关系,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大力扶持下,创办了怡和洋行,直接代理了洋船上的生意以及代替海关向洋船征缴关税。
  此后,经过二代,到伍秉鉴执掌怡和洋行后,怡和洋行发展成为以潘、伍、卢、叶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十三行中的首位。伍家也已成为最富有的家族。
  再后来,不仅有丰富的经商经验,而且有超前经营理念的伍秉鉴,利用借壳生蛋等商业手法,在和洋人的贸易中,快速积累巨额财富。
  伍家不但发了财,还和洋人关系密切,和一批西洋商人成为私交不错的朋友。
  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甚至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还向伍家借贷。到伍崇曜时,又因他与美商的密切关系,成为美国旗昌洋行的大股东。
  同时,伍家恩威并用,驾驭其他十三行商,成为许多行商的债权人。
  冯云山见伍崇曜泛泛而谈,也让自己了解不少。这许多,历史是会记载的。不过,他最关心的还是,传闻中,伍家和英美鸦片商勾结,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含蓄地问了下,伍崇曜便气愤填膺道:“圣王,这都是满清官府的污蔑,让伍家背黑锅!不过,父亲当时也高估我们伍家的份量,导致一错再错。”
  在他略带激动而又愤怒的叙说下,冯云山听到了历史不可知的一幕。
  原来,十三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商行,它还肩负着海关的责任。
  但广州的外商鸦片走私猖獗,作为十三行的头领,伍秉鉴和伍崇曜自然脱不了干系。实际上,尽管鸦片走私可以获取暴利,十三行行商们却都对其避之唯恐不及。
  伍家的怡和行向来做的是正经生意。但是,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谋取暴利,往往夹带鸦片,在伶仃洋外与不法商贩进行鸦片贸易。
  这其中就包括最大的鸦片贩子英国人颠地,还有伍秉鉴的干儿子美国旗昌洋行老板约翰·福布斯。
  按照当时的“保商制度”,外商走私鸦片一旦查实,为其担保的行商连同整个十三行都要承担责任,一般要罚没鸦片价值的50倍罚金。伍家在十余年中,被偷运鸦片的外商连累着,罚没上百万两银子。
  出任钦差大臣林则徐,一到广州,便直接要求鸦片贩子颠地主动交出的鸦片。颠地不愿意,伍秉鉴亲自出面相劝,最后颠地只肯交出37箱鸦片。
  无奈,伍家又自己出钱给颠地,让他再出一千箱,凑了1037箱交到林则徐处。
  但林则徐很不满意,认为伍家和洋人欺骗钦差,直接下令将伍崇曜革去职衔,逮捕入狱。
  又将伍秉鉴和另一行商茂官潘正炜摘去顶戴,套上锁链,押往宝顺洋馆,催促颠地进城接受传讯,并扬言如果颠地拒绝前往,就会将伍秉鉴和潘正炜处死。
  然而,颠地全然不顾这两位老朋友的生死,依然拒绝前往。
  面对英人的傲慢,林则徐大怒,对伍秉鉴及十三行深感失望,便不再通过伍家与外商交涉,下令直接封锁商馆,断绝粮、水等供应。
  保释出狱的伍家父子,见其他许多跟鸦片无关的洋人遭受无妄之灾,心生同情,便派人偷偷给洋人送去吃食和水。由此,虽获得许多洋人的感激,但被满清官府及民间百姓认为是汉奸,洋人走狗。
  英人被迫无奈,交出鸦片,林则徐主持了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
  次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伍秉鉴父子率领十三行的行商们,积极募捐,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制作大炮。纵然如此,清朝政府仍全线溃败。
  奇怪的是,英军并没有攻入广州城。
  这当然不是因为广州城固若金汤。而是广州将军命令伍崇曜去跟英军首领义律求和,最终,伍崇曜凭借伍家与英军的一点关系,双方签订协议,并由十三行代替清廷于一个星期内交出600万元赔款,英军则退至虎门炮台以外。
  但此次为国赔款,满清朝廷和民间百姓并未感激伍家,反而更加非议,伍家“汉奸”的帽子,就只要一直被钉在头顶,直到今天。
  鸦片战争失败后,《南京条约》规定,满清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相当于1470万两白银,而此时满清国库存银仅不到700万两。
  于是,广州十三行和伍家自然又成为清政府的榨取对象,伍家再次被迫捐献一百万两。并且,十三行商失去了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
  不过,老谋深算的伍秉鉴早有打算,将一半资产转移到了海外。
  听到这,冯云山笑了。
  这伍家的实力,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不过,现在整个伍家被自己掌控,伍崇曜又愿意和自己配合,伍家的实力越强,对自己便越有利。
  冯云山只对伍崇曜说了一句:“安心跟本王干,日后,说不定两广总督或者吕宋总督的位置便是你的。”
  伍崇曜如闻惊雷!心中的震惊与渴望,让他神游天外。直至许久后,他才想起圣王话中的意思,更是为圣王的野心惊叹不已:吕宋总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