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5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3/603

  如今,只有整个欧洲都乱起来,对普鲁士就越有利。
  当然,更多的,俾斯麦还是立足普鲁士自己,他已经下令,在普鲁士王国境内进行紧急征召,召集一批普鲁士平民充当预备役,而将原本的预备役军队全部组织起来,控制境内的巴伐利亚和黑森等邦国,同时让普皇亲自出面与巴伐利亚国王等德意志联邦成员的国王大公们会谈,阐明重要性,获取他们的支持。
  同时,普鲁士境内的各大兵工厂纷纷开足马力,抓紧生产武器等。而欧洲范围内甚至世界上的主要普鲁士贵族控制的银行财团等,也开始运作起来,组织资本流向普鲁士转化成战争经费。
  整个普鲁士和德意志联邦各国都成为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迅速运转起来。
  但即便是这样,普鲁士遭遇的困境也十分巨大,任谁都不难发现,若是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只是依靠普鲁士自身的潜力,恐怕除了投降认输,还坚持同英法为首的整个欧洲作对之外,只怕很难摆脱被瓜分甚至灭国的命运。毕竟普鲁士的经济实力在那里,所有的资源都用来投入在战争之中,整个社会体系陷入一个怪圈,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
  冯云山在听完郭嵩焘说的这些情况之后,陷入了沉思之中。还没作出任何决定,外务部部长吴如孝已经领着普鲁士王国驻帝国的公使卡伦威匆匆赶来求见。
  卡伦威也算是冯云山的老熟人了,早在他还是太平圣国的圣王时候,便通过卡伦威从普鲁士和欧洲购买了许多武器装备和基础工业设备等,虽然算是花钱购买的,但也算是帮了不少忙,对卡伦威心存感激,在众多欧洲国家的驻华公使之中,算是冯云山最为重视的人物了。
  果然,卡伦威没有丝毫的客套,直接向冯云山提出增援普鲁士王国:“陛下,我普鲁士的境况陛下应当知道一些了,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外臣奉普皇之命,恳请陛下发兵救援我国!感念于心,普皇表示愿意从此以后与中华帝国永结友好,在国际上鞍前马后唯陛下之命是从!”
  冯云山虽然愿意援助普鲁士王国,但毕竟相隔太远,而且直接派兵的话,不但耗费巨大,还会折损不少帝国讨虏军的将士,心中并不是太愿意直接援助,而是通过资助财物武器或是其他的经济援助、威逼敌对国的方式来从侧面支援,因此,冯云山回答道:“卡伦威先生出面求助,普皇也充满诚意,朕与威廉王子也是很好的朋友,自然会援助贵国!不过,中华帝国与贵国相隔十万八千里,就算是要增援也十分困难,还得从长计议。不过有一点朕可以做主,贵国从帝国借贷的债务,都可以暂缓归还,一切等贵国战事结束之后再说!除此之外,朕还可以让南洋公司、西洋公司等运送一些货物援助贵国!”
  卡伦威面带感激,不过对这些援助似乎还觉得不够,进一步恳求道:“陛下,还请陛下拯救我普鲁士吧!若是没了陛下紧急救援,只怕普鲁士撑不了多久,一旦普鲁士战败,不但避免不了灭国的命运,恐怕连贵国都要受到影响。沙俄会因此重新恢复实力并崛起,而英国法国会因为这次胜利,将普鲁士连同德意志联邦各地瓜分成他们的势力范围,整个欧洲的市场将会被英法两国所控制,到时候贵国会失去大部分的欧洲市场。不但如此,甚至沙俄还会撕毁与贵国签订的协议,重新侵扰贵国的边疆。陛下,求求您出兵吧。义王就在里海一带,至少稍稍派兵西进或者北上,无论是威胁奥地利还是沙俄,都是对我普鲁士巨大的支持!对了,对了,陛下,贵国准备租借的法罗群岛和冰岛已经分别被英国和美国占领。陛下难道就这样忍气吞声吗?”
  冯云山被说动了,但他还是需要普鲁士王国花些代价才行,便直接道:“虽然是盟友,但也不能无偿地帮助。要知道,朕只要一下令出兵,帝国的将士又得有多少战死沙场,这是巨大的牺牲和损失,朕也承受不住啊!”
  “陛下,这些都好说!只要陛下愿意帮助普鲁士出兵,我们普皇说过,愿意承担所有贵国的损失和将士们的补偿。同时,愿意帮助陛下打通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签署永久性的互不侵犯友好条约。同时,若是我普鲁士王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成立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所有领土上的市场,都向贵国开放。并且保证,整个德意志帝国,可以流通贵国的货币圣元!贵国对我普鲁士的所有援助,在未来,都将会以每年15%的利率计息归还!还有,沙俄的第聂伯河以东地区,可以全部交由贵国治理或陛下指定的代理人治理!”卡伦威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
  冯云山看了眼旁边已经期盼无比的吴如孝和左宗棠两人,回答也非常干脆:“那好,朕决定出兵!”
第1318章
世界要以东方为中心
  卡伦威离开之后,冯云山便召集讨虏军总参谋部左宗棠、海军部部长罗大纲、外务部部部长吴如孝、刚刚离任的驻欧特使现任商务部部长郭嵩焘前来商议,商讨援助普鲁士事宜。
  最有发言权的,其实还是在欧洲呆了将近十年的郭嵩焘。冯云山直接让他给出意见,郭嵩焘当即回答:“陛下,微臣认为的确应当援助普鲁士。但陛下,切不可小看普鲁士。微臣在法国和普鲁士两个国家都呆过挺长时间,根据微臣的了解和推测,普鲁士这个国家,有着纯粹的军事传统,完全是一个靠军事立国的国家。以前还因为经济实力不行,虽然技术先进,但没多少资金,因而整体军事实力在欧洲并不显山不露水的,但实际上,他们隐藏了不少实力。尤其是在得到我中华帝国的资金援助之后,普鲁士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通过代理分销我中华帝国的商品在欧洲出售,他们积累了不少的资金,又利用这些资金研发了不少的新式武器和装备。而且,因为普鲁士一直将目标立在欧洲大陆的本土,没怎么将资金花费在海军上面,而是将所有的军费开支都在陆军的建设上面,造就了如今整个欧洲最强大的陆军。”
  罗大纲吃了一惊,道:“普鲁士是欧洲最强大的陆军?那法国呢?”
  郭嵩焘回答道:“法国陆军号称世界上排名第一的陆军,实际上,那是数年前的事情了。至少在几年前,毛瑟步枪大规模应用在我中华帝国讨虏军中之后,特别是克虏伯火炮的大规模投产,我中华帝国讨虏军才是世界第一强大的陆军!而这几年,普鲁士也暗地里迅速发展,其常规军队人数已经远远超过法国,装备的步枪也不比法国差多少,而火炮更是因为引进了我国的克虏伯大炮技术进行仿制,远比法国的火炮更为先进。因此,若真的排名,法国陆军最多只能排名第三位了。普鲁士才是世界排名第二,欧洲排名第一的陆军强国!”
  郭嵩焘说的这些,让众人都有些震惊起来,只有冯云山因为熟知历史进程,才有些相信。
  郭嵩焘见众人一脸质疑的样子,补充道:“其实普鲁士陆军力量的强大并不奇怪,微臣也是最近快要回国的时候才秘密打听到的!
  普鲁士国王和陆军大臣罗恩都是十分的谨慎与狡猾,他们是纯粹的军国主义,将整个普鲁士的国库收入的50%以上全部投入到军事发展之中,而且全部是陆军发展,用于招募和训练军队,制造武器。英国和法国的兵工厂,全部加起来还不到10万人,但普鲁士的兵工厂的武器制造操作工人,就达到12万人。
  微臣记得,从四年前,我们的克虏伯大炮最初版的前装五膛线的克虏伯大炮图纸转让给普鲁士之后,他们还秘密收集了2门中等口径的克虏伯火炮原本,运回柏林拆解,组织人手进行仿造,微臣暗地里找威廉王子打听了下,据说他们普鲁士军中配备的克虏伯火炮已经超过1500门,而且其中超过一半都是他们自行改进的加强版,射程和射速和准度都更高,说不定已经追上我们克虏伯钢铁公司原厂生产的最新版克虏伯大炮了。
  而他们对我们的毛瑟步枪其实也悄悄地拆解仿制了,至少有一二十万支毛瑟步枪,只不过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德莱赛m1863式步枪,估计是想迷惑外人。不得不说,普鲁士陆军部还真的做得很鸡贼,他们瞒住了所有其他国家,甚至连我们这个盟友也不知道,甚至他们在对丹麦作战和奥地利的战争中,都没有将这个改良过的德莱赛m1863式步枪投入使用,而是以原本的德莱赛击针步枪和普制火炮代替。
  陛下,微臣大胆猜测,前番的普法战役中的法军的麦茨军团的失败,一来是因为麦茨军团兵力太少,二来是普鲁士的军团使用了新装备的新式武器。只是恐怕法军的高层还没有察觉到!
  这就是普鲁士王国最大的底气!有整个欧洲最大数量的常规陆军和最大数量的预备役武装力量,这个国家最疯狂的就是这点,几乎全民皆兵的境地。再加上这些隐忍不发一直悄悄训练的武器装备,也正因为这样,普鲁士才会在面对整个欧洲都与之为敌的情况下,还能沉住气,还不愿意退让投降,还敢坚持抗争!
  陛下,最后微臣想说的是,欧洲在领头羊英国遭受海外殖民地失去、本土内乱和两次被我中华帝国击败之后,不但军事实力大降,最主要的是经济实力大损。因为国内诸多的资本投资在海外殖民地和美洲等地,大部分难以收回,加上国内工人罢工轰轰烈烈,产品被我们强势崛起的工业生产出来的商品挤压得没多少利润,英国的经济一落千丈,数年前爆发出来严重的经济危机,原本就没有消除,此刻又重新席卷欧洲,将整个欧洲的经济形势进一步肆虐破坏。如今,除了普鲁士和法国因为靠着我们中华帝国的关照,经济增长之外,其余的几个欧洲国家,都是陷入困境之中。”
  左宗棠敬佩地道:“看来这普鲁士还真值得重视和警惕啊!虽然仅仅是一个西洋小国,面积也不过两广或者云贵两省之大,但兵力居然如此之多,武器装备也如此之猛,用心更是如此之深,其崛起也是必然之事!陛下,最让微臣动容地是,普鲁士如此多的军队暗地里训练使用这些新式武器,居然一点消息都不透露出来,这说明普军的军纪之强和士兵们的忠诚之深,这样的军队必定是训练有素,战无不胜,我们的野战军也做不到这一点。”
  冯云山点点头,道:“朕算是明白了,想不到我们的这位欧洲盟友如此强大,让朕白白担心了!既然这样,我们该援助的还是援助,但也要让普鲁士多付出一些代价!有意削弱他一些,免得他一家独大,独霸欧洲,反而对中华帝国不利。让他们自行残杀吧。至于郭爱卿说的欧洲经济,越乱越糟糕越好!传令下去,让东洋公司、南洋公司和西洋公司为主的这些帝国贸易公司,还有民间生意人,都不惜代价往欧洲倾销货品,朕要将欧洲掀得天翻地覆,彻底将他们从亚洲和美洲掠夺的财富都重新吐出来!亚洲,朕的中华帝国,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我们华夏文明,才是世界的中心!”
  一句话,冯云山便定下了基调。
  让欧洲乱起来,对中华帝国的利益才最大。最好是能让整个世界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也就是中华帝国上来。事实上,这并不是办不到的事情,在后世之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世界的中心便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世界的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这其中,除了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之外,欧洲的两次内战,而美国远离战争之外毫发无损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如今,中华帝国比后世的美国更加容易一些,毕竟中华帝国所占领的世界人口比例和经济比例,如今都俨然成为第一的存在,历史更为悠久,军事力量也强大,基础比那美国更加扎实得多。
  而若是让普鲁士一家独大,占领沙俄的东欧平原等这些最为富饶的地方,其崛起必然迅速而不可阻挡。因此,决不能让他太过强大,将法国也占据了。
  就算让普鲁士成为欧洲第一强国,也决不能让他将整个欧洲全部占领了,必须要让法国还存在着,让这两个竞争对手相互牵制着才行。
  当然,有英国在,也不会容忍普鲁士一家独大,欧洲大陆势力均衡一直是英国的对外政策。
  “奥斯曼土耳其背弃了朕,必须给些教训才行!传朕的命令,支持波斯人,哈萨克人,还有哥萨克人都可以,将他们组织起来去进攻沙俄,限定他们在东欧平原之上!还有乌克兰人和希腊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犹太人、鞑靼人、摩尔多瓦人等等,这些都可以让他们建立起国家来。对了,还有那个奥地利帝国,匈牙利不是一直不服奥地利的统治么,联系他们,煽动着让他们独立出来建立自己的国家。总之,不要让欧洲成为统一的大国,让他们分散成一盘散沙,分裂的国家越多,就越对我们中华帝国有利!实在不行,将日本人多多地移居过去,让他们在那块土地上生存发展!给西洋改造一番!”
  皇帝的话,让左宗棠等人哭笑不得,他们发现,皇帝已经越来越离谱了,不过仔细一想,虽然有些胡闹,却有他的道理在其中。
  西方大乱,东方才能更加的强大,整个世界,才能以东方为主。他们却不知道,冯云山的心思其实很简单:自己吃过的苦头,后世子孙们不用再吃了,至少学他娘的英语可以见鬼去了。
第1319章
经济危机
  1866年的春天,一向作为世界中心的欧洲,尤其是西欧,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
  其实早在八九年前,从美国席卷的一场经济危机便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
  始发地的美国,在1858年前十年时间,建成的铁路便达3万余公里,超过整个欧洲等国家的总和。偏偏美国的铁路高速发展,铁矿业却丝毫没有多少进展,所需的铁轨、机车以及其他的棉布等都从英国进口,因为投资过大,美国债务危机而实体工业与之不符,危机爆发开来,美国的银行等金融公司和工业企业大量倒闭。而疯狂的西进运动造成美国的粮食却生产过剩,粮价和粮食出口下降,诸多自由农民纷纷破产。
  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发生了南北内战并变成如今分裂为三个国家的情况,而与美国关系最为紧密的英国,也因为涉及的投资最多而损失最大,成为遭受牵连被引发着也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只不过,因为印度的叛乱、爱尔兰的叛乱和独立等事件的影响,这些危机都被暂时地抛开到一边。这些危机并没有被彻底消除,而是被推迟着,慢慢再消磨着。
  但随着英国连续两次征华远征的惨败,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大为降低,海外殖民地的绝大多数被中华帝国夺占,最根本的爱尔兰的独立和印度殖民地的失去,尤其是印度殖民地,虽然没有完全被中华帝国抢占,但其中的主要部分开始独立出来,形成锡克王国和孟加拉苏丹国以及为数众多的印度王公势力,印度殖民地的失去让英国损失惨重。而美国内战的爆发,并最终被外来势力中华帝国横加干涉,生生地将整个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侵占过去,成为那东方帝国的殖民地。
  不但这些殖民地的失去让英国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英国的对外投资,也随着这些殖民地的失去,还有美利坚联邦的分裂和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的被占领,也损失大半。
  并且,因为海外殖民地和美国等这些原材料供应地的缺失,相应的这些市场也失去大半。
  特别是因为美国的内战和经济危机,工业品需求大为减少,甚至需求最为强烈的美国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在被中华帝国占领之后,所有从英国的订单需求几乎陷入停顿。
  本就市场缺失,还出现大批的竞争商品,一下便让一贯以来主要以出口为经济来源的英国经济陷入了困境。英国本土生产的货物大量积压,无法倾销出去。以工业为基础的金融更早地崩塌起来,银行纷纷倒闭。而后,工商企业大量破产,生产锐减,市场十分地萧条。而随着失业人数的激增,伦敦和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百姓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经常是一人工作养活一大家人,而且有工作的主要劳力也因为时刻提心吊胆怕被解雇,工资被一降再降也不敢辞职,心中的怨气难以排解。
  而本地的农民也好不到哪儿去。工业城市的郊区,因为不少人从城市中逃回农村帮助农场主种植作物,造成农业的大丰收。特别是旁边的爱尔兰,因为从英国独立出来,百姓分得到土地,收成大增。特别是被那该死的东方和美国河西地区运来的粮食大肆在欧洲等地倾销,过多的农产品供应一下让其价格显著下跌,虽然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不少贫苦的城市失业工人,但也因此害苦了英国的农场主和农民,很多人虽然丰收却还是濒于破产。
  等到1866年的夏天,整个西欧都异常地干旱。不过,人们惊讶地在欧洲最大的报纸《泰晤士报》连续发现了好几篇报道:
  鉴于伦敦和整个西欧粮食价格太过低廉,已经造成亏损,从上个月起,来自黑海、地中海和波罗的海、北海等地的外敌粮食将停止供应。
  爱尔兰和瑞典因为去年粮食价格过于低廉,不少农户放弃种植粮食转而进城做工,或是种植棉花等作物,今年粮食预计会大幅度歉收,粮食价格有望逐步回升。
  沙俄境内因为内乱,欧洲的最大粮食产地东欧平原诸多田地被抛弃荒废,俄国农奴诸多逃散进入莫斯科地区成为盲流,剩下的大多为老人和妇孺,使得沙俄将迎来百年来最大规模地粮食减产。而黑海沿岸地区,因为战乱,田地部分荒芜,粮食本就减产,加上这些地区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地利军队的控制之中,去年便发生不少粮食被掠夺和洗劫事件,当地的居民更是不敢多开垦农田,任其荒废。
  波兰和波罗的海一带的立陶宛等地,同样如此。原沙俄地区的粮食减产已经成为定局。
  而普鲁士等德意志联邦诸国以及法国,也出现劳力不足的问题,粮食虽然没有过多的减产,但因为两个国家的人口体量较大,原本的粮食供应量就与人口比较吻合,能出售供应外销的体量不大。
  唯一粮食能保持正常水平的是恐怕是奥地利帝国好奥斯曼土耳其,但这两个国家的粮食,一向是由英国的几大粮食商人把持着。其中,英国伦敦的大粮食供应商默克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而今天,《泰晤士报》公开报道,大粮食商默克先生,将自家农场的三千余头奶牛所产的牛奶全部倒入泰晤士河,将去年收获放在粮库内的五百多吨小麦和谷物全部全部付之一炬。
  根据《泰晤士报》的特约评论家托利先生的推断,怀疑不是默克先生精神有问题,而是默克先生太过精明,因为伦敦市面上粮食过剩,想通过这样的手段降低粮食供应量,用以提升粮食价格。
  托利先生向读者介绍,默克先生虽然是大伦敦地区最大粮食生产商,但他更是包含伦敦和利物浦、格拉斯哥等英伦三岛最大的粮食供应商,他的粮食供应不仅仅是本土的农庄种植,更多的是从土耳其和原本克里米亚半岛地区进口到伦敦转销。以小麦为例,英国本土如今每年有将近45%的小麦需要靠从外国进口,其他牛羊猪肉和黄油等也有40%需要进口。因此,可以说,掌握进口渠道的默克先生能控制整个伦敦的一半和整个英国本土的三分之一的粮食供应,有理由怀疑默克先生的这个举动会致使粮食价格迎来大幅度上涨!
  托利先生有一帮拥趸在看完这期的报纸之后,便赶往粮店购买囤积粮食,而大多数的民众则不以为然。
  但不管怎么样,《泰晤士报》的新闻刊登一天后,民众还在将信将疑的时候,粮食价格已经可以明显看见地开始往上涨了起来。
  第三天一早,一向只报道政治和军事等大事的《泰晤士报》破天荒地在夹缝中报道了一则消息:昨天马克街的市产面粉价格每袋上涨9先令,而作为原料的每夸特小麦则从原本的60先令涨到68先令,一夜之间,便涨了13%还多!
  这则消息引起了伦敦民众的关注和惊恐。但人们意识到那个叫托利的报纸评论员所说的竟然是真的时候,恐慌蔓延开来,整个伦敦的民众都争先恐后地跑向粮店,疯狂采购粮食。到当天下午,面粉已经每袋上涨了30先令。惊恐的百姓纷纷跑去购买更上游的小麦,但小麦也跟着水涨船高,已经涨到每夸特小麦需要82先令的地步。
  等到当天晚上的时候,伦敦主要的粮食供应马克街头各大粮店,面粉等成品粮食已经被抢购一空。而没加工的小麦价格,也已经涨到了95先令每夸特的地步!
  第四天,已经不需要报纸的宣称报道了,除了大伦敦地区,整个英伦三岛,连远在西北部的格拉斯哥,也知道了粮食价格猛涨的消息。
第1320章
伦敦的浩劫
  天还没亮,各大城市的粮店门口,已经出现了密密麻麻地队伍,民众担心粮食价格还会猛涨,纷纷提着面粉袋、麻袋等前来购买粮食。而作为大英帝国粮食集散地的伦敦马克街,更是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超过十万人。
  人群中,有人传言,今天的面粉已经买不到了。而就连最粗鄙的小麦,每袋也要120先令,也就是6英镑之多,足足比四五天前涨了一倍。
  《泰晤士报》十分关注此事,一大早便有记者想进入马克街了解英国人的主要粮食——小麦或面粉的价格,但遗憾地是,整个马克街便犹如一个蚂蚁窝一般人山人海,已经被拿着各式各样口袋的民众给拥挤得水泄不通。
  没多久,一个消息传来,马克街的所有粮店均已没有库存粮食,全部售罄。顿时,愤怒的民众开始骚乱起来,整个马克街,便如同一锅被烧热的沸水,开始沸腾了起来。不知道谁喊了一句“万恶的小麦商和面粉商人囤积起来不卖粮食,想涨更高价格再出售”的话语,群情激奋之下,也不知道是谁带头,一家面粉店被冲破铁门,店内储存的少量面粉和大量小麦连同加工面粉的机器全部被人点燃。
  “烧光他们!我们买不到,也别想让他们高价卖掉!”
  犹如传染病一般,火光和浓烟四起,整个马克街的数十家粮店纷纷被点燃。
  因为民众太过拥挤,马克街被围得水泄不通,得知消息的伦敦消防工人和军警姗姗来迟,徘徊在街口外却始终无法进入。
  大火冲天而起,浓烟滚滚之中,马克街的人群中感到一阵惊恐的气息。好心的军警鸣枪示警,叫喊着让民众退出马克街,却适得其反,惊恐失措的民众不知情之下,一下发生了更大的恐慌,人们纷纷四散奔逃,从街口蜂拥而出,疯狂的踩踏事件一下便发生了。
  可怜的站在街口的两百余名消防工人和上百名军警,其中大部分来不及躲开,被疯狂逃难的民众踩踏成为肉泥。不但如此,连那两名《泰晤士报》的记者也未能幸免。当然,更多的则是在中间和路口街中央的可怜的民众,五千多人被踩踏受伤,超过两千人被踩踏致死,还有两三千人因为一直出不了街口被粮食燃烧的浓烟熏晕,继而整个马克街都燃烧起来,少部分民众被拥挤着葬身火海。
  整个马克街的这次纵火和踩踏事件,造成上万伦敦民众的死伤。而这一切,最终源于粮食价格的飙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3/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