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5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603

  罗泽南也有些气愤,不过,他毕竟是理学大家,一下便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地对李鸿章道:“李副总理,若是你一意孤行要推行这个大炼钢铁的折腾百姓之举,我说什么也不会同意,直接找陛下来圣裁!”说完,扭头朝自己的值房走去。
第1259章
章丘炼铁军团
  留下的李鸿章阴沉着脸,朝伍崇耀愤愤地道:“伍大人,您看看这罗大人,唉,怎么就不能理解我们的一片苦心呢!唉,伍大人,您说说,这罗大人会不会真的去找陛下告状,请陛下来圣裁,以阻止钢铁发展计划?”
  伍崇耀道:“罗大人说的不过是气话,不会那么不明智的!何况陛下请了一帮工程师和技师从皇宫内划出一大片地方来,说是修建什么皇家科学院,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空理会朝政,因此将所有的政务都甩给我们这些内阁委员们。罗大人也很是清楚,若没到重大情况的程度,他不会去打扰陛下的。”
  李鸿章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这个大炼钢铁计划便先一步提前下发各地,让部分省先执行起来。我们打个时间差,等一些省份的炼铁行动起来,快要出成绩了,再正式下发通知,罗大人他们想要反对,也没理由了。大炼钢铁的成绩在那里呢!内阁再安排工务部派出几个检查小组,奔赴各地检查督导,同时也帮助各地兴建炼铁高炉和技术。其实我也知道,抽调太多的劳力去炼钢铁,可能会对农业有些影响,但我们跟各地官府交代好,让他们稍稍注意一下就可以了。这些都是小的细枝末节,只要大炼钢铁出了成绩,就算农业方面有些损失,钢铁的产值增长足以弥补了,这点牺牲换来钢铁行业爆发性的发展,也是值得的。希望通过这次的大炼钢铁运动,能将我们的钢铁工业提升一个大台阶!为帝国的工业和综合国力的强大,尽快能做出一份成绩来吧!”
  很快,内阁的关于开展大炼钢铁运动的临时决议便通过圣京电报局,通令下发全国部分省份,但这一切,都只有李鸿章和伍崇耀两人知晓。
  李鸿章的确怕罗泽南直接禀报皇帝,将他的炼钢计划给中断了。他准备等那几个先行试点一般的省份先搞起来之后,有了成绩,再正式全面下发。
  ……
  山东济南府,章丘县。县城北郊的田野之间,原本种植的绿油油的小麦,如今已经是一片狼藉,大部分都被踩踏一空。
  田野之上,有一个简易的木板搭起来的平台,章丘县长陈万新看着台下被肆意破坏的麦田,有些心疼,但脸上却毫不在乎地神情,朝台下的数千名民壮喊道:“前两天,朝廷下发了开展大炼钢铁运动的决议。我们章丘县也向各乡各镇都开过了动员会,我们章丘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县,但矿产和资源却比较贫乏,只有北面不远的章丘山上有些煤炭和青石,而城南和城东分别有两三处小型铜矿。不过凑巧的是,如今更是在这片田地的旁边发现一处小型铁矿,这正是我们章丘人的机遇!朝廷要搞的这个大炼钢铁运动,正是适合我们章丘这种没有资源却有劳力的地方,以我们的勤快,弥补资源的不足。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把章丘的大炼钢铁战斗打响,一举盖过那南方的杭州府余杭县!因此,我以章丘县长的名义宣布:章丘县40万百姓进行全民大炼钢铁方案,要求20万人,也就是一半的百姓一齐上阵,协力突击,迅速掀起一个宏大的大搞钢铁生产的高潮。知府大人分配给我们章丘县今年的炼铁生产任务是2万吨,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我们要争取3万吨,为5万吨而奋斗!”
  顿了顿,陈万新又吼道:“乡亲们,上锋要求我们充分发动你们这些民众,开展大鸣、大放、大会、大通报的活动,让你们充分认识全民大炼钢铁的重要意义!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必须要进行大炼钢铁才能带来钢铁工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改善大家的生活,大家才有肉吃,有衣服穿;只有大炼钢铁,才能国富民强。因此,今天我们召开誓师大会,成立我们章丘的炼钢军团,我自任军团长,我们整个章丘县分为6个大炼钢铁兵团。明水为1团,由明水、李家埠、城关、旧军、宁家埠5个乡镇组成;平陵为2团,由横河、党家、曹范、山后寨、平陵5个乡镇组成;石棚为3团,由黄家、吕家寨、高官寨、祖营坞、相公庄、杨官庄6个乡镇组成;天尊院为4团,由常三行、辛寨、刁镇、胡迪4个乡镇组成;普集为5团,由北大寨、阎家峪、水寨、官庄、普集5个乡组成;埠村为6团,由南大寨、文祖、官营、埠村、垛庄5个乡镇组成;集结县衙的所有官吏,包括本官在内,为军团的直属营,负责督查各团的生产。每团各设一个采矿营、运输营、冶炼营,对各钢铁兵团都配备了团长、副团长等专职人员加强炼钢的督促,所有的团长由点名的各镇镇长担任,其余乡镇长担任副团长。若是有人偷奸耍滑,破坏炼铁任务,按照军队的军令处置!”
  随着县长陈万新的宣布,章丘县的大炼钢铁运动浩浩荡荡地正式开始。
  开始运动的前十天,各炼钢兵团便以贯彻济南府和县里的“小、土、群”的方针,共建成各类大小不一的小高炉3820座,上阵人数12万,小至10多岁的儿童,上至6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男女都参加了此项炼铁活动。
  每建起一座小高炉,很快便拉来铁矿石、煤炭、木柴等原料,点火开炉之后不久,还真得到了不少的铁水。
  县长陈万新一脸欣喜地发现,按照标准造的小高炉虽然大小不一,但平均起来还是跟标准的容积相差不大,每座炼出铁水的小高炉平均下来,每天都能炼制出80公斤铁水。他倒也精通算法,同这些军团团长们一道喜滋滋地算了一下,就目前建成的3800座小高炉全部投产,每天就能出产铁水约300吨,这样一算,一年下来大概能生产10万吨的样子!
  10万吨!这个数字让陈万新等人吓了一大跳!他难以想象,这个天文数字般的钢铁,到底能打制多少铁锄和镰刀,又能生产多少铁锅和火钳?
  就算按照废铁的价格,一斤废铁可以换5斤多粮食,这10万吨钢铁,相当于50万吨的粮食!足够给80万人一年的吃用了,而章丘整个县才40万人口,也就是说,这20万人炼铁一年,哪怕是当成废品卖,也相当于全县2年的口粮了!这是何等的成就!
  陈万新和其他的乡镇长们,以及所有的炼铁军团们干劲更足了!
第1260章
钢铁行业要两化和五定
  章丘县继续加大劳力投入到修建小高炉、冶炼铁水之中。整个全县都轰动了起来,麦子、高粱、地瓜,已经没人顾得上了,冶炼钢铁才是正经事情,也划算得多。
  随着铁水的不断出产,陈万新等人更是势若疯狂。相继的,章丘县又投入6万来人,建造了两千多个小高炉。
  但好景不长,等这么多的小高炉建立起来之后,章丘县长陈万新等人猛地接报,因为小高炉太多,原先四处收集的铁矿等炼铁的原材料严重不足了!
  无奈之下,陈万新只能调动全县数万人四处寻找矿产,所有人白天黑夜发疯一般地找矿、找煤,也发现了许多新矿源,但更多的是不能使用的劣质铁矿。眼见数千座已经建设起来的小高炉无法运转,陈万新只得发动更多的百姓四处道旷野中寻找矿源,同时紧急向济南知府求援,要求调运铁矿石以便继续维持炼铁。
  他以要铁不要命的精神向百姓提出了一些超越现实的口号和做法,宁可不睡觉、不吃饭,完不成钢铁生产任务、找不到矿石原材料不罢休。如今的他,不得不这样做,他发现他没有退路了。
  因为奋战炼铁之事,加上要四处修建高炉,一时之间没有那么多的水泥,便用泥土代替,他们将已经快要开花的麦苗直接给踏平了,将这些地方让出来用来修建小高炉,而麦苗则用来和泥筑墙。而就算有部分麦苗没有被践踏,也因为无人照看打理而杂草丛生,更是有不少地瓜因为被四处寻找栖身之地的百姓用来临时充饥。更多的田地被荒芜,因为没人去打理照料,几乎能劳作的人都被抽调集中去大炼钢铁了。
  章丘县除了小麦和地瓜之外,还有不少的棉田,这个时候正是将棉花苗种植到田间的时候,但因为大部分的精壮劳动力都进了钢铁团,家中留下了些老弱病残支撑着,自然无法顾及,这便一下形成了章丘的棉田地里无人刨、棉苗无人种的情况,棉苗一天天长大,已经错过了移植的最好时节,注定今年章丘的棉花是近乎绝收了。
  而除了寻找铁矿之外,有些炼铁兵团过于激进,认为部分人全家都来炼铁,由兵团提供吃住,已经用不着家里开火或者做其他营生了,便将凡是“姓”铁的东西,几乎都专门收集起来,包括百姓家中的废铁锅、铲子还有铁锁等认为不要的铁器,都被拉至小高炉融成铁水,以便增加产量。
  而在四处寻找矿源的同时,各炼铁军团也出现很多拼命的人物来,有些苦战4昼夜没一刻合眼的,有备小高炉的铁水伤到的,还有寻找矿源摔进山沟内重伤的。
  不过,也就两个月不到的时间,一个多月之后,突然有一天,章丘县长陈万新接到济南知府的紧急通知,命令在大炼钢铁的同时,要实行“两化”和“五定”。
  “两化”,也就是所有大炼铁运动都必须工厂化和基地化。“五定”,是指所有炼铁运动都必须从规模、资金、设备、人员、数量上进行规范,不能一哄而上地搞集中运动,不能将全体百姓都压上,撤军团建工厂,以现有能搜集到的铁矿数量为根据,核定炼铁规模,不能不顾实际地盲目兴建小高炉,浪费人力物力而实际无法生产。
  于是,章丘县很快便撤销原有6个钢铁团,并在此基础上,在明水镇建立“章丘县第一炼铁厂”,在普集县建立了“章丘第二炼铁厂”,而在两者之间的胡山张家庄建立了“章丘铁矿”,县城城北建立了“章丘煤矿”,以此相互配合,正好实现原材料的供应。
  只不过,留下的小高炉总共只有30座,并且,两个炼铁厂还准备整合各自的小高炉变成稍大一些的高炉,同时还准备建立一个炼钢的小型平炉,以达到节约燃料和铁矿石消耗的目的。
  尽管从数据算账上,章丘县的铁产量,从原本期望的年产10万吨,降低到只有年产1000吨的水平,等于是缩小了一百倍,但却能炼出300吨钢材了,比原本全是生铁要合理不少。而且,原本期望的10万吨是建立在没有铁矿石不限量供应的情况,而实际上,章丘县铁矿石很是缺少,若从遥远的地方运输过来,倒还不如不要在这里炼铁,直接在铁矿石产地呢。
  不过,就此以后,章丘参与大炼钢铁的二十万百姓,也纷纷回到了老家,抢着补种农作物,总算挽回些损失。章丘的大炼钢铁运动,也就此告一个段落。
  而引起这一切改变的,其实是五天前,山东巡抚衙门接到来自圣京电报局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报,正是皇帝冯云山的一道紧急手谕。
  ……
  当天,圣京皇宫内西北角的一处占地二十多亩的皇家科学院内,原本有些安静,忽地一声轰鸣声传开,将科学院内的树林上方大片鸟儿惊走。紧跟着,一片欢呼声传来:“成功了!”
  冯云山正在隔壁闲坐,同交通部副部长程恒生在商议铁路之事,忽听一片喧哗,正纳闷呢,忽地见科技部副部长徐寿兴冲冲地跑了过来,向他禀报道:“大喜啊,陛下,大喜啊!”
  “科学院内的那批技师们,还有那几名洋工程师一道奋战几月,终于将陛下说的那个像永动机一样的内燃机给造出来了!刚才测试过了,机器的引擎转速能超过200转!”
  冯云山虽然很是喜悦,不过却没有太过意外。事实上,他心中早有预料了。
  半年前,他突发奇想,便在皇宫的西北角,将二十多亩的园林单独划了出来,与皇宫和京城独立隔离开来,造了几座阁楼和作坊,全封闭砌上围墙,建立了一座所谓的皇家科学院。又从西欧和整个中华帝国收集了他所能知道的一些这个时代的科技人才,全部请了过来,安排吃住生活都在科学院中,罗列出一些课题项目,让这个时代的一些科学发明家们在其中进行研究。
  当然,其实最大的依仗,还是他自己脑袋中所知道的超乎这个时代的知识,所谓的科学院,一方面可以借助的力量,另一方面,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幌子而已。否则的话,他一个皇帝,整天发明研究东西,岂不是要被人注意?
  而科学院的建立之后,倒也不算丢脸,在他的“不经意”地提点启发之下,接连发明数项超出这个时代的技术和设备,让冯云山惊喜不断。冯云山也因此几乎不怎么理会帝国的政务,一直沉心在科学院之中。而这个让徐寿兴奋之极前来禀报的内燃机的发明,便是最近冯云山让人攻克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冯云山早已经料定这个内燃机近期内便能成功。
  想想也是,若是再不成功,冯云山只怕直接自己交亲自上阵指点了。原来的基本原理和要点,冯云山都已经通过询问请教的方式“透露”给了那几名洋人,而这几名洋人之中,就有历史上曾经发明过四冲程内燃机的普鲁士人奥托,再经过指点,还不能造出来,那才奇怪呢。
第1261章
不能太激进
  冯云山刚想说什么,内阁成员罗泽南也紧跟着徐寿来到他面前,着急地喊道:“陛下,微臣有十万火急的事情禀报!”
  在冯云山的印象中,罗泽南一向沉稳,他从未见过如此着急的时候,连忙道:“罗爱卿莫急,有事直接讲!”
  “陛下,内阁在李副总理的坚持下通过了在全国大炼钢铁的计划,并且在前些时间提前在数个省份已经开始实施了。微臣总觉得这个计划对帝国的长远发展不利,尤其是对农业以及其他工业会造成重大冲击,因此特来禀报陛下,恳求陛下亲自过问,重新论证发展钢铁工业的方略!”
  罗泽南的话,让冯云山一时半会地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全国大炼钢铁?”冯云山喃喃地道:“突击运动式的大炼钢铁?”
  “是的陛下!”罗泽南跟着回答:“根据微臣的查问,这个大炼钢铁的运动首先是从浙江省杭州府的余杭县引发的。前段时间,内阁为落实陛下先前的大力加快发展工业、尤其是钢铁工业的谕令,通过了一个《全国为生产80万吨钢铁而奋斗》的决议,并将此决议下发给全国各地,其中还分派了各省的钢铁产出指标。可能各省又下发给各府各县,各地的生产热情高涨,层层加派和落实,就越来越多了。而杭州府余杭县一处叫闲林镇的乡镇,为了落实上级官府下达的生产任务,想了些偏颇的方法,通过人海战术发动乡农拼命建造了许多炼铁的小高炉,还成功地炼出了铁水!那闲林镇上有处小铁矿,建造上百个小高炉都还能保证炼铁的铁矿石的供应,可其他地方不行啊?这余杭县见闲林镇的成功经验,就闹着大肆推广,然后整个余杭县都纷纷新建小高炉进行大炼钢铁。他们经过一番盘算,按照劳力人口的算出可以兴建上万个小高炉同时炼铁,今年可以生产6万吨生铁!而杭州府则欣喜若狂地将这个大炼钢铁作为最为重要的政绩上报浙江省,同时杭州府迅速跟进,得出一个杭州府就可以炼铁90万吨!也就是说,内阁作出的全国今年的任务才80万吨,他们杭州府一个府就能炼出90万吨!”
  罗泽南有些愤慨,接着说道:“浙江巡抚王有龄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可以迅速发展钢铁工业。上报给了内阁。内阁李大人认为正好响应了前面的大力发展钢铁产业的决议,又迎合了陛下说的突出发展钢铁工业的谕旨,因此,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杭州府炼铁经验,进行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听到这里,冯云山完全明白过来了。
  他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竟然造就了一场类似后世的那场灾难性的大运动!历史是如此的巧合,不论是后世,还是今天,不论是百年后的那些兴致昂扬的人民大会战,还是如今的这群乡民的潮热,都证明一个道理,历史的轨迹,总是有其自身的特定走向,哪怕换个时代,在这片土地上孕育的人们,似乎最终还是偏向那个方向发展。
  幸好,罗泽南及时禀报给自己知晓,才有机会及时纠正。说起来,冯云山也很是汗颜。他贵为中华帝国的皇帝,如今却一直不想置身其中,他一直梦想着类似后世德意志帝国那样的理想政体,就是君主立宪制,自己这个皇帝既高高在上,地位超然,又不必辛苦地理会政事,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逍遥快活般生活。当然,也不是不全然一点政事都不理,而是不理会日常的杂事,关键的重大决策,还是得把控一下方向,所谓的后世设计师、掌舵人之类的关键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
  也正因为如此,冯云山才会设立内阁这一机构,帮助自己打理政务。这样的话,不但能将自己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够形成一种惯例和机制,从封建君主集权转向适度的民主集中。
  冯云山设想的是自己这个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慢慢再培养出内阁总理这一行政首长,由两人担任这个强大帝国不同的责任。目前当然是内阁总理率领整个内阁对自己负责,但以后慢慢地将自己这个皇帝的权力再下放给,成立类似长老院或者目前欧洲的议会的形式,让内阁对议会负责,这样便可以让这个国家稳固地长久治理下去。即便哪怕有一天,自己不在了,这个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离开而动乱,也不会四分五裂,因此,冯云山是在慢慢地往这方面去尝试。
  但没想到,这才刚开始推出新内阁,便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学过历史的冯云山自然清楚,后世的那场运动给国家造成多大的灾难性的后果,而且,随着后面两年的灾荒饥荒,造成和平年代非正常死亡众多的人口,这些后果和罪名都被扣在这场大炼钢运动的头上。
  冯云山也深知,后世的那场大炼钢铁运动,教训是十分惨痛的。因为过多的投入,却没能像想象中的产出,虽然暂时让钢铁产量大增,却有三分之一的生产的钢铁都是废品,实际上并没能有显著的增长,反而在后面几年导致钢铁行业的低增长甚至衰落,严重损害了钢铁工业。
  因此,冯云山来不及细想,第一反应是立刻停止大炼钢铁运动。
  但罗泽南却提出了建议:“陛下,微臣虽然知道应该停止大炼钢铁运动,但却不能直接立刻全面废止。毕竟这是内阁下达的重要决策,而内阁刚刚成立不久,若是下达的指令没几天就被废除,这对于内阁的威信将会是严重的打击,也就失去了陛下成立内阁的目的。而且,钢铁工业的确是所有工业的核心和纲领,发展钢铁产业从初衷来说,是十分正确的,也很是妥当,对帝国的整个工业体系是十分有利的。因而,微臣建议继续推行大炼钢铁运动,发展钢铁产业,只是,不能太过激进,而是切合实际的大炼钢铁!”
第1262章
继续推行大炼钢铁
  冯云山没想到罗泽南还会这样想。明明与李鸿章的意见有些相左,但却还是想着挽回内阁的权威和帝国的损失,努力保留大炼钢铁运动,只是压制下来,切合实际。
  此人高才高义啊!难怪后世的那帮史学家对这生一生不长,犹如流星般划过的罗泽南评价会如此之高,称之为清末的思想家,原来如此。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冯云山点点头,问道:“各地搞大炼钢铁,到什么程度了?”
  罗泽南道:“陛下,一切都还能在控制范围内!除了浙江、河南、安徽、山东和直隶等地已经推到县以下之外,其他各地还刚刚开始展开,没有实际性地推下去。一切都还没有大的损失,只是浪费了一些人力和物力修建小高炉而已,农作物种植方面稍稍有些耽搁,马上实行补救,也还来得及。”
  五个省份最为积极,想必与李鸿章的影响力有点关系。不过,范围其实也很大了,至少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
  因此,冯云山心中有些着急,道:“快命人将李鸿章和其他内阁几位阁老都叫来,朕有要紧事要商议。”
  内阁值房距离皇宫虽然不远,但一来一回,也废了不少时间。一个多小时之后,李鸿章和伍崇耀、刘长佑、周胜坤四人急匆匆地赶到皇家科学院内。
  冯云山打断四人的大礼参拜,直接开门见山地喝道:“关于内阁下达的大炼钢铁决议之事,内阁怎么搞的?如此国家大事,怎么不思量清楚?要不是罗爱卿报给朕,朕还真不知道。李鸿章,前些日子,朕跟你说的要加大加快推进钢铁产业的发展,难道就是这样推进的么?不考虑其他方面和后果?”
  李鸿章没想到皇帝是因为这件事情,而且还大冒火光,脸色一变,当场便跪下拜道:“陛下,微臣该死,都是微臣糊涂,自作主张想用最快最大的力量推动钢铁产业发展,才会出此下策。微臣……”
  冯云山挥挥手:“行了!李鸿章,你也别惺惺作态,诚惶诚恐地样子。朕既然任命你为内阁副总理,便是信任你的,放手去干,这没错,以后也得如此,但这些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那就是做任何决策,都必须切合实际,必须有利于帝国的利益、大多数百姓的利益!朕知道你是想干出一番成绩来给朕看,但也不用如此急功近利地瞎指挥,你能按照朕已经设定的方案执行下去便成,再一边摸索,一边同其他内阁成员一道商议。千万不能头脑发热,作为内阁的掌舵者,若是太过激进,会好心办坏事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