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564部分在线阅读
不过,正如后世历史上那样,冯云山其实内心看重李鸿章的,是他的外交才能和能开眼看世界、发动洋务运动,兴办海军和新式军队的那种眼光。因此,冯云山才主动将其放在江苏巡抚的位置上锻炼一番。也许当时,就存有一种培养、观察的心思在里面。更加不可否认的是,冯云山的名人效应又发作了。也是,如今整个东方,整个中华帝国,只有自己可以让亿万臣民效忠,又何必在意他到底是什么身份了,即便他不是太平天国老人,即便他是满清降臣曾与自己作对过,到了如今这个局势,谁还能不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命?
这样一想,冯云山一下愣住了,或许,自己潜意识之中,已经有了答案!名人效应啊,真的是名人效应。
冯云山苦笑着。
只是,真的将刚刚才满四十岁的李鸿章一下从江苏巡抚提到内阁总理的位置上来吗,这样会不会让内阁各部的大臣们不服,甚至,让李鸿章自己也惊吓得不知所措?
不过,冯云山似乎听说李鸿章在江苏巡抚的位置上干得还不错,江苏从原本的太平天国与满清之间的战乱之中迅速恢复了过来,并且在这几年的工业化发展中迈的步子很大,一切都发展得很好。甚至在教育方面,李鸿章抓得比自己要求的还要高,让江苏的识字率提升水平远远超过其他省份。当然,这也只是冯云山偶尔知晓的,他并没有特意去过多的关注,加上近来冯云山对朝政的惰政,因此,对李鸿章在江苏的情况了解得并不是太多。
对了,自己还是先将此事放一放,回头先仔细问清楚李鸿章近些年在江苏的政务再决定吧。如今还是先处理这条环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的事情。
第1211章
冯云山退让
曾观澜哪里想到自己的一番话,竟然引出皇帝如此多的想法。他只是觉得,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没必要去投入巨资新建一条铁路,尽管这个决定是皇帝冯云山所作出的,但出于对皇帝的忠心,他觉得不妥,便直言不讳地劝谏。当然,他也知道肯定不会是12亿一次性投入进去,但一旦启动项目,就必须跟进资金和人力投入,万一遇到什么困难或是变故,很可能还要追加投入,到时候可就是12亿圣元都不止了。
他相信,若是财税部长阎敬铭在这里,必定也会出言阻止。而他不在,自己作为内阁总理,便应当提醒皇帝,好铁用在刀刃上,如今中华帝国正面临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末期,即将制订第三个五年计划,按照他对皇帝的了解,第三个五年计划必定比前面两个五年计划更加的宏伟,更加的庞大。而第二个五年计划实行到如今,已经将中华帝国的国库给掏得差不多了,余下的一些,还是他和财税部长阎敬铭拼命卡扣节省,才滞留下来的,以备不时之需。
在他看来,与其投在基本上没有回报的西伯利亚上面,还不如放在国内修筑铁路等工程上,同样的12亿圣元,在国内至少能修建超过2万公里的铁路,还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在西伯利亚,除了军事一途之外,几乎没其他的作用,很可能每年还要付出巨大的维护成本,铁定要亏本。因此,他得提醒陛下。
冯云山看向旁边的左宗棠和吴如孝等人,问道:“你们呢?也觉得西伯利亚短期内不应该修筑铁路吗?”
吴如孝沉默了。但他的沉默,无疑是有不赞成的意思在里面,否则一句陛下英明早就脱口而出了。
左宗棠稍稍一犹豫,才小心地开口道:“陛下,微臣认为应该修建!我听说美国那边原本一直在讨论要修建一条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只是被美国内战已经如今因为河西地区被我们中华帝国掌握所打断了计划。由此可见,修筑横跨大陆的铁路,并不是我们中华帝国一家的想法。我相信,一旦真的修建完成这条铁路,会给整个西伯利亚乃至西疆地区极大的发展,方便帝国的移民,尤其是可以极大地提升帝国对这些新占地区的治理。微臣猜测,陛下急于修建这条环西伯利亚大铁路,根本目的必定是在于彻底稳固帝国对这块新占领地的统治。可以料到,若是有了铁路,一旦开战,帝国能迅速集结兵力到边疆地区,后勤补给也都能及时送达,就不惧任何敌人的入侵或是当地人的反叛了。”
冯云山一听,脸色好看了许多,心中暗道还是左宗棠懂自己。
左宗棠接着道:“另外,庞大的西伯利亚地区,特别是宽广的哈萨克草原,肯定有不少我们还未勘探还未发现的矿产,而修筑了铁路,便可以沿途勘探开发了。同时,对于移民来说,则是极为有利的。从一方面说,越早修筑好铁路,对于当地的开发约为有利。
但陛下,从刚才程大人和曾大人的口中,微臣知道了这条铁路的巨大建设成本和代价。微臣以为,也不得不考虑一下。
就算投入不是一次性就要都投入进去,但若是要加快修建进度的话,按照分这条环线分为数段实施,每段都要进行投入,帝国财政应不知道能支撑得多久,毕竟一旦投入就不能再暂停了,那样反而会造成巨大损失。而若是不分成数段来实施,就暂时修建一条线的一端没多少区别。
这样的话,微臣的建议是,暂时只以军事目的为主,先不考虑开发的因素,暂时只修建从兰州至乌噜木齐、伊犁、喀什葛尔、浩罕、布哈尔,经过咸海城抵达奥伦堡,先只修建这一段,后期再修筑从奥伦堡至叶卡捷琳堡。至于另外的北面那段铁路线,暂时可以不去修建。毕竟只要占据了奥伦堡和叶卡捷琳堡,外敌,也就是沙俄,无法绕过这两座城堡镇守的乌拉尔山脉到西伯利亚地区。没有军事威胁的北线铁路暂时可以后缓。
这样的话,里程数就只有6000公里不到,而本身从甘肃的兰州到新疆伊犁乃至浩罕、布哈尔这段铁路,本身就是陛下上次就已经制订好计划准备修建的,如今也已经开工修建到了凉州城。省去这一段的3600公里,就只有2000多公里的距离了。
这样一算,陛下,微臣建议还是暂时只修建这一段铁路为好,既达到了军事用途,可以将军队和作战物资及时运达浩罕汗国、咸海以及奥伦堡,又开发了这块西部地区,彻底稳固这块新占的领土。毕竟,这条线路上,从古时候就是我华族的丝绸之路,加上前些年从内地迁移了不少汉族百姓抵达新疆,特别是伊犁和喀什葛尔等一带,修筑了铁路,对于他们的发展和回乡探亲都极为有利。
而且,西伯利亚目前几乎没有人烟,修筑铁路纯粹是为了军事用途,暂时没有移民的需求。而这条线路不一样,除了新疆的移民和畏兀儿人之外,对于原来的浩罕汗国和布哈尔汗国这两地,既然我们中华帝国已经决定直接统治,便需将他们当成自己的子民来对待,修筑铁路加强对其控制,让其再没有再反叛的可能!同时也对哈萨克汗国一种警醒,逼迫其不得不乖乖侍奉我中华帝国,不敢有任何异动之心。”
左宗棠这样一说,曾观澜立刻附和:“陛下,左大人所说言之有理,微臣正是这个意思,附议。”
冯云山喝道:“你是这个意思吗?你刚才是想让朕撤回修建这条西伯利亚铁路的旨意吧?”说着,又转向其他的吴如孝和范汝增等人:“怎么,你们都不说话?”
罗大纲、吴如孝和范汝增连忙应道:“禀陛下,微臣等都附议左大人。”
冯云山只得朝左宗棠道:“好你个左宗棠,变着法地劝朕不要建西伯利亚铁路对吧?”
左宗棠不敢应声。最边上的程恒生欲言又止,但他身旁的范汝增却轻轻用手拉了他一下,似乎让他不要开口,只不过没人看见。
冯云山无奈地叹息一声,道:“罢了,罢了!就像众位爱卿说的那样,可能是朕操之过急吧。西伯利亚太过荒凉,不适合百姓居住,暂时不开发也好,留给后世吧。左爱卿的这个主意还不错,既给朕留了面子,又解决了根本的西北边疆的军事隐患,又帮国库减少了开支。程爱卿,就按这个意思来办吧。”
罗大纲和曾观澜、左宗棠等人连忙席地而跪道:“陛下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冯云山挥挥手:“英明个鬼,还不是被你们摆了一道。不过说来,朕还是很欣慰,众爱卿能认为朕也有不妥的时候,帮助纠正朕的考虑不周之处,十分难得,日后要继续发扬。”
冯云山的一句玩笑,让众人神情都变得轻松起来,现场一下气氛缓和多了,冯云山将此次原本不太好收拾的风波彻底化解。
第1212章
钢材紧俏
不过程恒生却很不识趣,看大家都放松下来,突地来了一句:“陛下,微臣刚刚想起来一事,现在才来得及说。就是我们中华帝国如今就算想要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暂时可能也修建不成。原因就是钢轨完全不够!
除非工务部那边能短时期内提供一大批钢材制造钢轨,或是商务部的外贸局能立刻尽快采购大批钢材甚至钢轨,总共125万吨钢轨,就算如今只修建修建6000公里,也要60万吨钢轨。
如今铁道司那边早就没了多少钢轨库存了。这些年,几乎除了像克虏伯火炮和铁甲舰等军舰以及一些机器设备的制造之外,其余的工务部下属的各大钢铁厂超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钢材,都被用来制成钢轨,一送入铁道司便被运往修建铁路的前线工地上。
整个交通部的铁道司下面,也仅仅只有7万吨钢轨,这其中有4万吨正准备调往川陕修筑西安至成都以及成都至叙州这段的铁路线,而另外3万吨是为兰州至伊犁之间的铁路储备的。
除了这7万吨,微臣估计整个帝国,包括各大钢铁厂和外贸局下属的各仓库、各省供销社的仓库等,也不会有太多钢材。”
听到程恒生的话,冯云山才猛地醒悟过来:是啊,以如今中华帝国的钢材存量,根本就不够修建如此长距离的铁路。
他刚才一心想着那12亿圣元的投入上面,倒没有很在意125万吨钢轨的问题。现在经程恒生一提醒,才回过神来:可不是,自己先前记得需要这么多的铁轨是个问题,还问了下曾观澜如今帝国内部的钢材产量是多少,每年进口多少。可没想到,曾观澜死脑筋,一直较真着想说服自己不要修建环西伯利亚大铁路,并且还一直从12亿圣元的投入上面去劝谏自己。曾观澜也根本没回答自己的钢材问题,而自己也被一气之下给搞忘记了。
作为中华帝国的皇帝,最近些年帝国逐渐走上正轨,发展也朝着他设定的方向往前迈进,性格使然,冯云山并没有太多的将权力死死抓在手中。这正是他设置内阁的目的,原本就是想建立一个类似君主立宪制的帝国,内阁总理对自己这个皇帝负责就行了,所有的具体事务,由内阁总理和内阁各部去理会。
正因为这样,冯云山这个甩手掌柜并不是很清楚帝国的钢材产量如今具体到底是多少,他还只是记得在三四年前的时候,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达到10万吨,而生铁产量却有130万吨,当时他还鼓励那些钢铁厂长和工程师们好好研究,攻关提升技术,将如此多的生铁尽可能多地转化为钢材,满足帝国庞大的建设需求。因为当时修建铁路加上其他的各种工厂搭建、军工武器的制造,当年还从西洋进口了将近3.5万吨的钢材,冯云山有些印象。
如今虽然三四年过去,即便以帝国跨越式的发展,也不可能短短几年生产出上百万吨的钢材。何况每年都是供不应求,许多省份的巡抚在年底进京述职的时候还老爱哭诉钢材水泥化肥等供不应求,请求朝廷多批准点份额给他们。即便生产得多,进口得多,估计也存不下多少,早被抢出去了。
想到这里,冯云山心中一动,想知道自己的帝国到底在钢材方面情况了,便问道:“曾爱卿,程爱卿,你们两人与钢材打交道最多,给朕说说,帝国如今的钢铁生产和进口情况如何?”
程恒生显然真的不大清楚,他只是交通部的副部长,一门心思扎在铁路、官道马路等交通建设上面。只是因为铁路修建需要钢轨的原因,才稍稍了解一点钢材的信息。
曾观澜显然对帝国钢铁产业大体上还算了解,立刻回禀道:“回禀陛下,微臣糊涂,微臣刚才忘记给陛下禀报钢轨的供应情况了,还请陛下恕罪!微臣记得一些工业数据,就背给陛下听听。太圣六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4000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30万吨,钢材产量10.3万吨,水泥产量400万吨的规模;太圣七年(1860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6000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60万吨,钢材产量14.5万吨,水泥产量700万吨的规模;太圣八年全国煤炭产量达到8500万吨,生铁产量达到210万吨,钢材产量18万吨,水泥产量1200万吨的规模;太圣九年,也就是去年,整个帝国煤炭产量达到1.2亿吨,生铁产量达到260万吨,钢材产量23.5万吨,水泥产量1500万吨的规模;今年已经接近岁末,虽然数据还没统计出来,预计整个帝国的煤炭产量能达1.5亿吨,生铁产量达到320万吨,钢材产量能达30万吨,水泥更是能达2000万吨。而这期间,每年从西洋诸国进口的铁轨等钢材,从太圣六年的4万吨,到去年的8.2万吨。而这些,大部分都是钢轨用在各地铁路的修建上面了。也正因为我们从西洋诸国购进的钢材太多了,导致海外这几年的钢材价格飙升,甚至连想多购买一些,都买不到了。帝国具体每年的钢铁消耗使用数量,一直无法完全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每年的生铁和钢材的产出和进口之后,几乎没有滞存的现象。也就生铁方面,在各省的供销社会存储部分,也只是用于给各省的大型工厂和五金厂用来作为原材料备货中转的,一般中转期的备货量也不会超过半年。各地还经常出现叫苦说钢铁不足的情况,也正因为如此,商务部的外贸局从洋人那边的主要进口货物中的一项便是钢铁。”
冯云山点点头,从刚才曾观澜说的数据之中,中华帝国的各类主要基础材料资源的产量,尤其是钢铁产量,其实已经不低了,相比较其他的国家,已经是大幅度跃升了。可能除了英国之外,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国家。但如今英国的很多海外殖民地已经被迫放弃,他们的经济和贸易都严重下降,英国的整体实力遭到巨大打击,这样一来,英国的钢产量增速会严重滞缓下来。
第1213章
由钢铁想到的
而冯云山还记得,前不久看见特务司的人从欧洲搞回来的情报显示,英国在大前年,也就是1860年这一年,总共生产煤炭6000万吨,生铁380万吨,钢材约12.5万吨的样子。如今以中华帝国的这些物资的产量,除了生铁之外,其余的煤炭和钢材都已经超过了英国,而生铁要不了三年时间,也会超过英国。
程恒生又想起一项数据,他向冯云山禀报道:“陛下,钢铁消耗的各种数量和明细的确难以统计清楚,微臣原本是工务部出身,对于这些稍稍有些了解。目前帝国正处于钢铁厂的大发展时期,各地兴建的钢铁厂越来越多,早已不是先前帝国刚刚建立时候的那几年,主要钢铁厂都是由南洋公司等朝廷出资兴办的。如今各地的商贾财主看到了这些工业的利润,纷纷从土地中脱离出来,投资兴办厂矿实业,而朝廷也相对来说鼓励各地私人办厂,因此,世纪的钢铁产量都难以统计,更何况这些兴办厂矿需要消耗的钢铁?不过,微臣一直主持铁道司的事务,对修筑铁路用的钢轨情况有些了解。如今是太圣十年,从帝国建立以来,整整过去了9个年头,这期间,整个帝国修筑了铁路一共12800多公里左右,一共大致消耗钢材130万吨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钢轨。而根据钢材曾总理的数据,这些年我中华帝国一共自产的钢材大概在120万吨左右,进口的钢材大概在32.5万吨左右,合计起来一共是152.5万吨。也就是说,帝国修筑铁路所用的钢轨等钢材消耗,就达到85%左右。当然,还有不少零星的小钢铁厂,私人铁匠铺等作坊等也生产了少量的钢材,合计起来可能有两三万吨左右,这些各地私下自行交易的,无法统计了。其他的诸多机器厂等,都使用铸铁或是生铁,减轻了不少压力,否则的话,钢材更加紧缺。”
冯云山也没想到修筑铁路会花费这么多的钢材,看起来只是简单的两根钢轨和一些固定的卡扣螺栓而已,没想到竟然会消耗帝国如此庞大的钢铁数量。难怪当初满清末年没怎么修筑铁路,不是不想修,是根本就修不起啊。当初满清末年的钢产量,几乎可以忽略地地步,每年要进口近万吨钢铁用于国内建设。而就算是后来进入19世纪末期,由张之洞创立的号称亚洲最大的汉阳铁厂,每年生产6万吨钢材,其中钢轨2万余吨,而这,已经占整个满清钢材产量的90%了。也难怪整个满清一朝,在修建铁路的30多年时间里,自己总共出资修建铁路仅仅5500多公里,其余的3700多公里靠出售路权和土地矿产利益让洋人修建,实在是满清无能,根本就修不起啊,每年生产的2万吨的钢轨,也就200公里铁路而已。而就这,还是20世纪初的事情了,距离如今还有40年的时间。
冯云山暗想着,这40年,只要自己的中华帝国还在,不说别的,钢材的产量,至少要达到后世美国的水平。
而冯云山之所以记得,美国在后世的钢铁发展史,还多亏他没事看了本卡内基传纪类的书籍,这也让他有些清楚美国钢铁发展中的一些具体的数据。
美国在1870年的时候,生铁产量就接近150万吨,但因为炼钢技术和成本的原因,钢材产量不足7万吨,但经过卡内基这样的一批美国钢铁企业家的大力发展,特别是钢铁大王卡内基引进当时最先进的贝塞麦炼钢法和西门子-马丁敞炉炼解法,让美国的钢铁行业取得长足进步,产量逐年大幅攀升:到十年后的1880年,美国单单钢材产量,就达到惊人的124万吨;而到五六年后的1886年,就又翻了一倍,达到260万吨;1890年继续大幅增长到了428万吨,等到十年后的1899年,就已经突破了一千万吨大关。
这与同期在汉阳铁厂建起来之前,连一万吨钢材都无法产出的满清来说,简直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手。
而如今的这一切,都将调转了过来。幅员辽阔,更占据世界最多的人口的巨大优势,加上如今的军事实力,中华帝国将完全抢夺美国的发展红利。而这些钢铁的发展,将再不会出现在美国,而是会出现在中华帝国!因为,这个世界与前世的那个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那就是有自己这个变数在。
由钢铁,冯云山想了很多。
不单单是钢铁产业,还有石油产业,如今在中华帝国已经如火如荼地大力发展起来,自己仗着前世来自炼油化工企业的优势,靠着那三脚猫的技术,已经帮助帝国组建起了基本的炼油工业,如今在照明用油方面,中华帝国的圣油已经出口到世界上几乎所有需要的国家。而此刻,真正的石油工业最为有价值的燃料油工业和化工工业,还没到来。冯云山相信,只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上有自己这个先知在,应该要不了多久,至少比前世那个世界所需要的时间会短得多。
而在历史上,即将到来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从蒸汽机时代带到电气时代,原本由英国主导的纺织工业,将会变成由美国和德国主导的电气、化学、石油,甚至汽车工业,都会登场。但如今,这个历史必然的趋势不会改变,但不同的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这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将会提前,而主导的国家,将会由美国和德国变成了中华帝国。
而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必然,便是让这些重工业发展起来,趋利性会使资本与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手中,这是生产发展的一种内在要求。谁抢占先机,谁便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对于国家同样如此。因此,冯云山觉得,自己如今的使命就是将中华帝国带向辉煌,走上后世美帝的那条康庄大道。
既然上天让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自己就要对得起这样的奇遇。对于美国,冯云山觉得中华帝国就要像后世的日本对中国那样,击败对方,夺取一国之气运,抢占先机发展,之后便会强者越强,而弱者越弱。
而首先一条,就是自己要将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要提高上去,尤其是用于军事和国内建设,特别是铁路建设的钢材产量大幅度提高上去!
这么说来,当初后世的那场钢铁大跃进的做法,也未尝完全没有道理。
顿时,冯云山萌生了要亲自出手干预一下的念头,发动一场不一样的钢铁大跃进!
第1214章
炼钢新技术
理工科出身的冯云山心里清楚,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如今电气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自己的中华帝国得为此做好准备了。而这最大的准备,便是钢铁和石油两个产业,就如同后世的美国一样。
美国虽然不是钢铁行业的发源地,也不是这个产业技术革新的发源地,但通过卡内基这样的钢铁巨头,最好地吸收和应用了这些技术,从而领先一步,快速将钢铁产业的主导地位控制在手中。
未来的趋势是告别轻工业的棉花纺织时代,进入到以钢铁石油电力应用为首的重工业时代。而美国之所以成功,除了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就是贝塞麦炼钢法和西门子-马丁平炉炼钢法等技术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建立一套近现代的先进生产管理体系,极大地促进了重工业的产业发展。
对于这套生产体系,冯云山早就想应用到中华帝国的工业中来,而如今,这套生产体系应用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同时,为了促进中华帝国钢铁业的发展,冯云山也准备大规模应用这套生产体系:生产产品以通用标准部件和装配线为特征,设计并大规模制造标准化商品,这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机械零件的标准化、可互换性以及高效率的大批量生产。
这样一来,进一步设计出可生产这种标准化的零件的机器,这些机器让整个工业体系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开发各类型的适用于各种零部件的机器,实现设备替代手工技艺高的工匠,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合作和流水线作业。
标准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的质量可控和互换性,最主要是规模化效应,同时也为实行流水线作业制度提供了保障。流水线作业则对于大规模应用机器设备,降低手艺工匠的依赖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最为主要的,还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真正开启了工业化时代。
而一旦中华帝国正式开启这个工业模式,必定会如同后世的美国一样迎来一个飞跃,这个先进的工业体系,谁最先提出并大规模应用,给这个世界带来影响,谁便抢占了先机,日后的整个世界各国,都要应用或者依附这个标准和模式。
而这首先的启动和切入点,便是钢铁产业。按照前世的工业发展趋势,正是因为改进了钢铁生产技术,使得钢产量猛增,从而导致了其价格猛跌,而低廉的价格又导致了钢铁迅速在很多部门和领域代替了生铁,应用的范围广泛扩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各行业的生产,尤其是设备装备方面。
钢铁技术的进步,不但引起了原有的重工业如采煤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等的飞跃发展,而且促进了其它以钢铁为原料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如日后的电力工业、电器制造、化学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和轮船、飞机制造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