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6/603

  而这时,一些从奥伦堡逃出来的哈萨克人向侦察兵透露,奥伦堡内发生了内乱,哥萨克人和直属的近卫军们发生了内讧而相互攻击。
  得知消息的罗琼树大喜过望!
  他想不到竟然会是这样一个结果!同时也大大地夸奖了任为琦和侦查营一番。在罗琼树看来,无疑是任为琦的计谋起了作用,成功让奥伦堡内的近卫军和哥萨克士兵闹起了矛盾并内讧起来,而且,似乎还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料,连城外的那支西伯利亚哥萨克骑兵军团也与奥伦堡开战了。
  罗琼树立刻下令趁机攻打奥伦堡。于是乎,浩浩荡荡的第三野战兵团,连同蒙古族、锡伯族、哈萨克、畏兀儿等胁从军总共十余万军队,连绵不绝地通过浮桥渡过萨克马拉河。罗琼树用兵还算谨慎,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是为防备是奥伦堡内敌军的陷阱,让主力军仍是按部就班地架设火炮准备攻击,而下令作为前锋的蒙古和畏兀儿骑兵试探性地攻向奥伦堡。
  却没想到的是,奥伦堡上竟然完全无人抵挡,提前准备的一些原本以为用不上的云梯派上了用场,畏兀儿和哈萨克士兵爬上云梯,进入堡垒内部,将堡门打开。中华帝国的联合大军鱼贯而入,谁也没想到,异常坚固的奥伦堡竟然就这样简单至极地被攻克了!
  而直到这个时候,奥伦堡内的数千哥萨克士兵这才开始反应过来,有小部分开始慌乱地组织走上城堡开始抵抗,想将进入城堡的帝国军队赶出去,而另外大部分哥萨克人开始从奥伦堡的西面堡门逃走。
  抵挡的这些奥伦堡哥萨克士兵,很快就吃尽了苦头。这些哥萨克士兵,人数不足两三千,虽然熟悉城堡地形,在刚开始还稍稍占优势,但随着几分钟的战斗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华帝国军队从堡垒东门和南门进入奥伦堡内部,这两三千哥萨克士兵经过数次密集射击之后,便减少至不足两千人。并且,四面八方都响起了喊杀声,其他的奥伦堡守军都逃走了,只剩下他们在顽抗。他们这才醒悟过来,也连忙往西撤退,但这个时候,哪里还逃得了?
  一拥而上的哈萨克骑兵挥舞着马刀和短枪,从背后收割着逃窜的哥萨克人的性命,对于这些常年欺凌他们家乡的哥萨克强盗,这些哈萨克骑兵可谓痛恨之极。
  奥伦堡很快便被平定一空。而这个时候,罗琼树才明白过来,原来之所以能如此容易攻占奥伦堡,关键还是奥伦堡内到处都是被抢夺丢弃的财物。当中华帝国军队进攻奥伦堡的时候,堡内的那帮哥萨克士兵,除了聪明的逃走了外,其余的还在愚蠢地抢夺财物呢,根本就无人理会外面的进攻,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如此容易地占领奥伦堡。
  罗琼树立刻下令,所有的财物全部收缴起来,论功行赏,哈萨克骑兵、蒙古和锡伯骑兵、畏兀儿兵和回兵编队也都会按功进行奖赏。而这一收缴,才发现,这奥伦堡的家底还真是丰厚无比,不过,这些四处抢夺过来的财富,如今大部分都归了中华帝国了。
第1180章
这才是天朝上国的作派
  里海西北岸边的阿斯特拉罕城外五十公里处的一片河谷中。
  一群浩浩荡荡的军队徐徐而进。正是中华帝国攻伐里海一带的由义王石达开率领的西征大军主力。
  这次西征,名义上,自然是由义王石达开统领,但实际上,是分为三路大军。
  其中,最北路,是由罗琼树率领中华帝国讨虏军的第三野战兵团中的四个步兵师为骨干,会同其他畏兀儿、蒙古、锡克、哈萨克以及回兵等胁从兵共计14万人,从浩罕城出发,经过咸海向北攻打奥伦堡,并等天气转暖的时候,顺势北征叶卡捷琳堡和秋明等城堡,将整个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的西伯利亚全部占领。
  而最南路,是由第四野战兵团第一师师长的石祥祯为主将,率领第四野战兵团2个步兵师,联同3万哈萨克军队和3万孟加拉军队以及1万锡克军队,总共9万余军队,先是攻占里海的东岸土库曼地区,再搜集打造船只,横渡里海,直接在里海的西岸那座有巴库小镇的半岛登陆,夺取此次西征的主要目的之一——巴库油田。
  而中路,便是此次西征的大军主力,是由义王石达开亲自统领的,第三野战兵团中的1个步兵师和第四野战兵团的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1个炮兵师,共6万正规野战兵,再加上锡克军队6万,廓尔喀军队2万,孟加拉军队7万,哈萨克军队4万,总计共25万军队,浩浩荡荡散布在里海北岸沿途将近数十公里的战线,向西北方向的原小玉兹和里海沿岸低地的伏尔加河下游流域发起进攻。
  这次西征,可谓规模庞大,甚至超出主张发动西征的石达开本人的预料。
  早在一年前,他便向圣京的皇帝冯云山建议出兵西征,彻底将沙俄打疼打痛,让其再不敢一次又一次地侵袭中华帝国的西北边疆。而皇帝冯云山对于他的建议也十分重视,只是有些担心小规模出兵,无法击败沙俄军队,反而折损自己的力量,而大规模出兵,又有些难以承受如此大的负担,毕竟无论从兵力数量还是军费开支、后勤补给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为此,皇帝特意将此建议传给总参谋部,要求制订出合适的作战方略。
  总参谋部不亏是帝国的作战机器,很快制定出一个详尽的作战计划。皇帝一看计划乐了,正好出于对沙俄的愤怒,便欣然批准,下令出兵作战。此次出征,采用的便是胁从军方案,中华帝国只出一部分军费开支,其余的较大部分军费和所有的后勤物资,均由沿途附近的附庸国提供。
  这样一来,中华帝国实际出兵还不到三分之一的兵力,其余的大部分的兵力都是由这些中华帝国的附庸国所提供的。这样一来,就算是有兵力损耗,也不至于让帝国的野战兵团损失惨重。而且,实际承担的作战物资和民夫更是接近为零,因为皇帝冯云山在下旨给这些附庸国的命令中,直接挑明了让他们除了负担各自所出军队的战争物资之外,还要分摊一些中华帝国军队的粮草和马匹等方面的后勤补给。
  这样的要求看似有些过分,但实际上,却没有一个附庸国反对。当然,这是因为中华帝国的强大,正因为讨虏军野战兵团兵力的强大和威慑,让一众附庸国们低头臣服,不得不听命跟着出兵。甚至,原本皇帝冯云山只要求锡克王国出兵5万,廓尔喀王国出兵1万,可这两个国家畏惧帝国的武力,主动要求增加出兵兵力,锡克王国出兵7万,廓尔喀王国出兵2万,孟加拉苏丹国更是出兵10万,新归附的哈萨克汗国(浩罕汗国和布哈拉汗国除外的区域)也主动要求出兵达到近10万人。
  这让作为主将的石达开有些震撼和自豪:中华帝国在皇帝的率领下,真的强势崛起了,不同于当初满清的那种虚假的万邦来朝,这才是真正的宗主国的气派,这才是天朝上国的作派。
  想到这里,石达开抬起头来,唤来亲兵吩咐道:“速传西征军参谋部将领过来,本王有军情要商议!”
  很快,部将陶金汤和石明开匆忙赶来,石达开随意地点点头,让人将作战地图打开,道:“北线和南线的战况还没传来。对了,前方的那些敌军情况如何,还在往后撤退么?”
  陶金汤和石明开两人明显以陶金汤为首,陶金汤回答道:“禀义王,前方的敌军没有多少变化,还是一直往后撤退,不过不再像以前一样我军前进数里,他们便撤退数里,这次一下便后撤近三十公里,在距离伏尔加河近十公里的东北岸开始驻防,似乎在构筑防御工事准备防线了。其中敌军的高加索军团和叶尔格尼军团一南一北,相距不足十公里,相互为呼应,还有不少从伏尔加河上游以及叶尔格尼高地赶来的一些沙俄军队,但数量不多。看情形,俄军是想倚靠伏尔加河为战线,阻击我军的进攻。”
  陶金汤是太平天国当初攻占武昌时开科取仕,所录取的第一批进士,因才学过人,后被石达开收在帐下听命,协助幕僚张遂谋,后张遂谋因为贪腐被皇帝冯云山亲自下令处决之后,陶金汤便成为石达开的首席幕僚,跟随他一路西征。而这次西征的沿途具体行军方略和后勤补给安排,便是由他安排。至于石明开,虽然是石达开的族弟,人也机灵,但也只能屈居其后,成为他的副手。
  石达开哈哈一笑,道:“太好了!既然俄国佬想在那里与我们大战一场,我们便遂了他们的心愿!传令下去,缓些行军,全体将士只是上午行军,下午和夜间全部休整,保存好体力,准备来日的大战。也让那帮俄国佬好好修筑他们的工事,增强他们的防守信心,免得这一路都像兔子一样跑了,害得本王这一路上都没怎么打过仗,让一帮西征将士闲的发慌。”
第1181章
击溃敌军比攻占城市更为重要
  陶金汤自然明白义王的求战心切,事实上,不仅是义王,就连一向冷静理智的他,还有其他的全体西征将士,都想着痛快淋漓地战一场,狠狠痛击那帮沙俄军队。
  他们与那些胁从军不同,野战兵团的将士们,他们的待遇和晋升都是与军功直接挂钩的,好不容易有这次跟随义王出征的机会,自然不想放过任何获取军功的时机。至于作战战死或受伤,这些他们根本就没过多的考虑,被选入野战军,自然比其他的帝国军人更有作为军人的荣耀在,就算战死,也是无所畏惧,毕竟,如今强大的帝国和爱军如子的皇帝陛下,会照顾好他们的家眷的。
  因此,陶金汤和石明开赞道:“义王的这招缓兵,便让那些沙俄军队都以为我军有些畏惧,坚定他们防守的决心。同时,还有围点打援的效果,让伏尔加河西岸的敌军都能赶过来,让我军集中歼灭,省却追击的功夫。看来义王和将士们的求战心思此番肯定能如愿以偿,痛击敌军。”
  石达开笑笑,又指着地图上的伏尔加河流域道:“你是说敌军将防御工事构筑在这里,这一带?”
  “是的义王!”陶金汤回答:“这些地方都是伏尔加河的河谷,形如广州南海县一带的珠江三角洲类似,而伏尔加河水量虽然没有珠江庞大,但所流经的这些河谷都非常平坦,与里海水面差不多持平了,造成整个三角洲的河水水势平缓,纵横交错之下,让整个伏尔加河下游流域都是水系交错,河网密布,不利于骑兵和炮兵部队作战,反而是小型水师优势大。而那沙俄军队中,叶尔格尼军团便有一支大约将近十艘浅水蒸汽艇为主,外加一些运兵船组成的河网舰队。这是我们行军途中需要引起戒备的地方。而敌军将防御工事构筑在河网之中,目的自然是想利用这支内河舰队的火力支援和调动兵力的机动性。”
  石达开闻言有些重视,他这路西征军,并没有携带船只之类的,直到进入伏尔加河流域之后,才俘虏了几艘渔船之类的小船,但这些都变成了工兵团和胁从军的后勤部队用来搭设浮桥的器材。没有战船,总归有些不利。虽然不怕这支舰队来进攻,毕竟不仅有方便随时作战的小型野战火炮在,还有康格里夫火箭炮和一些恐怖之极的燃烧弹利器,但若是敌人不是真的大规模进攻,而是夜间骚扰,黑灯瞎火地胡乱开炮,便有些麻烦了。
  “如何应对?我军没有战船,若是向南路的祥祯那边调来战船,时间上会耽误很久,而且他们的战船也是少量,战力也不强。”石达开直接盯住陶金汤和石明开两人,希望自己的这两个参谋提供些主意。
  “义王,以属下看,大可不必忧虑。我军人数众多,兵力达到25万之巨。如此以来,我方便有可灵活用兵的余地!义王请看,我军原先的初始第一目标,是攻夺位于伏尔加河河口的阿斯特拉罕城。而事实上,我军现在的第一目标,实际上已经瞄准了伏尔加河东岸河谷处驻防的高加索军团和叶尔格尼军团这两支沙俄军队,对于我们来说,击溃沙俄军队比攻占城市更为重要。但敌军并不知道我军目标的转移,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目标肯定还是阿斯特拉罕城。因此,我们大可以此为契机,派出一支10万人的骑兵队伍,从伏尔加河上游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处,寻找容易渡过河的地方过河,做出一副绕道准备从后背进攻阿斯特拉罕城的架势来,这行踪必定会让遍布探哨的敌军知道,这样一来,他们很可能会派出一些骑兵,再抽调这支内河舰队的一部分战舰往上游拦截我军的骑兵。而这样一来,便是我军进攻这高加索军团和叶尔格尼军团的时机!若是敌军对我军派出的骑兵不加理会,则可让我们的骑兵队伍在伏尔加河以东地区实行掠夺政策,将沙俄的所有军队和贵族农庄全部予以击溃和摧毁,不但可以抢夺一些财富,还能沉重打击沙俄在伏尔加河东岸的势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前来迎战。”
  石达开点点头,赞道:“不错!反正如今在这伏尔加河三角洲之中,河网密布,我军的骑兵也派不上用场。不如让他们前往上游,发挥骑兵应该发挥的作用!不过,骑兵不用十万这么多,只需五六万就够了。太多,就涉及到后勤物资的问题难以就地解决了,而太少,又容易被敌军伏击而造成大损失。顺带着,这些骑兵还可以在上游搞些破坏,敌军的补给线都是顺着伏尔加河而来的,前往稍有的骑兵部队,还要复杂骚扰俄军的补给线,攻击对方的探哨骑兵和搜获些财产,毕竟,我们此次出征兴师动众的,总要给那些跟随我们出征的哈萨克和锡克、孟加拉等军队一些好处才行。”
  说到这里,石达开叹息道:“这个伏尔加河流域也算是难得的肥沃宝地,可惜啊,距离我们东方实在太过遥远,又没有我们汉族人口愿意来此定居,地处西陲治理不便,否则,还真想为陛下,为我大中华帝国将此宝地占据下来。罢了罢了,将此地区占领下来,再将之划入哈萨克汗国的领土范围吧。倒便宜他们了!对了,敌军的兵力细节和防守火力如何?”
  陶金汤回道:“回禀义王,沙俄在阿斯特拉罕城内一共有将不到3万的兵力,而驻防伏尔加河东岸的敌军一共约9万人左右。其中高加索军团4万人,叶尔格尼军团约有5万人。其他零星兵力和内河水师舰队加起来不到6000人。而火力方面,应该是高加索军团最为强大,他们有将近120门中大型口径的火炮,不过大多是老式的滑膛炮,少量前装线膛炮和榴弹炮。而叶尔格尼军团人数虽然多一些,但火炮只有80来门,都是旧式的滑膛炮,甚至还有一些缴获原本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攻打俄国失败遗留的青铜滑膛火炮。阿斯特拉罕城内却有不少新式火炮,大概有将近20门的前装线膛炮,有些威力,可能给我军攻城会带来一些麻烦,但仅此而已,想要挡住我军强大的攻势,还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我军单单一个炮兵师,便多达360多门火炮,他们的新式火炮就算比高加索军团中的火炮精良一些,也极为有限,与我军炮兵师配置的新式克虏伯野战炮相比,怕是只有挨打的份。”
第1182章
锡克军队VS高加索军团
  “其余的火枪方面,因为沙俄的国力穷困潦倒,军费严重不足,加上其前段时间的国策是大力发展海军和进行农奴制改革,根本无力更新军火武器,因此,军队士兵所装备的普遍还是数年前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使用的击发滑膛火枪,甚至叶尔格尼军团中有五分之一的士兵还在使用最为老式的燧发滑膛枪。因此,俄军的火枪射程和精度、发射频率都极为有限,别说与我军将士装备的最新式毛瑟步枪差距巨大,就连那些锡克士兵和廓尔喀士兵、孟加拉士兵使用的新式击发滑膛枪都有些不如。”
  听完陶金汤的禀报,石达开心中更为有底了。
  的确,沙俄的这些正规军团,可是沙俄直属的可靠武力,不像哥萨克骑兵那样,靠的是个人武力和族群的力量,而像高加索军团这样的军队,已经算是沙俄的常备野战军,士兵都是经过多年的训练,若是说第三第四野战兵团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才能与他们的军事素质相差不大,而那些孟加拉军队和哈萨克军队,与之相比,都是颇有差距了。
  不过,这个差距,并不是那么的明显,特别是在这进行大规模的会战之中,个人军事素质完全难以得到体现,更多的则是整个军团何如快速有效地杀伤敌军。
  而这方面,武器的精良程度,以及使用武器的熟练程度,便成为制约战争结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相对于这方面来说,可能沙俄以为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就算装备差一些,也足以对付东方来的乌合之众。但殊不知,他们的这些指挥官们,还不清楚当初在西伯利亚的两次惨败是如何造成的。如今的这个时代,武器的差距就是最为致命的差距。
  中华帝国的这些毛瑟步枪,方便使用,不但在射程和精度上远超沙俄军队使用的滑膛枪,最为关键的其实还是射速方面,能快速杀敌。在沙俄军官们理解当中的,所谓的士兵们的军事训练,不过是填装子弹的速度和滑膛枪开火的熟练程度,而就算他们训练得再熟练,一分钟也不过两发子弹,可如今中华帝国的新式毛瑟步枪,有了定制的金属弹壳子弹,就算是刚刚训练几个月的士兵,也能做到一分钟4-5发子弹,训练有素的野战军士兵们更是能做到每分钟射出6-7发子弹,更何况这毛瑟步枪的射程和威力都不是沙俄的滑膛枪所能比拟的。
  “既然这样,那我们就用兵力人数和精良的步枪,彻底将这两股沙俄军队给全歼下来!本王要让替陛下,替中华帝国在这里海一带打出赫赫威名来,让这沙俄,包括其他的西洋国家,一听我们中华帝国便害怕!”石达开一挥手,事情便这样决定了下来。
  旋即,石达开以西征军统帅的身份下达了命令,调集以第四野战兵团的骑兵师为中坚兵力,汇集2万锡克骑兵,1万廓尔喀骑兵,1万孟加拉骑兵和1万哈萨克骑兵,共计6万骑兵,由他的麾下大将吉庆元将军率领,顺伏尔加河逆流而上,准备绕道攻打阿斯特拉罕城。
  而同时,其余的19万西征大军,则稳打稳扎地缓缓行进,一字排开,竟然有三四十公里之长的战线,而每天也就往前挪动三四公里,让一直窥视的沙俄侦查骑兵有些莫名其妙,只能分析为东方国家兵力虽多,却有些畏惧战争。不过,就算是如此,他们还是吃惊于这东方帝国的这支军队的兵力之多,足足是他们的两倍。
  也正因为如此,那两个军团的沙俄指挥官都有些怀疑,并没有过多的轻举妄动,只是让侦查骑兵全天候监视着。毕竟兵力相差悬殊,就算中华帝国军队是假装畏惧战争,设置什么陷阱等待他们主动上前进攻。他们本一早就构筑防御工事,原先的计划就是利用工事和军队的能征善战,对来犯敌军进行狙击,尽可能地杀伤敌军,让敌军知难而退!
  就这样过了一周的时间,俄军可能接到了来自伏尔加河上游的消息,得知中华帝国的一支骑兵绕道北上,终于忍耐不住了,开始动作了起来。他们开始频繁调动兵力,终于在一个夜晚,从叶尔格尼军团抽走了五千骑兵,加上内河水师舰队的三分之二的舰艇,逆流北上,准备去拦截想要绕道渡过伏尔加河的中华帝国骑兵部队。
  在敌军水师主力离开后的第三天夜里,石达开终于下达了全军出击的命令,而这时,中华帝国的西征大军本身距离沙俄驻防的两个军团构筑的防御工事只有不到十公里了。
  经过一晚的行军,第二天拂晓时分,中华帝国的南北两支前锋,3万锡克军队和3万哈萨克军队,便分别与沙俄的高加索军团和叶尔格尼军团隔着防御工事对峙起来。
  见中华帝国的联军来袭,叶尔格尼军团没有动静,还是紧守防御工事,但高加索军团的俄军可能认为他们骁勇善战,想利用来袭的3万锡克军还未扎营,军心不稳,而主动发动了一次进攻。虽然只是试探性的进攻,但高加索军团便直接派出3.5万人,只留下5000人在防御工事内留守,几乎将全部兵力全部压上,想着一举击败刚刚抵达的锡克军队。他们也是想趁锡克人连夜行军,劳累疲惫,发起攻击。
  不料锡克人不能以寻常的军队来猜测。这帮有着高度锡克教信仰的人都非常单纯,又异常地团结,3万锡克军队最近被磨蹭着行军本就憋了一肚子火,此刻见到敌军哪里还忍耐得住。根本就没想过要扎营,而是直接归整一下阵列,便向高加索军团的阵地发起冲击。
  于是乎,双方几乎是同时,不约而同地相互冲锋起来。
  而对于锡克军队来说,对面俄军的离开防御工事冲出阵地攻来,简直是愚蠢之极,让他们更是欣喜万分,立刻抓紧机会全线压上疯狂进攻起来。可这一幕,对于高加索军团来说,却是叫苦不迭。高加索军团司令官也没想到这支中华帝国的杂牌偏师,竟然如此犀利,与他们一样充满攻击性,早知道会这样,他们就不必主动冲出防御工事发起进攻了,而是凭借工事的有利条件等着这帮疯子上前攻击才好。但如今已经冲出阵地工事,不可能再后撤,否则那士气便会遭受致命打击,甚至因此被敌军一追击而惨败了。
  因此,双方在距离高加索军团构筑的防御工事不到2公里的位置激烈的开火,双方军队的主力使用的都是前装滑膛枪,人数也相差不大,但开火的效果却完全不同。
第1183章
勇悍的高加索军团也抵挡不住了
  俄军高加索军团算是直属野战军,装备的滑膛枪在俄军来说还算精良,士兵的训练也明显比锡克军队要强上许多,但问题就在俄军的滑膛枪只有一半是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战败之后换装的击发滑膛枪,还有一半仍旧是几十年前老式的燧发滑膛枪,有效射程只有可怜的五六十米距离,即便是俄军士兵们训练有素,却还是难以扭转这鸿沟巨大的劣势。
  锡克军队有将近五分之二的士兵使用的是从英军驻印度各地军火库缴获,以及原先服务于英国驻印度殖民政府的锡克军队手中继承过来的,1853式恩菲尔德步枪。这款前装线膛步枪使用比较初级的米尼子弹,可以爬在地上进行填装,有效射程超过四五百米以上,几乎是对面俄军手中滑膛枪的几倍甚至八九倍。而射击的频率方面,也远远超过俄军的原始填装速度。
  锡克军队另外的五分之三部队使用的步枪,却是宗主国半卖半送的击发滑膛枪和少量德莱赛M1841针发枪或是夏普斯M1852型卡宾枪等,这些步枪都是品牌较杂,而且各有性能缺陷,被中华帝国逐步淘汰下来的武器,但对于锡克军队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了。毕竟,锡克王国在推翻英国统治之后,虽然有两家小型兵工厂,但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根本就开设不起来,无法自行生产枪支的锡克军队只能依靠宗主国中华帝国来提供军火。
  但此刻,原本就勇猛的锡克军队,在明显精良许多的步枪加持下,输出的火力一下将对面冲锋过来的高加索军团给打蒙了!
  三万多名高加索军团士兵,组成稍稍有些密集的阵型,向锡克军队发起冲击,在距离五百米的地方,便开始大规模地倒地,犹如被狂风吹过的麦浪,一冲到这个距离,便随着密集剧烈的枪声,伏地不起。
  但在后阵督战指挥的军团指挥官还不清楚最前边两排的惨状,只是按照他们高加索军团的常规战术,英勇无畏地前赴后继地向前冲锋。从来都是这样的,经历多少次战事,甚至以少敌多,也是如此,只要冲过敌军的火力封锁线,进入己方火枪的有效射程,便蹲下开火,然后后阵压上继续补上开火,战事便多半就此解决。剩下的,只是死多少士兵,开多少轮火而已。
  可数分钟之后,高加索军团的指挥官猛然发现不大对劲!
  高加索军团指挥官看见,前线交火的锋线上,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升起一道道浓密的烟雾,而只是一些稀薄的烟雾飘荡而来。这很明显,己方在最前面的锋线上的士兵根本就没有大规模开火,只是少量零星射击,那些烟雾主要是从对面开火的敌阵飘散过来的。
  指挥官再一登高瞭望,一下明白了!双方的最前面的锋线根本相距还有两百米远的距离,而这个距离,己方的火力,哪怕是最好的击发滑膛枪火枪,也是望尘莫及。他一下想到了那场让俄罗斯帝国陷入深渊的恐怖的克里米亚战争,当时英法联军的步枪射程就是俄军的两三倍射程,可如今自己的军队中,已经有一半换成了较为新式的击发滑膛枪,射程增加了许多,怎么反倒比与英法联军对阵时差距更大的感觉,连敌方的阵线的两百米距离都冲不过去?
  此刻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高加索军团指挥官一发狠,下令后续的预备队也一起压上,并吹响了冲锋号角,下令军团的勇士们为了帝国的荣耀,为了高加索军团的荣光,不顾性命往前冲锋。
  终于,十分钟之后,在勇悍无比的高加索猛士的冲锋下,在折损了三四千士兵之后,高加索兵团终于靠近了对面锡克军队150米以内,这个距离,其实根本不是他们手中步枪的有效射程,甚至对于那些老式的燧发滑膛枪来说,连最远射程都算不上,但沙俄还是冒着对面射来的弹雨,老式燧发枪的士兵继续前冲,而新式击发滑膛枪的士兵们便立刻开始还击起来。
  但这一耽搁,对面的士兵火力似乎更加加强了一些,快速收割高加索军团士兵们的性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6/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