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603

  其后不久,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在1862年11月18日,皇帝冯云山正式宣布,立二皇子冯癸世为太子,同时封皇长子冯癸方为仁王,三皇子冯癸汉为礼王,正是昭告天下,告祭祖宗。
  顿时,天下震动,各省巡抚、各边疆和海外之地的总督以及附属国纷纷上表朝贺,整个中华帝国陷入欢庆的海洋。
  不得不说,华夏的这片土地上,百姓还是一股心思,就认这个国本之事,“建立储嗣,崇严国本”,皇帝的诏令一下,顿时朝野轰动,整个中华帝国人心思安,百姓们都兴高采烈,觉得皇帝后继有人,自家如今的幸福生活顿时有了保障一样。
  而对于冯云山来说,则是这次刺杀事件之后,为他提了一个醒,他既然来到这个时代,就得按照这个时代百姓的心思来办事,固定好国本,就算他再碰到刺杀之类的事件,也无法动摇中华帝国的最根基了。而且,最关键的是,沙俄方面想要打冯癸方的主意,就难了。还有一点的就是,朝廷中的大臣们,就不必要再勾心斗角,或是想心思去扶持哪位皇子登上太子之位,彻底让那些可能的野心家死心。
  而就在立太子之事不久,中华帝国又发生了几件大事。
  首先便是仰光经缅甸至云南昆明的电报线路开通,而昆明至贵阳转重庆,再沿长江过荆州至岳州、武昌、九江、安庆,最后抵达圣京的电报线路早就在一年前已经架设完成。这也就标志着从仰光到圣京的电报正式开通。中华帝国的触角,彻底将南亚的仰光给覆盖。而印度洋舰队基地重新回到仰光,加上圣京的即时指挥,印度洋彻底被中华帝国的海军势力所占据。
  其次,中华帝国的内河运输和铁路迎来大发展。
  内河方面,从北方的黑龙江流域,一路往南的海河、黄河、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以及长江、珠江、红河、湄公河等均成立了各自的内河运输公司,数以千计的船只每日在内河河面上往来,为河流的上下游输送物资流通。
  而最让人惊叹的是铁路的发展。中华帝国原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铁路修建任务,如今已全部完成。
  由铁道司出面修建的四条铁路,第一条粤直铁路早在三年前便全线修通,从最南端的广州一路北上,跨国长江与黄河,直接抵达北京,这条相当于后世的京广线,承担着南北交通的重任,从一开始,便建设为复线,每天数十辆火车南来北往,运送大批的乘客和物资,异常地繁忙。
  第二条铁路是苏直铁路,早就已经完成,不但如此,还前后延伸,北面从北京延伸到盛京城、再经哲里木盟抵达呼伦贝尔,经满洲里直达尼布楚城,再折往西,抵达贝加尔湖畔的北海城。这条铁路,消耗了大量的人工和物力,但所获得的成就也是惊人的。通过修筑这条铁路,安置了将近240万的移民,一路往北修建,便一路在铁道两旁兴起了不少的城镇、村落等移民安置点。
  第三条铁路却是上海至宁波的苏浙铁路,早在太圣五年下半年便已通车,这几年,铁路司又将此条铁路进一步延伸,仿照后世的沿海高铁,一路沿海而下,最终抵达福州,与五年计划中的第四条作为东西方向的大动脉的赣闽铁路全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环网。也就是说,赣闽铁路的起点从景德镇和德兴铜矿修筑客运复线,经过九江延伸到武昌城,与粤直铁路汇合一起,将整个铁路网完全连接在武昌、福州、上海、圣京和北京这几座城市上。
  而除了这四条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铁路之外,后续的铁路计划也相继建设、投运。
  因为之前的大部分是南北方向的大动脉,铁路司有意识地调整了修建铁路的规划,将重点放在东西线。而这三年多时间,便主要修建了两条东西向的主要铁路,规模更是巨大,甚至超过粤直铁路的修筑难度。
  一便是从粤直铁路的中部重站开封城开始,一路沿黄河便往西,经洛阳、陕州、西安、秦州、兰州、凉州城。
  二便是南方一些,也是从粤直铁路上的衡州城开始,一路往西南方向沿湘江而上,经过永州、桂林、柳州、南宁至河内。
  这两条铁路,所起的作用虽然没有当初第一个五年计划修建的4条铁路那般巨大,但对于中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却更加巨大。通过对西部铁路的延伸,中华帝国的野战兵团几乎可以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便迅速抵达兰州和河内等西部地区,华夏大地的中央政权,第一次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边陲地区的情报,并迅速反应。而这样一来,像历代王朝那边般的偏远地区的农民起义,几乎再无可能成功了。
第1130章
帝国交通的大发展
  而这些都还是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帝国再一次出台了一个庞大的向西、向北的修建铁路计划,而这个计划,已不是五年能完成得了的了。
  在第二次击败沙俄的哥萨克士兵时候,冯云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若还是这样只是通过大股兵力调度来击败入侵的敌军,任由边境自生自灭下去,西北边陲,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迟早还是要被那疯狂而凶狠如野兽般的哥萨克士兵占去。毕竟西北边陲太过庞大了,靠部队的力量来守卫,是需要花费极大的代价,而在这个时代是难以做到的。
  因此,冯云山召集亲信大臣商议,目的就是要彻底将占领的国土变成中华帝国的传统领地,再也无法让哥萨克士兵轻易占领。
  庶务部部长王闿运和工务部部长曾玉珩同时献策拓边!他们提出的具体办法是修建铁路和堡垒,以堡垒为主要据点,通过铁路将不同的堡垒之间连接起来,而铁路和堡垒四周全部进行移民,由朝廷出资或组织各地商贾前往当地兴资办厂,让之在附近开矿、办农场、牧场、林场等维持生计,通过不断移民发展壮大,将堡垒发展为城市,将眼线的定居点发展为村落、部族等。而所有的移民都由周围的堡垒进行统一管理和保护,一旦得知敌军进攻的消息,便全部躲入堡垒之中进行防御,同时通过铁路,快速调兵,将敌军抵挡在边境线以外甚至集中兵力围歼敌军。
  冯云山十分赞赏两人的这个建议,交办内阁的交通部、庶务部和工务部以及总参谋部进行实施,下令北面和西面同时开工,修建四条铁路,以便通过铁路对边境的控制,彻底掌握这部分新占领的国土。
  一是从盛京城为起点,一路铁路分支修建至朝鲜的汉城,另一路分支往东北,经吉林城、海参崴、双城子,再沿松花江河畔一路窜起大小不一的居民点,最后直至黑龙江出海口庙街,将整个朝鲜地区和外东北地区死死地控制在中华帝国的手中。
  二是从北京为起点,往西北方向延伸,经过宣化、大同、归化城(呼和浩特)、库伦(乌兰巴托),最后抵达后世贝加尔湖畔的北海城。这样通过环网,整个北方地区,都能快速地调运兵力和调剂物资补给。考虑到北海城以北已经是极寒地区,修建铁路十分困难,而且也基本没有移民,生存不易,冯云山便没有再要求在北海城的列纳河修建铁路了。
  三是以兰州为起点,往西北方向修建铁路。事实上,铁路已经通车到了凉州城,继续往西,经甘州、肃州、安西州、哈密、古城、乌噜木齐、库尔喀、伊犁、阿克苏、喀什葛尔、浩罕、布哈尔。而这条铁路,可谓横穿整个新疆和哈萨克,都是偏远的荒漠,中途经过不少百里都无人烟的沙漠,修建难度极大。
  不过,为了能彻底将新疆和哈萨克地区控制下来,冯云山决定咬牙也要修建,哪怕为此牺牲十万人,上十亿圣元的投资,也要修建成功。他这个时候,有些明白隋炀帝杨广当初的心境了,大运河的修建,绝不可能只是为了玩乐,而是为了加强对江南的掌控力度。而与其不同的是,修建铁路,大规模地投资,虽然耗费大量财富和人力,却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移民移居当地,更能带动整个中华帝国的工程、钢铁、木材、机械等产业。
  但这条铁路毕竟横跨整个西部地区,上万里的距离,不是几年便能修建完成的,单单是铁轨的运输便成巨大的问题,只能修建一段,往前推进一段。冯云山指示内阁各部采取以修建铁路工程,带动移民和地方发展的方式,修筑一段铁路,带动一方的发展,不断吸引移民前往铁路沿线定居,以铁路促开拓,进行西部大开发,彻底稳固中华帝国在西部的统治。
  除此之外,西南方位,再费力修筑一条纵贯大西南的铁路。准备从已经建成的西安出发,过汉中、绵州抵达成都,在往西南过嘉定府、叙州进入云南昭通、东川抵达昆明,再从西的楚雄、腾越,经过缅甸的八莫、曼德勒抵达孟加拉的达卡和加尔各答。这样的话,不但海路,从陆路,也能直接从昆明抵达加尔各答城,确保加尔各答完全控制在中华帝国的手中。
  当然,如今的这些,还只是规划阶段。即便是以中华帝国如今的国力,要大面积同时开建这么长的铁路,也极为吃力,只能是以较慢的方式,顺着铁路一路建设,而不是多个点位同时开工,那样耗费和运输消耗太大。
  从冯云山的角度来看,他自然清楚修建铁路对于帝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不但能增长经济,最关键的其实还是军事用途,至少,铁路一通加尔各答,便永久性地牢固占领了这块地方,下一次再碰到外敌从海上入侵,便可随之通过铁路投运大量的兵力,简单快捷地抵达加尔各答防守。
  除了铁路之外,因为水泥厂的大肆建设,水泥的巨量产出,基础道路大量地被建设了出来。事实上,与铁路的不同,百姓日常能看到的,更多是水泥路的建设和使用。交通部官道司今年组织大量建设道路,其中,将道路分为几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国道,都是纵横东西南北的主要干线,所经过的,基本是各省省府城市,这些线路提前规划了后世几十年后可能出现的内燃机车,做到双向四车道的通行程度。当然,如今的话,因为没有内燃机车,都是以马车和牛、驴车居多,因此,将同一方向的两条道路区分为公事通道和民商用通道。
  第二等级则为省道,都是以交通部拨款为辅、本省内部集资为主,共同筹建,主要连接省内的各府城之间的道路,也是全部以钢材和水泥浇筑而成,在现有的马车的碾压条件下,几乎不存在路面的磨损。
  除此之外,便是各地自行组织修建的道路了,府道、县道甚至乡道,这些都是地方官府自行组织地方乡绅募捐或者集资,自行修建,向上报备即可。而这些道路,因为资金问题,各有各的标准。不过,府道一般都还能采取水泥浇筑,而县道则看富裕程度了,乡道几乎全被用三合土填充一下而已。
  通过铁路和其他道路,将中华帝国的整个交通发展了起来,而随着交通的发展,运输便捷程度显著提高,物流成本的下降,也降低了各地的物价,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
第1131章
痛哭的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伦敦,郊外的温莎堡。
  维多利亚女王看向镜子里的自己,有些自怜起来。
  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过世,让她陷入长久的悲伤之中,尽管身边的男仆约翰·布朗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最体贴地关爱着她,还是让她有些寂寞。毕竟他的丈夫,博学多才的阿尔伯特亲王,相伴她多年,不管其他方面如何,感情还是很深的,而仆人再体贴,也始终是仆人,只是一个玩物而已,又怎能真正走进她的心里。
  如今一个人形影单吊着,加上大英帝国如今的境况,让她很是沮丧。也正因为这样,她才会来到以前经常和丈夫一道来的温莎堡来散心,她的计划是在这里度一个月的假。
  尽管在度假,她也还是记挂着远方的一场关系大英帝国的国运之战。几个月前,大英帝国的征华远征舰队便已经抵达印度洋,并且14万的陆军将士也相继抵达印度大陆,对印度和在印度的中华帝国军队展开攻势,似乎战绩还不错,尽管遭到了少量的抵抗,但已经将印度沿海各处的重要港口已经收复大半,而中华帝国的舰队听说还四处逃窜,不敢与大英帝国的远征舰队对战,照这样看,相信要不了多久,便会有捷报传来。
  想到这一点,维多利亚的心情,稍稍好上了一些!
  她抬起头,看向东面的太阳已经升了起来,已经是深秋的伦敦,开始有些凉意,而早晨的太阳,也让人感觉温暖。但维多利亚却有些讨厌,倒不是讨厌太阳,而是讨厌太阳为何非要从东方升起!
  如今的她,对东方有种莫名的敌意和厌恶。吃饭的时候,座位不喜欢东面的;睡觉的时候,头或者脚也不喜欢朝向东面;甚至连温莎堡的后花园因为是在整个城堡庄园的东面,她都再没去过。而这一切,就是因为那个恶魔般的东方国家——中华帝国。她觉得自己都快疯了,被那个魔鬼的国家和那个恶棍般的东方皇帝给折磨疯了。
  希望这次的大不列颠远征舰队和远征军,能彻底击败那个罪恶的东方帝国,最好让那个东方国家解体、分裂甚至消失,这样她才能过得更快乐一些!
  维多利亚女王刚刚打扮完成,门外,她的男仆布朗便敲开了门:“女王陛下,伯爵求见……”
  他话还没说完,门被猛地推开,胖胖的德比伯爵冲了进来,目光寻找到维多利亚女王便嚷开了:“女王陛下,大事不好了!我们大不列颠的远征军,彻底失败了!”
  维多利亚嘭地跳了起来,撞在椅子上碰到面前的梳妆台,宽大的玻璃镜子一下碎裂了,将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而维多利亚却全然不顾,只是死盯着德比伯爵:“你说什么?德比你再说一遍。”
  德比伯爵声音苦涩:“女王陛下,我们大英帝国完了!大英抽调的一半海军力量组成的征华远征舰队,在印度洋海域与敌军发生激战而惨败,只有海军中将拉格伦率领将近五十多艘军舰逃出印度洋,已经过来好望角,不久便会返回欧洲。而那派出的14万的大不列颠陆军部队,也遭遇惨败。光是在加尔各答东郊发生的激战,6万大英帝国的陆军被围攻惨败,便损失将近3万人,超过31000名大不列颠士兵向敌军投降。派去远征的14万大军,跟随海军远征舰队那40多艘军舰回来的,只有37000名大不列颠士兵,抛弃了所有的重型武器,幸运地拥挤在86艘运兵船上返回欧洲。”
  听到这里,维多利亚眼神已经是变得让人望而生畏般的吓人,恶狠狠地瞪着德比:“你说的都是真的?”
  德比伯爵艰难地点点头:“是的,女王陛下!尽管我也不想,但这是真的。”
  维多利亚挪动沉重的脚步,来到德比面前:“怎么可能!?这是我们大不列颠王国的军队,是从我们大不列颠本土派过去的能征善战的军队。怎么可能被那东方人如此简单地击败?要知道,那是我们大英帝国战无不胜的军队啊,拥有200艘战舰的庞大无敌舰队啊,14万的本土士兵,怎么可能会失败!你们一定是搞错了!今天是愚人节么?”
  德比伯爵沉痛地道:“女王陛下,没有搞错,消息是从亚丁港通过陆路抵达开罗,开罗最近新通了电报,惨败的消息正是通过电报直接转到伦敦邮电局的。大不列颠的远征军真的惨败。200艘战舰的庞大远征舰队,只逃回来40多艘。而14万的远征陆军士兵,也只逃回37000名将士,真的是惨不忍闻。舰队是由海军中将拉格伦率领,陆军是由孟买管区总督奥德统领,再过段时间,他们便会抵达伦敦,到时陛下可以问个明白。”
  维多利亚脸色潮红,她的眼睛瞪得特别的巨大,似乎要从眼眶里挣脱出来,静静地定了半分钟,随机惨叫一声:“啊!~啊!”然后,便猛地一头栽倒在地……
  “女王陛下,您怎么啦?”见维多利亚一头倒地,德比大吃一惊,他知道维多利亚女王得知整个消息之后,肯定会大幅受震动,难以承受这个灾难性的噩耗,但没想到维多利亚会反应如此巨大,竟然完全不能承受这个消息,直接倒地。
  而女王的男仆布朗也吓傻了,愣在那里完全不知所措。
  还是德比伯爵反应快,他一边呼唤着女王,一边朝布朗大喊:“快,快叫女王的医生过来给女王查看!”
  没多久,女王的私人医生带着药箱赶来过来,几人将女王放在穿上平躺着,上下一阵忙碌,维多利亚终于醒了过来。
  “女王这是身体极度虚弱,加上精神极度紧张疲倦之下,突然受到巨大的刺激,造成的充血性昏厥,应该是脑部某个重要部位的血管破裂开始流血,对一些器官有些堵塞。用东方人的说法,就是怀疑有比较严重的中风迹象。幸好女王苏醒了过来,应该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只能希望如此了。接下来需要全程仔细的诊断和观察,要绝对保证好好休息,不能再经受刺激。”医生朝德比点点头,一脸慎重地道:“首相先生,女王的病情不轻,我没任何把握,需要找几名医术先进的专家一同会诊。”
  德比点点头,只能嘱咐道:“绝不能将女王陛下曾经昏厥的消息透露出去!还有,找全大不列颠甚至整个欧洲最好的医生作为帮手,用最好的药物,必须要将女王陛下治好!”
  等医生出去之后,男仆布朗开始呜呜地哭了起来,德比伯爵很是烦躁,直接厌恶地朝布朗喝道:“闭上你的臭嘴,像个娘们一样哭,有什么用!”
  布朗吓得不敢再出声。
  而这时,维多利亚艰难地坐了起来,惨然道:“布朗,你带领其他人都出去吧,我同伯爵有事情商议。”
  见布朗等人全部出去,整个房间只留下德比和她自己两个人之后,维多利亚一下子便放下所有的矜持,放声痛哭起来。
  声音嘶哑,低沉,却又有些歇斯底里,似乎要将她这段时间遇到的所有的委屈,所有的伤心,所有的愤怒和怨恨,都要一股脑地哭将出来。
第1132章
惨败造成内阁纷争
  次日,英国最大的报纸《泰晤士报》刊登的一则消息,将整个伦敦甚至整个英国都轰动了:王国对华远征军惨败,虽然没有全军覆没,却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军队逃出印度洋,数万人战死在印度,还有数万人被中华帝国俘虏,大不列颠王国遭受比克里米亚战争还要严重的重创,王国在世界和欧洲的地位轰然坍塌。
  而《世界新闻报》、《每日邮报》这种类似官方背景没有那么强的报纸更是直接以“这是一场将大英帝国彻底葬送的惨败”、“大英日不落帝国从此再没印度和东方”、“两场对华远征的惨败葬送整个大英帝国”之类的标题,公开报道这次对华远征军的惨败。
  甚至,其他一些廉价的便士报更是充满愤怒地谴责大不列颠内阁政府,说他们做出了对华远征这样愚蠢的决定。其中,《星期日泰晤士报》公开宣称,维多利亚女王和前首相罗素是造成这次惨败的罪魁祸首,应当为死去或失陷敌军之手的10多万大不列颠士兵全权负责。
  报纸认为,在中华帝国已经强大起来,在第一次对华远征舰队全军覆灭的情况下,就不应该再次发动这一次的对华远征。内阁政府没有做任何的情报收集,也没有认清形势,导致此次惨败。而女王煽动对华战争,资助军费,只是为了印度的财富和宝石,将大不列颠的小伙子送入坟墓。文章声称应当由大不列颠政府和王室立刻出面,同那中华帝国进行和谈,并共同出资,将被俘虏的大不列颠士兵赎回欧洲,并对战死的将士们的家属发放抚恤金,赡养他们。
  虽然有很多上层人士对报纸这样的论调嗤之以鼻,但却得到了许多底层百姓的认同,特别是那些战死士兵们的家眷或者亲戚等,看到报纸得知惨败的之后,立刻炸了锅,纷纷自发地走上街头,大规模地进行游行示威起来。这还是继大不列颠王国平定国内的工人运动之后,再一次的游行示威,立刻让整个英国非常紧张,急忙调动军队前来维持维持秩序,但偏偏这些游行示威的大部分都是军人的家眷和亲朋好友,甚至这些被调来镇压的士兵当中,不少人的家眷也来到了这里游行,因此,这些士兵怎么忍心对自己熟悉的亲人或是为自己同胞争取利益的百姓动武?毕竟今天为那些战死的士兵游行,明天就可能是为自己。
  因此,从上午开始,伦敦街头,特别是议会广场这边,便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等到中午过后,整个议会广场已经是水泄不通,数万人高呼内阁下台,高呼女王出面,高呼拯救还在印度受苦受难的被俘虏的士兵。
  而闻讯匆匆赶回伦敦首相府的德比伯爵,也头大如斗,维多利亚女王的中风,多多少少有他的因素在,而他虽然对这个首相已经不太在乎了,但上任几个月便要被迫辞职下台,总是会让他颜面扫地,对他的名声不好。因此,他还得尽力维持。
  一回到伦敦,他便立刻召集了内阁成员,商议如何解决大不列颠对华远征军惨败的事情。而上午开始的游行示威,德比并没有过多的重视,这些都只是些许小事而已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