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603


第743章
声东击西
  东印度公司驻孟加拉管区的少将亨利·哈弗洛克爵士成为此次攻占缅甸的英军指挥官。他面色沉重。
  从加尔各答的威廉堡一出发,他心中便有众惴惴不安的感觉,这是他参军三十年的第六感,但身为大英帝国的少将,尽管不安,他还是执行印度总督的命令,率领五千包含步兵、炮兵的孟加拉军队,从孟加拉与缅甸的边境处由陆路进攻阿拉干地区。
  同时,槟城、麻六甲、星加坡三地的三十艘军舰载着七千余名英军,兵分两路,从海上分别进攻缅甸西南部沿海的阿拉干地区(若开邦)和南部沿海地区。
  渡过内夫河,五千英军遭受缅甸军队的阻击,不过,尽管缅甸军队也半数装备着火枪,但远远不是英军对手,二个时辰的对战之后,缅军溃败逃窜。
  英军也不急着追击,与二千海军会合,迅速攻占了阿拉干首府,随后很快便控制了阿拉干全境。
  与此同时,南部的另一路五千余人的英军,乘坐海峡殖民地派遣过来的二十一艘军舰分成两路,一路从海上进攻马大班港,继而又炮击仰光城;另一路十二艘军舰直接沿伊洛瓦底江逆流而上,四处炮击沿岸城镇。
  缅军的百余艘小木帆战船,很快被英军军舰猛烈的火炮击沉。于是,缅军干脆放弃了海岸边以及河岸地区。
  亨利少将留守五百人占领阿拉干首府后,率领其余的近四千步炮兵沿着海岸线往南,在军舰的护送下绕道攻向伊洛瓦底江流域,准备与南部的海军会合。沿途,缅军迎风而逃。
  但亨利少将反而担心起来。对于这些前不久还能将驻守在下缅甸的四千英军全歼的缅军,虽然不明白他们为何突然有如此实力,也不认为自己会跟那帮英军一样打不过缅军,但亨利还是觉得有些反常。
  不过,一路上却异常地顺利,几乎没碰到多少抵抗,英军步兵和海军顺利在伊洛瓦底江边会合。
  到此,亨利少将才稍稍放下心来。他下令军舰一边进攻仰光,一边进行登陆战。几天后,英军顺利攻占了仰光、勃古等海岸城市,从南面直接威胁缅甸中心地区。
  亨利少将更是率领英军炮步兵,在军舰的护卫下,沿着伊洛瓦底江逆流而上,沿途一路攻占卑谬、阿兰缪和马圭。
  这天,亨利少将正骑着马,走在沿江岸行军的英军中间,忽然闻报,后方的仰光、勃古等城驻防的数百英军又被缅军偷袭,连刚刚攻占的卑谬也被攻占。亨利少将大惊,他清楚缅军是想让他兵力分散,各个击破,慢慢消耗他的兵力,并对其前后夹击。考虑到雨季来临,加上后方不稳,他不敢再往北进军,下令回防攻占卑谬和仰光、勃古等城后再做下一步行动。
  返回卑谬和仰光的途中,英军不断遭受缅甸军袭扰,尽管人数不多,却时不时出来拦截阻击。
  在抵达卑谬城后,看见卑谬城上插着的缅甸贡榜王旗,亨利少将下令军舰对准卑谬城炮击,顿时,几轮炮击过后,卑谬城门被攻破。二千英军冲入卑谬城后,发现整个城内除了数十名来不及逃走的缅甸士兵,几乎是个空城。
  亨利少将心中更加忐忑不安起来。他下令加快速度行军,赶回仰光。一路上,不断被缅兵袭扰,但派兵去攻,却又逃之夭夭。让亨利少将的心底更加蒙上一层阴影。
  几天后,就在他率领英军抵达仰光后,才发现,围攻仰光的缅军早已逃得不知去向。他顿时觉得自己上当了。这时,一个紧急军情传来:缅西北不知什么时候,竟然聚集了五万缅甸军队,趁着他率领英军主力攻打缅甸南部的时候,一举攻占阿拉干北部地区,并且直接挥师向西,大举攻下孟加拉管区的吉大港地区重镇拉特纳帕兰和拉木,并且,前锋部队已经在猛烈攻打吉大港。
  孟加拉一带驻守的英军,经过两次调兵之后,兵力只有万余人,连忙向加尔各答求救,同时派出五千兵力来救援吉大港。
  随之而来的,是印度总督坎宁的亲笔命令,让他火速派军舰返回孟加拉,驰援吉大港。
  得知此消息之后,亨利少将惊呆了!他知道,自己完全被骗了!
  什么时候缅甸的指挥官会如此狡诈,竟然声东击西,将自己骗到缅南,而且宁远放弃仰光等南部重城,目的,竟然是分散孟加拉的兵力。而他们的目的,竟然是直接攻打大英军队的基地孟加拉一带。
  这确实是一招妙棋啊。等于是攻打大英的必救之地。对大英来说,别说仰光等下缅甸地区,就是整个缅甸,也根本无法和重要的孟加拉相比。
  正当他要率兵离开时候,卑谬和仰光等城外,又出现数千缅甸兵,开始耀武扬威地攻打这些被英军占领的城市。
  亨利少将大怒,尽管他知道这些缅甸兵是故意这样,目的便是拖延他们的行军和救援孟加拉,但他仍忍不住,直接下令击溃这些无耻的缅甸土著们。
  而孟加拉那边,战事却正是激烈的时候。
  吉大港的七百英军守兵,没坚持二个时辰,便被猛烈的缅甸军击溃,继而也是全军覆没。而吉大港仅剩的一艘军舰和二艘武装商船,根本无法保卫整个港口,很快,吉大港被缅甸军队占领,然后整个港口被破坏一空。
  五日后,英军和“缅甸军”在达卡地区发生激战。缅甸军队人数众多,英军抵挡不住,纷纷撤退。最后,英军索性将小城镇全部放弃,全部撤回道达卡城中。
  缅甸军队不等英军休整,立即组织三万兵力将达卡城团团包围,战争异常的激烈。尽管缅甸军死亡的人数很多,但整个达卡城内英军才四千兵力,在城外缅军以五千余人的代价换取城内英军二千人伤亡后,英军主动放弃了达卡,开城门投降了。
  继而,五万缅甸军四处攻城掠地,相继将孟加拉管区的阿加尔塔拉、库尔纳等地全部占领。并且,缅甸军发动孟加拉地区一带的穆斯林响应德里叛乱,反抗英军。
  而这两千投降的英军,万万没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竟然是一场灾难。被缴获了武器又饿了二日的英军,在毫无反抗之力的情况下,被数千疯狂的穆斯林突然冲进来屠杀了一个多小时,仅仅十余名英军趁乱逃走。
  占领达卡地区的缅甸军就地招募了上万穆斯林作为先锋,有将达卡城内多余的武器配齐自己后,分发给穆斯林,没有再停留,直接继续往西进攻库尔纳地区,继而往西南部的加尔各答城攻去。
第744章
印度总督的恐慌
  加尔各答城。英国东印度公司下的驻印总督府便设立在这座城内。
  整个东印度公司在这印度斯坦一带,一共设立了三大管区,孟加拉管辖区,马德拉斯管辖区和孟买管辖区。而范围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便是孟加拉管辖区。
  这个位于西孟加拉的加尔各答,便成了孟加拉管区的总督府所在地,也是印度总督所在地。孟加拉管区不但包括东西孟加拉,还有阿萨姆邦、比哈尔邦、奥里萨邦、北方邦、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喜马偕尔邦以及旁遮普邦和缅甸,甚至连海峡殖民地,都算是孟加拉管区范围。
  加尔各答城内的威廉堡。
  东印度公司的印度总督查尔斯·坎宁和五六名东印度公司的董事聚在一起,紧急商讨当前形势。
  “总督先生,不能在这威廉堡内坐以待毙了!您是整个东印度公司的首董,您要拿主意吧,我们都听您的。”一名秃顶的英国商人模样的东印度公司董事急切地说道。
  “是啊,总督先生,您快想个办法。那帮缅甸兵已经攻打过来了,前些日子已经攻占了吉大港,如今只怕达卡地区也难保。据说兵力达到五万人以上,且异常凶狠,如今我们加尔各答也不知道有多少兵力?能不能抵挡得住?”另一名董事也着急道。
  印度总督查尔斯·坎宁信心自若地说道:“各位董事先生,我跟你们一样,也很着急。达卡地区四千多兵力,早在那帮缅甸土著攻打吉大港时,我就已经下令亨利他们停止进攻缅甸,回防孟加拉,救援吉大港。应该来得及救下达卡城!不过,如今整个加尔各答城才一万二千名士兵,为防止加尔各答城出现叛乱,必须重兵把守,不能再派兵出去了。好在另外还有一万孟加拉本地雇佣士兵,虽然因为害怕他们叛乱,已经提前将他们解散了,但可以立即派人再召集他们,应该能再增加三四千兵力,有一万五千兵力,足够保护加尔各答城的安全。即便敌军来攻,坚持一两个月还是能做到的,等攻打缅甸的那五千孟加拉士兵回防,加上七千海峡兵力赶到,便可以反攻回去,收复吉大港,将入侵的缅军击溃。”
  经过坎宁总督的这番解释,东印度公司的众董事稍稍安心了一点。不过,他们暗暗下定决心,想着开完这次董事会之后,还是尽快离开这加尔各答,回伦敦去。整个印度一带,哪怕看起来安全的孟买和马德拉斯等地,也是觉得不安全了,总觉得那些雇佣的印度土著兵,不知道哪天晚上便会拿着火枪朝他们开火。
  正在这时,一名少校满头大汗地闯了进来,正是查尔斯·坎宁的军事助理。
  “总督阁下,不好了,从达卡传来急报,达卡城被入侵的缅甸军队攻占了。全城四千兵力,战死二千人,其余的两千无奈投降,但竟然被缅甸军队鼓动上万疯狂的穆斯林给活活杀死。整个东孟加拉完全沦陷了。”助理大声禀报着,继而一句话,更是让在场的众人惊慌无比:“根据纳迪亚传来的消息,二万缅甸军的前锋部队已经攻入纳迪亚,攻向加尔各答这边!”
  “什么!?不可能,达卡的四千多兵力呢?这些可是我们大不列颠本土军人,怎么会抵挡不住缅甸那帮落后的土著兵?怎么回事!?”坎宁拍案而起,惊叫道。
  “总督阁下,根据从达卡逃出的一名上尉报告,说是这伙缅甸军队火力强劲,几乎与我们的装备一致,他们的火枪,射速也很快,射程也差不多。那上尉估计,敌军用的火枪中,至少有近万杆是先进的击发滑膛枪。而且他们的人太多了,密密麻麻将达卡城全部围困起来,城内的士兵连突围都没办法,因此,在激烈战斗死伤二千人后,只能投降了。”
  “上帝啊!怎么可能!?那帮缅甸军队,四年前还是一支落后的亚洲土著,一大半人手持大刀长矛,不到一半人配有火枪,而且是欧洲卖给他们的一些落后的燧发枪甚至火绳枪,根本无法与我们大不列颠的军队抗衡。一击便溃,急于求和,大英也因此占据了下缅甸等地。怎么会突然有了这么猛烈的火力?击发滑膛枪?上万杆?他们哪儿来的上万杆击发滑膛枪!?”坎宁不可置信地惊叫起来。
  不过,他继而一想,又认可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也只有这样的原因,才能解释为何接连吉大港和阿加尔塔拉、库尔纳甚至达卡城,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缅军占领,也能解释达卡城的四千大不列颠本土军队,竟然在守城状态下不敌缅军。
  可这么多的击发滑膛枪,他们从哪儿得来的?坎宁苦思不得其解。莫非?是法国人又动什么心思,悄悄卖给他们的?还是荷兰甚至葡萄牙、西班牙人打什么主意?
  坎宁心思不定起来。
  “啊?总督先生,这,这怎么办啊?赶紧调兵,阻止他们,不能让他们攻打加尔各答城内来。还有,公司的资产,要尽快转移些出去!”
  东印度公司的众位董事纷纷惊慌起来,一个个的出了会议室,忙着去布置。
  而这边,坎宁心里也是一片翻腾!
  达卡城都这么短的时间便被攻陷,加尔各答的一万二千兵力,也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住!不行,得尽快调兵前来守卫加尔各答才行。这可是整个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和自己的总督府所在地,就像那帮公司董事所说的,若是加尔各答城遭敌军攻陷,自己可就是罪大了。即便自己是堂堂利物浦伯爵、前英国首相乔治·坎宁的儿子,也没办法逃避国家对自己的审判。
  必须要守住加尔各答才行!自己得马上做点什么。
  想到这里,坎宁顾不得总督的尊严,他立即派自己的助理下达紧急命令,调动距离加尔各答最近的比哈尔地区的巴特那以及恰尔肯德地区的兰契两个城内驻防的四个孟加拉步兵团和五个骑兵连,火速赶往加尔各答。至于比哈尔地区和恰尔肯德地区,先不管了,这两个地区也没有加尔各答来得重要!
  同时,下令加尔各答城内以及附近地区立即召集雇佣兵,但这些雇佣兵大多是孟加拉本地土著兵,为防止他们趁机叛乱,不让他们进入加尔各答城内,而是调往城外的恒河河滩险要处,准备拦截前来攻城的缅甸军队。
  与此同时,坎宁再一次给伦敦发电报求救。当然,这个电报无法直接抵达伦敦,加尔各答电报只能到维沙卡帕特南,再经海路或陆路抵达孟买,再通过孟买坐船,将消息送往君士坦丁堡,在那里可以直接发电报转到伦敦。
  剩下的,坎宁只能祈求上帝了。
  四天后,坎宁接报,缅军正式攻入西孟加拉地区。整个恒河三角洲一带,到处是缅甸军队。而城外的孟加拉雇佣兵,六个步兵团,一天功夫不到,便被击溃。不但如此,其中的二个步兵团,还被孟加拉穆斯林给劝降,当众叛乱,加入了所谓的“孟加拉救国军”。
  此时,各地救援的英军都未赶到,加尔各答岌岌可危起来。
第745章
杰索尔村遭遇战
  这天,负责加尔各答城防的罗斯将军向坎宁禀报,距离加尔各答不到五十里的缅军竟然停止前进。
  半日之后,罗斯将军再次来报,原来是巴特那和兰契城的五千英军抵达加尔各答城南河口,而奉命攻打缅甸的孟加拉军团指挥官亨利少将,也率领二十艘军舰从下缅甸赶到加尔各答城外码头。
  坎宁大喜过望。直到这时,他才感觉自己安全下来。如今上万的援军抵达,加上原本城内的一万二千兵力,总计达二万三千之众,已经不惧怕那四五万缅甸军队了。
  罗斯将军建议,留守七千兵力守城,派遣六千兵力在军舰的掩护下,顺着河口出海往东,找机会袭击缅甸军队,他亲自率领一万炮步骑兵,直接越过恒河,进攻达卡。
  坎宁担心只留守七千兵力会导致加尔各答兵力不足,但信心满满地罗斯将军认为,七千兵力至少能守住加尔各答十天以上,这个时间足够其他的援兵赶到,再说这一万六千兵力便足以将那四五万缅甸土著部队击败,顺势再将东孟加拉地区的达卡和吉大港收复,将缅甸军队歼灭在孟加拉地区,让其回不了缅甸,到时,等这边事态平息下来,再派上一万士兵便能轻松地收复下缅甸,而且,将缅甸的主力都消灭了,顺势还能将整个缅甸都占据下来。
  尽管坎宁有些担心,但军事的事情,还是交给罗斯好了。于是,他同意罗斯的建议,派兵主动出击,毕竟,那帮缅军竟然停止了前进,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加尔各答的援兵到了,不敢再来进攻了。这说明,他们怕了,既然这样,反正也要收复达卡等东孟加拉地区,就派兵去主动出击吧,大英帝国还从没惧怕过这帮土著兵的时候。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大不列颠本土的士兵和克里米亚的士兵不久便能抵达印度。
  英军分为两路。水路从海上进攻,由亨利少将率领,一共6000兵力,其中海军2000人,步军4000人。陆路由罗斯将军亲自率领,大概8000战兵,2000多名后勤和运输辅助兵役。8000战兵之中,由15个孟加拉步兵团和3个孟加拉骑兵团以及4个马拉野炮连组成,共42门加农炮,1400名骑兵和5800名步兵。
  罗斯派出大量的侦查骑兵四处侦查,很快,消息传来:驻守在马古拉的缅甸军主力部队3万人,可能得知英军的援兵赶到,在停止进军一段时间后,竟然主动回撤,放弃了刚刚占领不久的马古拉村,正准备渡河退往达卡方向。并且,罗斯得到一个让他心动不已的讯息,缅军的前锋部队一共为一万八千人,不知为何,与后面的缅甸军主力失去联络,冒进到杰索尔村附近。而且,侦查的骑兵远远地用望远镜观察,那些缅甸士兵虽然比以前见到的缅甸士兵强壮高大不少,但有些人只带着刀剑、长矛,这下让罗斯大喜过望。
  这缅甸前锋部队如此冒进,武器还那么落后,真是覆灭对方的绝佳机会。他当即下令,海军军舰立即开入恒河内河,能有机会则炮击撤退的缅军主力,没机会则守住恒河,让缅军主力无法渡河救援,然后其余的步骑炮兵,将杰索尔村处的缅军前锋全部击溃。到时,整个缅甸军就只有3万人不到,就更好收拾了。
  罗斯很有信心,将这伙18000人的缅军前锋彻底消灭。他率领的8000步骑炮联军,再加上亨利少将率领的4000步兵,除了42门马拉加农炮外,步枪方面,不但有8000杆褐贝斯击发滑膛枪,还有近2000杆新出产不久的1853式恩菲尔德单发前装式线膛击发枪,尤其是这个新式的前装式线膛击发枪,射程和精度都比击发滑膛枪要高得多,最关键的是,因为后装填充,射速比老式的褐贝斯击发滑膛枪要高速得多,每分钟能射出5发子弹以上,差不多是前装滑膛枪的2倍,在刚刚胜利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发挥出色。
  如此强大的武器,加上大不列颠的军队一贯以来良好的纪律和训练水平,即便是其中有一小半是忠心的孟加拉雇佣兵,足以消灭那支落后的土著缅甸猴子们了!
  罗斯能预料到二天后的胜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