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603

  辛普森爵士还在犹豫,埃斯考特将军的一句话让他打消了顾虑:“爵士,难道你也想跟拉格伦爵士一样,染病死去吗?我大不列颠的护理人员还在路上没到,士兵伤员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十多,而法国和对面的俄国佬如今已经有了数十位护理人员,他们的伤兵死亡率正在降低。就因为那个玛丽·西可的妇人,土耳其士兵的伤兵死亡率仅为百分之五,我们不能再将士兵的生命当成儿戏!”
  于是,辛普森爵士亲自出面,将玛丽·西可请进英国军营,让这位善良的黑人大妈为英国伤员救治。
  玛丽·西可带领数名助手住进军营,在她的集中救治下,英国伤兵的情况很快得到好转,每天死去的伤兵逐渐减少,但她毕竟精力有限,无法同时救治所有的英军伤兵,还是不断有伤兵感染死去。
  幸好,伦敦方面送来的一批医护人员抵达,辛普森爵士任命玛丽·西可为医护官,率领所有的护理人员抓紧救治伤员。
  在她的组织下,英国伤兵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伤兵死亡的情况也越来越少。英军伤兵亲切地称呼玛丽·西可为“西可大妈”。
  辛普森爵士大喜,连忙想伦敦汇报,要求抓紧增派护理人员前来,并向英女王维多利亚请求为玛丽·西可请功。
  与此同时,在对面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内,俄军伤员也在俄罗斯各地抽调过来的护理人员的救治下,逐渐控制住了伤兵。
  但遗憾的是,由于俄罗斯营地狭窄,原本就都拥挤在要塞内,加上新来的援兵,更加的密集。在城外霍乱爆发的情况下,要塞内的数万俄军,很快便也有数千人染上霍乱。束手无策的俄军军官,便直接将沾染有霍乱病菌的尸体,抛出城外,交给城外的联军去处理。
  尽管双方都有医护人员,但只能救治伤员,面对霍乱这种瘟疫,还是只能听天由命,只能小心预防,对于已经染病的人,只能靠其自身抵抗力。
  而这时,高加索战场上,俄军的三万兵力进攻卡尔斯,土耳其的指挥官奥马尔·卢特菲帕夏率领土军离开克里米亚,前往高加索支援。
  见盟友离去,而英法联军又遭受霍乱的折磨,被逼疯的英法联军,无奈之下,只能齐心协力发起一次猛攻。辛普森爵士和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两国的指挥官,都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了,因为若还是攻不下,遭受瘟疫折磨的他们,都必须要撤军了。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各部队校对时间在同一时刻发动进攻。没想到,效果居然出奇的理想。英军虽然被俄军火力压制,没能攻下凸角堡,但他们吸引了大量要塞的俄军,让法军麦克马洪师顺利攻下马拉科夫要塞。
  马拉科夫要塞的被攻占,让联军炮火可以从马拉科夫要塞覆盖整个塞瓦斯托波尔,俄军败退只是时间问题了。
  当晚,俄军破坏了全部工事,携带炮兵和后勤设施有计划的撤出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指挥官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很是郁闷,他万万没有想到,俄军的这批农奴援兵数量虽然众多,却都是带着一杆火枪便奔赴前线,没有火炮,完全守不住这个要塞。
  而且,因为这批援军的到来,丝毫粮食未带的他们很快将要塞内的存粮吃空,导致在他们抵达后没多久,塞瓦斯托波尔便出现了缺粮的情况,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主动放弃。
  不过,他自认为,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上总体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若不是因为己方在火炮数量上及武器质量上处于劣势,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不会被攻破。
  他虽然退却,却并不认输,他立即给皇帝去信,请求运送一批粮食和军火到克里米亚半岛的中部城市辛菲罗波尔,他率领撤出的八万俄军撤而不退,在距离塞瓦斯托波尔数十里的地方驻扎下来,同时又将刻赤的四万俄军也调了过来,准备利用军队的人数优势,准备与英法联军展开野外遭遇战。
  而这时,攻占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英法联军,却又开始出现分歧。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准备见好就收实现和平,同时他们法军深受霍乱之苦,恨不得早点离开克里米亚。而英国却因为战胜而欣喜,新的一批战事物资抵达塞瓦斯托波尔海港,坚持要继续打下去,但没有法军的支援,英军也不敢贸然去追击北面的俄军,于是,这奇怪的战争,再次胶着起来。
第674章
黄河要决口?开什么玩笑!
  英法两国陷入克里米亚战争的泥潭之中的时候,中华帝国的皇帝冯云山却全力为即将到来的黄河改道而忙碌准备着。
  他早在决定要提前为黄河改道做准备的时候,便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除了命魏源为黄淮水道总督兼钦差大臣,专程负责黄河整治外,还下令帝国的农业部副部长刘长佑、汕东巡抚崇恩、甲七师师长彭玉麟和乙六师师长何贱苟以及义一师的石镇吉、石镇高等人,赶紧前往准备改道的大清河流域,安排沿线百姓的疏散。
  而他自己,也率领随后赶到的乙七师、乙八师和乙九师,以及江苏和浙江两地的新组建的三万地方驻军和宁波佃户水师和原本的太平军水师,一共近八万讨虏军将士,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赶往历史上黄河要决口的部位——菏南开封府兰阳县。
  ……
  这天上午,直隶大名府东明县响子口集,西面二里的一大片河滩上,李迁犹如往常一样,在河滩的地里开挖小坑,准备种植包谷。
  前年的蝗灾和去年的旱灾,让东明县一带的百姓受灾严重。李迁原本都已经拉上响子口集周围三五个村庄的百余号人,准备学着南边的淮北一带的捻子一样,反了官府,抢了官府的粮食落草为寇了。可没想到,去年底,这大清的天下突然就变了天!
  官府纷纷声称归顺了南方的中华帝国,而这个所谓的中华帝国,时不时派出了身着统一制服的士兵,在这东明县来回巡逻,仿佛知道自己要准备造反起事一般,于是,李迁悄悄地通知周围的一帮兄弟伙,不敢妄动,等过段时间再说。
  不造反了,可饭还得吃,家里的老母还是要养活。于是,李迁只好跟其他的村里人一样,来到响子口集西面二里的一大片滩涂地上,在去年就开垦好的荒地上,准备种些产量高又耐旱的包谷。
  刚到地里,李迁便看见邻居李二叔和李大壮两家已经各自带着妇人在地里劳作了。
  他们村的人都这样,要不是去年开垦了这片荒地,他们村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断粮饿死。李迁也觉得,村里的老人说的这片河滩,是宋代前的黄河故道,是上天赐给他们的救命宝地。不过有时候,李迁不由有些庆幸,幸好黄河如今已经不流经这里,否则,自己的家乡只怕跟那南方的黄河一样,听说年年发大水,苦不堪言。
  “迁儿,你小子这么懒,才来啊?”邻居李二叔看见李迁扛着锄头过来,叫道:“老叔我都已经开垦了半亩地了。要说,这‘南记五金铺’的铁锄还真是好使,不前些年本地锄头那可是经用多了!”
  “那可不!二叔,这‘南记五金铺’可不光是铁锄好用,那里的铁器都好用,而且还便宜。搞得咱东明县城和响子口集的那几个铁匠都改行了。”李迁笑着回应。
  “哎,二叔,迁哥儿,你们不知道么?这‘南记五金铺’,听说可是当今的中华帝国的皇帝亲自开设的铁器铺,能不好么?那可是皇帝亲手打造的东西啊!”旁边干活的李大壮走了过来,咕咕地喝完水,歇口气的功夫也闲聊起来。
  “去,拉到吧!人家是天上的真龙下凡,来人间做皇帝的,还打铁,给咱们做锄头,你小子可真会侃?”李二叔乐了,顺口转移了话题,有些忧心道:“去年大旱,咱们在这黄河的故道河滩里种些庄稼,没想到河滩还有点湿气,还得了点收成。不过今年看样子有些悬了!”
  李迁不明白了,问道:“二叔,怎么悬了呢?一样的种啊。”
  “迁儿你们不明白,我李二可是种了一辈子庄稼。这是从宋代便废弃的黄河故道河滩,只要不天旱,便是一片低洼的滩涂,无法种庄稼,也就去年那样的大旱,河滩才勉强结块成土了,勉强有些收成。前年大旱引起蝗灾,去年又是大旱,今年看这样子,怕是要大涝,发大水啊!两年的雨水,都留到今年下了。到时候,只怕我们种的这些包谷,都要被水淹掉,连种子本都收不回来。”
  李迁和李二壮听完脸色一变,正要问李二叔个明白,忽然看见一大群人走了过来。
  “是新的官府,还有那帮官兵,好像是叫讨虏军吧。”李迁对那身军服很是熟悉,叹道:“这帮人还真是勤快,昨天才从响子口集经过,今天又来了。”
  “不对,他们不是经过,是冲我们来的!”李二壮说完,对面的大群人已经走了过来。
  离得近了,李迁一看,是响子口集上开五金店的王掌柜,如今听说成了新的官府里的镇长,也就相当于原来大清的乡正里正吧,后面还跟着十余名讨虏军士兵和两名镇上的乡老。
  “呀,这不是二叔吗,还有迁哥儿,大壮兄弟,你们这是?在河滩上开荒呢?”王掌柜,哦,应该是王镇长,领着一个胡须花白的老头走了过来,看王镇长那小心翼翼地样子,李迁猜测,那白胡子老头应该是个大官。
  “是啊,王镇长,草民等家穷粮食不够吃,开点荒,能多收点粮食。”李迁回应着。
  “哎呀,钦差大人,您看,这!”王镇长听完李迁的回答,转头朝花白胡子老头赔了个笑,为难地道:“我们响子口镇的百姓大多都这样,在这废弃的黄河河滩上开荒种地,如今朝廷突然说不让大家种地,不但不让种地,还要大家抛弃住了祖祖辈辈的老家,迁往旁边的山东定陶或是开州去,这,这未免太强忍所难了!”
  旁边的李迁一听,傻眼了!这什么官府,才一上台,就叫自己这些住了祖祖辈辈几百年的百姓,迁走?凭什么啊!
  一旁的李二叔和李大壮还没搞明白,奇怪地看着王掌柜他们。
  花白胡子老头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道:“王镇长,各位乡亲,我魏源一大把年纪了,还会骗你们不成?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来不及了过多解释了。你们都听老头我的,不要再种什么庄稼了,赶紧回镇上去看张贴的告示吧!”
  说完,他对跟随身后的讨虏军士兵道:“你们派三个人,将他们三家人都送回镇上,再回来追赶我等。王镇长,这段黄河古道,河床已经淤积很深,看不大出来了,整个河床与外边的地已经快要齐平了,要全部开挖出来,比我当初预计的难度更大。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再多看几段。”
  说完,一行人沿着河滩继续往前走去。
  而三名讨虏军士兵,走了过来,朝李迁他们道:“老乡,听钦差大人的劝,赶紧收拾东西回镇上看告示吧。现在已经贴出来了,这里发生大事了!要不了多久,你们开垦的这些地方,都将是一片汪洋,洪水滔天,黄河要决口,铺天盖地的大水会淹没这里的一切,别说这里,一半东明县都会被淹掉。还是早点搬家,逃命吧!”
  李迁懵了。
  哐当一声,他手中拿着的锄头竟然掉在地上,锄柄砸在自己脚背上生疼。然而,他却顾不上了!
  开什么玩笑,说什么疯话?
第675章
大禹托梦说黄河要决口
  黄河决口?要发大水,将半个东明县都淹掉?
  李迁的脑袋炸了!
  自己祖祖辈辈住在这响子口集,多少代了,可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情!这里距离开封府那边的黄河起码有七八十里,怎么可能会发大水发到这里来呢?真是荒谬!
  李迁想到这里,笑着说道:“军爷,别不是这河滩里发现什么宝物了,你们要来寻宝吧,将我们这些百姓都迁走,就没人耽误你们寻宝了?”
  “这位兄弟,你怎么说话的?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什么宝物?跟你说,这是当今陛下亲口下的圣旨,为的是你们百姓好!是救你们的命!别说你们东明县,还有旁边汕东的曹州府的菏泽、濮州、范县、郓城,还有更东边的泰安府、东昌府、济南府、武定府和青州府等几十个州县的百姓,全部都要搬迁。”三名讨虏军士兵中为首的一位站了出来,解释道。
  什么?大半个汕东,几十个州县的百姓都要搬迁?竟然闹得如此的声势浩大!
  李迁顿时感觉到不一般了,他原本以为只是自己这响子口集一带要迁走,没想到的是,这官府竟然不但是要将整个东明县,甚至半个山东的数十个州县的百姓都要迁走!那得是多少人口,李迁虽然是个农民,但因为想要造反的原因,还是有几分见识,他知道,汕东别的不多,就是人口众多,这么多的百姓,怕是要数百万,要来个大迁移,兴师动众的,那得有多少人受罪,这官府也不知道是搞什么,对他们也没任何好处啊!难道,就跟这当兵的说的,真是为了救我们这些百姓?李迁可不大相信,自古就没这么好的官府!
  李迁还想反驳,但旁边的李二叔明显胆小怕事,见那官兵腰前明晃晃的牌刀,忙应下来道:“迁哥儿,大壮,既然如此,我们三家先听军爷的话,回集上再说。”
  说完,李二叔和李大壮招呼着家人,收拾农具,赶往响子口集,三名官兵见他们听话回镇上,倒没有再说什么,却严谨地一直将他们送到集市口,这才离开。
  李迁他们吩咐家人先赶回家中,他们三个家主来到集市中张贴告示的原本巡检司衙门处,只见已经是人山人海,响子口集附近各处的乡民已经将张贴告示的地方围得水泄不通。
  这原本的响子口集巡检司衙门,听说如今是新的官府设立的什么镇公所,原本的响子口集也更名为响子口镇,便由这镇公所来治理。
  饶是李迁和李大壮年轻力壮,也好不容易才挤进人群。只见这镇公所衙门的左边告示墙上,贴着几张毛笔写的告示。
  有两名衙役模样的皂吏,自称是什么警务所里的警员,其中为首的李迁很是熟悉,却是原本是巡检司里的一名姓李的衙役,平时风闻还不错,愿意替百姓伸冤,因此听说虽然念过书识字,却不甚得县令重用,被贬到这偏僻的地方当衙役多年。
  只见那姓李的衙役对着告示,敲了一声铜锣,大声吼道:“响子口镇的各位乡亲父老,想必大家都认识鄙人!我李有才,过去是清妖的衙役,如今改过自新,蒙帝国不弃,任命鄙人为响子口镇警务所的警师,负责响子口镇方圆数十里,几千百姓的治安。”
  开场白说完,李有才指着墙上张贴的告示继续吼道:“废话不说了!如今有件关系到各位性命攸关的大事,吾皇陛下登基称帝的当晚,收到上古贤圣帝王大禹的托梦,声称黄河两个月后将在开封府决口,黄河即将改道北流,滔天洪水即将冲毁我们的家园,我们响子口更是黄河古道边上,势必首当其祸!”
  李有才的声音刚落,周围的百姓已经是一片惊呼,议论纷纷。
  “什么!?黄河决口改道?天呐,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这,这皇帝老儿不会是骗我们这帮草民的吧?”
  “是啊!怎么可能?咱们这里,听老人说,在宋代以前好像还真的是黄河经过之处,但这六七百年了,黄河一直是从南边入海的,怎么会突然要改道从故道走呢?不会是吓人的吧?”
  “反正我是不相信官府的话了!管他什么大清还是中华帝国,跟咱小老百姓没关系,我种我的地,填报一家人的肚子就满足了!”
  “傻啊!他说黄河决口,黄河哪年不决口啊?只是这改道,未免有些耸人听闻了!”
  “就是啊!改道,如果黄河从我们东明流过的话,那岂不是以后每年都要遭受水患了?”
  这是一片不相信的声音。不过,还是有很多人选择相信。
  “嘘!听李警师说完!这事连当今的天子都惊动了,不会有假的!而且,天子金口玉言,岂会撒谎?再说,他撒谎对他也没什么好处啊!”
  “就是!我看,这新皇刚刚登基不久,就这样兴师动众的,肯定不是开玩笑!何况刚才李警师也说了,上古的贤帝大禹托梦给皇帝的,说是黄河要决口改道,要水淹我们东明。大禹啊,治水的那个禹帝啊,他托的梦,说黄河要发水患就真的是要发大水灾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