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603

  而这些部长副部长们,全部被封为县侯或是乡侯,虽然比那些讨虏军的主要将领要低上一级,但也还是一个堂堂的侯爷了,因此,这些官员也都是喜笑颜开,从龙之功,果然不同凡响。日后帝国的领土越来越宽,到时,他们这些管理帝国之人,必定会再立新功,到时,只怕还会晋爵,国公的爵位也有可能!
  而归顺帝国的满清诸臣,冯云山此次都没封赏。而对于类似一个月前,镇守太平府的赖汉英这种太平天国投降过来的将领,冯云山加封其为乡侯或是亭侯,也算安抚他们归顺之心。
  主要的文武大臣分封完毕,冯云山又对讨虏军中上报的副师长、团长等级别的将领,以及原本的各部下面的各司主事等,也进行了分封奖赏,统一下旨,振兴军心士气。
  忙碌几天之后的冯云山,终于迎来了当初做梦也想的左搂右抱的生活。
  也许人都是自私的,程岭南得知自己的妹妹程岭北和傅善祥都被封为才人,便知道冯云山的心思了。于是,她直接将妹妹接入殿内,将妹妹说服,两姐妹一道服侍皇帝,好抢先一步得到皇帝的恩宠。
  其实她是多心了,以为程岭北不会愿意。其实,程岭北虽然有些野性,但对于冯云山,却是早有好感,如今冯云山直接将她封为才人,又是堂堂一国之君,名分已定,她再怎么倔强,也不敢乱使小性子,何况还有傅善祥那竞争对手的威胁在,于是程岭北施展着从姨妈那边学来的招数,使劲浑身解数,将冯云山服侍得头昏眼花,简直要虚脱过去。
  面若桃花的一对姐妹花,让冯云山享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左搂右抱的神仙生活。冯云山在舒爽之后,沉沉睡去,直到第二天早上,还是疲惫不堪,不由感叹,难怪古代多少千古明君,最终因为这样的美色,荒废政务,于是暗暗警醒,以后每晚不可再梅开二度了。
  冯云山见圣京城已经稳定,中华帝国也建立起来了,想着二三个月后的黄河的决口,想着还有一年不到的时间,欧洲的那场克里米亚战争便会结束,冯云山坐不住了!
  当前最紧要的事情,便是先着手应付即将到来的黄河大改道引发的决口灾难,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特大灾难,上千万人受灾的大浩劫,可在历史上,这些竟然全部算在太平天国的头上,冯云山不禁为太平天国抱不平。而且,正因为此次大决口,引发大规模的洪灾,导致黄淮地区的百姓全部受灾,无处谋生,最为严重的便是鲁南、皖北和苏北这三处地区,大批灾民流离失所,纷纷入捻,从而推动捻军达数十万,若是加上附属的捻众,数量竟然达上百万之巨,淮河南北,遍地皆捻的境地。
  如今这些黄淮之地,基本都已被帝国占领。因为就在半个月前,冯云山接前线报,彭玉麟率领甲七师和韦俊一部,会同乙三师和乙六师以及石家兄弟率领的义一师等,已经将整个菏南和汕东、直隶南部全部占领,若不是因为分兵驻守地方,造成兵力不够,说不得还要一路进攻到山西去。
  想到这些黄淮的灾患之地已经是自己的地盘,冯云山更是不能让百姓遭大灾,但对于黄河的改道,他无法改变。改道的原因自然是河道淤积堵塞,而满清朝廷治理黄河总是派民夫筑堤,造成河水比地面还高,一旦决口,便会改道前往低处,因此才会造成这次的黄河从菏南开封府的兰阳,也就是后世的兰考,决口改道,黄河夺大清河的水道,流向汕东,经过曹州府、泰安府、济南府,由武定府入海。哪怕在后世,哪怕叫上百家蓝翔技校规模的挖机来开挖河泥,也无法在半年之内将这黄河内的淤泥开挖疏通,因此,这是一个黄河注定要改道的结局。
  既然无法改变,那就提前做好准备。冯云山已经有了主意!
第659章
魏源
  几天后,由原本的天王府改名的中华帝国大内皇城内,金龙殿,一名长眉白须的僧人,在中华帝国农业部副部长刘长佑的陪同下,端坐殿侧的左厢房内,略有些着急地等待着。
  这名年老的僧人,正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魏源。
  不过,此刻的魏源,却是心中有些忐忑不安。
  作为他自己,他虽然有一定的名声,但只限于江南文人圈子内。并且,那还是在前些年,如今,他根本连文人的圈子都融入不进去。
  前年,他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被人弹劾,以“迟误驿报”和“玩视军机”被革职查办,后虽然查无罪证,官复原职,但他已经是心灰意冷,加上年纪大了,对朝廷的糜烂深感失望,便以世乱多故,辞官致仕而辞去。
  他来到杭州,在杭州城的东园僧舍里剃度出家,取法名承贯,潜心学佛,准备安度晚年。虽然学佛,但心中却难免是不是涌起一种悲哀,他原本以为自己也就这样了,也没几年好活,最终会在这东园僧舍里悄无声息地故去,一了百了。
  可没想到,让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前阵子,一名叫刘长佑的人,带领着十余名随从,自称是中华帝国农业部副部长,奉中华帝国皇帝冯云山之命,来请他出山。
  魏源大吃一惊!他虽然不清楚这个农业部副部长是什么职务,对于中华帝国,也不清楚,但对于冯云山的大名,还是耳熟能详的。
  早在前年,他还在高邮任知州的时候,便注意到这个名叫冯云山的粤贼头领。
  当初太平天国兴起,但这帮愚昧的农民一路上的所作所为,魏源便断定这股反贼难以成功,若是一鼓作气将满清推翻,还有可能,若是占据繁华之地,开始享受,便难成事。结果,不出他所料,洪秀全和杨秀清定都南京,虽然想出兵北伐西征,但主力困守南京城,被朝廷的江南江北两座大营困住,后虽然击败江南大营,但仍旧是难以有大作为。
  但魏源对这名叫冯云山的粤贼头领却很是吃惊!偷偷脱离长毛贼兵,并慢慢减少宗教的痕迹,而后,这个粤贼头领的所作所为更是让他大吃一惊:
  利用湘南的矿产资源,竟然开始发展西方的工业,炼钢铁、制毒水。当然,只是小作坊,魏源认为多半应该是凑巧而已。但他们趁着两广地方绿营兵力空虚和八旗兵腐败无能,没有战力,竟然一举攻占了广州城,占领了两广。从这以后,魏源便断定这个冯云山很不简单。
  后面,魏源便出家了,很久不问世事。不过,半年前,他偶然听两名做生丝生意的香客说起,这个冯云山利用占领广州城的优势,和洋人贸易,从洋人手中购买洋枪洋炮武装自己。魏源这才知道,这个叛军不但只进行武装,还进行建设,竟准备长期发展,完全不像普通叛军那样。他们竟然不但和洋人做起了贸易生意,还引进洋人的机器设备,有计划有规模地发展期西方的工业来了。
  到这个时候,魏源知道,这个冯云山的确是一名当今的眼光独特之人。他比自己更要了解这个世界,魏源不由对他有种强烈的好奇,若不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他就有一种要还俗去投奔这个冯云山的想法。在这个时代,有这个眼界的知音不多啊!
  这次,这个冯云山的手下来探寻自己,邀请自己出山,通过这名同样是湖南宝庆府的家乡人,同样是读书人的刘长佑的嘴,魏源才得知,自己出家短短一年多时间,这个天下竟然已经大变了!
  原本只是粤贼头领的冯云山,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强的讨虏军,连续击败满清朝廷的官兵,占领了整个南方。而这两个月,又发动北伐,竟然一举击破北京城,整个大清,除了满洲辽东三省之外,其余基本都被取代。
  大清竟然灭亡了!而长毛贼也很快要被这个冯云山吞并了,天下,如今已经是这个叫冯云山的天。
  于是,对于这个叫冯云山的君主的邀请,满怀报国之心的魏源,又心动起来。冯云山建立中华帝国,将南京改名圣京,作为帝国的国都,这个消息一传来,魏源终于再也按捺不住了。加上此时,刘长佑又来邀请,说是黄河即将大决口,会淹死灾民无数,奉帝国皇帝之命,前来邀请他前去面圣,共商治黄之策。他大吃一惊:当初,他早在十多年前便提出过治理黄河河道的方法,便是改黄北流。
  于是,他当即答应归顺帝国,为百姓出仕。
  “哎呀,魏老先生,云山来迟,还望先生恕罪!”一个爽朗的声音传来,魏源转头一看,一名身着明黄服侍的中年人,在数十人的拱卫下,来到自己面前。
  魏源立即意识到面前这名身着明黄龙袍之人是谁,忙拱手以礼,道:“前朝罪臣、如今的方外之人魏某,拜见陛下!”
  “魏老先生不必多礼!朕邀请老先生的目的,想必子默已经跟你说过了,不知老先生认为如今黄河该如何治理?”冯云山直接开门见山地问起了魏源,他面带微笑,心中却是一凛!
  看着面前已经形容枯藁的老人,冯云山不由心中叹息,暗自拿定主意,要请江南最好的名医给这在后世历史课本上赫赫有名的这位近代思想家治病,延长他的生命。
  除了对这著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冯云山不想这位以近代启蒙思想家著称,鼓励国人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并编写了《海国图志》这样伟大著作的古人,最后竟然沦落到醉心于佛学,郁郁不得志而悄无声息的了然死去的地步。
  冯云山对于这名近代著名的学者,可很是推崇。
  要知道,在那个封闭的时代,作为一名以求学科举为第一要务的读书人,魏源能成为近代中国的“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并与林则徐、龚自珍等人交往密切,能自行编写包括众多国家的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等内容,特别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他便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朝廷的军队,这种眼光,便是林则徐,也不具备。
  而且,冯云山对于魏源的兴办实业、关心百姓的思想很是敬佩。这是一个品质高尚的古人,有自己思考的古人,对于魏源甚至主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的想法,冯云山更是叹为观止。若不是早知道历史上就有这位人物,冯云山几乎以为这也是个穿越者。
  “陛下,草民以为,当下每隔半年,黄河便要小规模地决口,每隔三四年,便要大规模地决口,究其原因,皆因为黄河本就是夺淮入海,泥沙大量堆积,已经严重阻塞河道,因此才会如此频繁地决口。”魏源对黄河倒也熟悉,他十余年前,专门道黄淮地区仔细研究过,加上提早知道冯云山此次请他来,便是为治理黄河之事,早有准备,答起来得心应手。
  “因此,要根治黄河,必须要疏通河道淤泥积沙!”
第660章
治理黄河方略
  对于魏源的这句话,冯云山是疑惑了。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关键是,这个疏通河道淤积的事情,难度太大了。不说这个时代,便是后世拥有现代化工程机械的时代,这个工程也是巨大到一个国家都难以承受的地步。因此,冯云山感觉魏源这句话,等于是句废话。可处于对此人的历史评价,他不应该是说废话的人,听他语气,似乎已经有了想法。
  果然,魏源一摸花白的胡须,解释道:“陛下,早在十余年前,草民因看见黄河频发决口水患,便至黄河一带现场查看了半年,得出一个治理黄河的想法。当时草民曾专程去江苏清江浦向满清朝廷的江南河道总督建言,动用民夫人力从开封府兰阳县境,人工挖开河道,使黄河改道北流……”
  “什么!?”听到魏源说道开封府兰阳,冯云山惊叫起来,他万万没有想到,魏源所说的,竟然这么精准!
  要知道,历史上的记载,便是两三个月后,黄河大水从这个叫兰阳县的地方决口,强行改道北流。冯云山记得很清楚,还是因为这个叫兰阳县的地方,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兰考县,那个出了个叫焦裕禄的县令的地方!
  冯云山不得不佩服这个叫魏源的古人,对黄河决口的位置判断之准。
  “魏老先生,朕来问你,为何你会想从兰阳县开挖人工河道,让黄河北流?要知道,这个开挖河道,势必会让黄河的滔天大水冲向北方,汕东大地将陷入一片汪洋。”冯云山问道。
  “陛下,有准备的受灾,总比毫无防备的受灾要强,而且,人工开挖,可以提前疏浚河道,将黄河之水该流往何处,提前布置好,让这滔天大水流入预定好的地方,这样便能最小范围地降低对受灾地区的影响,将灾难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魏源禀报道,说完,他用一双看似浑浊却满汉精光的眼睛,望着眼前的冯云山,心中异常地期待:莫非,这个新登基的中华帝国的皇帝,刚坐上皇位,便想着要解决这千古难题,对黄河进行治理?
  于是,魏源不再保留,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全部脱口而出:“陛下,草民恳请陛下能尽早治理黄河,挽救百万生灵!草民甘愿肝脑涂地,供陛下驱使。”说完,他就当即跪下叩拜,行了个大礼,顺势表明了自己的效忠之心。
  魏源的确是很期待,因为他从冯云山的语气中,听出有治理黄河的意思,而且,从登门邀请他的刘长佑的嘴里,他也得知这位皇帝非常关切黄河决口的事情。
  “魏老先生请起!先生悲天悯人,仁爱天下,让朕深为感动!”冯云山忙下来扶起魏源,叹道:“不瞒先生,朕已经派人调查了黄河决口的一些情况,发现黄河分别在十四年前、十三年前、十二年前和四年前,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发生了4次特大的溃决。这4次黄河溃决的原因,除十二年前是因为特大洪水外,其余的几次,都是因为下游河道淤垫引起。朕问了原来的满清河道官员,他们说这黄河发生连续大范围的溃决,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可能已经到了改道的前夕。因此,朕提前发动北伐,一举攻破满清的京城,并允许汕东巡抚崇恩率众归顺,并让他继续担任汕东巡抚,目的都是为了能让汕东尽快平定,集中早些治理黄河。”
  冯云山将自己的分析和打算抛出,看着魏源,道:“具体如何治理黄河,先生可有教朕的?”
  魏源没想到冯云山会对黄河如此重视,并且对自己也如此看重,他不禁感觉一阵激动,浑身仿佛年轻了几岁,充满劲儿。
  不过,从刚才皇帝的话中,魏源也意识到黄河的确到了危险的境地。他连忙道:“陛下,既然黄河已经陷入危境,草民原本的治理方案可能行不通了!草民的总体方案便是将黄河改道北流。但具体又根据时间缓急,不同的方案。”
  “若是有一年时间,草民原本是想先将黄河的东汉年间的故道开挖疏浚一番,从山东朝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但如今既然时间紧迫,只能采取应急的方式,将黄河引入大运河和汕东的大清河,夺清入海。不过,大清河支流繁多,一旦夺大清河入海,会对菏濮、寿东以及东平、汶上、平阴、茌平、长清、肥城、齐河、历城、济阳、齐东、惠民、滨州、蒲台、利津等州县,这些凡系运河及大清河所经之地均要遭受波及,损失将十分巨大。”
  这么多州县!冯云山立即意识到,自己还是想简单了!他毕竟不像魏源这样深入研究过的专业人士,只是根据几名东河河道总督衙门下的官员提供的看法,对照地图制订初步方案,幸好,自己让刘长佑将魏源请来。
  一旁陪同魏源的刘长佑也插嘴道:“陛下,微臣以为,黄河虽然前几年频繁决口,但如今已有四年没有决口过,或许还有两三年的时间可以用来整治,不如便考虑下默深先生的方案,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将黄河的东汉年纪的故道开挖疏浚一番,再将黄河水流引入故道。这样虽然所花时间较长,工程也稍大,但能彻底解决黄河决口问题,根据默深先生的说法,若无特大洪灾,至少能保五十年不决口!默深先生,对吗?”
  魏源点点头:“陛下,子默大人,的确如此!”他说完,期待地看向冯云山,只盼这位帝国的掌控者说出便用一年时间来实施他提供的方案。
  冯云山却果断摇摇头,道:“来不及了!朕明白地告诉你们吧,很可能只有二个来月的时间,黄河便会决口!而决口位置,正是魏老先生所说的开封府兰阳县境。至于原因,你们不必知道!因此,朕才让刘爱卿急忙将先生找来。二个月时间,朕要的是两个月内解决的方案!”
  刘长佑想起皇帝在广州的时候说过的那个荒诞的梦,不由怀疑起来:陛下说的如此斩钉截铁,莫非这世上还真有能预料先知的梦?
  魏源却快速地思索起来,稍微一想,道:“陛下,子默大人,如果真的只有两个月时间,而且知道大致是在兰阳县境内决口,那么如今只能用直接将黄河直接引入汕东的大清河,也就是上游的曹州府境内的赵王河。这中间,大概有七八十余里的距离,幸好都是平原,而且有几条小河经过,将之连通起来,应该能省下不少距离,算下来,应该要开挖五十余里的河道,便可以将黄河之水引入大清河上游!”
  冯云山暗自思索开挖五十里河道的工程量到底是多少,想了下还是没个头绪,便问道:“刘爱卿,你去核算下,这开挖五十里河道,算平均十余米深,能否在二个月内完成,大概需要多少人力?”
  刘长佑刚想答应下来,旁边的魏源抬头道:“陛下,子默大人,依草民根据当初跟随汕东巡抚陶大人治理黄河的经验,如此二个月内完成五十里开挖河道和筑河堤的工程,大概要民夫七八十万。”
第661章
浩大的工程
  民夫七八十万!这什么概念?冯云山听到魏源说的这个数字,他有些犹豫了!
  几万十几万民夫,尚且容易组织和控制。但在这个时代组织七八十万民夫,搞得不好,便是又一次民变,不但没治理好黄河,反而办了坏事,造成黄淮地区的更加动荡不安。而且,就算自己提前为了预防民变,就要派出大批讨虏军兵力镇守在那,以武力弹压,同时对这些民夫提高待遇,但这样一来,便会耗费巨大的钱粮,说不定还会被不明真相的百姓说自己像隋炀帝一样,好大喜功地兴师动众修建运河。
  但冯云山转眼一看堂下的白须和尚魏源,便决定下来,不管多大的压力,也要迎难而上。他检讨自己,当上这个皇帝没几天,就跟后世的那些政客一样,患得患失起来,有了功利心了!自己原本抱着的心思,不就是拯救万民么,既然这样,还管什么钱财和名声?
  于是,冯云山朗声道:“那便就近征调一百万民壮,帝国再派出五万讨虏军将士负责监工和组织。朕决定了,立即开始黄河治理!魏老先生,朕命你为黄淮水道总督,钦差大臣,专程负责此次黄河整治。刘爱卿,你负责配合魏总督,找彭玉麟的甲七师和汕东巡抚崇恩他们,派人将大清河沿岸以及支流等地百姓全部迁走,对了,还有相通的运河河道一带,凡是地势低洼之处的百姓,全部迁移,补贴他们一笔钱让之投靠亲戚,同时你安排在合适地方安设难民营帐,收留无处可投奔的百姓和流民。”
  魏源大喜,跪谢道:“陛下仁义慈悲,天下之幸!臣愿肝脑涂地,为陛下效力!”
  而一旁的刘长佑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跪倒奏道:“陛下,微臣领旨!不过,征调百万民夫,又要将大清河极其支流区域的百姓全部迁移,涉及百姓不下数百万之巨,只怕这些百姓在当地居住已久,不愿离开,若强行逼迫离开,会引起民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